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曾國藩故居
擴展閱讀
中國下屆領導接班人是誰 2025-07-09 20:17:36
002757股票行情五檔口 2025-07-09 19:48:35
所有速遞股票代碼 2025-07-09 19:42:10

曾國藩故居

發布時間: 2022-01-12 20:00:57

A. 曾國藩故居在哪裡

曾國藩故居坐落在位於湖南婁底市雙峰縣東部的荷葉鎮富托村,與湘鄉市、湘潭縣、衡山縣、衡陽縣毗鄰,總佔地面幟四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近一萬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軸線對稱的明清迴廊式建築群體。

富厚堂坐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鰲魚山從東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圍住。從遠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張圍椅中。周圍自然環境優美,後山上樹木茂密,古樹參天。門前是一片較開闊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東流去,平地四周峰巒疊嶂,群山環抱。

曾國藩故居已被有關部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湖南是個好地方,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可以去湖南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邵陽市新寧縣境內,與廣西資源縣八角寨景區連為一體,包括天一巷、辣椒峰、夫夷江、紫霞峒、天生橋六大景區,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難得的環保型山水自然風景區。

B. 曾國藩故居的詳細介紹

富厚堂座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鰲魚山從東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圍住。從遠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張圍椅中。周圍自然環境優美,後山上樹木茂密,古樹參天。門前是一片較開闊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東流去,平地四周峰巒疊嶂,群山環抱。
富厚堂是曾國藩的第三故居,由弟曾國荃、曾國潢主持修建。曾國藩已於同治三年賞加太子太保銜,賜封一等侯爵,其弟則為兄仿侯府規制,歷經數年,將富坨全盤改建為規模宏偉而結構緊湊的「侯府」。全宅佔地4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余平方米。土木結構,具有明清迴廊式建築風格。房子坐西朝東,前面是一片廣闊的田野,涓水悠悠環繞;背依半月形的小山,中植竹木,四季常青。周圍環繞高大的圍牆,人行通衢橫貫東西。進入東西兩宅門,是一個用花崗岩鋪成的半月形台坪,坪邊插著大清龍鳳旗、湘軍帥旗、萬人傘等。台坪外是一張半月形蓮塘,夏日荷花相映,有如泮宮。台坪正中是前進大門,門上還懸掛著曾紀澤書「毅勇侯第」4個朱地金字直匾,所以當地人們稱之為「侯府」或「宰相府」。
進入前大門,有廣寬的內坪,坪內種植著奇花異草。通過坪中石板道,直達二進台階。中廳門上懸掛著曾國藩所書的「富厚堂」3個紅底金字。正堂分為前後兩進,這是富厚堂的主體。前廳名「八本堂」,廳內懸掛曾國藩所書「八本堂」3個黑地金字匾額,額下是曾紀澤用隸書所寫其父的「八本」家訓:「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侍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中廳後面是神台,五龍捧聖的神龕上,有曾紀澤直書的「曾氏歷代先親神位」匾;頂上懸著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皇上御書欽賜曾國藩的「勛高柱石」黑地金字橫匾。兩旁牆上還掛著賞賜的御書「福」、「壽」二字直匾;神龕照壁上則是他於同治二年自書的「肅雍和鳴」白地藍字橫匾。
後廳兩旁是正房,一邊住曾國藩夫人歐陽氏;另一邊是其長子曾紀澤夫婦住房。前棟左大門為南廳,兩側有4間正房,是曾國藩次子曾紀鴻夫婦住室;右大門為北廳,為曾紀鴻長子夫婦住室。南北兩端還都有3層的藏書樓,南端是曾國藩的公記書樓和曾紀澤的朴記書樓,北端是曾紀鴻的芳記書樓,這是富厚堂的精華所在,各類藏書約30萬卷,是中國近代最大的私家藏書樓。

C. 曾國藩故居的故居簡介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

,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國藩的侯府,坐落在位於湖南婁底市雙峰
縣東部的荷葉鎮富托村,與湘鄉市、湘潭縣、衡山縣、衡陽縣毗鄰,總佔地面幟四萬多半方米,主體建築近一萬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軸線對稱的明清迴廊式建築群體。
曾國藩是我國近代史上一個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曾國藩故居已被有關部門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代表性建築,主要有「白玉堂」、「黃金堂」、「萬年堂」、「大夫第」、「富厚堂」等(「有恆堂」為曾國荃故居)。

D. 曾國藩故居在哪裡

湖南——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座落在雙峰縣荷葉鎮(舊屬湘鄉),始建於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整個建築像北京四合院結構,包括門前的半月塘、門樓、八本堂主樓和公記、朴記、方記3座藏書樓、荷花池、後山的鳥鶴樓、棋亭、存朴亭,還有咸豐七年曾國藩親手在家營建的思雲館等等,頗具園林風格,總佔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富厚堂的精華部分是藏書樓,曾藏書達30多萬卷,系我國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書樓之一。

曾國藩作為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和湘軍統帥,他的故居成了人們了解曾國藩其人其事,追尋湖湘文化蹤跡的一處旅遊景點。2003年,故居接待海內外遊客5萬人。

E. 曾國藩故居的人物簡介

曾國藩(1811—1872)曾國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以至他雖已去世一百餘年,提起曾國藩,人們仍然津津樂道。有的評論者說:如果以人物斷代的話,曾國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後一人,近代歷史上的第一人。這句話從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國藩的個人作用和影響。他也是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
曾國藩出生於清代一個地主家庭,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同年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列為優等。他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轉衰、內憂外患的動盪歲月里,既無家學,也無根底,卻以一介儒生,僅憑自己的刻苦努力鑽研,在封建科舉制度下考取了功名,踏上了仕途,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直閣事、內閣學士,稽查中科事務、禮部侍郎及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最後升至總督,官居一品。他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睜眼看世界」並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以儒家思想治軍,講仁守義,自籌湘軍,另立綱紀。他創作的《愛民歌》,使湘軍士兵行為有所遵循。他寫的《討粵匪檄》文,鼓動了不少知識分子脫下長衫,心甘情願地投入同太平軍的作戰中。他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使清王朝得以苟延殘喘。他學習西方文化,整肅政風,「匡救時弊」,心存高遠,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廉服人心,遠權避禍,重禮慎法,編織了最結實的關系網。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薦保舉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餘人,實現了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業。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內,連跳七級,37歲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榮者,清代僅此曾國藩。他官做得最穩,侍奉了道光、咸豐、同治三代君王,歷時34年,恩寵不衰。他官做得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的美譽。他君子為學,明道經世,寧靜致遠,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書》,堪稱中國古代家教精湛範本。

F. 曾國藩故居在哪

曾國藩故居坐落在位於湖南婁底市雙峰縣東部的荷葉鎮富托村,與湘鄉市、湘潭縣、衡山縣、衡陽縣毗鄰,總佔地面幟四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近一萬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軸線對稱的明清迴廊式建築群體。

富厚堂坐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鰲魚山從東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圍住。從遠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張圍椅中。周圍自然環境優美,後山上樹木茂密,古樹參天。門前是一片較開闊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東流去,平地四周峰巒疊嶂,群山環抱。

曾國藩故居已被有關部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曾國藩故居擴展閱讀:

曾國藩故居其代表性建築,主要有「白玉堂」、「黃金堂」、「萬年堂」、「大夫第」、「富厚堂」等(「有恆堂」為曾國葆故居)。

富厚堂佔地四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9202.86平方米,為土石磚木結構,迴廊式風格,內外群有八本堂、求厥齋、舊朴齋、藝芳館、思雲館。

八寶台、輯園、鳧藻軒、棋亭、藏書樓等各種建築,當年正門上懸掛著「毅勇侯第」朱地金字直匾,門前花崗石月台上飄揚著大清龍鳳旗、湘軍帥旗、萬人傘等,景象頗為壯觀。

G. 曾國藩故居的富厚堂記

富厚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區、新瀟湘八景之一。
富厚堂,始建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整個建築包括門前的半月塘、門樓、八本堂主樓、公記、朴記、方記3座藏書樓、荷花池、後山的鳥鶴樓、棋亭、存朴亭,還有咸豐七年曾國藩親手在家營建的思雲館等等,佔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曾國藩故里旅遊區包括富厚堂、白玉堂、黃金堂、大夫第(敦德堂、獎善堂)、萬宜堂、修善堂、有恆堂、華祝堂、文吉堂等曾氏十堂曾氏祖墳之外,還有秋瑾故居及蔡暢故居光甲堂。旅遊區面積達100平方公里。富厚堂,是曾國藩故里旅遊區的核心景區,是全國保存無幾的「鄉間侯府」。

H. 關於曾國藩故居的介紹

哈哈,我就是曾國藩隔壁鎮的,小小地自豪一下。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座落在雙峰縣荷葉鎮(舊時屬於湘鄉),始建於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整個建築像北京四合院結構,包括門前的半月塘、門樓、八本堂主樓和公記、朴記、方記3座藏書樓、荷花池、後山的鳥鶴樓、棋亭、存朴亭,還有咸豐七年曾國藩親手在家營建的思雲館等等,頗具園林風格,總佔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富厚堂的精華部分是藏書樓,曾藏書達30多萬卷,系我國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書樓之一。
富厚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區、新瀟湘八景之一。
富厚堂,始建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整個建築包括門前的半月塘、門樓、八本堂主樓、公記、朴記、方記3座藏書樓、荷花池、後山的鳥鶴樓、棋亭、存朴亭,還有咸豐七年曾國藩親手在家營建的思雲館等等,佔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曾國藩故里旅遊區包括富厚堂、白玉堂、黃金堂、大夫第(敦德堂、獎善堂)、萬宜堂、修善堂、有恆堂、華祝堂、文吉堂等曾氏十堂曾氏祖墳之外,還有秋瑾故居及蔡暢故居光甲堂。旅遊區面積達100平方公里。富厚堂,是曾國藩故里旅遊區的核心景區,是全國保存無幾的「鄉間侯府」。
曾國藩先後晉升為兩江總督、直隸總督,詔加「太子太保」,封「一等毅勇候」,授「英武殿大學士」,升「光祿大夫」,溢稱「曾文正公」。同治4年(1865年)秋,素無終身官場打算 曾國藩故居
的曾國藩,准備先動員家眷回籍「立家作業」,自己以後再作引退,因夫人歐陽氏對舊居黃金堂門前「塘中有溺人之事,素不以為安」,即令其子曾紀澤,「回湘稟商兩叔」,移兌富托庄屋,由曾國潢、曾國荃、曾紀澤經手主持,依照候府規模,花十年功夫營造了富厚堂。富厚堂佔地四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9202.86平方米,為土石磚木結構,迴廊式風格,內外群有八本堂、求厥齋、舊朴齋、藝芳館、思雲館。八寶台、輯園、鳧藻軒、棋亭、藏書樓等各種建築,當年正門上懸掛著「毅勇侯第」朱地金字直匾,門前花崗石月台上飄揚著大清龍鳳旗、湘軍帥旗、萬人傘等,景象頗為壯觀。整個建築雖具侯府規模卻古樸大方,雖有雕梁畫棟卻不顯富麗堂皇,基本 富厚堂長廊
體現了曾國藩對建宅「屋宇不肖華美,卻須多種竹柏,多留菜園,即佔去四畝,亦自無妨」的意旨。1866年秋,主樓竣工,曾國藩夫人、子女和兒媳即回籍住進了富托新屋。 曾國藩的祖父曾星岡在荷葉除建築白楊坪一處田宅外,還在其附近下腰裡有一處田宅。他父親和叔父分家時,分在下腰裡(今屬荷葉鎮良江村),這里就成了曾國藩的第二故居。這里原也是一棟一進兩橫的普通農舍,後擴建了一橫四間瓦屋,取名「黃金堂」,以與叔父家的「白玉堂」相對應 曾國藩故居。早在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曾國藩入縣學後,就將這4間新屋辟為「聽雨軒」,並在門上親書「聽雨軒」米把高的大字。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九月,其母江太夫人病逝後,他回籍在這里為母開堂作吊,僅中午一餐,就有客240多席,分3次才開完。他兄弟5人感到不體面,就急於廣置田宇。戰勝太平軍後,曾家「打開南京進洋財」,就在家鄉大興土木。先是曾國荃在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建「大夫第」——獎善堂和敦德堂於大坪(今屬荷葉鎮大坪村),並置富坨庄園一座。接著就是曾國藩在富坨營造「毅勇侯第」——富厚堂。
富厚堂座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鰲魚山從東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圍住。從遠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張圍椅中。周圍自然環境優美,後山上樹木茂密,古樹參天。門前是一片較開闊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東流去,平地四周峰巒疊嶂,群山環抱。

I. 求曾國藩故居的相關資料,要詳細的!回答好的我給分。

摘一部分曾國藩故居富厚堂的導游詞,供參考。
可以到曾國藩研究網或曾國藩故居管理處的網站去看看。

富厚堂始建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距今已有142年歷史,全宅佔地面積4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萬平方米。1864年,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後,被同治皇帝詔封為「一等毅勇侯」加封太子太保銜,富厚堂建好後就懸掛了「毅勇侯第」匾(指示)這是其長子曾紀澤所書。這塊匾原物於1995年發現,現在保存在雙峰縣文物管理所,我們所看到的這塊匾是照原匾復制的。清代的禮制,漢人生不封公,死不封王,所以曾國藩只封了侯,這已是漢人達到的最高級別了,又因為清朝官制沒有宰相,所以清制的大學士就相當於清以前的宰相。曾國藩是武英殿、體仁閣大學士,並是四位漢人中的首席大學士,故當地人稱富厚堂為「宰相府」,它也成為了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鄉間侯府」。
(站在半月台上)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叫半月台,前面1米多高的石圍欄上當年插的是大清龍鳳旗,遠處高高飄揚的「帥」字旗是曾國藩統帥湘軍的標志旗,可以想像當年的侯府是何等的威嚴、壯觀!因為「毅勇侯第」是仿「泮宮」而建造的,「泮宮」在周代是諸侯之學宮。《說文解字》上說:「泮,諸侯鄉射之宮,西南為水,東北為牆」。清代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注釋:「泮之言也,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所以,「毅勇侯第」左邊是宅東門、右邊是宅西門,客來分別從東、西門進入。東北面是「毅勇侯第」的圍牆,西南方向就是半月形的水塘了。再看過去,是200畝的翠荷湖,原來湖面沒有這么大,是2005年作為景點擴建而成。湖外是涓水河,它發源於黃巢山流經衡山白果匯入湘江。大家看到富厚堂前視野開闊,七山相連,山水環繞,藏風聚氣,當年曾國藩在給大弟國潢的信中說到「富托田莊是第一等屋場」。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富厚堂(指示)嘉慶十六的(1811年)曾國藩出生在離這八公里的白玉堂,在我們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現正在全面修復中,咸豐八年(1858年)曾府進行大分家,曾國藩分得了黃金堂,而白玉堂分給了其叔父高軒公,這里還有敦德堂、獎善堂(指示)等。這都是曾家五兄弟當年在荷葉建有十大宅院,號稱曾氏十大庄園。
除了曾氏十堂外,還有南嶽七十二峰之一省級森林公園九峰山、鬼斧神工石雞寨等自然景觀。
荷葉還有一個美譽「女傑之鄉」,中華百年八大女傑其中有四位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暢就是我們荷葉人或荷葉的媳婦。
非常大氣的四合院,系磚木結構,迴廊式風格。我們看到的前排主樓是正宅住房,兩邊相對稱的三層閣樓建築私家藏書樓是整個富厚堂的精華所在,,宅南的藏書樓保存得非常完好,呆會可以上樓參觀到,而宅北的藏書樓在解放後1965年改建成了供銷社和糧站,拆成了平房,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建築是在06年10月份重新修復起來的。修舊如舊,把它恢復成原來的模樣。富厚堂這三個字是從曾國藩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初九的日記中復制過來的。 「富厚」二字典出《漢書•諸侯•功臣表》中的「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戶,小國自倍,富厚如之」一語。曾國藩封侯取「富厚如之」之意名其堂,是名副其實的「侯府」。兩邊的對聯「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是曾紀澤為紀念父親所書,意思是:我的父親一生為官,兩袖清風,這種清廉的美德要世代守護,並發揚光大,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