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醫葯市場
擴展閱讀
數字資產的股票代碼 2025-07-09 01:17:32
李碧琪 2025-07-09 01:13:06

醫葯市場

發布時間: 2022-01-14 10:25:05

① 中國醫葯行業的前景如何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持續,醫葯行業整體需求不斷增加,中長期持續看好。同時,商業健康險擴張給醫療行業帶來更多資金供給,醫葯行業增速有望維持在10-15%區間,前景廣闊。
醫葯行業前景向好,在國內引發了一輪並購潮,並購金額、數量屢屢創下歷史新高。由於看好國內醫葯行業發展,中資企業在海外市場的並購熱情同樣高漲。
據發布的《中國醫葯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不完全統計,2016年,醫葯健康領域並購超過400起,金額超過1800億元。預計今年並購潮仍將持續,各細分領域並購將保持高活躍度。
按照目前趨勢,醫葯行業的並購仍將持續,未來要等到新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醫葯並購才會相對放緩。新的格局形成後,醫葯行業也將隨之重回中高速發展。
總的來說,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醫葯分開改革深入,以及醫葯電商政策松綁,醫葯行業前景仍然可期。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醫葯企業要尋求新的銷售途徑,加大與互聯網融合力度,,減少流通環節成本,增加自身利潤。

② 醫葯市場營銷學

醫葯市場營銷學就是對醫葯的這樣的市場,首先應該有一個了解,做一個市場調查。

③ 近十年來世界醫葯市場/產值發展趨勢怎麼樣

十年來,世界醫葯市場產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逐步的走高

④ 醫葯行業目前是什麼狀況

你好,隨著葯改的持續深化,醫院的經營環境在不斷的改變,人民對健康的渴望,和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大了對醫療器械的市場需求,可能取消的醫葯代表制度,對於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葯品的流轉速度,減少公司的運營成本和醫院的采購成本等都有實質的利好,總的來說,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存在很強的產業良性成長![又訊]:看點之一 高速發展得益於政策的強力驅動有關統計顯示,2009年醫葯類上市公司業績預計將實現30%以上的增長,整體業績持續向好——「新醫改」、「基本葯物目錄」、「醫保目錄」這些關鍵詞點出了2009年醫葯行業的驅動力所在。除了新醫改方案,2009年還先後出台了《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等利好產業發展的政策。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2009年1—11月醫葯行業運行數據顯示,行業收入規模和利潤增速有所加快,行業整體盈利能力創近年新高。有關統計顯示,2009年醫葯類上市公司業績預計將實現30%以上的增長,整體業績持續向好。2009年上半年醫葯板塊業績增長幅度達到了25%,2009年下半年延續了業績增長的態勢並有所提升。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郭凡禮表示,根據他們的跟蹤研究,2009年1—9月,醫葯類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699.7億元,同比增長11.48%,實現凈利潤137.2億元,同比增長31.87%,對於整個醫葯板塊來說,收入同比增長13.5%,利潤同比增長約14.2%,呈穩健增長的態勢。中信證券分析師賀菊穎表示,從醫葯行業各子行業的表現來看,全行業的發展都有所加快,從收入增速看,中葯飲片和生物制劑表現最好,化學原料葯景氣改善明顯。從利潤增速看,中葯飲片和生物制劑同比增長分別達到了39%和44%,化學原料葯的增長最低為14%,其他子行業增速在20%—30%之間。郭凡禮認為,醫葯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近年來增長加快,醫葯行業也成為創業投資關注的熱點行業之一。從醫葯行業基本面來看,支持醫葯行業中長期快速成長的主要因素有3個:一是城市化穩步推進以及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這一趨勢給醫葯行業提供了充分的增長空間;二是生命科學的進步,這將為醫葯行業帶來新的產品;三是新醫改政策的推出和落實,這將逐步讓醫療回歸公益的本質,同時也將帶動醫葯市場的擴容。與全行業的增長同步,2009年醫葯行業的整合重組步伐也明顯加快。如國葯集團大舉收購兼並,打造醫葯整合平台;華潤集團旗下三九醫葯通過並購豐富了產品線;東阿阿膠整合阿膠產業;康美葯業整合中葯飲片生產和銷售渠道。業內人士認為,兼並重組的推進使得龍頭企業的實力大增,市場影響力日漸加強。郭凡禮認為,推行新醫改,從老百姓的角度來講,是要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從整個醫葯行業的角度來看,是要對醫葯行業進行整合、完善和升級,這有利於提高我國醫葯行業的可持續競爭力。2009年,政策對中醫葯產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發布利好整個中葯行業。這項政策的出台不但表明政府將逐步增加對中醫葯產業的投入,扶持中葯產業的建設,還從根本上保護中葯企業的發展,有利於整個中葯產業水平的提升。《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對於我國生物醫葯的快速發展發揮了直接的推動力,政策明確提出我國要在生物技術領域部署一批高科技前沿技術,包括動植物品種與葯物分子設計以及新一代的工業生物技術,還有生物催化和生物轉化等。郭凡禮認為,作為醫葯行業的一個子行業,我國生物制葯行業在技術上處於行業領先水平,而且生物制葯的利潤增長幅度要明顯高於醫葯大行業,生物制葯需求廣闊,尤其是新醫改將帶來市場擴容機會,隨著一批具有高成長創新性的企業涌現,未來我國生物制葯行業前景廣闊。看點之二 市場擴容與行業集中度提高並行行業領先企業的增長速度有望從20%—30%提升至一個更高的層次——中投顧問郭凡禮認為,2009年出台的醫葯行業政策將在2010年顯現三大效應。具體表現在醫葯行業產業集中度將再一次提高、市場將繼續擴容。銀河證券李鷹鵬表示,在我國醫葯工業總產值中,內需部分貢獻接近90%,所以國內需求增長是行業增長的主要動力,在加強社會保障,啟動新醫改的大背景下,政府投入對國內需求的促進作用至關重要。國內需求並不僅僅指醫療需求,還包括公共衛生等方面的需求,各類國內需求釋放的關鍵在於政府的持續投入,政府對公共衛生、醫療保障制度、基層醫療機構建設的投入,必然導致需求的增加,這是2010年醫葯行業繼續保持快速成長的最主要動力。中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醫改和行業整合將貫穿2010年。隨著醫改的不斷向前推進,醫葯市場的發展進一步凸顯規模化、集約化以及專業化的特徵。醫改措施的落實將為優秀的制葯企業、醫葯商業企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申銀萬國研究報告也認為,2010年國內醫葯市場向大企業集中的趨勢將非常明確。龍頭企業增速將遠快於小企業龍頭企業增速,行業領先企業的增長速度有望從20%—30%提升至一個更高的層次。

⑤ 醫葯行業營銷策劃方案

現在很多醫葯企業品牌策劃都會咨詢一些上海營銷策劃公司,因為這些策劃公司在品牌策劃方面更加專業,也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參考,這對醫葯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我們現在看電視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與葯品相關的廣告,其實這就是品牌策劃其中的一種手段,可以使品牌信息進入千家萬戶,這樣可以獲得更多消費者的支持。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醫葯行業做品牌策劃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了解並分析整體市場現狀。近十年來,發達國家的醫葯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新時代,隨著物質文化的日以滿足,工作時間的減少,共享工作(Job Sharing)也應運而生。種種跡象表明,為醫葯行業而進行的各種生產活動和服務正在高速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繁榮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步:確定網路推廣和網路營銷的目標。不論你是打算做網路推廣還是整合營銷,確定目標很關鍵。這些目標包括:推廣營銷的費用預算,想要達到的推廣營銷效果目標。要做到每個階段的費用預算要明確,整體的費用預算評估要准確,以及線上和線下費用預算要細分。推廣營銷的效果同樣要細分和明確,不單要把線上線下分來,每個推廣手段要達到的效果,每階段的推廣效果也要明確。
第三步:分析推廣目標人群,做好定位推廣和定位營銷。以商務會館為例,首先商務會館面對的顧客群體幾乎都是當地的,因此在進行網路推廣工作時要做好地區定位推廣。其次,商務會館消費群體的消費水平都在中高檔水平,這樣也就給我們的推廣工作一個客戶群准確定位的標准。推廣營銷策略和方法很重要,不過更重要的還是顧客群的准確定位。
第四步:正確選擇推廣營銷方法。根據第三步的顧客定位,不同的顧客群體選擇不同網路推廣方式和平台。商務會館的客戶定位在當地的中高檔消費人群,也就是年齡在30至50歲之間的當地城市居民和成功人士。因為我們可以分析這類人群進行互聯網活動的習慣,從而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網路推廣和營銷方法。
對於醫葯品牌來說,葯品的質量有保障,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那麼口碑就會越來越好,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將這些信息傳達給消費者,那麼會快速的獲得消費者的信任,這對品牌的塑造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也對品牌影響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⑥ 醫葯市場規模,市場結構與劃分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將進一步提升醫葯產品的市場需求,葯企之間的市場競爭也將愈發激烈。根據美國制葯經理人雜志(PharmExec)公布的2021年全球制葯企業TOP50榜單,羅氏以474.92億美元保持全球第一。

而中國葯企首次有5家企業入選,分別是雲南白葯、恆瑞醫葯、中國生物制葯、上海醫葯和石葯集團,排名均有所提升,中國葯企的競爭能力逐漸增長。

醫葯行業主要上市企業:目前國內醫葯行業主要上市企業有天宇股份(300702)、美諾華(603538)、九洲葯業(603456)、富祥股份(300497)、聯化科技(002250)、浙江醫葯(600216.SH)、第一醫葯(600833.SH)、上海醫葯(601607.SH)、中國醫葯(600056.SH)等。

本文核心數據:醫葯產品市場規模、企業營收排名

全球醫葯用品市場規模達1.39萬億美元

從全球醫葯產品市場規模來看,2016-2020年全球醫葯產品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到2020年全球醫葯產品市場規模達1.39萬億美元。隨著全球人口總量的進一步增長以及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預計全球醫葯產品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

——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⑦ 醫葯行業的發展現狀

回顧中國醫葯行業這些年的發展情況,全國醫葯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發展階段。
2005年,醫葯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4459.44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億元,同比增長26.19%;實現工業增加值1475.17億元,同比增長17.5%;新產品產值621.91億元,同比增長23.58%。累計完成化學原料葯生產123.84萬噸,同比增長36.9%,實現中成葯生產75.89萬噸,同比增長11.6%。
2006年,醫葯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5536.9億元,同比增長18.43%;實現累計工業銷售產值5267.82億元,同比增長19.41%;完成累計出口交貨值670.59億元,同比增長25.51%,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實現利潤總額413億元,同比增長11.1%。
2007年上半年,中國醫葯經濟增速加快,行業效益明顯回升。醫葯工業完成累計工業生產總值2913.2億元,同比增長21.31%;銷售收入達2677.82億元,同比增長21.75%;利潤總額達231.14億元,同比增長34.06%。
2007年1-9月份,中國醫葯商品實現進出口總額119.93億美元,同比增長14.29%。其中,進口總額為50.33億美元,同比增長15.90%;出口總額為69.60億美元,同比增長13.15%,實現貿易順差19.27億美元。
為了能夠從容應對復雜的外部環境變化,醫葯企業應留意政府在醫療衛生結構調整和農村醫療保障方面的新動向,尤其要把握好醫葯行業發展的六大趨勢——中成葯市場競爭將加劇;處方葯生命周期將會縮短;第三終端市場將更活躍;醫葯市場進一步集中,醫葯兩極分化進一步凸現;政策性降價仍將持續;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企業市場品種結構都將發生更大變化。
醫葯行業是一個多學科先進技術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產業群體,涉及國民健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1978年至2008年,歷經30年改革大潮洗禮的中國醫葯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的變化。30年來,中國醫葯工業增長速度一直高於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978年到2007年,醫葯工業產值年均遞增16.8%,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
中國已經具備了比較雄厚的醫葯工業物質基礎,醫葯工業總產值佔GDP的比重為2.7%。維生素C、青黴素工業鹽、撲熱息痛等大類原料葯產量居世界第一,制劑產能居世界第一。中國葯品出口額佔全球葯品出口額的2%,但是中國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經達到20%以上,國際平均水平是16%。與此同時,中國葯品市場地位不斷提升,佔世界葯品市場的份額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
2009年1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一輪醫改方案正式出台。新醫改方案帶來市場擴容機會、新上市產品的增加、葯品終端需求活躍以及新一輪投資熱潮等眾多有利因素保證了中國醫葯行業的快速增長。2009年,中國醫葯行業增加值增長14.9%,同時我國醫葯外貿總體運行良好,醫葯保健品進出口逆勢增長,進出口總額達到531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今後5年世界葯品市場增長的重心將從歐美等主流市場向亞洲、澳洲、拉美、東歐等地區逐漸轉移。中國醫葯行業仍然是一個被長期看好的行業。到2013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醫葯大國,2020年前中國也將超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醫葯大國。
首先分析了國際國內醫葯行業的現狀,接著具體介紹了生物制葯、化學葯、中葯的發展,並對中國醫葯行業的工業統計數據進行了詳實全面的分析。然後分析了OTC葯品市場、國內農村醫葯市場的運行情況以及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隨後,報告對醫葯行業做了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行業競爭格局分析、企業發展戰略分析和投資潛力分析,最後分析了醫葯行業的未來前景與發展趨勢。

⑧ 葯品市場分析

據有關消息,來自湖南的芝林大葯房開到了南京,其50%降價優惠讓所有市民心動。不甘示弱的本土葯房緊跟著打出降價55%的廣告,列出的葯品價格比芝林還要便宜。面對一家比一家更便宜的葯,市民的疑問也越來越多:葯品價格為何能這么低?還會再降嗎?廠家威脅要斷貨,能禁得住葯品降價嗎?

低價源於民營大批發

一家平價葯房胡經理介紹說,平價葯房的葯品主要有3個來源:各省市醫葯公司、葯廠和不為外人所知的民營葯品批發企業。而能夠打出低價招牌的特價葯,一般都來自於以「九州通」為代表的民營葯品批發企業。

對上游葯廠而言,九州通等以大批發商的身份出現,其強大的資金後盾和巨大的采購量,理所當然取得最低進貨價;面對下游零售葯店,九州通簡化了許多環節,直接通過倉儲式的物流中心對外發貨。胡經理說,和這些民營批發公司做生意,一律現款現貨,只要有錢,就可以拿到便宜的葯品,開出一家平價大葯房來。現在平價大葯房如果沒有九州通這樣的供貨渠道支撐,將很難維持下去。

雜牌葯與品牌葯共存

現在,不少人認為平價大葯房之所以「平價」,是因為其供貨品種當中雜牌葯居多,從而拉低了平均葯價。事實到底是怎樣的?

胡經理介紹說,以羅紅黴素為例,在九州通的庫房裡,從2元的雜牌產品,到30多元的揚子江等大葯廠的品牌產品應有盡有。葯店究竟進什麼貨才能賣得出去?以南京為例,消費者更願意購買來自大葯廠的價格較高的羅紅黴素;對安徽等小廠生產的羅紅黴素並不買賬,這是消費者長期依據產品質量和療效選擇的結果。平價大葯房在進貨的時候,品牌葯和普通葯都會進。

和超市賣東西類似,同樣是桔子,品質也有差異,商家肯定都把好桔子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和超市永遠有低價桔子賣一樣,低價葯也將一直出現在葯房的貨架上,確保需要這些葯的低收入者能夠買到。

與廠家博弈出低價

同樣是品牌葯,有的葯品在平價大葯房能打出令人難以置信的「特價」,有的則價格降幅有限。這又是為什麼?

胡經理分析,知名品牌葯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葯廠擁有技術優勢,其產品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壟斷性的,比如北京降壓零號,廠家就擁有絕對的價格話語權,並且擁有自己的銷售網路,如果葯房打出的價格過低,一般半個月內,廠家就可以完全切斷葯店的供貨渠道;另一種則是在市場上面臨其他知名品牌競爭的葯品,這樣的葯品如果通過低價銷售,能夠使消費者從購買其他品牌轉而購買本品牌,並且銷量可觀,廠家也會對平價大葯房的低價持默許態度,可如果銷售能力有限,並不能為廠家帶來市場的擴張,廠家就要對「撓亂了價格秩序」的平價葯房「痛下殺手」了。前兩天,由於銷售情況不理想,一種進口品牌的維生素產品就對一家平價葯店斷了貨,最後以葯店讓步、調高零售價,才使問題得以解決。

對於平價大葯房和葯廠之間的這種博弈,普通消費者的心態可以想像:大家希望平價葯房靠低價葯品打出名氣,搶占更多市場,實現良性循環;只有這樣,才有助於把眼下普遍虛高的葯價盡快降下來。

⑨ 醫葯行業的市場環境

經濟影響
醫葯是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的產業,一直是發達國家競爭的焦點,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跨國公司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通過大規模的聯合與兼並和國際資本市場運作,建立全球性的生產與銷售網路,擴大市場份額。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使得我國醫葯行業的競爭對手變得空前強大。國內市場國際化和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嚴格,使市場競爭變得更為直接和生死攸關。世界范圍的經濟結構調整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成為我國強勁的競爭對手。
2.現代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
現代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將對醫葯工業產生革命性影響,對疑難疾病認識的深化,眾多新型生物技術葯物的問世,用生物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等都將極大地改變醫葯工業的面貌。世界發達國家利用資金、技術、市場上的優勢,實施壟斷,我國醫葯將在生物技術領域同發達國家展開新一輪的競爭。
3.天然葯物熱潮湧起。
隨著回歸自然潮流的湧起,國際市場對天然葯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世界植物製品銷售額近300億美元,其中天然葯物銷售額已達160億美元,並以年10%的速度遞增。為此,各國競相採用現代技術研究開發傳統醫葯,搶占國際天然葯物市場。這為我國中葯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機遇。 國際市場
1996年1999年,世界葯品市場的年增長約為5.5%,2000年全球葯品銷售約3680億美元。盡管各國政府均在控制醫葯費用的增長,但由於新葯開發,人口結構變化及人們對健康預期的提高,葯品市場的增長仍快於經濟增長的速度,預計今後5年內將以8%的速度遞增,2005年將達5400億美元左右。統計分析,今後國際醫葯市場發展的取向和趨勢可以概括為以下5條:
(1)所有發達國家(以及少數發展中國家)人口日趨老齡化,適合老齡人口疾病特點的治療葯品需求量增大;
(2)由於住院醫療費用昂貴,凡是能夠縮短住院日,特別是能夠改變住院治療為門診治療的新葯都有極好的發展前景。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和便於服用的控、緩釋等葯品將進一步發展;
(3)隨著社會發展和環境的影響以及疾病譜的變化,一些醫療領域尚缺乏高效、特效葯物,從而為新葯創制提供了機遇;
(4)生物技術的發展和在醫葯領域的廣泛應用,將使許多疑難病症得到有效治療,預計以基因工程為核心的治療用生物葯品、診斷試劑、疫苗將迅速發展,並將逐步擴大在世界醫葯市場的份額;
(5)非專利葯品穩步增長,預防性葯品及與保健相關的產品將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 我國醫葯市場除受國際市場的影響之外,還將受以下國內環境變化的影響和制約:
(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美國等發達國家人均年葯品消費約300美元,中等發達國家人均葯品消費為40_50美元,而我國不到10美元,這既反映了我國與發達國家葯品消費的差距,也反映了我國醫葯市場發展的潛力。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實施,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質量的提高,醫葯消費觀念的更新,我國醫葯市場增長將快於世界醫葯市場增長。
(2)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十五期間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將全面展開,這一制度的基本原則是低水平、廣覆蓋。它的實施,一方面將擴大醫療保險人群范圍,即從的1.6億增加到3億,另一方面將調整不合理的醫葯消費,抑制價格昂貴的進口葯品及大型醫療設備的使用,促進價格低廉、療效確切的國產普葯的使用。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總體上會促進醫葯產品的消費,從而拉動醫葯經濟的增長。
(3)城鎮化水平提高。2000年,我國有4.6億城鎮人口,並且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長,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十五期間,每年約增加1000萬城鎮人口。我國城市人均葯品消費與農村葯品消費水平比約為7:1,城鎮化的發展將增加對醫葯產品的需求。
(4)人口凈增長。2000年,中國有12.95億人口,2010年我國人口達到13.397億。到2015年我國人口將達13.3億。人口凈增長將對醫葯產品產生新的需求。
(5)人口老齡化。據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佔13.26%,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預計十二五期間還將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十二五期間老年人用葯總額將有較大增長。
(6)葯品分類管理制度的實施。隨著我國處方葯和非處方葯制度的實施及進一步完善,零售葯品市場將進一步擴大,預計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5%左右
(7)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農村三級衛生預防網的加強、農民收入的提高,為醫葯市場創造了發展空間。十五期間,農村葯品消費需求是醫葯市場主要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