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家鄉的風俗習慣
擴展閱讀
手機股票行情怎麼看 2025-07-08 19:56:43
百川盈孚股票代碼 2025-07-08 19:53:43
股票沒基金持股 2025-07-08 19:51:30

家鄉的風俗習慣

發布時間: 2022-01-15 00:29:17

1. 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

「春節」是一年中最歡快的節日,也是人們最愜意地時候,然而在這個節日中,它有許許多多的風俗。

給「壓歲錢」就是其中之一。傳說,人間有一個野獸,叫做「歲」,每到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就跑出來作怪,專門來吃小孩子,鬧得人心惶惶。後來有一戶人家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將長輩給的錢放在枕頭底下。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怕的野獸「歲」跑出來了,正巧跑到那戶人家裡,看到那細皮嫩肉的孩子,頓時口水直流,邪惡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枕頭底下的錢發出了閃閃的金光。「歲」像觸電了一樣,「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們知道了制服歲的辦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後來作文https://www.zuowen8.com/給「壓歲錢」不只是為了趕跑可怕的「歲」,更是長輩對晚輩美好的祝福。

除了給「壓歲錢」,在春節中還有人人重視的團圓飯。

團圓飯不同於平常的飯菜,除了菜品很豐富之外,還有象徵意義。例如:魚象徵著「年年有餘」,年糕象徵著「步步高升」,芋頭和腐竹象徵著「富裕」,這些共同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美好祝願。吃團圓飯時,每一個親人都要到場,缺一不可。長輩們還要一一敬酒,晚輩們也應一一回敬,表示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我喜歡春節,因為它不僅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不同的風俗,更讓遠在四方的親戚朋友都聚集了,讓彼此間的血脈親情更加緊密!

2. 家鄉的風俗

說起咱家鄉的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里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簡訊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的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准備開始下一年的奮斗。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3. 家鄉的風俗有哪些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稱為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里里外外都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灶。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東西。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飄亮的新衣服,出門在外的人趕緊回家團圓。到了晚上,人們都要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互相拜年,祝福親朋好友新年快樂,全家平安幸福。家裡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都非常開心,因為他們都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到處都張燈結綵的,整條街道都掛滿了燈籠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們都高興地唱起來跳起來,高興極了,家家戶戶也都掛上了火紅的燈籠,吃著湯圓。這都寓意著我們大家都團團圓圓。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著美麗的煙花,有的在放許願燈,美麗極了。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這樣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我們也開始認真的學習了。

4. 家鄉的習俗

就是各種地方習俗

5. 家鄉的風俗習慣(60字)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起床,床上新衣服,然後開始放鞭炮,二踢腳、花炮、長鞭,噼里啪啦好熱鬧,天空到處飄揚著硝煙味。放完鞭炮,把炮皮清理一下,堆到牆角,我們這里初五以前是不往外面倒垃圾的,據說是防止家財外流,到了初五早晨,早早起來,把垃圾倒掉,把窮趕出去。哈哈,接著說拜年,成群結伙,先是自家人,然後是家族長輩,人們見面互道祝福,真是一派歡樂氣象。

6. 我的家鄉有什麼習俗

我的家鄉習俗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肯定都有它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美麗的家鄉上海,就有許多不同的習俗。其中,元宵節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鄉,總是特別重視元宵節。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吃元宵。因為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圓就意味著團團圓圓,它能夠祈福家人團聚,每天都能幸福圓滿。
吃完元宵,接下來就是元宵節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耍龍燈等元宵節特有的節目。在表演時,每一個觀眾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說起元宵節,最負盛名的便是觀花燈、猜燈謎了。在元宵節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張燈結綵,處處顯示出元宵節特有的氣氛。就像《東京夢華錄》中說的那樣: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綉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熱鬧的氣氛足以形成一條河流,讓所有看到的人們都跟他們一起歡呼起來。
正月十五之夜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觀月。正如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一邊欣賞著天空中美麗的月亮,一邊看著人們歡慶元宵佳節的樣子,此時還有誰能坐得住呢?趕緊出來和人們一起慶祝象徵美滿的元宵佳節。
啊!這是一派多麼祥和、熱鬧的景象啊!這就是我家鄉最獨一無二的習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愛我的家鄉,愛家鄉獨有的習俗!

7. 你的家鄉有哪些風俗習慣

我家鄉的春節的習俗有:吃餃子,拜年等等。初一這一天所有的人都到各家各戶去拜年,小孩子們都會得到許多許多好吃的東西。這一天所有人都會穿新衣,小孩子都會放鞭炮玩到了晚上得很晚很晚才能睡覺。一家人其樂融融!

8. 家鄉的風俗有哪些

我的家鄉是傣族有潑水節。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了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

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歷史起源

潑水節最早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又名「乞寒胡戲」),在此之後「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等地,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中國大網路全書·民族卷》列出的潑水節起源時,提到「與小乘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系,其活動包含許多宗教內容。但就其以潑水為主要活動的原始意義來說,也反映出人們征服乾旱、火災等自然力的樸素願望」 。

9. 家鄉有哪些風俗習慣

到端午節的時候要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插茱萸,這些都是我們那裡的這樣的一個風俗習慣,到現在還保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