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誰主沉浮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買證券這累的股票 2025-07-08 06:38:29
江蘇綜藝股票代碼 2025-07-08 06:34:51

誰主沉浮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1-16 00:52:04

⑴ 誰主沉浮還看今朝什麼意思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顯示的是英雄氣概;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顯示的是豪氣.

⑵ 「誰主沉浮」的深層含義是什麼

1、深層含義:

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與當時的形勢之下,革命的領導權到底由誰奪取?
要像當年中流擊水那樣,勇敢地投身於革命風浪之中,急流勇進,擔負起主宰國家運命前途的大任。

2、出處及原文:

近代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3、白話譯文:

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鷹在廣闊的天空飛,魚在清澈的水裡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

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遊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 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還記得嗎?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船?

(2)誰主沉浮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沁園春·長沙》的賞析: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是詞人對自由解放的嚮往與追求。詞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一個「恰」字,統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詩人巧妙地化用了《莊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的意境,來形容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

可以說,《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它不僅使我們得到欣賞壯麗秋景的藝術享受,也使我們從詩人昂揚熾烈的革命情懷中,汲取奮發前進的信心和力量。

⑶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含義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意為: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

出自:《沁園春·長沙》是近代詩人毛澤東所寫的一首詞。原文:

《沁園春·長沙》

近現代: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譯文:

深秋季節,我獨自站立在橘子洲頭,望著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鷹在廣闊的天空里飛,魚在清澈的水裡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對廣闊的宇宙惆悵感慨:這曠遠迷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該由誰來主宰呢?

曾經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漫遊。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勁頭正足。

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可曾記得,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行船?

(3)誰主沉浮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一九二五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工農運動形勢高漲,革命的發展勢頭異常迅猛。震驚世界的「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也遍及十幾個省。

各種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爭正風起雲涌地開展著。這時候,一方面是工農革命運動在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是反動勢力為了維護其反動統治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的鎮壓。

那麼中華民族的命運將走向何方,是繼續維護黑暗衰退的反動統治,還是沖垮黑暗統治走向興盛進步,誰將成為主宰發展方面的力量,這些問題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從上海回湖南開展農民運動,八月從韶山到長沙,九月前往廣州主持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

在長沙逗留期間重遊橘子洲,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便以「長沙」為題寫下了這首《沁園春》。

賞析:

詞至下闋,寫景轉入對往事的回憶,以「曾」和「憶」來追憶。舊地重遊,往事歷歷,怎不激起作者無限的感觸!想當年,作者在長沙第一師范學習和工作時。

曾與蔡和森、何叔衡等同志一道積極從事革命活動。他們創立了「新民學會」,創辦了《湘江評論》,深入工礦、農村,積極領導工農運動。那是怎樣的歲月啊。

「崢嶸歲月稠」正是昔日戰斗生活的高度藝術概括。「百侶」照應上闋的「獨立」。下面七句,作者用一個「恰」字領起,這也是對昔日的戰友和戰斗生活的追憶。

前四句狀其風貌,那是一群才華橫溢、熱情奔放的革命青年。「正茂」「方遒」充分顯示了他們的精神面貌。後三句由人及事對這批革命青年又作了進一步地刻畫。

橘子洲頭,愛晚亭下,他們指點江山,慷慨陳詞,寫出了一篇篇抨擊黑暗制度,宣傳革命真理的戰斗篇章,他們以豪邁的氣概,視軍閥、官僚如糞土。

作者在這里既是追憶往事,又是對上闕「誰主沉浮」問句作進一步地回答。正是這些有著「糞土當年萬戶侯」豪邁氣概的革命者才是真正的中國脊樑。

他們代表著革命的新生力量,根據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他們最終必定戰勝和代替一切腐朽勢力而主宰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接著,作者繼續以飽滿有力的筆調狀寫胸中奔騰激盪的詩情,「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當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數十名同學戰友,在盛夏水漲高的湘江中游泳。

堅持不懈,直到隆冬季節,以此來錘煉自己的意志和膽識。現在,作者獨立於橘子洲頭,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不禁向同學和戰友親切發問。這一句既寫了當時的情景。

其中又暗含了勉勵之意。「遏」字,乃傳神之筆,擲地可作金石聲。使我們彷彿看到了他們激昂的情態,好似聽到了他們自豪的壯語!「中流擊水」。

並不僅僅寫青年人玩水的興致,此中活現出大風暴裏海燕們的慷慨意氣,英武精神。全詞就此收住,言猶盡而意無窮。讀罷,但覺尺幅之中浩瀚之氣玩索不盡。

相關事件介紹:

五卅(sà)運動是一次偉大的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它大大提高了全國人民的覺悟程度和組織力量,在全國范圍內為北伐戰爭准備了群眾基礎,並將國民革命推向高潮。

從而揭開了1925-1927年中國大革命的序幕。正如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所說:「五卅運動以後,革命高潮,一瀉汪洋,於是構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國大革命」。

⑷ 群雄逐鹿 誰主沉浮 是什麼意思

字面上理解就是,一大群人PK 誰是最後的贏家呢

⑸ 誰主沉浮指的是什麼意思

誰主沉浮...按客觀方面理解是此句是探求生命之規律,自然之法則,追尋社會發展的動力;那麼既然注意到這方面了,自然會比其他沒注意到這方面的人理解更深,做得更好.
按主觀方面理解這句話是表明態度,誰主沉浮呢?我主沉浮唄.主觀上有一個積極的進取態度,願意承擔這歷史責任.既然主觀客觀人家都佔了先了,別人看起來自然覺得他是"暗示非他自己莫屬".
其實這句話,每個人看起來不一樣,就代表了每個人給自己的定位是不一樣的,我看起來就沒覺得是非他莫屬的意思,是非能人莫屬,也有可能是我自己

⑹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的意思是什麼

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呢?

原文:《沁園春·長沙》

現代,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譯文: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廣闊的天空里鷹在矯健有力地飛,魚在清澈的水裡輕快地游著,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呢?

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遊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

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可曾記得,當年我們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飛奔而來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注釋

1、沁園春:詞牌名,「沁園」為東漢明帝為女兒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園林,據《後漢書 竇憲傳》記載,沁水公主的舅舅竇憲倚仗其妹貴為皇後之勢,竟強奪公主園林,後人感嘆其事,多在詩中詠之,漸成「沁園春」這一詞牌。

2、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陵川縣南的海洋山,長1752里,向東北流貫湖南省東部,經過長沙,北入洞庭湖。所以說是湘江北去。

3、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說是寒秋。

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陸洲,是長沙城西湘江中一個狹長小島,西面靠近嶽麓山。南北長約11里,東西最寬處約一里。毛澤東七律《答友人》中所謂長島,指此。自唐代以來,就是游覽勝地。

(6)誰主沉浮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這首詞最早見於1949年8月出版的《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蕭三著),最早正式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號。

從組織新民學會、湖南學生聯合會,出版《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到「五四」運動爆發後組織和領導湖南的學生運動。

1918年到1920年是毛澤東青年時代十分精彩的幾年。1958年,他回憶起更早以前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就讀期間,一群年輕人不畏嚴寒酷暑,擊水中流,磨煉頑強的意志和強健體魄。積極的社會實踐與身體鍛煉互相結合,互相促進,給毛澤東的益處是巨大的。

在中國的詩史上,第一個大量描繪自然美,並把對自然美的描繪和對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的關切結合起來的詩人是屈原。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優良傳統。毛澤東的詩詞繼承了這個優良傳統。

他善於把自然美與社會美融為一體,通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藝術形象,表現出社會美的內容。這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以天下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⑺ 問滄茫大地,誰主沉浮什麼意思,如何回答

1、回答: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消長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

2、出處: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

3、原文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4、譯文

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廣闊的天空里鷹在矯健有力地飛,魚在清澈的水裡輕快地游著,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遊玩。

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可曾記得,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船?

(7)誰主沉浮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於1925年晚秋,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途中,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時所作。其時,作者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詞。

二、賞析

上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

下半闋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自然地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將無形的不平凡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一個「恰」字,統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可以說,這首詞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

三、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韶山沖(今湖南省韶山市)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中國當代傑出的詩人。

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求學。畢業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11月,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

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參加中央領導工作。

1924年1月國共合作後,在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曾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編《政治周報》,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後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指出農民問題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無產階級領導農民斗爭的極端重要性,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思想。

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緊急會議上,他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並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後,到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秋收起義。接著率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發動土地革命,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1928年4月,同朱德領導的起義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他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書記。

以他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國民黨政權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展武裝斗爭,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道路。他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對這個問題從理論上作了闡述。

1957年7月,提出要「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的要求。

1958年5月,發動「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7月,主持召開廬山會議。他本想糾正已經覺察到的錯誤,但在會議後期錯誤地發動了對彭德懷的批判,會後在全黨錯誤地開展了「反右傾」斗爭。

從1960年冬到1965年初,在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初步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使國民經濟得到比較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這期間,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糾正了農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錯誤。

但在1962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他把社會主義社會中一定范圍內存在的階級斗爭擴大化和絕對化,發展了他在1957年7月反右派斗爭以後提出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仍然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觀點。

1963~1965年,發動農村和城市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提出運動的重點是整所謂「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領導中共同蘇共領導人奉行的大國主義和干涉、控制中國的企圖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1966年5月,由於對國內階級斗爭形勢作出了極端的估計,他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運動,這個運動因受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操縱而變得特別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預計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續十年之久,使中國許多方面受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

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也制止和糾正過一些具體錯誤。他領導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的斗爭,不讓江青、張春橋等奪取最高領導權的野心得逞。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⑻ [誰主沉浮]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由誰來決定主宰呢?原文出自於現代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

原文: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白話譯文:

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廣闊的天空里鷹在矯健有力地飛,魚在清澈的水裡輕快地游著,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

(8)誰主沉浮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於1925年晚秋,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途中,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時所作。其時,作者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

全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表現了詞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於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

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全詞在片語之間,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⑼ 「誰主沉浮」是什麼意思

讀音:[shuízhǔchénfú ]

釋義:由誰來決定主宰呢?

出自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原文: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廣闊的天空里鷹在矯健有力地飛魚在清澈的水裡輕快地游著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遊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