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國務院質量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組織召開聯席會議,加強對質量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組織領導,制訂落實本綱要的年度行動計劃,研究解決和協調處理重大質量問題,督促檢查本綱要貫徹實施情況。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綱要的部署和要求,把質量發展目標納入本地區、本行業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質量政策引導,將質量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責任,認真組織實施,切實提高質量發展的組織保障水平。
(二)完善配套政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圍繞建設質量強國,制定本地區、本行業促進質量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大對質量工作的投入,完善相關產業、環境、科技、金融、財稅、人才培養等政策措施。在執行過程中加強本綱要與「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其他有關規劃的政策銜接,確保本綱要提出的各項目標得以實現。
(三)狠抓工作落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將落實質量發展的遠期規劃同解決當前突出的質量問題結合起來,使近段時間要求、實施步驟更有針對性,突出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產品和重點人群,有效解決事關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的重點質量問題。各地方、各部門要聯系本地區、本部門質量安全中的實際問題,落實本綱要及年度行動計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夯實質量基礎,保障質量安全,促進質量發展。
(四)強化檢查考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建立落實本綱要的工作責任制,對綱要的實施情況進行嚴格檢查考核,務求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質量發展取得實效。對綱要實施過程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國務院將適時檢查考核本綱要的貫徹實施情況。
㈡ 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包括哪些質量領域
一批國家重大工程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商貿、旅遊、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服務質量明顯改善,覆蓋第一二三產業及社會事業領域的標准體系初步形成。
㈢ 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介紹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我國質量總體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制定《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該《綱要》於2012年2月6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以國發〔2012〕9號印發。《規劃》分質量發展的基礎與環境,指導思想、工作方針和發展目標,強化企業質量主體作用,加強質量監督管理,創新質量發展機制,優化質量發展環境,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實施質量提升工程,組織實施9部分。
㈣ 《質量發展綱要》首次提出了建設質量強國的理念。對嗎 是首次嗎
告訴你個故事,本人經歷,我問台灣人,大陸和台灣的區別,他說5年前我來大陸,一個一次性杯子可以泡杯茶,且可以端起。現在要倆個,運氣不好還漏。而他們會想辦法提高杯子的各種功能。而不是讓它喪失杯子的功能。後面的不知道
㈤ 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政府動態
2012年9月25日在首屆中國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出席並致辭。他強調,追求質量永無止境,要認真貫徹落實《質量發展綱要》,加快建設質量強國。
王岐山說,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企業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明顯提升,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品。質量監管制度和體系逐步完善,出台了《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制定了標准計量、檢驗檢疫、認證認可制度,建立了專業監管機構和中介服務組織。「質量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群眾性活動深入開展,各地方、各行業以及全民質量意識明顯增強。
王岐山指出,全面提高質量水平,關乎企業和產品競爭力的增強,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乎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對進一步做好質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2年2月,國務院發布《質量發展綱要》,這是指導今後時期質量工作的綱領性文件。要圍繞《質量發展綱要》提出的方針、目標和任務,認真抓好落實。
王岐山強調,必須牢牢把握質量這一永恆的主題,堅持以人為本,加快建設質量強國,促進發展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進一步完善質量法律法規和標准、計量、認證認可、誠信體系,建立健全准入退出、評價考核、信息公開、激勵約束等質量監管制度,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培養和建設一支業務精良、敢於碰硬的監管隊伍,不斷提升質量監管專業化水平。打破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營造公平競爭、鼓勵創新、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准規則制定,有效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維護我國進出口企業權益。各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地方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共同推動質量發展的合力。從根本上說,無論提高產品質量,還是工程質量、服務質量,主體都在企業。要靠技術和管理創新,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提升質量水平,不斷增強企業和產品競爭力。
王岐山指出,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質量管理基礎比較薄弱,一些地方和行業假冒偽劣問題依然突出,部分企業質量意識淡薄,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監管服務還不到位,質量工作面臨嚴峻挑戰。當前,要突出重點,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葯品、農資、建材等領域以及部分地區和市場的質量問題,搞好集中整治,加強源頭治理。對於涉及人身健康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的質量問題,必須「零容忍」,一查到底,決不手軟。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和領導責任,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深入排查質量安全風險和隱患,加大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質量安全風險的底線。
㈥ 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實施工程
(一)質量素質提升工程。通過質量知識普及教育、職業教育和專業人才培養等措施,提升全民質量素養。建立中小學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普及質量知識。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設立質量管理相關專業,培養質量專業人才。建立和規范各類質量教育培訓機構,廣泛開展面向企業的質量教育培訓,重點加強對企業經營者的質量管理培訓,加強對一線工人的工藝規程和操作技術培訓,提高企業全員質量意識和質量技能。到2015年,基本完善國家質量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以及注冊設備監理師、注冊計量師等制度。
(二)可靠性提升工程。在汽車、機床、航空航天、船舶、軌道交通、發電設備、工程機械、特種設備、家用電器、元器件和基礎件等重點行業實施可靠性提升工程。加強產品可靠性設計、試驗及生產過程質量控制,依靠技術進步、管理創新和標准完善,提升可靠性水平,促進我國產品質量由符合性向適用性、高可靠性轉型。到2020年,我國基礎件、通用件及關鍵自動化測控部件等可靠性水平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重點產品的可靠性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百萬千瓦級核電設備、新能源發電設備、高速動車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等一批重大裝備可靠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服務質量滿意度提升工程。根據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的不同特點,建立健全服務標准體系和服務質量測評體系,在交通運輸、現代物流、銀行保險、商貿流通、旅遊住宿、醫療衛生、郵政通訊、社區服務等重點領域,建立顧客滿意度評價制度,推進服務業滿意度評價試點。引導企業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市場需求,促進服務市場標准化、規范化、國際化發展。
(四)質量對比提升工程。在農業、工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等行業,分類分層次廣泛開展質量對比提升活動。比照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在重點行業和支柱產業,開展競爭性績效對比;在產業鏈和區域范圍內,開展重點企業和產品的過程質量和管理績效對比。制定質量對比提升工作制度,建立科學評價方法,完善質量對標分析資料庫,為制定發展戰略、明確發展目標提供質量改進的參考和依據。制定質量改進和趕超措施,優化生產工藝、更新生產設備、創新管理模式,改進市場銷售戰略。建立質量提升服務平台,完善對中小企業信息咨詢、技術支持等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體系,實現質量提升和趕超。到2015年,在重要產業領域的5萬家企業開展質量對比提升活動,使先進質量管理理念得到廣泛傳播,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和技術得到普遍採用,骨乾和支柱行業內領先企業的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五)清潔生產促進工程。積極推進清潔生產模式。加快制修訂與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有關的標准,建立健全低碳產品標識、能效標識、再生產品標識與低碳認證、節能產品認證等制度。落實和完善有利於清潔生產的財稅政策。構建清潔生產技術服務平台,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研發,攻克一批關鍵性技術難關。建立能源計量監測體系,加強對重點能耗企業能源計量監督管理。建立市場准入與退出機制,嚴格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生產許可管理,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力度。到2015年,清潔生產新技術產業化和標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一批清潔生產示範項目和公共服務平台,生產過程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資源消耗大幅降低。
㈦ 《質量發展綱要(2012-2020)》的主要創新點有哪些
明確企業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對質量安全負首要責任、企業質量主管人員對質量安全負直接責任。2.實施質量崗位規范與考核制度。在企業實行質量安全「一票否決」。3.企業要嚴格執行重大質量事故報告及應急處理制度。4.企業應履行質量擔保責任,依法承擔質量損害賠償責任。5.建立健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機制,將履行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經營管理決策。鼓勵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2) 加強質量監督管理中的主要創新點 1.制定實施國家重點監管產品目錄。2.建立質量安全聯系點制度。3.建立企業重大質量事故報告制度和產品傷害監測制度。4.建立健全質量安全風險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動植物外來有害生物防禦體系、進出口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進出口工業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和國境衛生檢疫風險監控體系。5.建立健全質量指標體系,將質量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6.搭建以組織機構代碼實名制為基礎、以物品編碼管理為溯源手段的質量信用信息平台。7.建立質量失信「黑名單」並向社會公開,加大對質量失信懲戒力度。8.鼓勵發展質量信用服務。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質量信用服務市場。(4)優化質量發展環境中的主要創新點 1.推進社會主義先進質量文化建設。提出了誠實守信、持續改進、創新發展、追求卓越的質量精神;倡導科學理性、優質安全、節能環保的消費理念。 2.健全社會質量監督機制。建立社會質量監督員制度,加強質量輿論監督,引導各類媒體客觀發布質量問題信息。 3.推動質量服務的市場化進程。推進質量服務機構規模化、網路化、品牌化建設,培育我國質量服務品牌。 4.深化質量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加和主辦國際質量大會,建立雙邊、多邊質量合作磋商機制。 (5)夯實質量發展基礎中的主要創新點 1.加強質量研究機構和質量學科建設,形成分層級的質量人才培養格局。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質量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 2.建立一批重點突出、優勢突出、資源共享的質量創新基地。培育形成以技術、標准、品牌、服務為核心的質量新優勢。 3.實施標准分類管理,加強強制性標準的管理。縮短標准制修訂周期,提升標準的先進性、有效性和適用性。 4.構建標准化科技支撐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健全國家技術標准資源服務平台。 5.建設一批重大精密測量基礎設施,建立完善國家計量科技創新基地和共享服務平台。 6.開展強制性產品認證質量狀況分析、安全風險評估和公共質量安全評價。 7.推動管理體系標准在社會管理、文化教育醫療以及新興產業的廣泛應用。 8.加快新型服務認證制度研發及實施進度。 9.提高認證認可國際規則制定的參與度和話語權。 10.完善食品、農產品質量快速檢驗檢測手段,提高檢驗檢測能力。 11.建立健全科學、公正、權威的第三方檢驗檢測體系,鼓勵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技術機構平等參與市場競爭。 12.加強出入境疫病疫情監控和進出口商品檢驗技術能力建設,構建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專業實驗室檢測聯盟。 13.加快質量信息網路工程建設,運用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依託物品編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提高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6)實施質量提升工程中的主要創新點 1.實施質量素質提升工程。建立中小學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普及質量知識。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設立質量管理相關專業,培養質量專業人才。 2.實施可靠性提升工程。依靠技術進步、管理創新和標准完善,提升可靠性水平,促進我國產品質量由符合性向適用性、高可靠性轉型。 3.實施服務質量滿意度提升工程。建立健全服務標准體系和服務質量測評體系。建立顧客滿意度評價制度,推進服務業滿意度評價試點。 4.實施質量對比提升工程。在重點行業和支柱產業,開展競爭性績效對比。在產業鏈和區域范圍內,開展重點企業和產品的過程質量和管理績效對比。建立質量服務平台,完善對中小企業信息咨詢、技術支持等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體系。 5.實施清潔生產促進工程。構建清潔生產技術服務平台。
㈧ 簡述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要求企業從哪些方面提高質量管理水平
新華網北京2月9日電國務院日前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設質量強國取得明顯成效,質量基礎進一步夯實,質量總體水平顯著提升,質量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是繼1996年頒布實施《質量振興綱要(1996年-2010年)》後,國務院再出台質量發展的中長期規劃。 這份綱要由14個部委共同制定,分為質量發展的基礎與環境,指導思想、工作方針和發展目標,強化企業質量主體作用,加強質量監督管理,創新質量發展機制,優化質量發展環境,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實施質量提升工程,組織實施九個部分。 這份綱要將我國的質量發展目標分為2015年和2020年兩個時間節點,提出到2015年,我國在產品質量方面,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工程質量方面,大中型工程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98%以上;服務質量方面,生產性質的服務業顧客滿意度達到80以上,生活性質的服務業顧客滿意度達到75以上。到2020年,建設質量強國取得明顯成效,質量基礎進一步夯實,質量總體水平顯著提升,質量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綱要明確提出,要強化企業質量主體作用,通過嚴格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加快企業質量技術創新、發揮優勢企業引領作用、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5個方面的舉措,對企業質量安全實施「一票否決」,發揮企業在我國質量發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綱要還提出要加強質量監督管理,包括加快質量法治建設、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實施質量安全風險管理、加強宏觀質量統計分析、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等。 這份綱要還提出,要建立健全我國質量安全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強化食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完善產品傷害監測系統、加強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以及健全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進出境動植物檢疫和國境衛生檢疫疫情風險監控等措施,切實做到對質量安全風險的早發現、早研判、早預警、早處置。 綱要明確要求,要健全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質量安全責任體系,將質量安全和質量發展納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績效考核評價內容。為大力實施名牌發展戰略,發揮品牌引領作用,綱要明確我國將建立品牌建設標准體系、建立品牌價值評價制度和開展知名品牌創建工作。在優化質量發展環境方面,綱要則提出要加強質量文化建設、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完善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機制、發揮社會中介服務作用、加強質量輿論宣傳、深化質量國際交流合作。 據悉,為保證這份綱要得到全面貫徹落實,質檢總局將會同有關部委盡快制定2012年的年度行動計劃。今後每年將制定質量工作年度行動計劃,指導綱要的貫徹落實工作。
㈨ 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優化環境
(一)加強質量文化建設。牢固樹立質量是企業生命的理念,實施以質取勝的經營戰略。將誠實守信、持續改進、創新發展、追求卓越的質量精神轉化為社會、廣大企業及企業員工的行為准則,自覺抵制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推進社會主義先進質量文化建設,提升全民質量意識,倡導科學理性、優質安全、節能環保的消費理念,努力形成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提升質量文化軟實力。
(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建立各類企業依法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平等受到法律保護的環境。把優質安全作為擴大市場需求的積極要素,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促進社會資源向優質產品、優秀品牌和優勢企業聚集。打擊壟斷經營和不正當競爭,堅決破除地方保護,維護市場秩序,形成公平有序、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引導企業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樹立我國企業、產品良好國際形象,提升國際競爭力。
(三)完善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機制。健全質量投訴處理機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質量投訴信息平台,充分發揮12365、12315等投訴熱線的作用,暢通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渠道。積極推進質量仲裁檢驗和質量鑒定,有效調解和處理質量糾紛,化解社會矛盾。增強公眾的質量維權意識,建立社會質量監督員制度。支持和鼓勵消費者依法開展質量維權活動,更好地維護用戶和消費者權益。
(四)發揮社會中介服務作用。加強質量管理、檢驗檢測、計量校準、合格評定、信用評價等社會中介組織建設,推動質量服務的市場化進程。加強對質量服務市場的監管與指導,鼓勵整合重組,推進質量服務機構規模化、網路化和品牌化建設,培育我國質量服務品牌。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等社會團體要積極提供技術、標准、質量管理、品牌建設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及時反映企業及消費者的質量需求,依據市場規則建立自律性運行機制,進一步促進行業規范發展,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在質量發展中的橋梁紐帶作用。
(五)加強質量輿論宣傳。深入開展全國「質量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質量活動,深入企業、機關、社區、鄉村普及質量基礎知識。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質量工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以及質量管理先進典型。加強質量輿論監督,加大對質量違法案件的曝光力度,震懾質量違法行為。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質量輿論宣傳的主渠道作用,引導各類媒體客觀發布質量問題信息。
(六)深化質量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加和主辦國際質量大會,交流質量管理和技術成果,開展務實合作。圍繞國家重大產業、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及檢驗檢測技術、標准一致性,建立雙邊、多邊質量合作磋商機制,參與質量相關國際和區域性標准、規則制定,促進我國標准、計量、認證認可體系與國際接軌。積極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完善我國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鼓勵國內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社會團體開展國際質量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技術和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