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北極星直升機
擴展閱讀
2017年9月買什麼股票好 2025-07-08 01:05:48
開車忘記帶駕駛證怎麼辦 2025-07-08 00:55:04
剛開始炒股怎麼買股票 2025-07-08 00:02:47

北極星直升機

發布時間: 2022-01-16 04:36:02

A. 現代民航班機的誕生是怎麼樣的

現代運輸機可以說問世於1933年2月8日。這一天,波音公司一架全灰色的247原型機載著10名乘客,在華盛頓州的西雅圖進行了首次試飛。波音247是一種懸臂式下單翼飛機,裝有兩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生產的409.5千瓦氣冷星型發動機,發動機上帶有整流罩。波音247為全金屬結構,裝有單垂尾和方向舵,主起落架為可收放式。

在波音247問世之前,世界各國航空公司所使用的客機可謂種類繁多,包括各種雙翼機、上單翼和下單翼飛機。這些飛機多為木製結構,罩以蒙布,但也有一些為全金屬結構。福克單翼機採用了金屬機身結構,外罩蒙布,機翼為木製懸臂式,但起落架不能收起。容克斯單翼機為全金屬結構,但承載的飛機蒙皮卻是皺紋式的,起落架也同樣不能收起。在美國,盡管福特公司的「三發」式運輸機對發展航空運輸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它採用的卻是福克飛機的布局和容克斯飛機的結構。

因此說,波音247完全擺脫了舊時的束縛;它所代表的一代新型運輸機是早期飛機所不能比擬的。該機的巡航速度為250千米/時,航程780千米,實用升限5600米。

當時環球航空公司急於購買波音247,但波音公司不能按時交貨,因此,環球航空公司希望有一種新型飛機(設想裝3台發動機)並提出指標,擬與波音247競爭。道格拉斯公司決定滿足環球航空公司的要求,設計了DC-1。該機的布局與波音247相似,但性能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其翼梁經地板上穿過,對客艙毫無影響。

1933年7月1日,DC-1首次飛行。1934年2月交付環球航空公司使用,交付時,帶有郵件的DC-1由洛杉磯飛往紐約,創造了13小時4分鍾的飛行記錄。環球航空公司後又定購了28架改進型DC-2,該型號可載客14人,1934年7月投入使用,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客運飛機。DC-2型飛機一開始就裝有變距螺旋槳,從而大大地提高了該機的性能,其單發性能超過了以往任何一種雙發飛機。

1934年10月,一架荷蘭皇家航空公司的DC-2參加了英國——澳大利亞航空比賽,並在「越野」組的比賽中獲勝,它抵達墨爾本的時間只比速度競賽的獲勝者、專門設計的比賽飛機「彗星」晚幾個小時。這次勝利,加之DC-2在美國航運服務中所顯示的突出性能,使這種飛機贏得了一些國外訂貨。後來許多美國的主要航空公司以及歐洲、南美洲、澳大利亞和中國的航空公司也都使用了1)12-2。1)C-2共生產220架,其中有160架被作為班機使用。DC-2裝有萊特公司生產的528.95千瓦「旋風」式發動機,巡航速度274千米/時,航程1915千米。

繼DC-2之後出現了有史以來最有影響的運輸機——道格拉斯公司的DC-3。這種飛機為發展和建立可靠的世界航空網、促進航空運輸所做的貢獻,是其他任何一種飛機所不能比擬的。隨著航空運輸業的繁榮,便出現了現代四發客機。

DC-3是直接由DC-2發展而來的,尺寸較DC-2大。美國航空公司當時需要一種設有卧鋪的客機,用於橫越美國本土的航線。為了滿足美國航空公司的要求,道格拉斯公司設計了DC-3。當時美國航空公司用柯蒂斯公司的「禿鷹」雙翼機作為卧鋪客機,但事實證明,這種飛機不是波音247和道格拉斯DC-2的競爭對手。很明顯,如果美國航空公司要吸引一定數量的乘客,就必須采購一種新飛機。

DC-2由於機身狹窄而不能安裝卧鋪,但被稱為DSt(道格拉斯臣卧鋪機的縮寫)的新設計型,卻能為14名乘客提供卧鋪。當白天使用時,其寬敞的機身可載21名乘客,與DG2相比,載客量增加了50%,而單價和使用費用只略有增加。

1935年12月17日,原型機首次試飛;BST(卧鋪型)和DC-3(白天型)均投人生產。1936年6月,美國航空公司在紐約——芝加哥航線上啟用DC-3。同年9月,DST被用於橫越美國本土的航線,其向西行的飛行時間為1734小時,東行為16小時。

DC-3和DST開始採用的是萊特公司745千瓦的「旋風」式發動機,但不久,DC-3系列便改用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雙黃蜂」式發動機作為主要動力裝置。

截至日本襲擊珍珠港為止,道格拉斯公司共製造DC-3飛機800餘架,其中約450架(包括38架DST)已交付航空公司使用。戰爭期間曾大規模生產DC-3軍用型,主要是C-47型和C-53型,英國皇家空軍當時將這種飛機命名為「達科他」,現在很多人都用這個名字來稱呼DC-3。前蘇聯專利生產了大量DC-3,最初代號是PS-84,後改稱里-2;日本也生產了一些DC-3;在戰爭結束後的一段時間里,DC-3民用型曾一度恢復生產。關於該機的總產量,說法不一,約在11000架左右,也就是說,DC-3及其改型在數量上要大大超過其他任何一種運輸機。

即使在戰後,DC-3仍是美國的主要商用飛機。不僅世界匕大多數國家的空軍部隊使用過DC-3,而且幾乎所有的大型航空公司和許多小型航空公司也都使用過這種飛機。

DC-3幾乎執行過各種民用和軍用運輸任務:它曾作為滑翔機的拖航機,有一架還被改為滑翔機;它曾使用過滑橇式起落架;還有一架是雙浮筒水上飛機;在越南戰爭中,它甚至作為武裝飛機來執行攻擊任務。

按照設計,DC-3隻有21個座位,但多年來一直布置28個座位,有些DC-3增加座位後可載客36人或更多。

已知有一架DC-3的飛行小時數已超過84000小時。當初DC-3所承擔的絕大部分任務現在已由其他更新型的飛機來完成,但M1為研製一種全面替代DC-3的飛機,雖經多次努力,至今尚未成功。在該機問世35年後,一些空中運輸任務仍只有DC-3才能完成。

DC-3的典型巡航速度為290千米/時,航程為2415千米。

洛克希德公司設計的「空中快車」單翼機,「維加」上單翼機以及「奧里翁」單發下單翼機均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其中一些「奧里翁」被航空公司作為班機使用——美國的瓦尼公司和歐洲的瑞士航空公司均使用這種飛機。這時,洛克希德公司決定製造一種雙發、全金屬結構的流線形下單翼飛機L.10「伊萊克特拉」。該機於1934年2月首次飛行,同年8月開始在西北航空公司使用。「伊萊克特拉」與波音2.47和道格拉斯1)(2-2大致相似,但尺寸要小得多,所不同的是裝有兩個垂尾和方向舵;該機只能載10名乘客,但飛行速度要大於早期的波音247和DC-2。「伊萊克特拉」共生產148架,大部分裝有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小黃蜂」發動機,許多國家的航空公司都曾使用過這種飛機。

洛克希德14型,又稱「超伊萊克特拉」,是「伊萊克特拉」的後繼機。這種「伊萊克特拉」的改進型尺寸較大,並具有幾個重要的新特點,其中包括用於增加翼面積的富勒襟翼(使飛機的失速速度保持適當值時,機翼可承受更大的載荷),雙速增壓器和地板下貨艙。1937年7月29日,洛克希德14型首次飛行,並為航空公司所大量採用。英國航空公司擁有一批洛克希德14型,世界上其他幾個國家的航空公司也使用了這種飛機。

1939年9月21日,洛克希德14型的發展型L.18「北極星」首次飛行。該機載客14人,裝有兩台萊特公司生產的149千瓦R-820發動機。1940年3月,內陸航空公司開始使用這種飛機。「北極星」共生產600餘架,被廣泛用於民航和軍事運輸。

以上幾種洛克希德飛機的總產量約達1000架,它們為後來的4發「星座」和「超星座」系列飛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波音247和道格拉斯「商用飛機,」加上洛克希德「伊萊克特拉」系列飛機,為現代運輸機奠定了基礎,它們首先採用了光滑的承力金屬蒙皮的懸臂式下單翼設計,可收放式起落架、襟翼、變距螺旋槳、機體除冰設備、自動駕駛儀、雙套操縱系統和飛行儀表。後來的型號眾多的4發單翼機,包括當今渦輪噴氣式飛機的出現,都應歸功於波音247和道格拉斯公司的雙發飛機,這兩種飛機在35~40年前就為航空運輸機樹立了新的標准。

B. 直升機旋翼有多長

直升機的旋翼各個品種是不一樣的
和機身長度、載重量、發動機功率有關
如直8是 18.90米 ,直9是11.93米 ,而大型的米26的旋翼直徑高達32米

C. 這架飛機的型號是什麼誰認識叫什麼名字

美國的A3攻擊機,外號「空中武士」(Sky warrior)




A-3攻擊機是美國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為美國海軍研製的一種艦載重型攻擊/轟炸機。原型機於1952年10月試飛成功,11個月後生產型下線開始服役。編號為A3D-1,次年換裝推力更大的J57渦輪噴氣發動機的A3D-2交付使用。美國三軍統一軍用航空器編號之後,改為A-3攻擊機。後該機被美國空軍採用,編號B-66「破壞者」。在美海軍北極星導彈核潛艇服役前,A-3一直是美國海軍核打擊能力的主要力量。

D. 關於飛機的電影(急啊!!!!!)

名稱:空中驚魂(PANIC IN THE SKIES)
導演:保羅-日爾珥 Paul Ziller
類型:劇情/災難
主演:凱特-傑克遜 Kate Jackson
伊得-瑪麗娜奧 Ed Marinaro
羅伯特-吉爾勞姆 Robert Guillaume
馬克-布蘭頓 Mark Brandon
Maureen McCormick
Billy Warlock
Erik Estrada

影片資料:
這部電影講述一架波音747音飛機在一次去歐洲飛行期間被閃電擊中,引起爆炸致使駕駛員無法操控飛機,整個飛機進入一種致命危險狀態。Laurie, 一個資深空中服務員, Brett 一個年輕的乘客。他們確定,自動駕駛儀可能帶著飛機著陸, 但很快獲悉, 自動駕駛儀被鎖住無法使用。並且面臨信號丟失、小機場與跑道太短以至於不能容納波音747 飛機等困難。同時,聯邦官員與地勤人員討論著是否擊落飛機防止更加慘重的災難,空軍也面臨著一次嚴峻的考驗。。。經過多方努力,終於將巨型飛機降落在地上。

參考資料:http://www.mov8.com/dvd/dvdnews_show.asp?id=41499

E. 直升機的螺旋槳

直升機的叫旋翼,高速旋轉中,在特定的轉速下,有時會有視覺差的,看上去好像不轉或者很慢,實際上不是的,是在不斷的高速旋轉的。

F. 直升機有幾個螺旋槳

直升機有兩個螺旋槳。

直升機有兩個螺旋槳的原因:

保證機體穩定不發生轉動並實現航向的操作。直升機是一種由至少二個或多個水平旋轉的旋翼提供向上升力和推進力而進行飛行的航空器,由西科斯基於1939年9月發明。

直升機具有垂直升降、懸停、小速度向前或向後飛行的特點,缺點是速度低、耗油量較高、航程較短,是典型的軍民兩用產品,可以廣泛的應用在運輸、巡邏、旅遊、救護等多個領域。兩個螺旋槳的作用不同,大螺旋槳提供升力,負責升降,小螺旋槳克服直升機旋轉,為機身提供穩定。

直升機的時速

直升機的最大時速可達300km/h以上,俯沖極限速度近400km/h,實用升限可達6000米(世界紀錄為12450m),一般航程可達600~800km左右。攜帶機內、外副油箱轉場航程可達2000km以上。根據不同的需要直升機有不同的起飛重量。

當前世界上投入使用的重型直升機最大的是俄羅斯的米-26(最大起飛重量達56t,有效載荷20t)。當前實際應用的是機械驅動式的單旋翼直升機及雙旋翼直升機,其中又以單旋翼直升機數量最多。

G. 直升飛機的主螺旋槳大約有多少米

直升飛機的主要升力部件是「旋翼」,也叫「升力螺旋槳」,應稱為「主旋翼」而不應叫做「主螺旋槳」,其尺寸應為「直徑」!直升機型號各異,輕型、中型、重型直升機均有。需要在各種級別的直升機中舉例說明:

  • 輕型直升機:(3噸及以下噸位直升機)

  1. 羅賓遜R22型,主旋翼直徑:7.67米;

  2. 美國MD500型,主旋翼直徑:8.05米;

  3. 法國「小羚羊」型,主旋翼直徑:10.50米;

輕型直升機主旋翼直徑一般小於10米,或10米左右。

  • 中小型直升機:(3至5噸級直升機)

  1. 直九/「海豚」直升機,主旋翼直徑:11.93米;

  2. 歐洲EC155直升機,主旋翼直徑:12.60米;

  3. 印度「北極星」直升機,主旋翼直徑:13.20米;

中小型直升機主旋翼直徑一般>10米,不超過15米左右。

  • 中型直升機:(10噸、13噸級直升機)

  1. 美國UH60「黑鷹」,主旋翼直徑:16.36米;

  2. 蘇聯/俄羅斯米-8「河馬」,主旋翼直徑:21.29米;

  3. 歐洲EH101型,主旋翼直徑:18.59米;

  4. 直-8/「大黃蜂」型,主旋翼直徑:18.90米;

中型直升機主旋翼直徑一般大於15米,不超過20米;

  • 重型直升機:(>13噸)

  1. 美國CH-47「支奴干」型,主旋翼直徑:18.79米(該機有兩個主旋翼);

  2. 美國CH-53型,主旋翼直徑:22.02米;

  3. 蘇聯/俄羅斯米-26「光環」,主旋翼直徑:32米(該機為世界上現役最大的直升機);

  4. 前蘇聯米-12「信鴿」,主旋翼直徑:35米(該機有兩個主旋翼,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已退役。)

重型直升機的主旋翼直徑超過18米,最大不超過35米,未來研製出更大型的直升機有破紀錄的可能!

H. 什麼是直升機螺旋槳的槳距

直升機螺旋槳的槳距指的是,直升機的旋翼或固定翼的螺旋槳旋轉一周360度,向上或向前行走的距離。

旋翼是直升機的重要部件,在直升機飛行過程中,旋翼起產生升力和拉力雙重作用,螺旋槳每轉一圈,就會向前進一個距離,連續旋轉就形成一段螺旋。同一片槳葉旋轉一圈所形成的螺旋的距離,就稱為槳距。

直升機槳葉的角度越大,槳距也越大,角度與旋轉平面角度為0,槳距也為0。這個「距」,就是槳葉旋轉形成的螺旋的螺距。

(8)北極星直升機擴展閱讀

直升機螺旋槳的作用:

1、產生升力:用以平衡直升機的重力以及機身、平尾、機翼等部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

2、產生向前的水平分力:克服空氣阻力使直升機前進。

3、在懸停時,產生側向或向後水平分力,使直升機進行側飛或後飛。

4、產生分力及力矩對直升機進行控制或機動飛行,類似於飛機上的各種操縱面。

I. 莫斯科號直升機航母的概述:

「莫斯科」號外形高大,帶有強烈的俄式艦艇風格,艦身前半截與導彈巡洋艦無異,而自中段煙囪開始,後半截如刀削般出現了一大塊直升機起落平台。該艦設計直指美國當時可攜帶「北極星」A1潛射導彈的戰略核潛艇,隧以反潛為主。

J. 除了北極星彈道導彈,還有哪些朝鮮武器被嚴重低估

朝鮮新型的北極星-2型公路機動彈道導彈在2月12日試射成功,讓外界對朝鮮核武器投射工具發展有了全新的認知。
雖然美韓日等國多年來緊盯朝鮮的大浦洞2、火星13等新型遠程地地導彈,以及包括氫彈在內的核武器發展進度,但這之外,朝鮮自力更生研製的高技術武器裝備卻頻頻開花,在近3年依然出現了不少外界意想不到的武器裝備。

但朝中社2016年4月2日的報道打消了這一疑慮,朝鮮首度披露了「新型防空攔截制導武器系統」的測試情況,圖中有多套這種新型地空導彈發射,導彈的外形和S300如出一轍,才讓人完全相信這種地空導彈已經具備了實戰能力。
據外媒推測,這種被西方稱為KN-06的地空導彈,技術來源很可能是已經仿製成功S-300PT並於2014年底裝備的伊朗「信仰-373」型地空導彈,以作為對朝鮮提供給伊朗彈道導彈的回報。
從這五種新型武器來看,核力量及其載具,海上和防空打擊能力能力都是朝鮮自行研製新型武器系統的重心所在,在伊朗、緬甸等外援技術渠道的幫助下,朝鮮自產武器性能不容小覷,而且發展速度驚人,至少在項目發展速度這一環節,不知道比只知道一味畫餅、吹牛的印度高到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