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IT創業瘋魔史怎麼樣
作者傑瑞·卡普蘭,是矽谷的傳奇人物,他的故事也頗具傳奇色彩。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李開復推薦這本書,勾起很大興趣。書封上有很多宣傳語,7年7500萬美元風投……李開復最喜歡的矽谷創業故事……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句「沒有成就一個偉大的公司,卻留下了一本最好的教科書。」 我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前進的一代,而傑瑞·卡普蘭就是那個落寞的巨人。 卡普蘭20多年前在矽谷創建了GO公司,從1978年創立公司研發手寫便攜電腦到1994年被AT&T收購並銷聲匿跡,GO公司幾乎經歷了IT創業公司可能經歷的每一種磨難。GO用這一路的成長和磨難造就了這本IT創業教科書。 從發現創意idea到招聘公司第一批「員老」,從設定創業目標到獲得初期投資,公司怎樣管理、技術難關攻克……看下來發現它果真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教科書,並且血統外來,帶有天生的熱情和活潑,不說教不論調,用真實的例子手把手教你如何創立自己的IT公司。 雖然我並不是IT人,也沒打算創業,更沒有IT創業瘋魔史的沖勁,但依舊被他吸引。 無妨當作知識和常識,多學一些,總是好的。
⑵ IT創業瘋魔史的後記
GO公司結束後的故事
在努力說服了GO至少90%的股東投票同意之後,GO和EO的合並終於在1994年1月7日那天完美地落幕了。可是盡管GO已經不存在了,但斗爭卻依然繼續了下去。我們認為自己團隊中至少應該有一個人看到下一個版本的產品上市,所以GO最初的管理團隊中只有邁克·荷馬加入了阿蘭·羅斯曼的團隊。因為他的努力,兩個組織和產品計劃才得以被合並成統一的產品。而後來也不出所料,GO開發團隊接下來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完成EO的產品,並且單單支持AT&T的霍比特人戰略。接著EO也很快停止了英特爾版本的筆尖開發以及所有在日文版本上的工作。
合並完成後才兩周,AT&T的高級主管Carl Ledbetter(卡爾·萊德貝特)就來參觀了EO,並且和員工討論了各種問題。萊德貝特當時已經44歲了,但就AT&T的標准來看還算是年輕的。他最近剛被AT&T從Sun挖過來帶領用戶產品部,並且繼承了EO這邊的職責。可是那次會議的結果非常意外:他告訴EO的管理階層說,由於AT&T微電子部已經決定要徹底砍掉霍比特人晶元的產品線,所以他的建議是乾脆徹底關掉EO。
就在萊德貝特公布這個消息的前幾周,作為AT&T提議的合作關系的主要部分,以及對EO的投資,AT&T的管理層仍然在授權霍比特人晶元給中國台灣。AT&T有一個叫「為什麼AT&T微電子是你最好的長期夥伴」的幻燈片,其中第一個強調的主題就是「AT&T的公司策略可以保證持續、優越的投資」。但在沒有了霍比特人晶元後,似乎台灣當局也不會再有興趣投資EO了。可是作為公司主要的融資策略來說,關掉EO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但是羅斯曼、荷馬、拉克魯特、科斯拉以及多爾立刻開始了行動。他們用周末時間制訂了一套激進的新計劃來削減開支,轉回到英特爾處理器,並且把未來產品的開發集中到智能手機上。可是不幸的是,這也意味著在公司僅存的230人中將有100人要失去工作。接著拉克魯特找到了卡夫納,並且安排了周一晚上和他的團隊會面。盡管被批準的機會不大,EO和GO的人在飛去新澤西的飛機上仍然努力在弄著協議。後來讓我們大吃一驚的是,卡夫納他們居然願意再多投資1800萬美元的過渡性貸款,並且會在EO 1994年2月22日的董事會上通知我們結果。
但在AT&T的新承諾中,可能還有EO管理團隊未知的因素:AT&T對少數股東的潛在責任,包括GO的股東。根據AT&T內部一份給卡夫納的備忘錄的說法,AT&T之所以會提供1800萬美元作為暫時資金,主要是因為想要降低法律控訴的可能性。備忘錄上面指出,如果AT&T敗訴的話,最多有可能會賠上1億美元。
接著羅斯曼馬上宣布了在一周之內,就要有將近一半員工遭到解僱的消息,而這些人的注意力也很快地從工作轉到了發送履歷上面。後來到了2月3日時,羅斯曼很不情願地解僱了100人。
在2月的董事會議上,卡爾·萊德貝特突然決定讓一個叫鮑勃·埃文斯(Bob Evans)的人來替代羅斯曼的工作。羅斯曼沒過多久後就威脅要提出控訴,但因為一筆豐厚的補償金而和解了。
在同一個會議上,對於個人信息管理器以及公司核心戰略的產品來說,EO的董事會還是未能通過收購工資管理軟體的諒解備忘錄。在很有誠意地移交了軟體、員工以及資產之後,工資處理軟體的CEO約翰·蔡斯勒為此簡直快要氣瘋了。他在5月11日對AT&T和EO提出了欺詐、違約以及共謀的控訴。
鮑勃·埃文斯是一個典型的矽谷企業家,他當時60歲,主要的相關經歷是IBM大型項目的管理,特別是主機開發團隊。在為IBM工作了32年後,他加入了一家叫做Hambrecht & Quist(漢布雷克特與奎斯特)的投資公司。但對於管理EO一職來說,他那個IBM副總裁的輝煌歷史卻沒能夠幫上什麼大忙。
EO的管理團隊很快就發現,在埃文斯的眼中,工程師不是有機體裡面的特殊細胞,而是機器裡面可更換的部件。他寧願任用新人來替代,也不願意批准用來挽留關鍵員工的獎金。而公司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則是頻繁地流失了才華洋溢的工程師。在兩次大規模的解僱事件、發生在2月的合並事件,以及員工自動辭職的多次沖擊下,筆尖原始的技術團隊已經流失了超過相當於200年的累積經驗,只剩下相當於150年左右的累積經驗擔當所有的工作。在GO,每個軟體工程師差不多隻需要負責10000~20000條編碼,但到了EO之後,他們的負擔就增加到了80000條左右。同時,由於培訓計劃已經被廢除,所以後來的工程師就只能在職學習,因而大大地降低了整體的生產力。
埃文斯和他的管理團隊在4月7日的會議上讓EO董事會批准之前,用了整整3個月的時間重新檢查了公司的商業計劃書。但在團隊即將要完工之際,一個AT&T的經理團隊忽然來作了初步檢查,其中包括卡夫納的戰略顧問,一個我曾經從巴斯金山坡追到東京壽司店的人。他為公司推薦了一個新的策略——除了現有的策略之外,EO應該在現有的產品完成之後退出硬體市場,並且將重點放在把公司的軟體外包給其他的生產商,也就是GO在合並前原本的目標。
在公司大量流失工程師、霍比特人項目被取消、所有GO的獨立軟體開發商和硬體持牌人消失,以及埃文斯考慮重新恢復GO原始商業計劃的情況下,邁克·荷馬發現EO已經名存實亡,他感到黯然神傷,最後決定離開公司。
在不到3個月後,AT&T就決定撤出所有給EO的資金。後來他們在1994年7月29日發出了一份新聞稿,幾乎解僱了所有剩下的員工,然後關門大吉。6周後,公司舉辦了一次公共產品拍賣會,並且清算了所有剩下的資產。
GO的股東從來就沒收到過他們EO的股票,不過也無所謂了,因為反正是垃圾。而無論是正式或是非正式,AT&T和EO唯一給GO原始股東的交代,就是一封鮑勃·埃文斯通知公司停業的簡單信件,他在上面加了一個簡短的個人附錄:「我們起初的願景並沒有錯,只是很可惜EO沒能通過成功來證明那個願景就是了。」
在回顧整個GO和EO歷程的時候,人們很容易會把責任歸到管理團隊的錯誤、競爭對手的攻擊,以及大型企業合作夥伴的冷漠態度上面。雖然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如果我們可以打造一個實用、價位合理而又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的話,公司其實是可以挺過來的。就好像驗屍官在老人去世時很難馬上斷定死因一樣,在我們尋找公司破滅的原因時,也很難指出某一個完全擔負全部責任的因素。或者好像癌症病人一樣,如果缺乏強大的信念和生命力,會導致那些原本可以被扭轉的問題未曾被關注到,直到有一天這個有機生命體會被累積的問題給壓垮。
這里真正的問題不是為什麼項目完蛋了,而是它為什麼能夠在沒有任何真正業績的情況下維持那麼久。在沒有這一大幫支持者不屈不撓努力的情況下,GO很可能許多年前就已經偷偷地卷鋪蓋走人了。公司之所以能夠持續下去,完全是因為意願的力量以及對目標的強大信念。但值得慶幸的是,人類想要把世界變得更好的沖動絕不只是年輕人或是笨人的專利,它也屬於那些居住並且工作在矽谷的人。
在1993年4月離開蘋果之後,約翰·斯卡利任職於Spectrum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光譜信息技術),一家在東岸的小型公司的CEO。但在發現一些先前存在的不規則問題之後,他很快就辭職了。
在1994年6月時,鮑勃·卡夫納從AT&T辭職,去了好萊塢最大的人才中介機構Creative Artists Agency(創造力影藝公司)擔任多媒體娛樂的主管。
在接受了約翰·多爾在克萊納·帕金斯暫時的工作後,比爾·坎貝爾被聘請為發明著名Quicken理財管理軟體的Intuit公司的CEO,而Intuit後來很快就被微軟收購。
蘭迪·科米薩後來成為了LucasArts Entertainment Company(盧卡斯藝術娛樂公司)的CEO,一家由《星球大戰》的著名導演喬治·盧卡斯擁有的電腦游戲公司。
羅伯特·卡爾成為Core Technology(核心技術)的副總裁,並且負責為Autodesk(歐特克),一家電腦設計軟體的主要供應商開發新產品。
在IBM收購了Metaphor之後,大衛·利德爾在微軟創始人之一保羅·阿倫的支持下,在矽谷成立了一家叫「區間研究中心」的實驗室。凱文·多倫後來也成為實驗室里的一名科學家。
在FTC是否要對付微軟並且終結調查僵持在2∶2投票數的情況下,司法部在1993年8月宣布了要在類似的事件上去調查微軟反壟斷的問題。後來司法部和微軟在1994年7月達成了核准令的共識,並且司法部也因為微軟使用排外與反競爭授權協議來推銷自己的軟體,繼而非法維持自己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中的壟斷而提出了反壟斷控告。核准令中清楚地禁止在無論是否使用微軟操作系統的情況下,微軟都不可迫使持牌人在凡是有英特爾處理器的產品上支付版稅。核准令同時禁止微軟簽署會限制電腦生產商申請許可證、出售或是使用競爭對手的操作系統來分配產品的合約。
到了1994年12月時,蘋果的「牛頓」產品系列不但銷售很不如意,而且普遍被貶為未能達成期許的產品。通用魔術當時剛剛和AT&T一起推出了第一代的魔術瓶蓋。AT&T在英特爾因為AT&T的霍比特人晶元而取消了生產「北極熊」(一種電腦型號)的計劃後,也宣布他們要取消一直沒有發行,並且本來要繼承電子筆視窗的Winpad(平板電腦)。Winpad的團隊在被編進了視窗的團隊後重新運作。
州立農場剛完成它們第一部以筆尖為基礎的申報評估應用程序的測試。他們初步的調查顯示,這個應用程序每年可以為州立農場節省近8500萬美元,為此諾姆·文森特作了購買價值5000美元的手寫電腦的准備。但在不看好筆尖的情況下,他最後選擇了電子筆OS/2。
在家休息了幾天後,我開始在想下一步要做什麼。這時我在Teknowledge公司的老朋友艾倫·費歇爾打電話問我,怎麼才能把他最近開發的一些有趣的技術變得更有價值。他的軟體工程師團隊當時剛剛與金融服務公司Charles Schwab(嘉信理財集團)簽了合約,准備要一起開發一個叫「小聰明」的視窗前端文件夾處理訂單管理系統。他說:「基本上,用戶可以從他們家裡的電腦直接連線到嘉信的信息中心,更新他們的文件夾,查詢股票報價,買賣股票以及瀏覽公司和產品的最新消息。」
我第二天給他回了話:「你知道嗎?我感覺買賣股票就和買賣其他東西差不多——只不過它賺得更快而已。但當你真的好好思考時,你會想,無論是立體聲還是麥片粥,為什麼要有固定價位呢?我想,如果我們能夠在大眾電器用品上建立一個超大的市場的話,又會帶來什麼改變呢?」
他雖然非常感興趣,但仍然還有懷疑:「電器零售向來沒有特別成功過,而且還很無聊,每天就只是在那些明細表和價位裡面打滾而已。」
我說:「但如果你經營方式不一樣的話,你或許就可以打造一個有吸引力,並且有許多圖片和產品信息的界面。你可以先把它設定為免費贈品,再從之後的每筆銷售交易中分成。但最重要的是,就好像股市一樣,你可以讓價位隨著市場需求而變動。」
他說:「還有,因為我們可以通過界面看見人們所關注的產品、關注的時間,所以我們可以在人們購物之前就了解到他們的喜好。然後我們就可以送上那張電子優惠券——比如說讓他們在所關注的雪橇上節省5美元什麼的——並且告知他們時限。」
接著我們都停下來,在那一刻我們彼此都在天馬行空地去想像各種可能性,然後艾倫說:「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這很可能會成為一種有著最佳價位和無限貨架的全新零售方式,以及一種全新的銷售渠道,一個坐擁數十億美元的行業。」
哇,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再一次體會到那種豁然開朗的美好感覺,但我真的不確定自己這次是否還能盲目跟隨內心的感動。「上帝啊,艾倫,我真的希望在GO結束後自己能夠好好地休息一陣子,然後開始下一個事業。」
「是啊,我聽說你們的經歷挺瘋狂的。」
「刺激到難以置信的地步。」
「或許你可以先出一本書,然後我們再開始。」
很高興我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於是GO這本書問世了。
⑶ it如何創業
問自己。你想創業。你一定要做好准備
⑷ IT創業瘋魔史的作者簡介
傑瑞·卡普蘭,在矽谷,甚至在IT界,大概再找不到第二位像他一樣身兼技術創新家、創業企業家和暢銷書作家三者於一身的人物。1972年在芝加哥大學獲科學歷史和哲學專業的學士學位,這一年他就開始使用電腦。1979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專業的博士學位,是根正苗紅的計算機專業科班出生,技術水平自然不用替他多吹噓。1981年,PC革命之火在IBM的煽動之下,迅速竄高。卡普蘭也開始走上風險創業之路,與人共同創辦Teknowledge。1985年-1987年期間,成為當時最成功的軟體公司——Lotus公司首席技術官(那時候連微軟都不能望其項背)。是,當時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也無法平息創業的沖動。1987年卡普蘭下定決心,辭去豐衣足食的工作,創辦了可以進入IT歷史的GO公司,把筆輸入電腦市場煽乎得神乎其神,成為產業的最大熱點之一,讓投資者、媒體、業界為之入迷。
⑸ 關於IT創業!
這個創業方案可不是用一點點錢就可以實現的
還是實際一點吧
我的朋友
先從最小的做起怎麼樣
讓全中國的人都學會用電腦
這一個方案就夠你用一輩子了
⑹ 求幾個IT創業中堅持的故事~
韓華 我愛打折網 創始人 女 80後 北京。(網路有簡介)
逛街中發現打著信息需求量大,存在市場機會。
於是找了幾個朋友一起湊了30萬開始做打折網。
那時2005年,打折網還很少,也算做在了前面。
所有的信息,都是他們設計好路線,一個個去商場抄回來的。
網友看到信息真實有效,慢慢都知道這個網站了。
不過運行一年後,沒有盈利,無法承擔伺服器50萬的費用。
網站面臨關閉。。。
他們向供應商提出分期付款的請求,得以緩解幾日。
恰巧,這是他們的網站被一個韓國人看中了,要出資30萬美元收購。
韓華非常高興,但是冷靜思考,看到了他們的機會和趨勢是正確的,沒有出售。
後來,有商家主動來付費廣告合作,他們就意識到可以招商了。
於是開始招商,效果很不錯
沒想到,沒多少時間,商家都不合作了。。。
她感到很奇怪,走訪客戶得知,有競爭對手惡意拉他們的客戶,只要不在他們網站做廣告,就免費給他們宣傳。。。
這也是一次危機,不過還是品質救了他們。
那些走掉的客戶,發現免費 新網站 效果不好,又回來了。。
很快,他們的網站營業收入過千萬,
現在已經超過3000萬了
還有中勞網創始人 周文華,淘寶網商幫創始人:白林,80後幾個創業新貴:李想、茅侃侃等人,可以自己查下 太多了 不好寫。
⑺ IT創業瘋魔史的序言
我最喜歡的矽谷創業故事
李開復
這是一部真實的創業史,讀起來卻像小說一樣精彩;這是一段不為人們熟知的創業故事,故事的主角卻幾乎把整個矽谷攪得天翻地覆;這是一次以失敗告終的創業歷程,但創業中一次次真實的磨難卻比那些充斥著成功的故事更有價值。
我很早就讀過Startup: A Silicon Valley Adventure這本英文書。主人公Jerry Kaplan(傑瑞·卡普蘭)和他創建GO公司(GO Corporation)的經歷是20多年前矽谷創業史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從1987年創立公司研發手寫便攜電腦,到1994年被AT&T收購並銷聲匿跡,GO公司幾乎經歷了IT創業公司可能經歷的每一種磨難。如何選擇早期合夥人,如何獲得初期投資,如何招聘合適的人才並組建團隊,如何在資金緊張時說服風險投資家完成新一輪融資,如何尋找客戶、做市場營銷,如何解決公司組建初期的管理問題,如何克服技術難關,如何處理公司與業界巨頭如微軟、蘋果、IBM等的關系……創業公司必然會面對的諸多難題在GO公司的創業歷程中顯得尤其艱難。
我看過太多的創業故事,很多故事談的都是成功、運氣和領導者的天才,但傑瑞·卡普蘭卻在這本書中如實地記錄了GO公司創業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又一個難題。在有資金困難、無法融到錢的時候,創業者和所有遇到困難的普通人一樣,會情緒低落,甚至歇斯底里;在技術問題無法很好解決的時候,創業者會在迷茫中苦苦探尋;在一個羽翼未豐的創業公司被微軟等大公司圍追堵截的時候,創業者是不是敢於和微軟這樣的公司打一場官司?所有這些真實的故事共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感人的創業圖景。
雖然不大為今天的創業者熟知,但GO公司當年的確憑一己之力,震撼了幾乎整個矽谷。微軟後來嵌入Windows的筆輸入體驗,蘋果後來的Newton PDA,都直接受到了GO產品的影響,並與GO展開了競爭。當時的GO公司不但聚集了一批矽谷的頂尖人才,也向矽谷的巨人們「輸出」了不少傑出人物。比如對Google早期創業作出過重要貢獻,長期擔任Google資深副總裁的Omid Kordestani(奧米德·柯德斯塔尼),曾在蘋果擔任副總裁的Bill Campbell(比爾·坎貝爾)等人,均出自GO公司這個「創業訓練營」。
直到今天,很多業內人士談起蘋果風靡世界的iPad產品,還會唏噓不已地說,iPad從血緣上的確繼承了GO當年開創的,用手寫體驗改變人機交互界面的做法。GO當年走的路不可謂不創新,也不可謂不正確,但GO選擇的時機的確太早了。創業能否成功,說到底取決於能否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當技術、市場、環境、應用等因素還不成熟的時候,即便GO公司的戰略理想再偉大,也難逃時運不濟的命運。
但GO公司以失敗告終的創業之路,反而給我們提供了一本最好的教科書。這本書里真實的創業故事,創業者在困難中真實的悲歡喜樂,可以幫助那些有著同樣遠大的創業理想,卻未必了解創業艱辛的年輕人,更好地度過創業的早期階段,走向成熟。
很驚訝這樣一本真實、精彩、感人的創業書,市場上居然沒有中文譯本。我建議出版社引進並翻譯出版這本書,算是對這個遺憾的彌補,希望大家喜歡。今後,我也會多推薦些國外的好書,讓國內讀者能更好地接觸最先進的創業、創新理念。
寫一部最最真實的企業史
自從1987年GO成立到1994年被AT&T收購為止,我一直在記錄著所有事情,同時希望有一天能寫一本有關創業經歷的書。在頭兩年裡——把辦公室從舊金山搬到福斯特市前——我總是每周末用幾小時的時間將一周里重要的事情都記錄下來。但搬家後,由於GO的快速成長,我無法繼續像從前那樣寫日記了,於是我買了一個隨身攜帶的錄音機,每周在上班途中找時間把事情錄下來。每當一卷磁帶錄完,我就會把它交給專人去抄寫,在收到成品後將它們都完好地保存在抽屜里。
後來,在整理這些記錄要歸檔時,我才發現裡面竟然有20多小時的錄音和1000多張抄寫好的筆記。在這份編年史里,有容量超過50兆的電子郵件、備忘錄、預算、報告、計時表、提議以及業績審核表。除了這些電子記錄之外,我還收集了許多約會日程表、通信、手冊、報紙、圖畫、原型機圖樣、照片以及錄像帶等物品。GO的董事會和員工都明白我在為出書作準備,他們中間也有許多人贊助了各種重要的文件。
細心的人在看到書的後半部分時,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其實並不在現場。在寫到後半部分許多情節的時候,我盡可能借用他人所有的回憶。在此我要謝謝他們——特別是羅伯特·卡爾、比爾·坎貝爾、蘭迪·科米薩以及約翰·多爾——他們犧牲了很多時間為我描述,再現了我們曾經走過的一幕幕場景。
從他們提供的資源和我自己的記憶中,我搜索了其中最能夠表達新企業的勇氣、想像力、遭遇的挫折以及幽默感的細節和事件。在努力保證准確性的同時,我也重新調整了一些對話,以達到意義、目的及人物風格更具有真實性的效果。
⑻ IT業創業需要哪些知識
IT創業?互聯網行業一年幾十萬投資還都是虛的,如果對這行不了解,建議還是先入公司學習吧。。想做iOS的話,現在倒是個好時機,畢竟swift工程師很牛的沒有那麼多。僅個人見解
⑼ IT創業瘋魔史的介紹
《 IT創業瘋魔史》是江蘇鳳凰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
⑽ 西安IT創業優勢 和缺點 或者說不利因素
想要創業,建議您選擇一個合適的創業項目,看自身是否具備相關項目的資質,找對項目之後腳踏實地努力。當然創業過程中的資金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您啟動資金有限,可以通過小額貸款的方式來解決。
推薦使用有錢花,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旗下信貸品牌,面向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無抵押、無擔保的信貸服務,借錢就上度小滿金融APP(點擊官方測額)。有錢花消費類貸款,日息低至0.02%起,年化利率低至7.2%起,具有申請簡便、利率低放款快、借還靈活、息費透明、安全性強等特點。
2021年5月21日,度小滿金融推出以「家和萬業興」為主題的助力小微活動,提供10萬份「日息萬一+百萬保險」禮包,幫助小微企業家庭成長。數量有限,先到先得,活動詳情請以度小滿金融APP頁面顯示為准。
和您分享有錢花消費類產品的申請條件:主要分為年齡要求和資料要求兩個部分。
一、年齡要求:在18-55周歲之間。特別提示:有錢花謝絕向在校學生提供消費分期貸款,如您是在校學生,請您放棄申請。
二、資料要求:申請過程中需要提供您的二代身份證、本人借記卡。
注意:申請只支持借記卡,申請卡也為您的借款銀行卡。本人身份信息需為二代身份證信息,不能使用臨時身份證、過期身份證、一代身份證進行申請。
此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因內容存在時效性等客觀原因,若回答內容與有錢花產品的實際息費計算方式不符,以度小滿金融APP-有錢花借款頁面顯示為准。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