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漁人
擴展閱讀
類似美國式忌諱 2024-05-08 23:13:48

漁人

發布時間: 2022-01-17 06:13:43

㈠ <桃花源記>漁人是個怎樣的人寫他有什麼作用

漁人做為一般普通老百姓控制不住好奇心, 一心想了解這個美麗的世界,說明他對自由的渴望,美好生活的嚮往。

作用:漁人就是塵世的縮影,與世外桃源的安和平祥形成鮮明對比,起的是對比作用。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白話釋義: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他順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的散在地上。

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彷彿有點光亮。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

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村裡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

村裡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裡人告辭離開。

村裡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到太守那裡去說,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於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1)漁人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主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里,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同時,東晉王朝承襲舊制,實行門閥制度,保護高門士族貴族官僚的特權,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像陶淵明這樣一個祖輩父輩僅做過一任太守一類官職,家境早已敗落的寒門之士,當然就「壯志難酬」了。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義熙元年(405年),他堅定而堅決地辭去了上任僅81天的彭澤縣令,與統治者最後決裂,長期歸隱田園,躬耕僻野。

陶淵明雖遠在江湖,仍舊關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棉被悶死晉恭帝。

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

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文章賞析:

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凈,語出自然。《桃花源記》也具有這種藝術風格。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於採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彷彿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

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裡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

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里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只有一片農耕的景象。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不限於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

陶淵明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的生活體驗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當中的社會,但是能提出這個空想是難能可貴的。

㈡ 描寫漁人的詩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㈢ 男生說他是漁人是什麼意思

漁人是打魚為生的,意思就是他想做紅塵中的浪子,不為任何女生而改變。

㈣ 桃花源記中的漁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從誠信角度講,他言而無信。但是漁人做為一般普通老百姓 ,控制不住好奇心 ,一心想了解這個美麗的世界,說明他對自由的渴望,美好生活的嚮往 。

漁人,就是一個當時普普通通的漁民。是陶淵明為寫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而虛構的,但他是全文的線索,他借用小說筆法,以一個捕漁人的經歷為線索展開故事。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

此文藝術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採用虛寫、實寫相結合手法,也是其一個特點。增添了神秘感。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詳有略,中心突出。

(4)漁人擴展閱讀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創作背景

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主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里,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同時,東晉王朝承襲舊制,實行門閥制度,保護高門士族貴族官僚的特權,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像陶淵明這樣一個祖輩父輩僅做過一任太守一類官職,家境早已敗落的寒門之士,當然就「壯志難酬」了。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義熙元年(405年),他堅定而堅決地辭去了上任僅81天的彭澤縣令,與統治者最後決裂,長期歸隱田園,躬耕僻野。

陶淵明雖遠在江湖,仍舊關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棉被悶死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

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桃花源記》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凈,語出自然。《桃花源記》也具有這種藝術風格。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於採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彷彿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

第一段以「忘」、「忽逢」、「甚異」、「欲窮」四個相承續的詞語生動揭示出武陵漁人一連串的心理活動。「忘」字寫其一心捕魚,無意於計路程遠近,又暗示所行已遠。其專注於一而忘其餘的精神狀態,與「徐行不記山深淺」的妙境相似。「忽逢」與「甚異」相照應,寫其意外見到桃花林的驚異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絕美景色。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兩句,乃寫景妙筆,色彩絢麗,景色優美,彷彿有陣陣清香從筆端溢出,造語工麗而又如信手拈來。

第二段先以數語描述發現仙境經過。「林盡水源,便得一山」,點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暗示定非尋常去處。漁人的搜尋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帶出來。及至通過小口狹道,寫到「豁然開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韻致。

進入桃源仙境之後,先將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鳴犬吠諸景一一寫來,所見所聞,歷歷在目。然後由遠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來種作、衣著裝束和怡然自樂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園生活圖景。最後寫桃源人見到漁人的情景,由「大驚」而「問所從來」,由熱情款待到臨別叮囑,寫得情真意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第三段先寫漁人在沿著來路返回途中「處處志之」,暗示其有意重來。「詣太守,說如此」,寫其違背桃源人「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叮囑。太守遣人隨往的「不復得路」和劉子驥的規往不果,都是著意安排的情節,明寫仙境難尋,暗寫桃源人不願「外人」重來。

對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尋訪無著也不再問津了,而陶淵明自己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追求,在《桃花源詩》的結尾處就剖露了「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的心願。他以桃花源人為志趣相合的契友,熱切期望與之共同生活於桃花源中。

㈤ 描寫漁人的句子

落日的余暉染紅了天空,夕陽西下,在澄澈的湖水上漂泊著一隻小船,小船上站著一個漁夫,漁夫隨願而歸,就有如古代的隱士一般,

㈥ 漁人空老盡中漁人是什麼意思

【漁人】漁民,以捕魚為業的人。

《渭上秋夕閑望》

作者:魏野

秋夕滿秦川,登臨渭水邊。

殘陽初過雨,何樹不鳴蟬。

極浦涵新月,孤帆沒遠煙。

漁人空老盡,誰似太公賢。

《渭上秋夕閑望》是一首宋代的著名詩詞,作者魏野。該詩通過對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繪,藉助太公垂釣的典故,表達了詩人熱愛自然、又不願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注釋

秋夕:陰歷的八月十五稱為「秋夕」,也就是中國的中秋節。秋夕原指秋天的晚上。

秦川:泛指今陝西、秦嶺以北的關中平原地帶。

登臨:登山臨水。也泛指游覽。

渭河:古稱渭水,是黃河的最大支流。

殘陽:指將落的太陽;夕陽,西沉的太陽;被東西遮住的太陽。如: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極浦:意思是遙遠的水濱。

遠煙:遠處的雲煙。

《渭上秋夕閑望》全文翻譯:

秋天的美景布滿秦川,在渭水邊觀覽風景。

雨後還能看到殘陽,樹上的蟬都在鳴叫。

遙遠的水濱上出現了月亮,孤獨的小舟消失在水雲間。

漁人都已經老了,還能像太公一樣悠閑呢。

㈦ 關於漁人的詩句

蝶戀花
煙波萬里扁舟小,靜依孤篷,西施聲音繞。滌慮洗心名利少,閑攀蓼穗蒹葭草。
數點沙鷗堪樂道,柳岸蘆灣,妻子同歡笑。一覺安眠風浪俏,無榮無辱無煩惱。

鷓鴣天
仙鄉雲水足生涯,擺櫓橫舟便是家。活剖鮮鱗烹綠鱉,旋蒸紫蟹煮紅蝦。
青蘆筍,水荇芽,菱角雞頭更可誇。嬌藕老蓮芹葉嫩,慈菇茭白鳥英花。

天仙子
一葉小舟隨所寓,萬迭煙波無恐懼。垂鉤撒網捉鮮鱗,沒醬膩,偏有味,老妻稚子團圓會。
魚多又貨長安市,換得香醪吃個醉。蓑衣當被卧秋江,鼾鼾睡,無憂慮,不戀人間榮與貴。

西江月
紅蓼花繁映月,黃蘆葉亂搖風。碧天清遠楚江空,牽攪一潭星動。
入網大魚作隊,吞鉤小鱖成叢。得來烹煮味偏濃,笑傲江湖打哄。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上漁者 北宋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放魚 唐 李群玉
早覓為龍去,江湖莫漫遊。
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銛鉤.

㈧ 漁人的故事多少字

從前有一個漁夫,家裡很窮。他每天早上到海邊去捕魚,但是他自己立下一條規矩,每天至多撒四次網。
有一天早上,撒了三次網,什麼都沒撈著,他很不高興。第四次把網拉攏來的時候,他覺得太重了,簡直拉不動。他就脫了衣服跳下水去,把網拖上岸來。打開網一看,發現網里有一個黃銅膽瓶,瓶口用錫封著,錫上蓋著所羅門的印。
漁夫一見,笑逐顏開:「我把這瓶子帶到市上去,可以賣它十塊金幣。」他抱著膽瓶搖了一搖,覺得很重,裡面似乎塞滿了東西。他自言自語:「這個瓶里到底裝的什麼東西?我要打開來看個清楚,再拿去賣。」他從腰帶上拔出小刀,撬去瓶口上的錫封,然後搖搖瓶子,想把裡面的東西倒出來,但是什麼東西也沒有。他覺得非常奇怪。
隔一會兒,瓶里冒出一股青煙,飄飄盪盪地升到空中,繼而彌漫在大地上,逐漸凝成一團,最後變成個巨大的魔鬼,披頭散發,高高地聳立在漁夫面前。魔鬼頭像堡壘,手像鐵叉,腿像桅桿,口像山洞,牙齒像白石塊,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燈籠,樣子非常凶惡。
漁夫一看見這可怕的魔鬼,獃獃地不知如何應付。一會兒,他聽見魔鬼叫道:「所羅門啊,別殺我,以後我不敢再違背您的命令了!」
「魔鬼!」漁夫說道,「所羅門已經死了1800年了。你是怎麼鑽到這個瓶子里的呢?」
一聽所羅門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惡地說:「漁夫啊,准備死吧!你選擇怎樣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殺掉!」
「我犯了什麼罪?」漁夫問道,「我把你從海里撈上來,又把你從膽瓶里放出來,救了你的命,你為什麼要殺我?」
魔鬼答道:「你聽一聽我的故事就明白了。」
「說吧,」漁夫說,「簡單些。」
「你要知道,」魔鬼說,「我是個無惡不作的凶神,曾經跟所羅門作對,他派人把我捉去,裝在這個膽瓶里,用錫封嚴了,又蓋上印,投到海里。我在海里呆著,在第一個世紀里,我常常想:『誰要是在這個世紀里解救我,我一定報答他,使他終身享受榮華富貴。』100年過去了,沒有人來解救我。第二個世紀開始的時候,我說:『誰要是在這個世紀里解救我,我一定報答他,把全世界的寶庫都指點給他。』可是沒有人來解救我。第三個世紀開始的時候,我說:『誰要是在這個世紀里解救我,我一定報答他,滿足他的三種願望。』可是整整過了400年,始終沒有人來解救我。我非常生氣,我說:『從今以後,誰要是來解救我,我一定要殺死他,不過允許許他選擇怎樣死。』漁夫,現在你解救了我,所以我叫你選擇你的死法。」
漁夫叫道:「好倒霉啊,碰上我來解救你!是我救了你的命啊!」
「正因為你救了我,我才要殺你啊!」
「好心對待你,你卻要殺我!老話確實講得不錯,真是『恩將仇報』!」
「別再啰唆了,」魔鬼說道,「反正你是非死不可的。」
這時候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壓制他的妖氣。」於是對魔鬼說:「你決心要殺我嗎?」
「不錯。」
「憑著神的名字起誓,我要問你一件事,你必須說實話。」
「可以,」魔鬼說,「問吧,要簡短些。」
「你不是住在這個膽瓶里嗎?照道理說,這個膽瓶既容不下你一隻手,更容不下你一條腿,怎麼容得下你這樣龐大的整個身體呀?」
「你不相信我住在這個膽瓶里嗎?」
「我沒有親眼看見,絕對不能相信。」
這時候,魔鬼搖身一變,變成一團青煙,逐漸縮成一縷,慢慢地鑽進膽瓶。漁夫見青煙全進了膽瓶,就立刻拾起蓋印的錫封,把瓶口封上,然後學著魔鬼的口吻大聲說:「告訴我吧,魔鬼,你希望怎樣死?現在我決心把你投到海里去。」
魔鬼聽了漁夫的話,就說:「漁夫,剛才我是跟你開玩笑的。」
「下流無恥的魔鬼,你這是說謊呀!」漁夫一邊把膽瓶挪近岸邊,一邊說,「我要把你投到海里,這一回非叫你在海里住一輩子不可。我知道你是壞透了的。我不僅要把你投到海里,還要把你怎樣對待我的事告訴世人,叫大家當心,撈著你就立刻把你扔回海里去,讓你永遠留在海里!」

㈨ 漁人阿烽是哪裡人

阿烽是福建莆田的,趕海的區域也是在莆田,基本上每次都是抓螃蟹或者釣魚,在b站和西瓜都有他的很多趕海視頻

㈩ 漁人指什麼動物

假如你要問動物,那就是海牛,就是所謂的美人魚。其實這個動物一點都不美,反而很醜,只是它能用魚鰭狀前肢抱幼獸,酷似女人抱自己小孩一樣,故得名美人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