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東東營屬於哪個市區
山東東營屬於山東省的地級市。
東營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境域小清河以南廣饒縣境成陸較早,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西部利津縣地大約成陸於春秋戰國時期;北部、東部系近代黃河泥沙造陸所成,僅有近百年歷史。
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千米,東西最大橫距74千米,土地總面積8243平方千米。
(1)山東省東營市擴展閱讀
東營市的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12月,東營市有5個縣區;26個鄉鎮(24個鎮、2個鄉),14個街道;186個居民委員會,1781個村民委員會。
其中,東營區有6街道4鎮(文匯街道、黃河路街道、東城街道、辛店街道、勝利街道、勝園街道,牛庄鎮、六戶鎮、史口鎮、龍居鎮);河口區有2街道4鎮(河口街道、六合街道,義和鎮、仙河鎮、孤島鎮、新戶鎮);廣饒縣有2街道7鎮(廣饒街道、樂安街道,大王鎮、稻庄鎮、丁庄鎮、李鵲鎮、大碼頭鎮、花官鎮、陳官鎮)。
墾利區有2街道5鎮(墾利街道、興隆街道,勝坨鎮、郝家鎮、永安鎮、黃河口鎮、董集鎮);利津縣有2街道4鎮2鄉(利津街道、鳳凰城街道,北宋鎮、鹽窩鎮、陳庄鎮、汀羅鎮,明集鄉、刁口鄉)。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有居民委員會13個。
2. 東營有幾個縣市區
東營市有東營區、河口區、墾利區、廣饒縣、利津縣5個縣市區。
東營, 山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山東省東北部、 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界於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119°10′之間;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轄區總面積8243平方公里,轄3個區、2個縣,常住人口213.21萬。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0年5月,撤銷渤海行政區,市境內廣饒、利津、墾利均隸屬於惠民地區行政公署。1956年,墾利縣建制撤銷,墾利、利津合並為利津縣。1958年,沾化、利津合並為沾化縣。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並為淄博專區,境內廣饒縣、沾化(含利津)縣、縣級孤島人民公社屬之。1959年,孤島人民公社撤銷,恢復墾利縣。1961年,沾化、利津縣分置,惠民地區與淄博市分開。境內廣饒、利津、墾利及沾化局部隸屬於惠民專區。1983年10月東營市建立。
3. 東營在山東的什麼位置
東營在山東的東北部。
東營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東臨渤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經濟區,南連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向西輻射廣大內陸地區。
是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處於連接中原經濟區與東北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與膠東半島經濟區的樞紐位置。
東營的地勢地貌:
東營市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為28米(大沽高程,下同),東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為11米,東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7000。
黃河穿境而過,背河方向近河高、遠河低,背河自然比降為1/7000,河灘地高於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懸河」。東營市微地貌有5種類型:古河灘高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4.15%,主要分布於黃河決口扇面上游;河灘高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3.58%,主要分布於黃河河道至大堤之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東營
4. 東營市有幾個區
東營市下轄2個區3個縣,分別是:東營區、河口區、廣饒縣、墾利縣、利津縣。
東營市是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5. 東營屬於哪個市
東營市屬於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8º5′,北緯38º15′之間。東營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截至2016年底,東營市下轄3區2縣,總人口213.21萬人。
東營市著名人物
古代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樂安(今廣饒)是聞名中外的「兵聖」孫武(孫子)的故里;漢代,有經學家歐陽生、倪寬,其中倪寬在漢武帝時官至御史大夫,並對中國歷法的進步做出很大貢獻;元代,有一代名將護國上將軍綦公直。
明代,有學者李舜臣和以剛正著名的「鐵面御史」成勇;清代,有學者李煥章,「楊州八怪」之一的樂安縣令李方膺,名澤後世、為官清廉的隋藏珠,古錢幣學家李佐賢,農民起義首領李金鰲等。
近現當代史上,有追隨孫中山的辛亥革命著名人士鄧天一,著名革命烈士李耘生、李竹如,抗日名將李玉堂,中央廣播事業局黨委第一書記丁萊夫,國家勞動部副部長劉子久,當代文學批評家李長之,呂劇創始人時殿元,東路琴書代表人物商業興。
山東快書「楊派」代表人物楊立德,薴麻纖維專家酆雲鶴,治黃特等功臣於祚棠,「人民的好警察」聶士興,「鐵人式的好工人」王為民,「聯合國彩虹行動推廣大使任昱銘等。
東營市行政地圖:
(5)山東省東營市擴展閱讀:
東營市城市榮譽
2003年,東營獲評為國家衛生城市。
2017年11月14日,東營市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2017年11月12日,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54位。
2017年12月24日,東營市入圍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7年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30。
2018年城市產業競爭力全國排名第49。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6. 東營市的各方面情況是怎樣的
啥是各方面?呃...我從一些方面說一下。
1.GDP:這個個人不感覺可以說明什麼,不過還是跟您說一下。東營GDP位於全省5-6名左右,三四年前挺高,最近有所下降。
2.人均GDP:前幾年可以在全國數得上,現在大概是全國15-25之間吧,具體也忘了,反正在省里是第一。
3.城市環境:個人感覺肯定不如威海和煙台好,不過也不差,當然前提是不要住在化工廠附近(化工廠夠惡心...),比濟南市區好(個人感覺,勿噴)
4.工資水平:勝利油田工資水平前幾年是很高,不過已經好幾年不漲工資了,所以認為油田工資高的還是算了吧,油田不過就是福利好。不過東營地方的工資水平應該很好,老師工資很高(這是我了解的方面,所以敢說),最低工資是全省最高標准。
5.房價:東營房價均價在5000-6000之間,我不知道這個在省里是什麼水平,抱歉。
6.城市建設:城建在省里絕對不可能是高水平,反正我覺得東營城建起點高,發展這幾年不是很快,當然東城發展的還是很快的。
7.交通水平:陸運發達,這個我可以很確定地說。不過火車就太垃圾了!!!!!火車就是東營人民的痛...目前只有兩列火車,一列前往濟南,一列前往南京西。德龍煙和黃大鐵路建好了應該會有所改觀。目前鐵路水平是全省落後的!!嚴重落後!!航空一般,目前只有四個航班,北京,上海,重慶,大連,據說年內會新增別的。機場擴建完畢應該也會增加航班。
8.氣候水平:一般吧。和全省大部分市差不多。
9.人口:全省倒數第二。
10.物價水平:全省可以數得上,個人感覺物價不低。
11.城市競爭力和發展前景:在全省應該數得上,東營是唯一一個黃藍國家戰略完全覆蓋的地級市。
12.文化底蘊:作為一個新興城市東營沒有什麼特別的文化底蘊,人口素質一般,實話實話,反正不如濟南。(不是我想說濟南,是因為我在濟南上學對這里比較了解了...)
別的想不起來了,您有要問的請追問。
7. 東營屬於幾線城市
東營屬於三線城市 ;
國內常被提及的所謂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於房地產市場,現在已演變成為城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劃分。常規的指標包括綜合經濟實力、城市發展與規模(建設水平、人口面積等)、輻射力與影響力、信息交流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等等。
按照綜合指標而言,可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前四強,北上廣深也是社會和媒體普遍公認和提及的一線城市。
中國的一二線城市大多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山東有濟南、青島,屬二線。
三線城市因為保有量太大,綜合實力也有差距較大的,分成強、中、弱三類, 東營屬於其中。
8. 山東東營市離哪個城市近
最好還是淄博!淄博物流非常方便,又離東營最近 。濱州物流業不是很方便,不比東營強多少。濰坊市區相對淄博里東營還是遠了。到濟南大巴80+,中巴50左右。
具體如下:
1、簡介
東營市是山東省地級市,成立於1983年10月,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東經118º5´,北緯38º15´。
2、位置境域
東營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3、地質地貌
東營市地處華北坳陷區之濟陽坳陷東端,地層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和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統及中生界三疊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東端)、車鎮凹陷(東部)、義和庄凸起(東部)、沾化凹陷(東部)、陳家莊凸起、東營凹陷(東半部)、廣饒凸起(部分)等。
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為28米(大沽高程,下同),東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為11米,東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7000。黃河穿境而過,背河方向近河高、遠河低,背河自然比降為1/7000,河灘地高於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懸河」。東營市微地貌有5種類型:古河灘高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4.15%,主要分布於黃河決口扇面上游;河灘高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3.58%,主要分布於黃河河道至大堤之間;微斜平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54.54%,是崗、窪過渡地帶;淺平窪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於古河灘高地之間,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於微斜平地之中、緩崗之間和黃河故道低窪處;海灘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27.05%,與海岸線平行呈帶狀分布。
4、氣候降水
東營市地處中緯度,背陸面海,受亞歐大陸和西太平洋共同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基本氣候特徵為冬寒夏熱,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早春冷暖無常,常有倒春寒出現,晚春回暖迅速,常發生春旱;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濕大,有時受台風侵襲;秋季,氣溫下降,雨水驟減,天高氣爽;冬季,天氣乾冷,寒風頻吹,多刮北風、西北風,雨雪稀少。主要氣象災害有霜凍、乾熱風、大風、冰雹、乾旱、澇災、風暴潮災等。境內南北氣候差異不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2.8℃,無霜期206天,不小於10℃的積溫約4300℃,可滿足農作物的兩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佔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易形成旱、澇災害。
9. 東營屬於山東的什麼地區魯東還是魯北
東營屬於山東的地級市,是魯北地區。
東營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土地總面積8243平方公里。
東營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經濟區,南連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向西輻射廣大內陸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處於連接中原經濟區與東北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與膠東半島經濟區的樞紐位置。
(9)山東省東營市擴展閱讀
東營市的建置沿革:
東營市建市前的歷史主要沿廣饒、利津、墾利3縣歷史追溯。位於市域南部的廣饒縣歷史悠久,於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縣;位於市境西部的利津縣金明昌三年(1193年)1月以永利鎮升置利津縣;墾利縣境大部系黃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墾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建立墾利縣。
1961年4月,華北石油勘探處在原廣饒縣辛店公社東營村附近打成境內第一口勘探井—華八井,獲日產8.1噸工業油流。1962年9月23日,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555噸油流,為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油井。為紀念打出這一高產油井之日,勝利油田始稱「九二三廠」。
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廠更名為「勝利油田」。為適應勝利油田發展和開發建設黃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請示成立省轄地級市—東營市;同年11月10日,國務院以〔82〕國函字249號文件批復省政府請示,劃原惠民地區的墾利、利津2縣,廣饒縣的4個公社,沾化縣的4個公社,博興縣的1個公社和3個大隊,成立省轄地級東營市。
1983年8月30日,國務院以〔83〕國函字175號文件批復山東省政府請示,把廣饒縣劃歸東營市。1983年10月15日,東營市成立慶祝大會召開,東營市正式掛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