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說兩岸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今年28歲了,我已經給我兒子說了,如果兩岸統一時,家祭無忘告乃翁,只不過我看這句話可能要給孫子了。
⑵ 從實現中國夢的角度談談兩岸統一的重要意義
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對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一,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中華民族富有愛國主義傳統。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推動我國是和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之一。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和基本任務。國家的完全統一是民族復興的重要標志,沒有國家的完全統一,就沒有完全意義上的民族復興
第三,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符合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所有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
⑶ 兩岸統一有何意義
第一兩岸同胞感情融洽
用和平方式,通過兩岸平等協商和談判,共同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完成祖國統一的歷史使命,實行「一國兩制」,這樣,「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不必訴諸武力,兩岸不用打仗,台灣人民免除生靈塗炭之難。
兩岸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不受任何傷害,兩岸同胞感情融洽,和睦相處。實現和平統一,兩岸人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相反地,如果出現《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指出的「三個如果」的情況,也就是如果台灣分裂勢力執意要挑起戰爭,導致兩岸兵戎相見,骨肉相殘,勢必嚴重傷害兩岸人民的感情,使兩岸人民成為最大的受害者、犧牲者。
第二安全安定共享太平
統一以後,兩岸有了和平相處、安全安定的環境,全國人民可以共享太平。台灣民眾最關心的安全問題就有了保證,不必擔心再度出現緊張局勢和動武的可能,台灣內部的統獨之爭也得到解決,有助於社會的安定。
相反地,如果兩岸不能走上和平統一的軌道,台灣的地位是不穩定的,想長期「維持現狀」則是不可靠的、不穩定的,因為出現任何企圖分裂領土主權的言行,都必然引發兩岸之間的緊張局勢,安全和安定就沒有保障。
(3)兩岸統一擴展閱讀:
「台灣」一名源於居於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窩灣」社的社名,意為濱海之地,並取全稱中的「台」字作為簡稱。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正式啟用「台灣」一詞。
台灣同大陸的淵源深厚而久遠。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相連,約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台灣海峽,台灣島才與大陸分離。
現今的台灣地區范圍包括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東沙群島、烏丘列嶼、南沙群島的太平島與中洲礁及周圍附屬島嶼。
⑷ 兩岸統一是否有時間表
沒有時間表,最好的結果就是兩岸遵守九二共識,統一很難。
⑸ 兩岸統一需要做什麼努力
一言難盡!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當代青年的歸屬感悅來越弱,問題反而會更加嚴峻。多多宣揚古典文化,因為我們的文脈血脈是相同的。我們必須堅持我們的名族文化,才能讓台灣地區的人民有所歸屬。
⑹ 兩岸何時統一
分久必合,應該中國人的思想,兩岸統一的時間,應該在50年內
⑺ 兩岸統一的必然性
同根同源.血濃於水.大陸與台灣在歷史上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民眾心理傾向。台灣民眾絕大部分是華人,民族感情上是歡迎兩岸統一的。
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都是統一的國家,分久必合。
文化方面,兩岸同文、同根、同源。
從政治學角度來看,大陸推行一國兩制政策,最終會被島內高層所接受。而大陸依靠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必然會給台灣以一定的震懾。大陸主動的軟硬兼施,台外被動的一直讓步,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大陸作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與台灣的外向型經濟政策不謀而合。但因為政治觀點差異和歷史原因,台灣的產品進入大陸市場困難重重,而對於海外市場,台灣產品又相較日本產品缺乏競爭力。久而久之,島內人士還是會把目光投向大陸,統一也成必然。。
⑻ 兩岸統一意味著什麼
俞可平:兩岸統一與中華振興
一.兩岸統一的樂觀前景。
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對兩岸的前景是比較樂觀的,對中國的政治發展也是比較樂觀的。我認為,兩岸的統一,是哪一種政治力量,更別說哪個政治人物,都難以阻擋的一個必然趨勢。之所以做這個判斷,我想,有下面七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大家知道,首先是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擁有共同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根深蒂固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這從國民黨和親民黨訪問大陸中都可以看出來。這一點大家已經談得很多,我就不多說了,我特別想強調以下幾個方面。
第二點,兩岸的統一,對海峽兩岸絕大多數人民來說,是一件利益共贏的事。通過資源的合理配製,優勢互補,相互幫助和相互合作,可以大大增進兩岸人民的利益。兩岸的任何進步政治力量,最終都必須以人民的利益為依歸,都必須明智地選擇和平統一,否則一定會被歷史所拋棄。
第三點,兩岸之間的共同利益,正在日益增加,兩岸在經濟、社會、政治方面的差異,不是在擴大,而是在逐漸縮小,這是兩岸和平統一的深刻基礎。不要說在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共同點正在越來越多,即使在兩岸人民的價值追求和民主治理方面,共同點也在增強。比如兩岸都在追求民主自由,當然方式不同。我去過台灣幾次,到基層專門考察過台灣基層的情況,我覺得有很多相似點。我還特別看了台灣的鄉鎮長選舉,我們現在大陸很多地方也在搞。還有台北市一個郊區政府的服務,叫一站式服務,當時大陸還很少有這樣的提法和做法,但現在大陸也越來越多地在實行這樣的服務。我認為兩岸共同點的增加,是兩岸和平統一的最深刻的基礎。
第四點看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大陸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這種強大不僅是綜合實力的增強,而且同樣是向心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增大。我也注意到剛才石先生講的,大陸如果做得很好,就會越來越有吸引力,台灣人民也會因之而產生更多的嚮往。這是第四點我的看法。
第五點,兩岸人民和政治人物中的大多數都希望和平統一,台灣島內期望和平的力量仍然很強,大陸13億人民和平統一的願望更是難以阻擋,兩岸許多政治領袖都在為和平統一盡最大的努力。
第六點,全球化背景下,碎裂化與一體化兩種趨勢並存,但從已有的現實進程來看,碎裂更多地發生於原先的統一體,而一體化則更多地發生於原先的分裂體,這種情況似乎在文化、政治和社會領域都有發生。你仔細看,像歐洲,歐盟都在努力成為一個國家,而且我覺得全球范圍內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更為明顯。
第七,從世界和平的大局來看,兩岸的和平統一更有利於亞洲的穩定和世界的和平,而分裂和對抗最終會損害地區和全球的整體利益,一切有遠見的國外政治家,或遲或早都會歡迎台海地區的和平局面。
二.和平統一的形勢依然極為嚴峻
雖然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但我也清楚地看到,兩岸統一存在的種種嚴重的障礙。因為這些障礙因素的存在,我甚至想說,這次國民黨和親民黨領袖分別率團訪問大陸,對兩岸關系的發展無疑具有歷史意義,但也不能因此而輕看兩岸和平統一還存在的下述嚴重的阻礙因素。
我認為至少有下面五個嚴重的阻礙。
第一,台灣島內的分裂勢力仍然十分強大,台獨力量在相當程度上控制著台灣的政治進程,並且加緊推行台獨路線;台獨力量和台獨活動不僅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大敵,也是兩岸和平統一的頑敵。其二,兩岸在政治經濟制度、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方式方面依然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必須看到。第三,兩岸政治方面的互信和共識還相當缺乏。第四,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岸之間傳統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正在受到更多新的嚴重挑戰。第五,個別外國政治力量,出於其狹隘和短視的國家利益,不希望兩岸盡快實現和平統一。少數國家害怕兩岸統一以後中國變得更加強大,害怕中國強大以後對他們構成威脅。
這是我講的「雖然樂觀,但是樂觀是有保留的,必須看到嚴峻的局面」。
我覺得兩岸的統一也是必然的,但是兩岸的統一,有不同的方式。有些統一可能代價非常大,有些統一的負面作用可能非常大,我們應當爭取兩岸統一的一個理想局面。第三個問題,我就講講兩岸統一的理想局面。
三.爭取兩岸統一的理想局面
兩岸統一是兩岸關系必然的發展結果,但是,兩岸統一的方式和局面卻可以有極不相同的結果。我認為,兩岸的政治家和學者應當下大力氣好好研究兩岸統一的最佳前景和最佳選擇是什麼,兩岸統一的理想狀態是什麼。在我看來,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這一問題。
第一個,大家已經考慮比較多的,就是從統一的方式來看,和平統一是理想的途徑。因為非和平統一的代價之大,可想而知。我們大陸和台灣都是希望和平統一的。胡錦濤總書記已經幾次表明要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
第二個,從統一的性質來講,兩岸的理想統一應當是一種多樣性的統一,應當是和而不同,而不是簡單的劃一。多樣性已經成為人類歷史發展的趨勢。我在台灣的時候,覺得台灣有一些學者和居民,對統一沒有真正理解,他們害怕這個統一就是大陸的制度強加給台灣。我覺得從鄧小平先生提一國兩制開始,就承認了多樣性,這個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不要說在兩岸問題上,就是在大陸內部,也正在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多樣性。我認為大陸正在走向一個多元的社會。我甚至認為,為什麼「和諧社會」的理念能夠引起這么大的反響,原因就在於我們這個社會已經變成一個多樣化的社會了,所以才要和諧。要是沒有多樣化,沒有利益矛盾,就不存在統一問題。我們應該追求多樣化的統一。
第三個是從統一的基礎來看,兩岸的統一應當是一種民主的統一,也就是說,兩岸的統一要深深紮根於海峽兩岸絕大多數人民的民意和共識上。尊重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意願和大陸人民的意願,就是真正的民主,也是最大的民主。我剛才注意到石先生講的民意,我覺得尊重民意,就是民主。所以我的意見是,如果假設統一是必然的選擇,追求一種理想的統一就是我們所要重點考慮的。思考的基礎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有利於兩岸人們的利益,即實現和平的、民主的和多樣性的統一。
四.兩岸和平統一必須加緊努力
最後一個問題。我們應當怎麼樣努力?兩岸和平統一必須加緊努力,宋楚瑜先生在大陸幾次講到兩岸要仍須努力,我覺得這個講得很對。不單是仍須努力,而且是必須加緊努力。兩岸的統一也是兩岸關系必然的選擇,我看也是唯一的選擇。那麼,我們應當以一種什麼樣的努力來追求民主和平的統一呢?
第一,胡錦濤主席最近就兩岸關系的一系列講話和大陸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舉措,是大陸為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基本策略,它在繼承大陸過去兩岸政策的同時又根據新的情況有所發展,是立足海峽兩岸和當今世界現實的基礎上深思熟慮的結果,既體現了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原則立場,又包含著大陸政府和人民對台灣人民的最大善意,其意義極為深遠。這些策略和舉措用意非常深,是慎重考慮的結果。台灣的領導人應該認真對待,積極回應。要像國民黨和親民黨領導人那樣,積極推動兩岸和平。
第二,兩岸未來的發展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民意,最大限度地增進人民的利益,才有光輝的前景。這里所說的民意和利益,既包括2300萬台灣人民的利益,也包括大陸人民的意願和利益。考慮兩岸未來和兩岸關系,必須將視野擴大到海峽兩岸的全體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而不是片面強調單方面的所謂「民意」和「人民利益」。
第三,一切旨在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力量和政治領導人,在處理兩岸關繫上既要求同存異,這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提。除此之外,我認為還要努力擴大兩岸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的共同點,要增進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建立經濟互利和政治互信的現實機制。
完成兩岸和平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固然有外部的阻力,有一些外部的力量不希望兩岸統一,但歸根到底取決於兩岸人民自己的選擇。我也贊同石先生,對兩岸人民來講,現在正面臨著推進兩岸關系的新的歷史機遇,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以下三點,兩岸的和平統一就不會是一個遙遠的願望。
第一,必須丟掉「台獨」的幻想,真正認清楚,統一是兩岸關系發展的唯一出路,台獨只能是死路一條。第二,一定要超越黨派利益和個人利益,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放在壓倒一切的地位,將分歧消失於中華民族的振興中。第三,充分發揮中華民族的高度政治智慧,盡快恢復和推進在「一個中國」原則上的平等協商對話,讓智慧和理性,而不是讓愚昧和偏見主導兩岸關系的發展。
彭偉祥:非常感謝俞先生的精采發言,我借用一句話來總結俞先生的意思,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下面我們有請徐博東院長發言。
⑼ 兩岸如何統一
初中的人教版變化應該很大了,咱們之間的差距讓我不熟悉你目前教材的內容,但是你自己可以依據教材中的論點(條條框框)按照自己的理解來整理,以下我說說個人現實中的想法,可能說跟教材毫無干係,但還是希望能夠對你產生一點幫助,抑或幫你尋求得些許靈感吧。
我的觀點是:
首先大陸方面應該在東南沿海——也就是福建開辟一塊地域,個人覺得福建閩南是最佳的選擇地,因為閩南跟台灣有「五緣」關系【「五緣」指閩台之間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 】。
其次,實行開放政策,讓閩南作為兩岸人民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全力推進兩岸人民的溝通進程。自從國民黨退居台灣之後,兩岸就處於隔離狀態,現在過了兩三代,台灣的那些「新新人類」對於大陸的認識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了,恐怕就連對閩南也不是很了解了現在。
第三,大力發展自身經濟,讓台灣同胞看到大陸的實力,讓他們覺得回歸祖國之後會存在有很大利益的。
當然,這些都只是設想,即使我所說的這些內容沒錯的話,那麼實踐下去也是有一點操作難度的。
不過感覺現在兩岸的關系正不斷進步,這點非常重要,隨著大三通【「通郵、通航、通商」】的開始,兩岸之間的溝通工作正在逐步展開,「一通百通,何況三通」,俺現在這個形勢發展下去,接下去應該還會有大手筆,那距離實現兩岸統一的步伐就不遠了,希望在吾有生之年可以看到。
⑽ 兩岸統一該用什麼國號 國人一語驚人
個人覺得不用改 其實台灣早就已是中國不可缺少疆域了 還說又改紅旗的 我秀逗 中國人的鮮血染紅的旗幟 高空飄逸的旗幟中透徹著五顆金星 大星代表著黨政府 小星代表著人民 未來屬於勤勞與智慧的華夏子孫。(白種人終究被智慧的人打敗,黃種人定能恢復昔日之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