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布雷頓森林體系哪年開始瓦解
1973
Ⅱ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時間是什麼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時間是1971年。
1971年美元進一步貶值,世界各主要貨幣由於受投機商沖擊被迫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至此完全崩潰。因為多次爆發美元危機與美國經濟危機、制度本身不可解決的矛盾性,布雷頓森林體系於1971年宣告結束。
(2)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擴展閱讀:
影響
因為美元不需再與黃金存量有任何掛鉤,所以後布雷頓森林體制解決了美國黃金存量漸漸不足的窘境,美國不再需要流出黃金便能發行美元,而且在布雷頓森林體制下,隨著各國的經濟規模擴大,美元必須被動的增加它的發行量去因應。
但釋出美元也就等於流出黃金,只會讓原本就面臨黃金存量不足的情況更持續惡化,而後布雷頓時代時,美國要發行美元不再需要跟各國經濟規模同步,甚至可以有「主動」超額發行貨幣的空間,所以造成美元的發行被形容成有如脫韁的野馬,甚至擴大了原本全球美元體制的缺陷。
Ⅲ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時間和原因是什麼
1973年2月美元進一步貶值,世界各主要貨幣由於受投機商沖擊被迫實行浮動匯率制,至此布雷頓森林體系完全崩潰。
這個制度本身存在著不可解脫的矛盾。在這種制度下,美元作為國際支付手段與國際儲備手段,發揮著世界貨幣的職能。
一方面,作為國際支付手段與國際儲備手段,美元幣值穩定,其它國家就會接受。而美元幣值穩定,要求美國有足夠的黃金儲備,而且美國的國際收支必須保持順差,從而使黃金不斷流入美國而增加其黃金儲備。否則,人們在國際支付中就不會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獲得充足的外匯儲備,美國的國際收支就要保持大量逆差,否則全世界就會面臨外匯儲備短缺,國際流通渠道出現國際支付手段短缺。
拓展資料
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關稅總協定作為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的補充,連同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的各項協定,統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
即以外匯自由化、資本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經濟制度,構成資本主義集團的核心內容,是按照美國制定的原則,實現美國經濟霸權的體制。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促進了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Ⅳ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原因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原因:
1、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崩潰的根本原因,是這個制度本身存在著不可解脫的矛盾。
此制度下,美元作為國際支付手段與國際儲備手段,發揮著世界貨幣的職能。作為國際支付手段與國際儲備手段,美元幣值穩定,其它國家就會接受;全世界要獲得充足的外匯儲備,美國的國際收支就要保持大量逆差,否則全世界就會面臨外匯儲備短缺,國際流通渠道出現國際支付手段短缺。
2、美元危機是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直接原因。
美國黃金儲備減少。1960年,美國的黃金儲備下降到178億美元,出現了美元的第一次危機。1968年3月,美國黃金儲備下降至121億美元,引發了第二次美元危機。1973年美國爆發了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沒有充分的黃金儲備作基礎,嚴重地動搖了美元的信譽。
美國通貨膨脹加劇。美國發動侵越戰爭,財政赤字龐大,依靠發行貨幣來彌補,造成通貨膨脹;在兩次石油危機中因石油提價而增加支出;由於失業補貼增加.勞動生產率下降,造成政府支出急劇增加。
美國國際收支持續逆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大舉向西歐、日本和世界各地輸出商品,使美國的國際收支持續出現巨額順差,其他國家的黃金儲備大量流入美國。各國普遍感到「美元荒」。
(4)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擴展閱讀: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標志
1、美元停止兌換黃金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機爆發,尼克松政府於8月15日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協定》為標志,美元對黃金貶值,美聯儲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至此,美元與黃金掛鉤的體制名存實亡。
2、取消固定匯率制度
1973年3月,西歐出現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馬克的風潮。3月16日,歐洲共同市場9國在巴黎舉行會議並達成協議,聯邦德國、法國等國家對美元實行「聯合浮動」,彼此之間實行固定匯率。英國、義大利、愛爾蘭實行單獨浮動,暫不參加共同浮動。
美元停止兌換黃金和固定匯率制的垮台,標志著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瓦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作為重要的國際組織仍得以存在,發揮作用。
Ⅳ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後什麼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後是牙買加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在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該體系,因為此次會議是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所以稱之為「布雷頓森林體系」。該體系於1971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結束。
在197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貨幣制度臨時委員會在牙買加舉行會議,達成了著名的「牙買加協定」。
同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通過《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二次修正案》,並於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從而形成了新的國際貨幣制度牙買加體系。牙買加體系的實行,對於維持國際經濟運轉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5)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擴展閱讀:
牙買加體系主要內容:
1、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改革。
牙買加協議正式確認了浮動匯率制的合法化,承認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並存的局面,成員國可自由選擇匯率制度。同時IMF繼續對各國貨幣匯率政策實行嚴格監督,並協調成員國的經濟政策,促進金融穩定,縮小匯率波動范圍。
2、推行黃金非貨幣化。
協議作出了逐步使黃金退出國際貨幣的決定。並規定:廢除黃金條款,取消黃金官價,成員國中央銀行可按市價自由進行黃金交易;取消成員國相互之間以及成員國與IMF之間須用黃金清算債權債務的規定,IMF逐步處理其持有的黃金。
3、增加成員國基金份額。
成員國的基金份額從原來的292億特別提款權增加至390億特別提款權,增幅達33.6%。
4、擴大信貸額度,以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融資。
Ⅵ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根本原因是什麼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制度本身不可調和的矛盾。一方面,美元作為國際支付和儲備手段,要求幣值穩定,這就要求美國有足夠的黃金儲備,並在國際貿易中保持順差,使得美元能不斷流入以增強人們對美元穩定的信心。
另一方面,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和支付結算手段,需要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維持逆差,否則將造成各國國際支付手段短缺,外匯儲備不足的局面。但若是隨著逆差的增大,其對應的黃金儲備將不斷減少,美元也將逐漸被貶值。
此外,美國接連發動對朝鮮和越南戰爭,軍費開支劇增,財政赤字龐大,不得不靠發行貨幣彌補,造成國內通貨膨脹加劇;
加之西歐等國經濟崛起,各類商品和服務不斷輸入美國,致使美國國際收支連年逆差,黃金儲備不斷減少,美元大量外流,國際市場美元過剩,使得美元匯率承受巨大沖擊,固定匯率制岌岌可危。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作用
①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暫時結束了戰前貨幣金融領域里的混亂局面,維持了戰後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固定匯率制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支柱之一。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引起了貨幣制度危機,導致金本位制崩潰,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呈現出一片混亂局面。而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又有了統一的標准和基礎,混亂局面暫時得以穩定。
②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擴大了世界貿易。美國通過贈與、信貸、購買外國商品和勞務等形式,向世界散發了大量美元,客觀上起到擴大世界購買力的作用。
同時,固定匯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於匯率波動而引起的動盪,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主要國家的貨幣匯率,有利於國際貿易的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布雷頓森林體系
Ⅶ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為什麼瓦解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
以美元為國際結算貨幣,美元價格與黃金掛鉤,1盎司黃金=20美元
崩潰的原因是由於美國經濟惡化,美元貶值,無法維持1盎司黃金=20美元的官價,因為美元貶值,很多國家就用美元去美國換黃金,導致美國的黃金儲備減少,而美元發行以黃金儲備為基礎,少了黃金儲備,美元就少,所以,美國只能是放棄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布雷頓森林體系自然解體
Ⅷ 布雷頓森林體系什麼時候瓦解的
布雷頓森林體系於1971年8月15日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結束。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該體系,因為此次會議是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所以稱之為「布雷頓森林體系」。
關稅總協定作為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的補充,連同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的各項協定,統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以外匯自由化、資本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經濟制度,構成資本主義集團的核心內容。
(8)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擴展閱讀:
布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元和黃金為基礎的金匯兌本位制,其實質是建立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基本內容包括美元與黃金掛鉤、國際貨幣基金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
而美元與黃金掛鉤的掛鉤,帶來了諸多缺陷:
其一,美國通過發行紙幣而不動用黃金進行對外支付和資本輸出,有利於美國的對外擴張和掠奪。
其二,美國承擔了維持金匯兌平價的責任。當人們對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對短缺時,這種金匯兌平價可以維持;當人們對美元產生信任危機,美元擁有太多,要求兌換黃金時,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平價就難以維持。
Ⅸ 當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只要類比一下就能想像到了:假如有一天,人民幣不能使用了,各個省必須用自己的貨幣進行交易,而且由於天朝傳統的地域特色,不是本省的貨幣會遭到歧視——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國內的經濟會變成什麼樣子?可想而知——大衰退、失業潮、惡性的通貨膨脹、無休止的匯率浮動。要理解布雷頓森林體系,就需要理解為什麼人們需要一個通用的貨幣——當年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六國度量衡?因為一種統一的貨幣能夠極大地降低交易成本,促進交易種類、交易數量、市場容量、市場范圍的擴大,對整個經濟都有不可估量的正面作用。如果沒有貨幣,任何經濟文明都不會發展;如果沒有統一的貨幣,交易將會受到國別地域的嚴重限制。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之前是黃金,金本位持續了很多年,黃金是世界硬通貨,直至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金本位解體。美國建立布雷頓森林肯定有稱霸世界的野心,這個地沒得洗。在那個時期,歐洲經濟崩潰,美國囤積了大量的黃金,如果要恢復金本位,就必須由美國向歐洲各國發放真正的黃金貸款,使各國以自己擁有的儲備黃金建立新的貨幣體制,待經濟恢復後償還。但美國不是這樣做的,它用美元做了個過渡,1美元=1/35盎司黃金,各國以美元為儲備金建立自己的貨幣體制,表面上看似乎沒有什麼區別,使用美元還能提供便利,但本質完全不同。美元從實質上說,是美國政府發行的紙幣——當然發行機構是美聯儲。美國政府承諾了它與黃金存在固定比價,是基於政府信用和戰後較為充足的黃金儲備——但這些承諾並不是完全有保證的。因為黃金總量的增長不可能與美元的增長同步,當美國政府不得不持續擴大美元赤字以滿足國際支付需要時,格雷欣法則——或者說「劣幣驅逐良幣」——就會發生作用,幣值高估貨幣(劣幣)會將幣值低估的貨幣(良幣)擠出流通,在這里便是美元把黃金擠出流通,人們傾向於持有黃金以期其價格上漲,或美元價格下跌。有人會說,黃金本來就沒有流通,它們都存在美國的金庫里——是的,但美元是以黃金為基礎存在的,如果沒有了黃金,那麼美元是什麼?一張無價值的紙。
Ⅹ 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1、制度自身的缺陷。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崩潰的根本原因,是這個制度本身存在著不可解脫的矛盾。在這種制度下,美元作為國際支付手段與國際儲備手段,發揮著世界貨幣的職能。
2、美元危機與美國經濟危機頻繁爆發。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此消彼長,美元危機是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直接原因。
拓展資料: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確認194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為使黃金官價不受自由市場金價沖擊,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
2、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
3、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規定,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維持匯率的穩定。若會員國法定匯率的變動超過1%,就必須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批准。1971年12月,這種即期匯率變動的幅度擴大為上下2.25%的范圍,決定「平價」的標准由黃金改為特別提款權。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這種匯率制度被稱為「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
4、各國貨幣兌換性與國際支付結算原則。《協定》規定了各國貨幣自由兌換的原則:任何會員國對其他會員國在經常項目往來中積存的本國貨幣,若對方為支付經常項貨幣換回本國貨幣。考慮到各國的實際情況,《協定》作了「過渡期」的規定。《協定》規定了國際支付結算的原則:會員國未經基金組織同意,不得對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