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21年到1941年中國的歷史背景
1、1927年3月24日南京發生「三二四」慘案(南京慘案)
1927年3月24日, 英美軍艦炮轟南京,這是北伐戰爭時期帝國主義干涉中國革命的罪行之一。1927年北伐軍向長江下游進軍時,美、英、法、意、日等國增兵上海並調集軍艦去南京江面進行威脅,企圖阻止革命的發展。
月24 日,程潛指揮的有共產黨人參加領導和作戰的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和第二軍在擊潰敵軍幾十萬之後,進佔南京。當晚,英美帝國主義借口僑民和領事館受到「暴民侵害」,下令炮轟南京,打死打傷中國軍民2000餘入,房屋財產損毀無數,釀成大規模血案。事件發生後。
英美等國繼續向中國增兵的同時反向中國提出懲凶、通緝、賠償等無理要求。而蔣介石則派特使到南京和各國領事疏通,並下令通緝第六、第二軍政治部主任共產黨人李富春和林伯渠。這一事件是帝國主義武裝干涉中國革命的信號,也是蔣介石加速同帝國主義勾結、背叛革命的重要步驟。
2、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等發動平江起義
1927年7月22日,駐湖南平江等地的國民黨一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起義,即平江起義。1928年春,我黨在國民黨湖南獨立第五師中秘密建立了自己的組織,該師第一團團長彭德懷也在這時參加了共產黨。不久,獨立第五師調到平江地區擔負「清剿」任務。
平江處於湘鄂贛三省交界地,具有革命斗爭的傳統。早在大革命時期,平江的工農運動就風起雲涌,是全省有名的革命地區之一。大革命失敗後,這里的斗爭仍然沒有停止,群眾在縣委的領導下,組織了臨時政府和義勇軍,與反動派進行堅決的斗爭。
7月上旬,中共湖南省委派滕代遠到湘鄂贛邊界地區恢復湘鄂贛邊特委,並同獨立第五師的黨組織取得聯系,准備必要時舉行起義。7月中旬,敵人發現獨立第五師第三團營長黃公略是共產黨員,下令立即逮捕。在這種緊急情況下,彭德懷、滕代遠等領導第一團,於22日在平江起義。
這天上午,彭德懷召集全團軍官會議,進行起義的總動員。部隊隨即按照部署,趁敵人午睡時,一舉搗毀了平江縣城的反動軍政機關,消滅了反抗的敵人,救出關在獄中的500多名工農群眾。前後不到一個半小時,起義部隊就佔領了整個縣城。
後來,賀國中率領隨校100多名學員從岳陽趕到平江,與一團勝利會合。黃公略帶著於前一天就先行起義的三團三營,從嘉義趕到平江城五里處的地方。起義部隊改編為紅軍第五軍第十三師,共2000餘人,彭德懷任軍長兼師長,滕代遠任軍黨代表兼師黨代表。
3、1923年2月1日二七慘案
二七慘案指1923年2月7日北洋政府直系軍閥吳佩孚鎮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流血事件。 "二七"大罷工是在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殘酷統治,中國工人運動從要求改良生活的經濟斗爭轉向爭取自由的政治斗爭的情況下發生的。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會代表在鄭州召開總工會成立大會。吳佩孚丟棄"保護勞工"的假面具,命令軍警用武力加以阻撓和破壞,並封閉總工會會所。總工會當即組織全站2萬工人舉行總同盟罷工,並將總工會移至武漢江岸辦公。2月4日總罷工開始,各站工人一致行動。
全線所有客貨車一律停開,長達千餘公里的京漢線立即陷於癱瘓。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產黨員林祥謙,糾察隊長、共產黨員曾玉良,領導工人粉碎了軍閥企圖破壞罷工的陰謀。2月6日,湖北工團聯合會和京漢鐵路總工會法律顧問、共產黨員施洋。
發動武漢各工團代表2000餘人赴江岸慰問 ,並和鐵路工人萬餘人舉行集會和遊行示威。2月7日,曹錕、吳佩孚等派大批軍警分別在長辛店、鄭州和武漢江岸等處進行血腥鎮壓,工人被殺40多人,傷200多人,被捕60多人 ,遭開除1000多人。
林祥謙、施洋及京漢鐵路總工會委員長、共產黨員史文彬均被逮捕。林祥謙被捕後,拒絕下令復工 ,慷慨就義。施洋也在武昌被殺害。這次慘案暴露了軍閥的殘暴,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革命堅定性和組織紀律性。
4、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5、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長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貳』 《民國1924》txt全集下載
民國1924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遠處夕陽落下了最後一絲余輝,耳旁的風呼嘯不停的在吹,方鴻漸俯視著埃菲爾鐵塔下夜色燈火闌珊的巴黎,
「來干什麼?」這個問題不經意間再一次浮上他的心頭,「我能改變什麼?」「有必要去改變什麼?」「存在意味著什麼」,心中的小天使和小惡魔緊緊摟在一起嘶吼:
離開真的殘酷嗎
或者溫柔才是可恥的
或者孤獨的人無所謂
無日無夜無條件
前面真的危險嗎
或者背叛才是體貼的
或者逃避比較容易吧
風言風語風吹沙
往前一步是黃昏
退後一步是人生
風不平浪不靜心還不安穩
一個塔鎖住一個人
我等的梯還不來
我等的人還不明白
寂寞默默沈沒沈入海
一生一世如夢初醒
……
「向前一步是黃昏,退後一步是人生」方鴻漸喃喃自語……
腳下是300米的高度,耳旁風依然在執著的呼嘯,往前一步是不是就可以把自己帶回未來?還是說,會穿越到下一個過去?再或者,煙消雲散,掉下去成一灘血肉橫飛的餅?
方鴻漸低頭看了一下自己身上,一身剪裁合體質地上乘的黑色中山裝而已……
『叄』 《現實與慾望塞爾努達流亡前詩全集(1924—1938)》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現實與慾望塞爾努達流亡前詩全集(1924—1938)》([西班牙] 路易斯·塞爾努達)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現實與慾望塞爾努達流亡前詩全集(1924—1938)
豆瓣評分:8.8
作者:[西班牙] 路易斯·塞爾努達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2016-1
頁數:365
內容簡介:
塞爾努達的作品是一條通向我們自己的路。……很少有這樣的現代詩人,無論何種語言,能給我們帶來這樣不寒而慄的體驗,當我們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說出真理的人。他擊中了我們每個個體的內心,那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真理。—— 奧克塔維奧·帕斯※自上世紀20年代起,塞爾努達的詩歌作品漫步涉足二十世紀歐洲和西班牙詩歌幾乎所有的風格、音調和抒情領域:一方面,是純詩、超現實主義、新浪漫主義和反抒情主義(或可稱為無韻主義);另一方面,是歌詩傳統、哀歌、頌歌、牧歌、戲劇詩歌、敘事詩歌、冥思短詩和亞歷山大體律詩(或可稱為文化主義詩歌)。這種創作風格上的多元化與詩人的生命軌跡完全相應,使塞爾努達在「二七年代」眾多偉大詩人中獨樹一幟、被西班牙尤其是1960年後涌現的詩人尊崇為典範的根源。他屹立於傳記記錄與形而上冥思的交匯點上,每個個體的體驗與一個至高的同一體驗在他的詩里相遇。——何塞·特魯埃爾·貝納文特
作者簡介:
路易斯·塞爾努達(Luis Cernuda),西班牙著名詩人,「二七年代」代表之一。1902年出生於塞維利亞,1938 年因西班牙內戰開始流亡,此後二十五年輾轉英、美、墨西哥直至去世,終其一生未再回國。他的創作生涯是對歐洲詩歌財富的緩慢繼承,風格先後受到法國超現實主義、荷爾德林以及十九世紀以降英國詩歌的浸染,堪稱西班牙詩壇的「歐洲詩人」,被西語世界二十世紀下半葉的數代詩人奉為經典和偶像。
『肆』 《現實與慾望塞爾努達流亡前詩全集(1924—1938)》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現實與慾望塞爾努達流亡前詩全集(1924—1938)》([西班牙] 路易斯·塞爾努達)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現實與慾望塞爾努達流亡前詩全集(1924—1938)
豆瓣評分:8.8
作者:[西班牙] 路易斯·塞爾努達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2016-1
頁數:365
內容簡介:
塞爾努達的作品是一條通向我們自己的路。……很少有這樣的現代詩人,無論何種語言,能給我們帶來這樣不寒而慄的體驗,當我們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說出真理的人。他擊中了我們每個個體的內心,那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真理。—— 奧克塔維奧·帕斯※自上世紀20年代起,塞爾努達的詩歌作品漫步涉足二十世紀歐洲和西班牙詩歌幾乎所有的風格、音調和抒情領域:一方面,是純詩、超現實主義、新浪漫主義和反抒情主義(或可稱為無韻主義);另一方面,是歌詩傳統、哀歌、頌歌、牧歌、戲劇詩歌、敘事詩歌、冥思短詩和亞歷山大體律詩(或可稱為文化主義詩歌)。這種創作風格上的多元化與詩人的生命軌跡完全相應,使塞爾努達在「二七年代」眾多偉大詩人中獨樹一幟、被西班牙尤其是1960年後涌現的詩人尊崇為典範的根源。他屹立於傳記記錄與形而上冥思的交匯點上,每個個體的體驗與一個至高的同一體驗在他的詩里相遇。——何塞·特魯埃爾·貝納文特。
作者簡介:
路易斯·塞爾努達(Luis Cernuda),西班牙著名詩人,「二七年代」代表之一。1902年出生於塞維利亞,1938 年因西班牙內戰開始流亡,此後二十五年輾轉英、美、墨西哥直至去世,終其一生未再回國。他的創作生涯是對歐洲詩歌財富的緩慢繼承,風格先後受到法國超現實主義、荷爾德林以及十九世紀以降英國詩歌的浸染,堪稱西班牙詩壇的「歐洲詩人」,被西語世界二十世紀下半葉的數代詩人奉為經典和偶像。
『伍』 有什麼小說是穿越國民黨抗戰的小說
1、《民國投機者》:
主角庄繼華穿越到黃埔軍校時期,由於沒有身份,只好冒充從美國回來的華僑二代,在這里結識了蔣先雲、陳賡、賀衷寒、李之龍等一代革命先烈,成為赫赫有名的二雄三傑,之後給隨蔣校長北伐,打的一干軍閥丟盔棄甲。
2、《鐵骨》 :
一個卑微的生命來到戰火紛飛的民國,一次次的挫折與傷痛導致他一次次的迷茫與覺悟,面對軍閥遍布、民不聊生的動盪世界,面對強權、國恥、淪喪、熱血……這個只為了好好活下去而苦心鑽營的麻木看客,不知不覺被捲入一次次的歷史大事件中......
3、《抗戰雄心》:
一個靈魂穿越到抗戰時期的現代特種狙擊手!在抗日戰場上率領部隊,與日寇展開殊死血戰!一場場血戰,從一二八第一次淞滬抗戰到遠征緬甸;從正面戰場到敵後游擊戰,每一處都展現出中華民族過人的智慧和凝聚力!
4、《太行智將》:
一個大學畢業的年輕村官,犧牲在暴雨搶險之中,重生在那個紛亂的年代。在最好的年紀他選擇了投身疆場,為國家而戰。從此,抗日戰場上第二戰區之中出現了一位堪稱傳奇的團長。
5、《抗日狙擊手》:
1938年,武漢戰役時,國軍少校營長羅月松率部鎮守大別山東麓,被日軍猛烈炮火震暈,醒來全營弟兄陣亡,自己獨自堅持敵後抗戰,無意中繳獲日軍狙擊手狙擊步槍,在實戰中成為出色的狙擊手。
『陸』 穿越民國經歷黃埔軍校的小說(10分,滿意加分,十分滿意分翻倍)
紅色脊樑,寫的可以,就是好像斷更了
始於黃埔,東征北伐,南昌秋收起義,上井崗!長征抗日解放戰爭,締造熱血軍魂!
『柒』 1924~1927年大革命失敗的原因
大革命失敗的原因:
1、客觀方面:
反革命力量過於強大,大大超過了革命的力量。
資產階級發生嚴重的動搖、統一戰線出現劇烈的分化,是由於蔣介石集團、汪精衛集團先後被帝國主義勢力和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拉進反革命陣營里去了。
2、主觀方面:
由於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在大革命的後期犯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了無產階級對於農民群眾、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武裝力量的領導權。
(7)風起1924擴展閱讀:
1924年至1927年,中國大地上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革命運動。這場革命運動席捲全國,規模之大,發動群眾之廣,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近代革命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們通常稱它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
廣州市越秀區東山恤孤路上,一個小型廣場掩映在紅磚牆的古建築群中,安靜肅穆。廣場中間大理石牆上「全中國國民革命者聯合起來」的大字簡約莊重,訴說著一段激盪人心的歷史。
這里曾經是一幢兩層磚木結構金字瓦頂的房子,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遺憾的是,會址在抗戰期間被日機炸毀。如今,人們只能走進廣場旁的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里,感受當時的風起雲涌。
中共三大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針。很快,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在中國大地上發動了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大革命。
在國共合作的推動下,自1923年海陸豐「七五」農潮失敗後歸於沉寂的廣東農民運動很快恢復。共產黨利用國共合作的條件主辦了農民運動講習所。六屆近800名學生從這里畢業,很快在全國各地發動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
『捌』 1924年的魯迅
魯迅有兩次遠行講學,一次是1924年去西安。適逢易俗社成立20周年,魯迅題寫了「古調獨彈」四字,製成匾額送易俗社,表示祝賀。臨行前又與孫伏園一起將講學酬金現洋50元捐送易俗社。魯迅說,這叫「取之於陝,用之於陝」。當時的西安十分殘破,現存的遺跡遠不是古籍上說的那麼一回事。殘破還不要緊,政治人文空氣頹唐得讓人透不過氣來!魯迅西安之行,7月7日起程,14日到西安,走了7天,在陝州到潼關180里黃河水道里就泡了4天。可謂路途艱難,代價不小。如上所列,有得有失。從「得」方面來說,還引出了兩篇著名的雜文,一篇是《看鏡有感》,另一篇是《說胡須》。魯迅西安之行,把自己的學術和思想直接傳播到西安乃至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