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南方大雨
擴展閱讀
2017年長春高新股票價格 2025-07-05 16:57:40

南方大雨

發布時間: 2022-01-19 03:11:35

Ⅰ 南方暴雨是怎樣形成的

暴雨(torrential rain) 降雨強度很大的雨。單位時間的降雨量稱降雨強度。中國氣象部門規定:24小時雨量大於或等於50毫米者為暴雨;大於或等於100毫米者為大暴雨;大於或等於200毫米者為特大暴雨。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現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島,24小時雨量為1870毫米。中國最大暴雨出現在台灣省新寮,24小時雨量為1672毫米。特大暴雨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往往造成洪澇災害和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工程失事、堤防潰決和農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經濟損失,但適度的暴雨又是水資源的重要來源,可用來興利。 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的不穩定。大中小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產生較大的暴雨。引起中國大范圍暴雨的天氣系統主要有鋒、氣旋、切變線、低渦、槽、台風、東風波和熱帶輻合帶等。此外,在乾旱與半乾旱的局部地區熱力性雷陣雨也可造成短歷時 、小面積的特大暴雨。 中國是多暴雨的國家,除西北個別省、區外,幾乎都有暴雨出現。冬季暴雨局限在華南沿海,4~6月間,華南地區暴雨頻頻發生。6~7月間,長江中下游常有持續性暴雨出現,歷時長、面積廣、暴雨量也大。7~8月是北方各省的主要暴雨季節,暴雨強度很大。8 ~ 10月雨帶又逐漸南撤。夏秋之後,東海和南海台風暴雨十分活躍,台風暴雨的點雨量往往很大。 在人們的印象以及各種文學作品裡,暴雨就是在瞬間下得得很大的雨,例如:傾盆大雨 ,瓢潑大雨 ,但是在氣象學里,暴雨是一天的天氣情況,如果某地24小時內的雨量大於等於50mm那麼此地該天的天氣就為暴雨,人們印象中的"暴雨'被稱為短時強降雨

Ⅱ 南方什麼時候才可以下大雨

一般情況下,南方下大雨時期都會在每年的五到六月份的時候,也就是說,南方下大雨大約會在每年五月中下旬的時候。

Ⅲ 為何當代中國北方總是大旱南方總是大澇大雨

厄爾尼諾現象增加,氣候反常引起的
正常年份:秘魯寒流強勁,受寒流影響,秘魯沿岸乾旱少雨,寒流把海底營養物質帶到海面,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魚類獲得充足餌料,所以秘魯沿岸才會成為世界著名漁場之一.溫暖海水隨兩赤暖流(北赤暖流和南赤暖流)自西而東向西北太平洋湧入,給東南亞和東亞季風區帶來充沛降水.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年份:秘魯寒流微弱,兩赤暖流倒灌,造成秘魯沿岸暴雨成災.寒流無法把海底營養物質帶到海面,浮游生物和魚類大量死亡,給秘魯的捕魚業造成巨大損失.而由於兩赤暖流無法正常流動,導致東南亞和東亞季風區無法獲得充沛降水,而造成乾旱.
我國位於東亞季風區,正常年份春季,冷空氣減弱,暖濕氣流強勁,富含水汽的東南季風自南而北深入內陸,,帶來降水.而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由於暖濕氣流較為微弱,與冷空氣形成對峙局面,長期在長江流域徘徊,造成中國南方大雨連綿,形成澇災.而北方由於被冷空氣控制,缺少降水,形成旱災.1998年的南方洪水就是怎麼形成的.
因為最近幾年,全球變暖,氣候異常,厄爾尼諾現象頻繁發生,所以當代中國北方總是大旱,南方總是大澇大雨.

Ⅳ 南方為什麼會經常有暴雨

為何南方暴雨如此頻繁?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副主任王遵婭認為,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持續偏西偏強,其西側的西南暖濕氣流向北輸送強盛,為江南和華南地區帶來豐沛的水汽,進而產生偏多的降水。

這和厄爾尼諾是有一定關系的。自2014年5月以來,厄爾尼諾事件一直在持續,大氣對厄爾尼諾已經產生了明顯的響應。

國家氣候中心總工程師李維京說:「由於厄爾尼諾,中東太平洋海溫升高會導致氣流上升,在高空沿赤道向西流動,並在熱帶西太平洋地區下沉,致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而穩定。」正是如此穩定和強盛的副熱帶高壓,才使得降雨一輪接著一輪。

此外,監測顯示,近期熱帶印度洋地區海溫明顯偏高,這也有利於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導致我國南方地區降水偏多。

Ⅳ 南方冬天會下大雨嗎

會有這樣的天氣現象,但要是在北方則不會下大雨,會下大雪,且天氣會很冷的。

Ⅵ 南方持續大雨的原因

近段時間以來,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持續的強降水已經導致出現了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為什麼南方部分地區會有這么多降水? 對此,上海氣象局首席服務官丁若洋表示,每年我國的雨帶會有一次自南向北的發展,按照一般情況,進入6月中下旬雨帶就應該「北移」到長江流域,但現在雨帶卻仍舊「盤踞」在華南地區。「這主要是因為熱帶副高壓比較弱,一直無法將雨帶『頂』上來,雨帶一直在華南反復『拉鋸』,從而造成華南地區持續強降水。」丁若洋說。 丁若洋表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幾年來氣象部門已經注意到天氣系統變得比較強。比如出現雷陣雨、雷電等天氣時,其強度與以前相比往往都是偏強,這也使得容易造成氣象災害。 根據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水情處副處長錢燕分析,持續降雨有三個原因,一是南海季風爆發得比較早。今年5月5日爆發的南海季風,比往年同期偏早10~20天,造成西南暖濕氣流異常強盛,且從南往北推進;二是中緯度的西風槽異常活躍,不斷有冷空氣下移;三是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弱,6月初雖有所增強,但6月上旬後期又開始減弱

滿意請採納

Ⅶ 翻譯:南方的大雨造成了多個省份的洪災。(V-ing作狀語)

It rains heavily in the south , causing floods in many provinces

Ⅷ 南方暴雨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每年5到7月本來就是中國南方地區降水集中的時段,而且是南方梅雨季節,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出現強降雨屬於正常現象。
我國南部地區都會遭遇成都不同的持續性特大暴雨襲擊,並且引發其他自然災害,造成重大的損失。
專家分析:中國夏季的降雨與青藏高原有很大關系。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積大,南北約跨10個緯度、東西約跨35個經度,這盤巨大的面積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有很多山峰超了7000米,占據對流層中低部,就像大氣海洋中的一個巨大島嶼。
冬季,當西風帶南移控制中國廣大地區時,西來氣流就像海水,遇到青藏高原後分成南北兩個支流。其中南支氣流繞過高原南部進入中國內陸,成為一條從印度洋向中國輸送水汽的通道,它是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初夏梅雨季的形成原因,「我們國家很多氣候特點都因此產生。」浙江大學氣象信息與災害預測研究所所長譚季青解釋說。
此外,青藏高原自身也對周圍地區產生影響,「高原低值系統形成以後,不斷東移南下,影響著長江中下游地區。高原上總是不斷地有雲團,隨著風帶的引導往下游傳播,高原低值系統東傳,和副熱帶高壓帶來的暖濕氣流形成了強烈對流,也就造成了南方大面積降水。」譚季青認為,這也是中國南方夏季暴雨主要原因。
分析二:暴雨同樣是影響南方夏季暴雨的原因之一
北方地區發生暴雪,在高緯度的地區的暴雪,必然預示著未來在低緯度沿海地區出現暴雨,北方凝結在空氣中和地下的水汽,隨著春天到來和溫度升高,逐漸蒸發出來,包括通過地下水等形式,把這股水汽慢慢輸送到了南方。
「我國南部地區受到西風帶的影響很大,風都是從西北方傳過來。去年歐洲、俄羅斯都發生暴雪天氣,這些水汽也從北邊一起下來,造成今年由北向南的水汽輸送異常旺盛。」他描述說,在去年年底出現暴雪之前,夏季的水汽都是通過東南沿海和青藏高原南端進入中國南方,現在增加了從北方向南方流動的水汽,「加在一起,雨水就特別多了。」

氣候原因:
1.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天較長;且因為臨近海邊,所以季風很容易攜大量的水汽吹到大陸,然後遇到大陸的冷空氣液化,進而形成大量的降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些麻煩。
2.南方地形主要以丘陵為主,大的降雨也很容易導致泥沙、泥石流等的出現,從單純的雨水災害會衍生出其他有關聯的自然災害。
全國地區天氣預報 http://www.tianqi.com/

Ⅸ 為什麼今年南方的下得這么多大雨、暴雨什麼原因

16日至18日,南方地區又將迎來強降水天氣。據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楊貴名介紹,這將是自5月5日以來,江南、華南地區出現的第四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而冷空氣活躍、暖濕氣流強盛是該地區多次出現強降雨的主要原因。
預計未來10天,受降雨影響,江南、華南等地的部分地區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1攝氏度左右,全國其他大部分地區氣溫基本與常年同期持平。同時,江淮、江南、華南、四川盆地東部及貴州東部雨水相對較多,上述大部分地區降雨量將比常年同期偏多二至五成,其中江南地區南部、華南地區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區降雨量偏多1倍左右。
由於前期南方地區的強降水天氣已經造成部分地區出現洪澇等災害,未來三天的強降水將進一步加重其不利影響,氣象專家提醒相關各地、各部門要繼續做好防汛工作,加強防範可能發生的局地洪澇和山洪、滑坡、泥石流、城鄉內澇及雷電、大風、冰雹等災害。連續的罕見暴雨讓不少城市市區頻繁「浮起來」,暴露出當前中國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化進程中,過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輕地下、重建設輕規劃」等不可忽視的問題。
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崔勝輝說,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各地出現了「重地上輕地下、重建設輕規劃」等問題,在一棟棟漂亮的現代高樓大廈下面,排澇系統幾乎是一片空白。同時,在城市排澇系統的建設規劃上,有關部門對極端降水情況估計不足,一旦出現今年5月份以來的極端天氣,城市排澇系統脆弱的一面就暴露出來。 氣象專家李小泉認為,城市發展帶來的地面「水泥化」「硬質化」給排澇「添堵」,使城市排澇系統不堪重負,可謂雪上加霜。李小泉分析說:「城市被水浸,一個原因是雨下得太多,再一個原因是雨水排不出去。現在城市市區內的水塘、綠地日益減少,都變成了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或水泥、瀝青路面,地面『硬質化』了,水根本滲透不到地下,只能匯集到相對低窪的市區,從而出現城區的積澇。」他指出,無論南方還是北方,每逢雨季或有大雨時,不同程度的「水浸街」現象時有發生。

崔勝輝建議,除了加強城市排澇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外,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規劃時,不能因為城市開發而犧牲公園、綠地、水體,要強調綠色城市化。

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關專家也提議,城建部門與氣象部門應該加強合作,對城市降雨分區和未來降雨趨勢進行專項研究,充分發揮氣象對城市建設的支撐作用,加強預警工作。

Ⅹ 南方暴雨是什麼類型的降雨

南方主要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形成降雨的原因一般是因為季風。鑒於南方多在夏季形成暴雨,可以推斷,是因為東南和西南季風分別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大量水汽,形成降雨
當然,南方出現暴雨的情況也有可能是冷鋒過境,也就是冷空氣南下,當冷氣團主動移向暖氣團時,較重的冷氣團前緣插入暖氣團下方,使暖氣團被迫抬升。暖氣團在抬升過程中冷卻,其中水汽容易凝結成雲、雨。如果暖空氣中含有大量水汽,那麼可能帶來雨雪天氣。冷鋒移動速度較快,常常帶來較強的風。所以冷鋒過境時容易出現陰天、下雨、刮風、降溫等天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