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郭去疾
擴展閱讀
2019國慶 2025-07-05 13:11:42
買黃金股票在哪裡買 2025-07-05 12:21:06
達安股份的股票行情 2025-07-05 12:00:08

郭去疾

發布時間: 2022-01-19 13:31:00

① 國家跨境電商有哪些平台

1、亞馬遜:亞馬遜公司是一家財富500強公司,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它創立於1995年,目前已成為全球商品品種最多的網上零售商和全球第3大互聯網公司,在公司名下,也包括了Alexa Internet、a9、lab126、和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nternet Movie Database,IMDB)等子公司。亞馬遜及其它銷售商為客戶提供數百萬種獨特的全新、翻新及二手商品,如圖書、影視、音樂和游戲、數碼下載、電子和電腦、家居園藝用品、玩具、嬰幼兒用品、食品、服飾、鞋類和珠寶、健康和個人護理用品、體育及戶外用品、玩具、汽車及工業產品等。
2、eBay:eBay(EBAY,中文電子灣、億貝、易貝)是一個管理可讓全球民眾上網買賣物品的線上拍賣及購物網站。1995年9月成立於美國加州聖荷西,是全球商務與支付行業的領先者,為不同規模的商家提供公平競爭與發展的機會。
eBay在線交易平台在全球范圍內擁有1.2億活躍用戶,以及4億多件由個人或商家刊登的商品,其中以全新的「一口價」商品為主。eBay提供個性化購物體驗,並通過移動應用程序實現消費者與全球商品的無縫鏈接。PayPal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超過1.32億活躍用戶,服務遍及全球193個國家及地區,共支持26種貨幣付款交易。通過PayPal提供的跨地區、跨幣種和跨語言的支付服務,用戶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開展電子商務,日處理交易量達到760萬筆。
3、速賣通:速賣通(AliExpress)是阿里巴巴幫助中小企業接觸終端批發零售商,小批量多批次快速銷售,拓展利潤空間而全力打造的融合訂單、支付、物流於一體的外貿在線交易平台。速賣通目前主要以俄羅斯市場為主,開店條件簡單易操作,適合新人,個體經營。
4、Wish:Wish商戶平台是移動端交易平台,平台主要的市場是歐美地區客戶,在wish平台上主要又以女性為主,大約佔了80%,年齡處於18-30歲之間,因此賣家可以根據平台客戶群體適當選擇一些這個年齡段女性所需的產品。
5、敦煌網:敦煌網是全球領先的在線外貿交易平台。其CEO王樹彤是中國最早的電子商務行動者之一。1999年參與創立卓越網並出任第一任CEO,2004年創立敦煌網。敦煌網致力於幫助中國中小企業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台走向全球市場,開辟一條全新的國際貿易通道,讓在線交易不斷的變得更加簡單,更加安全、更加高效。
6、蘭亭集勢:蘭亭集勢成立於2007年,由郭去疾、文心、張良、劉俊聯合創辦的。電子配件已為蘭亭第一大品類,佔比為39.1%,以婚紗禮服為主的服裝品類佔比為30.7%,除此之外便是小配飾、小商品、家居和園藝等其他產品。
2012年,蘭亭的凈營收中來自歐洲和北美市場的比例分別為50.7%和24.0%。從Alexa公開信息來看,蘭亭集勢主站lightinbox的前五大流量來源分別是谷歌在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和德國的分站,它們合計佔比達33.81%。
7、DX:DX創始人陳靈健是香港人,早期和一個台灣人合夥開了幾個主營游戲配件的eBay網店,在2007年初就從eBay平台上撤出來做獨立網站。陳靈健是一位80後,畢業於美國常青藤名校,具有敏銳的市場眼光和超強的技術能力,DX網站一開始的架構和代碼就是由陳靈健自己完成的。DX以超前的技術架構、強悍的價格戰能力、超低的人力成本和犀利網路營銷技術迅速崛起,2011年銷售額即接近2億美元。

② 蘭亭集勢的CEO簡介

郭去疾2009年加入蘭亭集勢公司擔任董事長兼CEO。 郭去疾在加盟蘭亭集勢前曾任Google中國首席戰略官和Google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特別助理。
郭去疾於2005年加入Google總部並回到中國。作為Google中國的創始人之一,他在Google中國的創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直接參與了Google中國前三年幾乎所有重要的產品、合作、投資、及公關戰略決策,包括發起及主導谷歌音樂搜索、谷歌金山詞霸、谷歌輸入法、谷歌本地搜索、谷歌熱榜、谷歌導航,谷歌新浪戰略合作,投資並購巨鯨音樂網、趕集網、Discuz等。
加入谷歌前,郭去疾曾在亞馬遜並購部任職,作為唯一的華人全程參與了亞馬遜收購卓越網7500萬美金的並購案,此前還曾在微軟總部擔任軟體設計工程師,參與了MSN、IE、Windows的研發。
郭去疾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系,並獲得伊利諾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及斯坦福大學MBA學位。郭去疾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領域擁有多項國際專利,並在IEEE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多篇論文,還被《環球企業家》雜志評為2006年度全國二十位「40歲以下商業精英」。郭去疾還擔任歐美同學會商會2005委員會理事,及上海第一財經頻道創業節目《誰來一起午餐》評委。

③ 閉市鍾是什麼意思

閉市鍾是指股票交易所交易結束時的鳴鍾儀式,表示當天交易結束。

比如美國紐交所每天會從1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挑選表現良好的上市公司進行鳴鍾儀式,分為開市鍾和閉市鍾。

紐交所的敲鍾儀式在交易大廳二層的觀景台上舉行,儀式起源於18世紀70年代,用敲鑼聲表示每天交易的開始和結束。

(3)郭去疾擴展閱讀:

敲過美國股票交易所閉市鍾的中國單位和個人:

1、2010年2月9日,上海世博會美國國家館領導,以及美國國家館贊助企業代表,共同為宣傳2010年上海世博會美國國家館敲響了紐交所的閉市鍾。

2、2010年12月9日,中國企業當當網CEO李國慶敲響紐交所當日閉市鍾。

3、2011年3月31日,中國企業奇虎360高管敲響紐交所3月31日閉市鍾。

4、2013年6月6日,中國企業蘭亭集勢創始人郭去疾將敲響紐交所6月6日的閉市鍾。

5、2018年4月16日,中國溫州正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黃建聰敲響了納斯達克交易所閉市鍾。

6、2018年7月28日,Opera董事會主席及CEO周亞輝敲響納斯達克閉市鍾。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敲響紐交所的鍾是企業家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大江網-奇虎360高管團隊敲紐交所閉市鍾

④ 曾經的中國第一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2021年2月1日「天才少年」曹原再次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在Nature上發表論文,這已經是不到25歲的他第五次登上這本頂級學術期刊。

這幾年中,每隔一段時間,我們總能在新聞上看到一些關於「神童」的報道,有的是關於神童如何天賦異稟,有的則是關注他們後來的人生發展。

那麼,這些曾經活在媒體報道中的神童和天才少年們,後來都過得好嗎?


神童,這個詞似乎天生帶著耀眼的光芒。如果一個人在幼時被老師、長輩形容為神童,那往往意味著他擁有超高的智商、異稟的天賦以及無限的潛力。這也意味著,他從小就要帶著外界極高的期望生活、學習。大家總是會對天才的故事多幾分好奇,曾經的「中國第一天才少年」寧鉑就是一個從小生活在媒體報道里的神童。

和大多數神童一樣,寧鉑的人生也有一個異於常人的開始:2歲半時會背30多首毛主席詩詞,3歲時能數100個數,4歲已經認識400多個漢字,8歲會開中葯葯方,9歲能吟詩作賦,不到13歲就參加了1977年的高考,但由於年齡過小沒有被中科大錄取。同樣是在那一年,鄧小平發表了一場關於《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講話,「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口號傳遍全國。寧鉑父親的朋友,一名江西冶金學院的教師倪霖在得知了寧鉑的情況之後,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寫了一封信,推薦了這位天才少年。很快,中科大的兩位老師來到江西贛州,找到寧鉑,對他進行了文學、數學、中醫甚至圍棋等方面的全面考察。這位少年完美地通過了所有測試,也幸運地被中科大破格錄取,和另外的20名同樣天賦異稟的少年大學生一起進入了少年班學習。


這一情況在中國的神童教育里同樣屢見不鮮,一旦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異於常人的天賦,往往會傾全家之力在孩子的教育培養上。比如遼寧神童張炘煬,父母原本都是普通職工,在孩子10歲考上大學以後,母親換了一份在河北廊坊的工作,父親辭去工作在天津全程陪同他上學。這也致使他除了學習之外沒有任何生活技能,讀到碩士時仍然與社會毫無接觸,心智像一個孩子一般。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天才隕落的背後也暗含著大家對於「成功」的定義仍然是狹窄的。大多數人認為的「成功」,往往局限於獲獎或是賺大錢。然而在世俗意義的成功之外,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權利。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有時也很難定義,那些選擇出家或是回歸普通人生活的神童們,是不是獲得了自己心中想要的那份成功。

⑤ 蘭亭集勢外貿b2c么 主要做什麼

最要是婚紗這些
我是James 來自 PayPal
專業指導PayPal注冊、收款、提現、集成、解限制!

⑥ 郭去疾的人物生平

1984年1月24日,鄧小平在首次南行的時候,一路上沒有對深圳特區做任何「裁決」,只是在中航技進出口公司工貿中心與電腦下棋時叮囑了一句:「學電腦要從中學生,從娃娃抓起。」
郭去疾表示,自己就是首批被「抓」到的電腦娃娃。小學4年級第一次在學校機房接觸計算機,郭就深深入迷。小學期間多次參加中學的計算機編程比賽,得過各種大小二三等獎。
後來郭去疾終於「修成正果」,以「省計算機編程大賽一等獎」的身份被保送到頗具傳奇色彩的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這是後話。
談起童年的記憶,郭去疾印象最深的不是成都什麼糕點好吃,也不是父母醫院福爾馬林的味道有多難聞,而是一段徒步去少年宮學習計算機的經歷。
「現在想起來那時候其實蠻辛苦的,由於單位離家遠,爸媽趕不回來照顧我,我每天放學回家吃完方便麵,就走半個小時到少年宮。」小學五、六年級,年少的郭去疾這樣徒步來回於少年宮與家之間,堅持了整整2年。
不過當時的郭去疾並不覺得累,因為他已被計算機深深吸引。「那時也沒有太遠大的目標,想著以後要做什麼或者做成什麼樣子,只是純粹的興趣」,郭去疾這樣告訴記者。 1978年,中科大創辦的少年班開了我國超常兒童高等教育之先河。由於七八十年代曾經出過幾個「神童」,其中包括如今已任微軟全球副總裁的張亞勤,科大少年班也因此被人們叫做「神童集中營」。
據悉,由於少年班學生年齡普遍偏小,曾引發過一些心理以及生活能力方面的問題。後來發展了一批正常高考錄取的學生,郭去疾恰好又趕上了這一波。
准確來說,郭去疾當時被保送到的不是「少年班」,而是「零零班」。據悉,這是由幾十個「尖子」新生組成的班級,與「少年班」共同接受強化培養。
實際上,郭去疾不僅是一個「計算機神童」,還是一個「學習狂人」。記者在網上搜索「郭去疾」發現:當年成都市石室中學有個叫郭去疾的學生,從讀小學至高中畢業先後參加了多個學科的競賽三十餘次,幾乎次次獲獎,被評為「蓉城十佳未來建設者之星」。
電視台對他作過專訪,當被問及是如何能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時,這位「獲獎專業戶」還曾與夥伴們分享過制訂復習計劃的重要性。
也可能是在學習上游刃有餘,這位對計算機痴迷的少年在大學沒有選擇計算機專業,而是學習了電子工程。在郭去疾看來,電子工程專業更有挑戰性,「計算機這塊已經鑽的差不多了」。 大學5年,對郭去疾來說並不顯得漫長。期間他做過2年班長,當過一年學校BBS版主,參加過各種比賽、徵文、演講,為了了解社會百態,他在大三還嘗過做兼職促銷員。
郭去疾大學最精彩的故事在於200多封出國求學信。李開復的《你有選擇的權利——給中國學生的第五封信》曾以郭去疾為典型,稱他的「年輕朋友郭去疾」1999年從科大畢業的時候,收到了很多美國一流大學的錄取通知,但是一律沒有獎學金。
為了能被大學教授接受作為研究助理並獲得資助,郭去疾開始給這些美國大學的教授們寫信。一個月中他寫了兩百封信,雖然有很多教授感興趣,卻都因為他研究經驗不足而拒絕了。
這段在外人看來的「磨難」,郭去疾覺得並不算太難承受,稱那是一個「時間很短的過程」。據悉,大學畢業之前,郭去疾已收到華為公司的Offer,對方可以為他解決上海戶口。所以出國對他不是唯一,而是尋找一個更好的平台。
自小成績優異的郭去疾有著「寧為玉碎」的信仰,在出國申請中他沒有像一些人那樣選擇容易出國的冷門專業,比如數學、物理,而是選擇了最熱門的本行--電子工程。
當時在華為科大實驗室中實習的他,接連收到了包括哥倫比亞、斯坦福等名校在內的Offer,不過都不提供獎學金。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伊利諾大學的一位教授的回信,那邊欣然答應資助。
據悉,當那位教授到系裡索取郭去疾材料的時候,發現系裡正在准備給郭寄拒信。接到Offer那天的情景,郭去疾如今還記憶憂新。
「我是在實驗室查郵件時發現的,美國人寫信總是喜歡轉折,先跟我說了很多競爭如何激烈、申請人如何多之類的話,到最後才突然話題一轉,說即使這樣我們還是選擇了你。」
看完這封信,郭去疾給爸媽打了個電話,然後一個人騎車繞著河邊走了一圈,「喜歡一個人這樣享受快樂」。
郭去疾認為信念非常重要,「只要覺得可以做成,就一定可以做成」。他透露後來在Google認識了一位清華畢業的產品經理,曾經寫過上千封求學信。 「苦盡甘來」這詞,彷彿特別適合用來描述中國人的命運。經過200多封求學信之後,郭去疾迎來了在伊利諾大學2年的陽光生活。這也讓記者試圖聽聽他在外「辛酸攻讀」的願望落空。
由於給教授當助理研究員和做助教能獲得補助,郭去疾不需要像很多留學生那樣利用空閑時間打工,算是「過得比較滋潤」。他從國內帶過去一本《川菜菜譜》自學,到了後來「一個人可以做菜招呼十個人。
在伊利諾大學攻讀電子工程碩士的時候,郭去疾曾中途在微軟研究院學習。一年後他畢業,去了微軟西雅圖總部做程序員。
「我在MSN、IE、Windows都做過開發工作;2004年跟著亞馬遜到中國收購卓越,是該團隊中唯一的中國人;2005年8月加入Google,當年10月跟隨開復一起回來中國。」郭去疾介紹說,他早期參與過「開復學生網」的維護,也從事過Google中國早期的公關工作。
申請斯坦福大學的MBA,是李開復給郭去疾的建議。「開復覺得我對商業、戰略有獨特看法,到斯坦福讀MBA應該是蠻好的一個人生階段。」於是郭去疾自己也覺得,做了這么多年工程師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妨去挑戰新領域。
1995年,斯坦福大學兩位研究生想出了在互聯網上尋找信息的方法,他們決定放棄學業將其想法商業化,不久新公司便走向了華爾街。這是楊致遠和大衛·費羅創建雅虎時的情況。
1998年,斯坦福大學兩位計算機系的學生在宿舍里創建了互聯網搜索引擎Google,他們是Google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
「斯坦福是一個很開放的學校,這里的文化充滿了創新、冒險等關鍵詞。」在順利被斯坦福大學錄取後,郭去疾「故技重施」,繞著學校附近的河轉了一圈。不過這次「鳥槍換炮」,自行車換成了汽車。

⑦ 郭去疾的相關

昨天有人說,谷歌中國首席戰略官郭去疾已經在日前離職,晚上給谷歌負責PR的marsha打電話,marsha說沒這事。
郭去疾,谷歌中國四大創始人之一。也是谷歌中國總裁特別助理,也就是開復的助理。據媒體報道,這位不到33歲的「海歸」是位地道的成都人。94級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畢業生,並擁有伊利諾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及斯坦福大學MBA學位。在加盟Google之前,他曾供職於微軟、Amazon等多家國際知名企業。
郭離職,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在最近Google推出音樂搜索,郭正式作為主導該項目的負責人。MP3搜索被其稱作是是谷歌本土化最大成就的產品,8月6日發布,最近又辭職,多少有些不可信。

⑧ 蘭亭集勢的管理團隊

蘭亭集勢創始人是Google中國前首席戰略官郭去疾(StanfordMBA),原卓越網首席運營官等;前技術副總裁是前微軟最年輕的Principal Dev ManagerJingyang Xu (許景陽)。
截止到2010年,蘭亭集勢已經擁有一支具有豐富國際管理與技術經驗的領導團隊,在北京、深圳、廣州、蘇州、香港、美國、加拿大、法國擁有400多名年輕、優秀、充滿激情的員工。他們中很多人曾在Google、網路、微軟、IBM、亞馬遜、沃爾瑪、Yahoo、FedEx、百安居、安永、德勤、美洲銀行、三星、聯想、網易等世界和中國頂級企業取得非凡成就。

⑨ 國內網上銀行當初選擇 Windows 平台,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主要還是市場份額的問題,你開發支持別的系統和瀏覽器的網銀沒人用。

我記得去年郭去疾在微博上談到過這個問題,(他曾是前谷歌中國首席戰略官、前微軟IE團隊成員)。下面是我找到的郭去疾談到這個問題時候的一些言論:

1、為什麼多年來只支持IE?
「中國網銀研發,始於2000世代初,那是瀏覽器世界最黑暗的日子,沒有競爭與進步,一度微軟總部IE研發團隊只剩3人,我就是其中之一,而我們被告知IE永遠不會再有單獨新版本,將只跟隨Windows發布。直到火狐出現才打破魔咒,促成了IE7的面世。所以中國網銀初起就沒考慮支持其他瀏覽器,後面則只是慣性。」

2、為什麼現在還不支持其他的瀏覽器?
「當中國網銀很快被ActiveX這個微軟獨有的技術『綁架』之後,要改變格局就意味著要讓很多網銀系統推倒重來,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技術挾持,就是這樣可怕。這就是為什麼平台之爭,標准之爭總是如此慘烈。」

3、什麼時候才能支持其他瀏覽器?
「微軟在移動操作系統失利,而蘋果、谷歌在移動平台方面的突破,移動電子商務會在今後幾年突飛猛進,所以中國的支付與網銀最終將因市場選擇而支持非IE瀏覽器也只是時間問題。但這並不等於我們不該針對基礎網路服務的反平台歧視立法,因為立法不是為反微軟而是反壟斷。」

4、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我很同意一個說法:今天打破Windows和IE壟斷的最後一道障礙是網銀的支持。我覺得國家有必要通過立法促成所有政府服務網站,網銀和獲準的電子支付 網站,以及其他社會基礎服務網站(包括電信、郵政及快遞、航空公司,未來的水電氣和鐵路票務)必須支持符合某標準的所有瀏覽器。」

⑩ 郭去疾的近況

敢破陳規 對谷歌創新文化感受最深作為谷歌中國的首席戰略官,郭去疾曾主導了谷歌MP3搜索、谷歌金山詞霸等重大合作的談判,並在谷歌中國多項本土化項目中扮演溝通與決策角色。
在Google中國沒有公關經理的時候,郭去疾負責公關事務;沒有做政府關系的負責人,他奔走政府機構;亞太區投資總監人選沒有到位時,他開展中國投資的事務,可謂全能選手。
郭去疾做事樂於打破陳規。在Google中國剛開始招聘時,郭去疾從全世界計算機比賽獲獎的學生開始,要求每人推薦另外五個他認識的最優秀的人,結成了一張人才網。
郭去疾曾說,對谷歌最大的感受是獨特的創新文化。每個工程師都有20%的辦公時間可以自由開發自己真正想做的產品;公司內部網上有個idealist(點子組群),每個人都把新點子放上去,大家參與討論並評分。
自主創業 要把中國製造賣到海外去
2008年底郭去疾舍棄了優厚待遇,從谷歌中國離職創業。郭去疾說,他一直有自主創業的夢想。他與兩位在電子商務領域有資深經驗的合夥人一起創辦了Lightinthebox,自己出任CEO,這家外貿B2C公司主要面向英語和法語國家銷售有中國特色的產品,目前公司團隊有100多人,仍處於起步階段。目前可提供數萬種商品供海外用戶采購,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以手機、數碼產品為主的消費電子領域,服裝定製領域,以及體育文化用品領域。
「最近從VC那邊拿到了一輪投資,金額不便透露。」據說,郭去疾與投資人、聯創策源的馮波只聊了不到5分鍾,馮就決定投資。一方面風險投資看重團隊,另一方面,外貿電子商務也是一個巨大市場。「特別是在受金融風暴影響的西方國家,消費者更青睞於從網路上購買便宜的中國產品。我有過電子商務及搜索從業經驗,這次也是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其他行業已陸續有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打響品牌,但互聯網相對欠缺,我希望未來能有所建樹。」
盡管不再擔任谷歌中國首席戰略官,郭去疾仍繼續擔任顧問,為谷歌提供戰略與投資並購方面的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