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光緒元寶 真假辨別 ,有圖
1、聽音質。
含銀量達90%左右的銀元,撞擊後的聲音低沉柔和,婉轉悠揚;偽品要麼清脆刺耳,要麼沉悶木呆,共同的特徵是餘音短促。在敲擊對比時,兩指拿捏幣面的接觸面越少越好,保證其自然震響的效果。據說舊時有的銀號、錢庄老闆自個兒躺在椅子上閉著眼睛,叫伙計將銀元一個一個往大水缸的邊沿口撞擊,聽其聲響以辨真偽。
2、稱重量和量厚度、直徑。
這兩種鑒別手段都需藉助於天平、秤、游標卡尺一類的稱量工具。銀元在長期流通中會磨損消耗,一般來說都達不到理論重量,但並非「短斤缺兩」,如果庫平七錢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問了。筆者曾購一對庫平七錢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緒元寶和宣統元寶,重量都是25克,鑒定的結果證實了疑問是對的。銀幣的標准平碼換算為:庫平一兩=37.31克,庫平七錢二分=26.81克,庫平三錢六分=13.41克,庫平一錢四分四厘=5.37克,庫平七分二厘=2.69克,庫平三分六厘=1.34克。銀元的重量、厚度與直徑允許有誤差存在,但若出現兩個極端性的,十之八九有問題。
3、驗邊齒。
銀元機制的邊齒細致勻稱,規整劃一,偽幣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還有局部修銼的痕跡。只要細心,肉眼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有些在我國早期流通的外國銀元,如「法國大力神」,邊齒一圈為間隔相等的外文字母,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各幣種的邊齒形態。
4、看顏色。
銀質與非銀質金屬從其表面顏色可以區別,銀質的光澤自然悅目,銀光閃閃,一般用以替代的廉價金屬很難達到這一點。放置時間長的銀元表面會生成淡水墨色的所謂「包漿」,但不像古錢幣那樣重,只要一經擦拭便整舊如新。銀的化學分子結構非常穩定,不會發生變色現象。另外,對鍍銀的偽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識別,用砂性橡皮反復擦拭,便可剝去其偽裝的外衣。
5、觀幣面。
在陽光或燈光下,將銀元幣面與眼睛平視,觀察幣面底層有無凹凸不平的現象。造假者使用的鑄造設備難使幣面底層平整如鏡。
6、察磨損。
銀元經過長時間的流通,總會有不同程度的磨損和擦劃痕跡,自然生成者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作舊的偽品表露的是人工行為和機器行為的有規律的磨損面和擦劃痕。有人說作舊作得最巧的是在鑄幣模具上作舊,就是磨損面、擦劃痕和坑坑窪窪在模具上就做出來。對付的辦法就是持多個同類別的銀元,在低倍放大鏡下一一細察,「李鬼」就會原形畢露。
7、對圖錄。
手邊盡可能置備幾類印刷精良的銀元圖錄,將實物與之仔細對比,大處看文字圖案的框架位置,小處看文字的筆畫處理和圖案的細微末節,尋找破綻。
拓展資料
光緒元寶是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由湖北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之後各省紛紛仿效。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
光緒元寶是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是我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對於現今也蘊藏了一定歷史意義。光緒元寶中,價值最高的就是廣東省造的雙龍壽字幣:庫平重一兩。
清代銀幣、紙鈔、銅幣並行,至嘉慶年間發行新式銀元,而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更多。洋務運動也影響到鑄幣業,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並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其後,各省紛紛仿效,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銅元。包括廣東錢局在內,許多造幣機均訂購自著名的英國倫敦伯明翰造幣有限公司。英國大工業的介入,使銀幣也沾染上西方色彩。
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光緒元寶
⑵ 200萬元的光緒元寶圖片
價值600萬元?可能是最貴的古代銀幣!此枚正是1991年古德曼賣出的那一枚。1990年出版的張志中編著的《中國金銀幣》一書提供的參考價是24萬元人民幣。2005年左右廣州嘉德拍賣過一枚,成交價是200萬元。時到今日搖身一變成了600萬元人民幣。甚至潛力巨大,簡直讓人不敢想像。再過十年會怎樣?真讓人不敢想。目前全世界公認開門有記載的廣東雙龍壽字一兩銀幣總共有9枚:1、施嘉干先生收藏陽版一枚,著錄於《中國近代鑄幣匯考》,1998年由其夫人捐獻給上海博物館(見開篇圖),並著錄於上海博物館出版的《施嘉干先生舊藏中外錢幣》。2、李偉先先生收藏陰版一枚,《錢幣大師馬定祥》書中著錄的應該是此枚,亦於解放後捐獻給上海博物館。3、耿愛德收藏兩枚,一枚陽版被傑斯·彼得斯買走,至今流落在美國。另一枚陰版被古德曼買走,於1991年送拍賣會賣出,被台灣大收藏家張秀清收藏。嘉德拍賣2008年出現那枚陰版下落不明。4、台灣鴻禧美術館藏有陽版一枚,著錄於《中國近代金銀幣選集》。5、故宮博物院藏有一枚,見李曉萍《中國近代金銀幣圖典》一書中有著錄。6、馬定祥先生藏有鉛質陽版一枚,原為耿愛德所藏,馬定祥先生與耿愛德交換藏品時獲此孤品。7、據傳德國羅斯才爾德家族收藏2枚(目前未見任何圖錄刊載,所以這兩枚可以忽略不計了)。 8、廣東嘉德2005年200萬元人民幣拍出一枚,買家不詳,賣家也不詳。
⑶ 北洋造34年光緒元寶 圖片如下 求鑒定。
鑒定。 圖片,北洋造34年光緒元寶,從圖面看內緣齒,及邊齒見異,且龍面失常,龍鱗出現疊鱗、鱗片變異,足顯為現代仿模製壓工藝品.
⑷ 200萬元以上的光緒元寶圖片
你們是那個公司要不要光緒元寶雙期幣大清銅幣的
⑸ 600萬元光緒元寶圖片
目前光緒元寶的實際成交價未達到過600萬,這個價格多半是某藝術品公司的自賣自誇。
⑹ 光緒元寶圖片
這個就是真品一兩
希望幫助到你
⑺ 4000萬光緒元寶圖片
光緒元寶是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由湖北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之後各省紛紛仿效。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
「光緒元寶」當時共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計有:1戶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廣東;9山東;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安徽;17廣西;18新疆;19黑龍江。
(7)光緒元寶圖片擴展閱讀:
光緒元寶戶部一兩銀幣的特徵
一、戶部庫平一兩為中國最大的機制龍銀。
二、 戶部一兩可由「兩」字筆法從「人」、或「入」分為兩版。
三、 該幣市場價值高,市場價值應當在百萬以上。
四、 在清代為了流通兌換行用時的方便,官鑄的很多面值是一兩的銀幣多有鑄成實重為庫平七錢二分的壹圓型銀幣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