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人口的年齡結構
全國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26478萬人,占總人口的20.27%;15-59歲的人口為89742萬人,占總人口的68.70%;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4408萬人,占總人口的11.0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045萬人,占總人口的7.69%)。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個百分點)。
B. 年齡結構各自的特點 意義
你好:
典型特點
認知發展
個性和社會性發展
感知
注意記憶
思維
言語
新生兒(出生-1個月
反射行為(兩類無條件反射)
生活行為模式(睡眠-覺醒)
心理發生的指標(3)
嬰兒0-3
大腦的可塑性和可修復性
動作
意義4、發展(手的抓握和獨立行走)、原則3
學習表現3
視聽
知:協調
跨感覺道、模式、深度(視崖、六個月)
不隨意-隨意/外部-內部
12個月前:情緒和動作後:表象和詞語
加工整合和問題解決能力發展(3水平)
直覺行動思維
主要特點5
發音3階段3特點
詞彙2特點
句子:單-多、簡-復
交流:前言語(手勢)-言語交流(注意技巧)
語法關鍵:15-25歲
氣質
活動特性4
☆三種類型
穩定性2
與教養的關系(理解)
基本情緒
興趣3階段
微笑3階段
哭泣3類型焦慮3階段
情緒意義3
社會性依戀4階段3類型3標准
主體我(1周歲)、客體我(2周歲)
自我意識的第一次飛躍
幼兒3-6\7
游戲
意義3
理論2
發展3階段(象徵性)
特點5
社會性發展3階段
作用4
特點3
策略3階段3策略(視覺復述、特徵定位、復述)
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邏輯萌芽
具體形象特徵4
邏輯思維初步發展2
推理2
想像3(3)
意義4
詞彙
句子策略3結構發展4
口語發展關鍵期2趨勢
語用技能發展3(3)
個性初步形成4
情緒體驗:自尊
認同意義和對象
第一反抗期3、4歲
表現行為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控制
童年7-12
學習
特點5
策略4
過渡
特點3☆
9-10歲
形式發展3
結構(守恆、推理)
脫自我中心(三山試驗)8歲
自我評
自我控制延遲滿足
道德發展(皮亞傑3階段)
道德行為(親社會和攻擊)
欺負3種
同伴交往意義3
兒童類型3
友誼3階段、影響因素3
父母控制3
青春期11/2~15/6
生理發育加速3
矛盾性
4
1104±04
意義記憶、最佳、各種策略
形式運算階段
特點2
自我意識第二次飛躍
特點4
情緒特點2自我中心特點2
第二反抗期表現3
對象遷移
形式2
☆對比
心理社會問題
癮、精分、自殺、反社會
青年17、18~35
特徵4
身心成熟
承擔義務
空間擴大
戀愛結婚
思維發展3階段
辯證邏輯思維過程、影響因素3
監控能力
思維成熟的重要標志
自我概念
3成分3特點3途徑
自我同一性(認同)重要任務
艾里克森的理論4
同一性症侯群6特點
延緩償付期(理解)
人生/值觀形成和穩定時期
影響因素5
柯爾伯格道德
3水平6階段3要點
中年35-60
更年期第二青春期
女性男性特點
四個特點
轉換、特殊、角色、挑戰
流體智力、晶體智力
現實性、靈活性、智慧性/辯證邏輯進一步發展
人格成熟性表現3
「男女同化」
自我的水平4
影響因素3
內省明顯
防禦成熟
處世圓通
適應環境的控制理論
初級穩定
次級豐富寬廣
老年60歲以後
原因
個體:遺傳和行為老化學說
個體與社會:疏離和適應學說
老年喪失期觀/畢生發展觀4
退行性變化
記憶衰退特點3
記憶障礙4
解釋2
加工速度理論、工作記憶理論
延緩和彌補5
人格穩定
變化5
不安全
孤獨
適應差
保守
回憶
影響因素生心社
心理適應5
退行性變化和老年生活的心理准備
角色和活動轉換
體現值維護尊嚴
夫妻恩愛家庭和諧
深化友誼
避免逃避的適應方式
我知道所以你知道!
C. 三種年齡結構類型包括……好的採納
(1)增長型:種群中幼年個體很多,老年個體很少,這樣的種群正處於發展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大;
(2)穩定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適中,這樣的種群正處於穩定時期,種群密度在一段時間內會保持穩定;
(3)衰退型:種群中幼年個體較少,而老年個體較多,這樣的種群正處於衰退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小。
D. 企業員工年齡合理結構分布
公司不同要求不同,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參考:
25歲以下員工是培養的一代約佔20%
25—30歲的員工是成長的一代約佔20%
30——45的員工是扛大樑的一代約佔40%
45歲以上員工是輔導的一代約佔20%
E. 中國人口年齡結構.
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經國務院批准,我國於2005年底開展了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這次調查以全國為總體,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為次總體,採取分層、多階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樣方法。最終樣本單位為調查小區。這次調查的樣本量為1705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31%。在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通過調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調查的各項任務已基本完成。現將快速匯總的全國總人口及其結構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總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時,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總人口為130628萬人,與2000年11月1日零時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總人口126583萬人相比,增加了4045萬人,增長3.2%;年平均增加809萬人,年平均增長0.63%。根據調查數據推算,2005年年末總人口為130756萬人。 二、流動人口 全國人口中,流動人口為14735萬人,其中,跨省流動人口4779萬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流動人口增加296萬人,跨省流動人口增加537萬人。 三、城鄉構成 全國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56157萬人,占總人口的42.9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74471萬人,占總人口的57.01%。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個百分點。 四、性別構成 全國人口中,男性為67309萬人,占總人口的51.53%;女性為63319萬人,占總人口的48.47%。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6.30,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齡構成 全國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26478萬人,占總人口的20.27%;15-59歲的人口為89742萬人,占總人口的68.70%;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4408萬人,占總人口的11.0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045萬人,占總人口的7.69%)。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個百分點)。 六、民族構成 全國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18295萬人,占總人口的90.5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333萬人,占總人口的9.44%。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2355萬人,增長了2.03%;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萬人,增長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國人口中,具有大學程度(指大專及以上)的人口為6764萬人,高中程度(含中專)的人口為15083萬人,初中程度的人口為46735萬人,小學程度的人口為40706萬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學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萬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萬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萬人,小學程度的人口減少4485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戶人口 全國共有家庭戶39519萬戶,家庭戶人口為123694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3人;集體戶人口為6934萬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減少了0.31人。城鎮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97人,農村為3.27人。 註: 1、本公報為根據調查結果的初步推算數。 2、調查登記標准時間為2005年11月1日零時,調查登記對象為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並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的常住人口。 3、全國總人口數未包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省人口數。 4、經事後質量抽查,總人口的凈漏登率為1.72%。全國人口中已包括據此計算的漏登人口數。 2005年全國主要人口數據 http://www.cpirc.org.cn/tjsj/tjsj_cy_detail.asp?id=6478參考資料:中國人口信息網(提供不了你所需要的那麼詳細的) http://www.cpirc.org.cn/tjsj/tjsj.asp
F. 人口年齡結構呈現什麼態勢
這個圖里沒分男女。據說最近十幾年人口性別比偏高。因此我們在看的時候,要注意0-9歲這個年齡段。他們的實際數量可能比圖上顯示出的略少。
畢竟,人口學家是不關注男人的。女人的數量才是決定人口變化的因素。還有一些基本的假定要說一下:我假定人口的工作年齡為20-60歲。雖然通常的假定是15-60歲或者15-65歲,但顯然,現在15歲的人幾乎是不可能找到工作的。
20歲才能完成一個有足夠社會競爭力的教育周期。至於退休年齡,我覺得60歲目前在中國比較接近實際。然後生育年齡假定為20-40歲。現在中國的法定女子結婚年齡下限是20歲,少數民族地區是18歲。我認為總體上我們不可能突破這個下限。而超過40歲而產婦絕對算高齡了。
也是很少見的(雖然公認的上限是45歲,但我覺得40-45歲之間的產婦不會非常多)。1代人的差距,我假定為25歲。這個是個比較粗略的假定。更嚴密的方法,應該是檢查所有不同年齡段的生育率,然後計算所有可能年齡段的生育水平,來預測下一代人的數量。
但這個方法的數學模型過於復雜,僅靠我的腦子、圖和計算器是沒戲的。所以我就簡化為25年了。但是因為我估計這個數字和真實數字不會差很多。或許到23、24歲更合理,但數字就是5年分組的。我也沒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