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銀行靠什麼賺錢
利差:這是銀行最傳統,也是最穩定的收入。比如你把100塊錢存在銀行,銀行給你2%的利息。然後銀行再把你這部分存款在扣除准備金之後,再以4%的利率放貸出去。這樣,其中就有2%的利差,這就是銀行的利潤空間。盡管目前傳統銀行自受到互金沖擊後開始改革,使得收入多元化,但不可否認,利差仍然是目前銀行營收的最大頭。
手續費:我們最常見的萬惡的跨行跨地區取現轉賬手續費!不過目前隨著降費改革的推進以及網銀的普及,跨行跨地區均免費。有讀者會問,那這么一來,手續費這塊收入豈不是沒了?你想太多了!這部分收入對銀行來說只是杯水車薪,除了這個以外,還有結算匯兌手續費,代理費、顧問咨詢費、管理費等等。
如果你要出國旅遊,去銀行換匯,那結匯手續費就跑不掉。銀行相當於把外匯賣給你,銀行自己也要賺點差價,而差價就是手續費;另外,像國內資本市場的各種交易交割的錢放在銀行,這其中銀行也要收結算費。
至於代理費的話,一般都是針對機構的。比如銀行幫機構代銷理財產品、基金和保險等,機構就要給銀行一些「代銷費」。而咨詢顧問費的話,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投資顧問費。銀行專門為土豪開辟的VIP服務,一般都會給予一對一的投資顧問服務。當然這在私人銀行更為常見。最後就是管理費,像二類卡(一類卡默認免收管理費)的賬戶管理費,或者基金的資金放在銀行託管,銀行對其收取的託管費。
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中主要又包含投資損益、匯兌損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怎麼說呢?
投資損益,就是銀行拿自己的錢或者用戶的存款去投資,賺了就是收入,虧了就是損失。
匯兌損失,舉個例子:比如你以6.5元向銀行換來了1美元,然而銀行在持有這6.5元人民幣期間,人民幣貶值了。如果這時有人來用美元換人民幣,銀行就必須要給人家6.8元,這樣銀行就虧了3毛錢匯率差價。反之,如果匯率變成了6.3元,也就是人民幣/美元為6.3/1,那麼銀行則可以少給2毛線,也就是賺了2毛線差價。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時會計中的專業術語,但是其實並不難。比如某人斷供房產按揭款,銀行依法收回房產拿來拍賣。可是,銀行拿到房產還沒賣出時,房價一漲再漲,房子的價值也水漲船高,這就是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反之如果房價下跌,那就是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但需要注意,以上這三種收入,大部分都只是紙面上的,也就是如果不變現的話,將永遠躺在會計報表裡。此外,還有信用卡的一些消費和罰息收入。
㈡ 銀行的信用卡靠 什麼賺錢
銀行發行信用卡賺錢的最主要來源是高額利息。一旦用戶超過無息還款的時間,就會收取高額的利息,一般是每天萬分之五的利息。
國內比較常見的網路平台有:銀聯在線、快錢、盛付通、支付寶、財付通等。選擇不同的平台和銀行,收費標准和款項具體到賬時間均有所不同。
該種方式主要是通過安裝在便利店中的「拉卡拉」智能支付終端完成還款,一般到賬時間需2~3個工作日,同時利用這種方式還款免收取手續費。
(2)銀行靠什麼賺錢擴展閱讀
卡片保管不善、處理不當(過期、磁帶失效的信用卡未進行銷毀,或遺失未立即作廢等),以及個人身份信息無意之間遭竊取或騙取。為避免此類問題發生,公民不要輕易對外提供個人身份信息,最好也不要委託別人代辦信用卡。
服務人員於持卡人消費過程超刷,或竊取其信用卡資訊至其他商家消費。這種情況無論是實體商家還是網路虛擬商家,皆有可能發生。
㈢ 銀行靠什麼盈利
銀行盈利靠的不只是利息差,息差只是表內重要的利潤來源,而在表外還有很多的方式可以賺錢,具體來有下面幾種方式:
息差
就是通過吸收存款,然後把錢放出去獲得息差,目前主要有貸款,同業市場,央行准備金,投資債券幾種方式可以帶來利差。比如目前一年前的存款利率是1.95%左右,而貸款的利率最少在4.35%以上(實際會更高),那息差就有2.4%,當然實際每個銀行的息差是不一樣的,因為存款結構不也一樣,比如工行去年的息差是2.22%,這是比較正常的水平。
目前信用卡業務也是銀行非常重要的利潤來源,比如招商銀行信用卡業務一年產生的利潤就高達幾百億。
信用卡創造的利潤來源主要包括:刷卡手續費、透支利息、分期手續費、取現手續費、罰息、違約金等等。
㈣ 銀行靠什麼盈利
銀行是我國三大金融機構之一,除了政策性銀行之外,它們都以盈利為目的,它們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進行盈利:
1、存款貸款之間的利率差
一般來說,銀行的存款利率要比其貸款利率低,即向社會公眾吸收存款的成本要低於向社會公眾放貸款所產生的收入,它們之間的差額就是銀行通過存貸款業務所產生的收益,這是銀行的主要收益來源。
2、中間業務
銀行也通過一些中間業務來盈利,比如,小額賬戶收費、賬戶年費、跨行轉賬等費用,這類收入一般為銀行收取的手續費、結算費,同時,銀行也會代銷一些理財產品,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比如,代銷一些基金。
3、信用卡業務
目前,隨著信用卡的普及,其也會帶來一筆可觀的收益,其收益主要來源:首年年費、卡片工本費(補發卡)、分期還款費用等等。
㈤ 銀行是靠什麼賺錢的
銀行的盈利渠道分別是貸款、銀行類保險、銷售理財基金類產品、金融機具的銷售、金融智能終端業務消費獲利、對沖業務、票據業務等。
它是銀行業務經營的財務成果,是銀行本身經濟效益的綜合性指標,也是國家積累的主要來源之一。各項收入包括營業收入、金融機構往來收入、營業外收入;各項支出包括營業支出、金融機構往來支出、企業管理費用、業務費支出等
中國的大部分銀行的盈利比例為:
貸款30%,銀行類保險10%、銷售理財基金類產品10%、金融機具的銷售5%、金融智能終端業務消費獲利30%、對沖業務5%、票據業務10%等。
國外銀行的盈利比例為:
貸款15%,銀行類保險15%、銷售理財基金類產品15%、金融機具的銷售10%、金融智能終端業務消費獲利35%、對沖業務5%、票據業務5%等。
(5)銀行靠什麼賺錢擴展閱讀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指資本家投資經營銀行業而獲得的利潤。其來源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剩餘價值。
資本家投資經營銀行業,主要是從事貨幣資本的借貸,充當信用的中介人,並從事有關貨幣收付、結算、保管等業務。其目的是為了獲得利潤。
銀行資本家把貨幣資本貸放給職能資本家。職能資本家利用貸款經營生產或商業獲得平均利潤以後,按照一定的利息率把平均利潤分割成兩個部分:
一部分作為企業主收入,一部分作為利息支付給銀行資本家。由於銀行資本家貸出的貨幣資本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以存款形式吸收的職能資本中暫時閑置的貨幣資本,以及社會各階層的儲蓄,銀行資本家也須對這些存款支付一定的利息。
在一般情況下,存款利息率低於放款利息率。其差額便成為銀行利潤的重要部分。具體說來,銀行的全部利潤由下列各項構成:
①銀行用自有資本放款與投資所得的利息和股息;
②銀行用借入資本放款所得的利息與這些存款利息之間的差額;
③銀行用借入資本投資所得的股息與這些存款利息之間的差額;
④銀行買賣有價證券和外匯所得的利潤;
⑤銀行經營匯兌、信用證等中間業務所得的手續費。從銀行總利潤中,扣除銀行經營業務方面的支出,如職工工資、房屋修繕費、文具費、郵電費等等之後,便是銀行的純利潤。
銀行利潤的源泉同產業利潤、商業利潤一樣,也來自僱傭勞動者所創造的剩餘價值,是剩餘價值一部分的轉化形式。它體現著資本對僱傭勞動的剝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