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藏南谷地的介紹
「藏南谷地」———山南西藏山南地區位於岡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河谷地帶,雅魯藏布江中游,地處西藏南部邊陲。
『貳』 藏南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到底分別在哪
藏南谷地,位於山南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澤當鎮,岡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河谷地帶,雅魯藏布江中游,地處西藏南部邊陲。
雅魯藏布江谷地,位於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一條大致東西走向的、同山脈平行的構造谷地。
湟水谷地在青海東部地區,湟水是黃河的一條支流,由於湟水谷地地勢在青海是較低的,所以它成為了青海省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
各地特點
藏南谷地屬於雅魯藏布江谷地 ,平均海拔3700米左右,北與拉薩毗鄰,西連日喀則地區,東連林芝地區,南與印度、不丹接壤,邊境線長達630公里。是一個集娛樂、休閑、科考、探險於一體的地方。
雅魯藏布江谷地谷地地勢平坦,日照長,輻射強,多夜雨,夏暖冬溫,為青藏高原上重要的農業區。是西藏重要的糧食作物——青稞的主要產地。近幾年來,在此谷地大面積種植冬小麥。西藏的主要城鎮多分布在這里。
湟水谷地孕育了輝煌的文化。這里是青藏高原、西北乾旱區與黃土高原三大地域單元的結合部,居聚的民族有漢、藏、蒙、土、回、撒拉等,因而多元文化特色濃郁。日月山是重要的農牧文化分界,從海晏翻過日月山向西至青海湖和向南至恰卜恰,便從純農區到了純牧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藏南谷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雅魯藏布江谷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湟水谷地
『叄』 藏南谷地是如何形成的
藏南谷地是因雅魯藏布江的流水切割作用形成的。東非大裂谷是因為板塊運動(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分離)形成的。當兩個板塊逐漸分離時,在分離處即可出現新的凹地和海洋;大西洋和東非大裂谷就是在兩塊大板塊發生分離時形成的。
『肆』 藏南谷地,西藏最富庶的農 業區y是我國永遠不可分
比較題干中的四個選項可得,不位於西北地區的農業區是藏南谷地.
故選:A.
『伍』 藏南谷地現在中國的還是印度的
「藏南谷地」與印度強占我國「藏南」並非同一地區。「藏南谷地」現在中國的。
「藏南谷地」———山南西藏山南地區(地區所在地:乃東縣澤當鎮)位於岡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河谷地帶,雅魯藏布江中游,地處西藏南部邊陲。有「藏南谷地」之稱,屬於雅魯藏布江谷地 ,平均海拔3700米左右,北與拉薩毗鄰,西連日喀則地區,東連林芝地區,南與印度、不丹接壤,邊境線長達630公里。是一個集娛樂、休閑、科考、探險於一體的地方。
「藏南」屬於西藏的一部分,並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求為西藏自治區的下屬地區。中印邊境戰爭之後,主體為印度控制,並且為阿魯納恰爾邦。
1914年的中英藏西姆拉會談,在會上英國全權特使威廉·亨利·麥克馬洪提出麥克馬洪線為西藏和英屬印度之間的邊界,該線將藏南地區割與英國。後來英藏代表皆簽字批准該線,中方代表則因中央政府反對而沒有簽字。中方至今的觀點是: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西姆拉會談條約只有單方簽字(即英國),應視為無效。中國所堅持的是中印傳統線。
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國曾經奪回藏南,但由於種種原因而退回實際控制線。印度在1982年建立阿魯納恰爾邦,遭到中國的強烈抗議。但中國並沒有採取軍事行動以奪回該土地。
參考鏈接:藏南谷地_網路
http://ke..com/link?url=_Fj28j2Qc_Su8YALIvxSXSeV-ide7Cf0TSgZxPoN1II0-sYa#2
『陸』 藏南谷地又名是什麽谷地
在Google的衛星地圖上,有一片9萬平方公里的名叫藏南的土地已經劃給了印度,國際公認的領土中,藏南似乎已經不屬於中國了。在中印戰爭結束後,藏南由印度實際控制了五十多年,印度早已將藏南更名為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又譯阿魯納查爾邦),大量往該地區移民,目前人口幾乎和整個西藏的人口一樣多了。
維基網路全書關於「藏南」的條目是這樣寫的:
藏南屬於西藏的一部分,並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求為西藏自治區的下屬地區。中印邊境戰爭之後,主體為印度控制,並且現在為阿魯納恰爾邦。
1914年的中英藏西姆拉會談,在會上英國全權特使威廉·亨利·麥克馬洪提出麥克馬洪線為西藏和英屬印度之間的邊界,該線將藏南地區割與英國。後來英藏代表皆簽字批准該線,中方代表則因中央政府反對而沒有簽字。中方至今的觀點是: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西姆拉會談條約只有單方簽字(即英國),應視為無效。中國所堅持的是中印傳統線。
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國曾經奪回藏南,但由於種種原因而退回實際控制線。印度在1982年建立阿魯納恰爾邦,遭到中國的強烈抗議。但中國並沒有採取軍事行動以奪回該土地。
解放軍作家金輝對藏南那片土地這樣換算:
——相當於一個江蘇省、一個浙江省;
——相當於三個台灣、六個北京;
——相當於一個匈牙利、兩個丹麥、三個比利時;
——相當於六個科威特;
——相當於十個英阿爭議的馬爾維納斯群島;
——相當於二十個日俄吵得不可開交的北方四島;
——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上一國被另一國強行侵佔的最大一片土地;
——是中國版圖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那一片被中國收復又放棄的土地是比西藏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富饒的地方。那裡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幾百米,有印度洋暖風的滋潤,屬亞熱帶生態環境。土地極其肥沃。植物茂盛,能夠生長菠蘿香蕉。自然景觀奇異。礦產豐富雅魯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彎」,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如果橫切大拐彎建一條40公里長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電站,我們失去的這片土地,是西藏人民歷代居住的土地,是西藏氣候最好、物產最豐富的一片寶地,然而這片領土卻在我們手中,被隨隨便便地丟掉了。
據說,國際上有以下規定:一國占據某地50年以上,國際上就承認該國對這一地區的合法擁有權。藏南,這片肥沃而富饒的土地,看來已經永遠失去了,中國的面積已經不是960萬平方公里了,因為已經有9萬平方公里的藏南永遠不屬於中國了。
參考文章:傷心藏南
在東經92度至97度之間的約9萬多平方公里的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可是一塊風水寶地,不要以為這里屬喜馬拉雅山脈就盡是些冰雪滿野的荒漠。在夏季,由於迎著從印度洋上吹送來帶著大量水分和熱量的西南季風,這里溫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區之一,可種植許多亞熱帶作物,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稱,想不到吧?
這塊面積巨大得相當於浙江省而又富饒的地域,卻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存在主權爭議的地區。
在1913年10月在印度北部西姆拉有的一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國政府的代表、英國政府代表及英印政府人員和中國「西藏地方」的代表,主要討論中國和(英屬)印度的邊界問題。由於(袁世凱)北京政府忙於征討南方的革命力量(孫中山的「二次革命」)和各方意見分歧,根本談不成什麼協議。其實,協議只不過是英國將攫取到手的權益合法化的形式而已,何況英國侵略我國西藏地方的野心根本就不受什麼協議的束縛。在1914年的3月24日,(英)印度殖民政府外務大臣享利·麥克馬洪(英國政府代表)竟背著當時與會的中國政府代表,私自同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換文的方式炮製了所謂的「中印邊界線」,即「麥克馬洪線」(就是上圖中青色的線),這條分界線與此前國際上習慣認定並在各種官方(包括英國)出版物和地圖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線(上圖紅線,傳統習慣線)不同,它大大向西藏縱深推進,把原本在西藏境內資源最豐富的九萬多平方公里劃進了大英帝國的印度殖民地,將中國西藏地方歷來有效行使統治權的地方向北壓縮了一百多公里。
正是這種將國家領土的私相授受,歷屆中國政府都不承認這條線的合法性。而英國人在西姆拉會議之後二十年時間,出於擔心合法性不足,一直沒敢公開宣布這個「條約」,也沒有在英國出版的地圖上改變中印邊界的傳統劃法。
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在1962年10月的中印戰爭中,中國在失地盡復的情況下,將軍隊悉數撤回至實際控制線(青色線附近)後20公里,不啻於在事實上承認麥線存在或有效。而印度人又回到了那裡,耕作建設,繁衍生息,已成了六、七百萬新一代印度人除此地之外已無別的地方是他的「家」的一塊土地,再收回,我看:難矣!一時的失策,竟做成了連麥克馬洪也無法做到的事!
在當時的蘇、中、美大三角大戰略中,中印之矛盾是雖是次要矛盾,不值得與之擴大戰端,但在當時失地盡復的情況下,軍威顯赫,各族同仇(大量物資,如炮彈等是在氂牛也無法爬行的情況下,由我藏胞一發一發山那邊背過來的),並且更重要的是,當時印度東北一帶風聲鶴唳,已無可戰之兵!是完全可以守住的。守住了,在談判桌上就佔主動:既有歷史依據又有實力控制。而現在,既不戰又不守,又不能把印度拉上談判桌,這究竟算什麼回事?!就算上了談判桌,能希望印度會原原本本地把這塊領土交還中國?代價是什麼?有多大?
失策!徒喚奈何!
『柒』 藏南谷地與湟水谷地的區別
拜託,湟水和藏南是兩個地方
『捌』 藏南谷地和雅魯藏布江谷地是什麼關系
「藏南」專指「麥克馬洪線」以南被印度佔領的中國領土,面積大約九萬平方公里,雅魯藏布大峽谷南段位於這一地區的東部,是「藏南」的一部分。
『玖』 藏南谷地的農業發展區位優勢
藏南地區屬於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影響,降雨量大,終年溫暖濕潤,水熱條件優越。在夏季,由於迎著從印度洋上吹送來帶著大量水分和熱量的西南季風,這里溫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
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區之一。位於該地區墨脫縣南部邊境的巴昔卡鎮平均年降水量高達4500mm,是中國陸地上降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曾長期被稱作「中國雨都」。可種植許多亞熱帶作物,土壤肥沃。
(9)藏南谷地擴展閱讀
藏南屬山南地區,山南屬溫帶乾旱性氣候,南部邊境地帶屬高原亞寒帶半乾旱氣候。年均降水量不到450毫升,雨季多集中在6至9月。
全地區全年日照時間為2600-3300小時,年平均氣溫最低為6℃,最高8.8℃;最高氣溫31℃(加查),最低氣溫零下37℃(錯那)。年均風速在3米/秒左右,最大風速為17米/秒,風期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
山南地區盛產青稞、小麥、蠶豆、豌豆、玉米、蕎麥、油菜等作物,是西藏糧油的主要產區之一;蔬菜有蘿卜、土豆、白菜、辣椒、豆角、西紅柿、南瓜等;水果有蘋果、梨、核桃、桃、葡萄等。
野生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僅葯用植物就有幾百種,著名的葯材有蟲草、貝母、丹參、當歸、黨參、枸杞、大黃、雪蓮等。主要林木有楊、柳、落葉松、鐵杉、冷杉、柏樹、白樺等。
『拾』 藏南谷地的區別
「藏南谷地」與印度強占我國「藏南」並非同一地區。
「藏南」屬於西藏的一部分,並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求為西藏自治區的下屬地區。中印邊境戰爭之後,主體為印度控制,並且為阿魯納恰爾邦。
1914年的中英藏西姆拉會談,在會上英國全權特使威廉·亨利·麥克馬洪提出麥克馬洪線為西藏和英屬印度之間的邊界,該線將藏南地區割與英國。後來英藏代表皆簽字批准該線,中方代表則因中央政府反對而沒有簽字。中方至今的觀點是: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西姆拉會談條約只有單方簽字(即英國),應視為無效。中國所堅持的是中印傳統線。
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國曾經奪回藏南,但由於種種原因而退回實際控制線。印度在1982年建立阿魯納恰爾邦,遭到中國的強烈抗議。但中國並沒有採取軍事行動以奪回該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