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海印橋
擴展閱讀
2017年長春高新股票價格 2025-07-05 16:57:40

海印橋

發布時間: 2022-01-20 20:58:01

『壹』 廣州5橋( 海印橋,海珠橋,江灣橋,人民橋,解放橋)

海印橋全長1125米,主橋長346米,寬35米,非常雄偉。 海印橋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市中心,跨越珠江,距海珠橋2.5km,全長1114m。孔徑布置為35+85.5+175+85.5+35(m)。主橋為跨徑175m的雙塔單索麵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墩身為雙排薄壁柔性墩以滿足較大的溫度變形,並避免設置大噸位滑動支座。塔高約60m,立面呈倒「Y」型。採用扇形索布置,索距5m。橋面設置6個車道,寬35m。主梁採用倒梯形箱形斷面。頂板懸臂長達7.5m。該橋具有良好的抗風斷面。對溫度應力問題採取了獨特的設計構造與處理方法,以適應橋址處溫差變化較大的情況。主梁施工採取中箱灌築先於兩側邊箱的獨特方法,不用勁性骨架,而採用掛籃施工。於1988年建成通車。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廣東省基礎工程公司施工。 珠江的橋歷史不長,歷史最悠久的要算海珠橋,自1933年建成至今,然而原橋已在1949年被毀,重建後已經失卻的當年的風采,那座中間能開合的雄偉的鋼鐵大橋,已經深藏人們的記憶之中。 1997年12月28日上午,廣州江灣大橋上彩旗招展,氣球高飄。經過兩年的艱苦建設和緊張施工,江灣大橋正式通車。 江灣大橋由香港新世界集團屬下公司與廣州市隧道開發公司合作建設,總投資8 .1 億元。 江灣大橋位於海珠橋與海印橋之間,全長9 1 0 米,寬2 8 米,為雙向六車道。主橋長2 9 4 米,為變截面三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結構。 江灣大橋的建成,可通過廣州東濠涌高架路快速疏解珠江兩岸交通,並通過與海珠橋、人民大橋、廣州大橋、海印橋與即將通車的解放大橋等五座橋梁構成更完善的交通網路。 江灣大橋 江灣大橋於1997年12月建成通車。大橋全長914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橋寬28米,其中車行道寬23米,人行道寬各2.5米。大橋設計荷載為汽-20,掛-100,橋下通航凈高8.7米,凈寬60米。抗震烈度為7級。主橋上部結構為變截面三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主橋長294米。主橋橋墩採用兩個橢圓形獨立柱實心墩,每個墩柱上設盆式橡膠支座兩個主橋基礎採用鑽孔灌注樁基礎。 北引橋長290米,南引橋長320米,橋寬為17~28米。上部結構為預應力混凝土T梁。北岸A、B匝道連接東華南路,A匝道長325米,B匝道長336米,寬為9米;南岸C、D匝道分別連接濱江路、紡織路,C匝道長240米,D匝道長245米,寬為9米,上部結構為現澆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 海珠橋 海珠橋建於1933年,全長356.67米,主橋全長182.90米,南北兩跨對稱布置,原為三孔下承式簡支鋼桁架橋,設計荷載為二列10噸汽車,中跨為開啟式結構,能向上分開,以利大船通過。1949年,中孔鋼梁被國民黨政府炸毀。1950年,由衡陽鐵路局廣州分局負責修復通車。修復後,仍為鋼桁架梁,中孔不再活動開啟。 主引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靠近主橋第一、二跨為鋼筋混凝土變高度簡支T梁,北岸跨徑L=7.0米,南岸跨徑L=11.2米。其它跨為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簡支板,跨徑L=4.6米。北引橋19孔,總長91.6m,南引橋15孔,總長82.2m。 隨著經濟的發展,為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流量需求,1975年對海珠橋進行了擴建,在該橋東、西兩側各拓寬7.83米,連同原鋼橋人行道合為11.24米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跨度與主鋼橋一致。 邊橋主橋為雙懸臂帶掛梁變截面預應力箱梁結構,東西兩幅,單向行車,單幅橋面寬11.26m。邊橋北引橋為7孔鋼筋混凝土簡支T梁橋,南引橋為6孔鋼筋混凝土簡支T梁橋,跨徑9.3m。東西兩幅,單向行車,單幅橋面寬8.4m。 1995年,廣州市市政局組織對海珠橋主橋鋼桁架進行維修加固,採用自錨式懸索吊橋加固方案,經體系轉換後,主橋設計荷載為汽-15。 解放大橋 解放大橋建於1994 年,於1998 年建成通車,它南接南華路,北通解放路,是珠江南北兩岸的主要交通樞紐。 解放大橋是廣州老城區南北向交通主幹線解放路上橫跨珠江的特大橋,全長976.5m,其中主橋長724.5 m,匝道長252 m;主橋寬25 m,設計標准為汽-超20、掛-100。主橋採用55+83.6+55 m三跨連續無風撐下承式鋼管混凝土系杠拱結構。邊跨矢跨比為1:4.5,中跨矢跨比為1:5,拱軸線均為拋物線,兩拱肋中心距為18m。主橋橋面系由9+15+9=33對吊桿、33片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橫梁、普通鋼筋混凝土加勁縱梁、鋼筋混凝土槽型板、後澆混凝土結構層和鋼釺維混凝土鋪裝層等組成。 人民大橋 人民大橋於1965年11月正式開工,1967年5月落成通車。 人民大橋是一座T型剛構加掛梁的預應力砼橋,全長701.2米,主橋跨徑組合為54+74+54米,橋面寬18米,設計荷載為汽—18,拖—80驗算。 該橋上部結構的正橋為T型剛構加掛梁體系。每邊懸臂各長20米,掛梁長34米,懸臂總分採用預應力砼薄壁箱梁,由於造橋時條件所限,所以,採用了沿縱縫將箱梁分片的新的施工工藝,即報導箱梁在橫向分成12片工字梁預制裝配,吊裝就位後,將上下翼緣鋼筋進行焊接,並澆築接頭砼,再施加橫向預應力使之成為整體,每片工字梁按吊裝能力設計重110噸,這種縱向片預制裝配的方法,施工工藝簡單,工期較短。在施工全過程中一直能保持河道貌岸然的通航。同時預應力張拉是在預制場內一次完成,施工方便,質量也易保證,橫向預應力保證了箱梁的橫向剛度和整體性。 掛梁採用預應力T型薄腹梁,預制裝配,掛梁長34米,梁高1.6米,沿縱縫也分為12片。梁的砼標號均為4MPa,預應力鋼絲束均採用18絲 5高強鋼絲,極限強度1500~1700Mpa。 40米大梁的吊裝是該橋梁施工的一個重要環節,每片梁重達110噸,最重的一根達136噸,是廣東省打撈公司當時所遇到的最大吊裝重量,吊裝40米大梁的人字扒桿所用的木材是利用舊有木材進行接駁拼裝,用土辦法搞出了兩套人字扒桿,勝利地完成了大梁的全部吊裝任務。 該橋的預應力鋼絲束採用了實心編束的辦法,即用鐵絲將預應力鋼絲綁扎在一起,實心編束縮小了束的斷面,減少了管道摩阻損失,提高了張拉效果,經灌漿試驗防腐效果良好。

『貳』 海印橋的資料

海印橋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市中心,跨越珠江,距海珠橋2.5km,全長1114m。孔徑布置為35+85.5+175+85.5+35(m)。主橋為跨徑175m的雙塔單索麵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墩身為雙排薄壁柔性墩以滿足較大的溫度變形,並避免設置大噸位滑動支座。塔高約60m,立面呈倒「Y」型。採用扇形索布置,索距5m。橋面設置6個車道,寬35m。主梁採用倒梯形箱形斷面。頂板懸臂長達7.5m。該橋具有良好的抗風斷面。對溫度應力問題採取了獨特的設計構造與處理方法,以適應橋址處溫差變化較大的情況。主梁施工採取中箱灌築先於兩側邊箱的獨特方法,不用勁性骨架,而採用掛籃施工。於1988年建成通車。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廣東省基礎工程公司施工。

『叄』 海印橋 名稱的由來

海印橋,因為橋的北端位於羊城三石的海印石而得名。

『肆』 海印橋的歷史 急!急!急!

海印橋游是廣州市客輪公司獨家經營的具有南國特色的旅遊項目。珠江包括東江、西江和北江等支流,匯合至廣州河段,景色十分秀麗。入夜,華燈璀燦,"珠江明珠"號旅遊船搭載遊客從人民橋附近西堤碼頭出發,向東行駛,經解放大橋、海珠橋.江灣大橋、海印大橋、廣州大橋、鶴洞大橋,而後回程。沿途景觀有珠海丹心、東湖春曉、黃埔雲檣、鵝潭夜月等"羊城八景",還有南方大廈、愛群大廈、廣州賓館、華廈大酒店、江灣大酒店、二沙海珠廣場花園、白天鵝賓館,沙面洋房建築等。全程兩個小時左右。 珠江全長2129千米,是我國第三大河,其名來自「海珠石」。當千里珠江流經廣州城下時,江中有一巨大的石島,石島長期被江水沖刷,變得圓滑光潤,形如珍珠,稱「海珠石」。由此,坐落該石的河流便稱之為「珠江」。珠江的名稱還有另一個說法。傳說有一位波斯商人,偷了他們國家的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珠,來到廣州拍賣,由於此珠是鎮國之寶,所以波斯國王派人攜巨款來廣州,把寶珠買了下來。當他們乘船回國時,拿出寶珠來欣賞。突然,寶珠飛起,墜入江中。後來寶珠化為巨石,熠熠生輝,人們便將其稱為海珠島,「珠江」也因此得名。 珠江河上10座橋:人民橋、海珠橋、海印橋、洛溪橋、珠江大橋、廣州大橋,還有新建的解放大橋、江灣大橋、華南大橋、鶴洞大橋,以及珠江過江隧道,把珠江南北兩岸和芳村區連成一片;兩岸星級賓館、商廈林立:白天鵝賓館、華廈大酒店、南方大廈、愛群大廈、廣州賓館、廣信江灣大酒店直聳雲天;夜晚,兩岸燈火璀璨,明月高懸,「珠江夜遊」游輪載著滿船遊客自西向東,輕泛珠江水,共奏歡樂曲。

『伍』 廣州的海印大橋在什麼廣州的什麼區 平常說的廣州市,是指越秀區

海印大橋通常來講是海珠區,其實是連接東山區和海珠區的界線。就是說東湖路那邊是東山、濱江路這邊是海珠。

個人認為呢,平常說的廣州市,就是指老四區(越秀區、東山區、海珠區、荔灣區)和天河區靠老四區比較近的部分地域。

『陸』 廣州的海印大橋在廣州的什麼區 平常說的廣州市是指廣州越秀區

海印橋連接海珠區和越秀區。

廣州市就是廣州市咯,不特指其中一個區啊,廣州包括十區二縣級市。

『柒』 廣州海印橋的設計者是誰

黎寶松

『捌』 廣州海印橋有多長

海印橋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市中心,跨越珠江,距海珠橋2.5km,全長1114m。孔徑布置為35+85.5+175+85.5+35(m)。主橋為跨徑175m的雙塔單索麵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墩身為雙排薄壁柔性墩以滿足較大的溫度變形,並避免設置大噸位滑動支座。塔高約60m,立面呈倒「Y」型。採用扇形索布置,索距5m。橋面設置6個車道,寬35m。主梁採用倒梯形箱形斷面。頂板懸臂長達7.5m。該橋具有良好的抗風斷面。對溫度應力問題採取了獨特的設計構造與處理方法,以適應橋址處溫差變化較大的情況。主梁施工採取中箱灌築先於兩側邊箱的獨特方法,不用勁性骨架,而採用掛籃施工。於1988年建成通車。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廣東省基礎工程公司施工。
查看全部3個回答
JD文房四寶 高幹-辦公學習一站購齊!
京東文房四寶 高幹,辦公學習必備,京東高品質,超低價格,速來選購!
m.jd.com廣告 
廣州 找文房四寶店,選大眾點評—優惠折扣全都有!

達人帶你探店文房四寶店,立享團購折扣優惠,馬上下載大眾點評APP
漢海信息技術(上海)..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州海印橋的介紹
瀏覽2462019-11-13
廣州海印橋漂亮嗎?
不知不覺海印橋也有20多年歷史了,是珠江上第一座斜拉橋。記得以前讀大學的時候經常騎著自行車從河北經過海印橋過河南上學。晚上在珠江邊看海印橋特別醒目,斜拉的鋼索就像琴上的琴弦,還是挺漂亮的!
2 瀏覽85
廣州有什麼橋?多長?多寬?
您好!有句話說:山東的路,廣州的橋。廣州城區在珠江的大橋從東往西共七座(珠江大橋未算在內),依次為:1、廣州大橋2、海印大橋3、江灣大橋4、海珠橋5、解放大橋6、人民橋7、鶴洞大橋(註:在廣州市區邊緣的珠江大橋、洛溪大橋、東圃大橋、琶州大橋、華南大橋、東江大橋、番禺大橋均未列入此列,而珠江的夜色是開燈的航段,也基本在上述七座橋的范圍內) 下面是這些橋的相關歷史: 海珠橋是在解放後改建的,在1974年又加寬了一次,盡管經歷磨難,海珠橋仍是廣州珠江上最古老的大橋。 1967年的五一節,人民橋正式通車,這是廣州珠江河面上第二座橋梁,由於當時廣州兩大群眾組織「武鬥」一觸即發,因此沒有舉行通車儀式。可以說這橋是「文革產物」。 廣州大橋於1985年5月建成通車。跨越珠江主、輔航道及二沙島,連接廣州大道南北兩段的橋梁,北端東側設有環道與二沙島連通。由於是珠江上第三座大橋,故當地人簡稱為「三橋」。 珠江大橋為鐵路、公路兩用橋,是廣州往西面的主要出口1958年興建,1960年建成通車。橋分東橋和西橋兩座,中間為雙軌鐵路線,兩側為公路線。珠江大橋氣勢宏偉,曾是羊城八景之一"雙橋煙雨"的標志。該橋建設比「三橋」和人民橋還早,為何沒有被排進去呢,其實是因為橋所在的位置當年還是郊區,所以廣州人沒有把它當作是市區內的橋。 海印橋是1986年通車的,為廣州第一座雙塔單索斜拉橋,結構和我們熟悉的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相仿,兩個高塔猶如兩個高大的帆影,有形象豐富的寓意,夜色之下,燈火這中,海印橋的美景為珠江增添燦爛。 在1997年底到1998年初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廣州又相繼通車了江灣大橋的解放大橋,把東濠涌高架和解放路延至了江南。半年後,鶴洞大橋也通車了,廣州城區的建橋工程告一段落。 希望可以幫助您。
4 瀏覽8922016-06-03
廣州海印橋有幾座橋墩?
海印大橋為雙塔單索麵斜拉橋,主橋長340米,全長1114米、塔高57.4米,由186根鋼索星形拉固,塔頂像兩只「羊角」,寓意羊城。 如圖所示,有4座橋墩
2 瀏覽65
海印橋屬於廣州哪個區的?
海珠區和越秀區各一半,從中間劃開,兩側各由海珠區和越秀區派人看護
瀏覽424
3評論
467084033贊
1234355
bongfangbu贊
不夠400字
miffy200602贊
能不能寫三百字?
評論兩句338
下一條回答
被贊1次
精彩推薦
找購買 文房四寶就上拼多多_拼單更實惠!

購買 文房四寶精選,今日下載拼多多APP,享受超值拼單價。新人專享多重優惠,下載拼多多查看熱門商品。
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廣告 
文房四寶_百萬藏品交易平台_假必賠

文房四寶,快速拍賣交易,資深行家在線教你怎麼買!文房四寶 全國包郵。
杭州微拍堂文化創意..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