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國企改革
歷史要發展、社會要進步,各行各業都必須改革進步,處在這樣一個歷史大洪流中,國企改革也成為必然。
② 什麼是國企改革
就是將央企集中優化組合或私有化、
③ 我國國企改革從哪些方面
信號一:國資做「加減乘除」調結構
會議提出,2015年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工作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突顯經濟新常態下,國資改革發展不再以規模和速度為標准,而是更加強調質量和效益。」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說。
國資委主任張毅強調,對於國有企業來講,適應新常態,關鍵是加快推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做好加減乘除:
加法是要立足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行業和重要領域,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減法則是要支持企業兼並重組、優勝劣汰,加大虧損企業治理力度,積極盤活存量,穩妥化解產能過剩風險;乘法是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科技、管理、市場、商業模式創新;除法是要打造高回報率、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盈利業務和特色優勢項目,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
信號二:央企將加快「瘦身健體」
張毅強調,中央企業明年的經濟增長要與全國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與中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相適應,效益增長力爭高於今年。
一項重點工作是切實加大減虧扭虧力度,對低效無效、長期虧損、不屬於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發展的不良資產,要果斷進行「關停並轉」,重組整合內部資源,清理不必要的參股公司和殼公司。
在李錦看來,這要求央企加快「瘦身健體」,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時立足兩個市場、統籌兩種資源,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
會議並要求央企進一步做好降本節支工作,認真排查診斷成本費用管理的重點環節和薄弱環節,加強與先進企業對標,健全成本管控責任制度和目標考核機制。
信號三:「監管權力改革」勢在必行
會議提出,推進改革中,要注重把該企業行使的權力都放給企業,把不該企業負擔的包袱都卸下來,切實增強企業作為獨立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競爭力。
張毅強調,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國資委監管工作的改革不應是動其皮毛的修修補補,而必須是動其筋骨的大刀闊斧,有些方面甚至要脫胎換骨。
「近段時間,國資委負責人多次表態要帶頭自我改革、自我革命,突顯監管權力改革已是勢在必行。」李錦說。
會議並明確,各級國資委要勇於變革,以聚焦監管內容、調整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為重點,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授權一批,下放一批,收縮一批,移交一批,該放的堅決放到位,該給的堅決給到位,同時該管的也要管到位。
信號四:以更開放的思路推進企業改革
「推進企業改革的思路,呈現更加靈活、開放的態勢。」李錦說。此次會議明確,要對不同類別國有企業,明確主要特點、發展目標、改革方向,分類推進改革調整,加強分類監管、分類考核。
關於備受關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會議提出,要堅持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防止大轟大嗡,防止「一混了之」。
而對於今年7月啟動的混合所有制經濟、董事會行使相關管理職權試點、派駐紀檢組以及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等「四項改革」試點,會議要求各試點企業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大膽試、大膽闖,重點要在體制機制創新上狠下工夫。
張毅強調,各項改革措施都要立足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更好融合,各級國資委和中央企業要切實強化責任,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提高改革方案質量,抓好改革措施落地。
信號五:反腐工作常抓不懈
值得注意,反腐工作仍將是新一年國資工作的重中之重。張毅說,要旗幟鮮明地反腐敗,堅決根治嚴重影響國有企業形象的突出問題,堅決懲處侵吞國有資產的違法行為和腐敗分子。
對於新一年反腐工作,會議提出,堅決糾正「四風」,針對企業領導人員住房超標、親屬經商辦企業、公款出國旅遊等共性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嚴格執行國有企業負責人廉潔從業規定,努力形成作風建設新常態。
同時,將加大查辦案件力度,嚴肅查處違紀違法問題,特別是那些頂風違紀、不收斂不收手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
會議還提出,將切實加強權力監督的制度設計,對於權力集中的領域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防止權力濫用;改進和完善外派監事會制度,聚焦監督主業,將工作重心放到揭示危及國有資產安全、國有資產流失的重大問題上
④ 國企改革到底改的是什麼
國企改革,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要通過改革,讓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並在競爭中增強企業活力。如果活力得不到增強,就可以認為是改革沒有成功,至少,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怎樣的改革才能激發國有企業的市場活力呢?最重要的就是對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進行改革,將不適應市場要求的傳統習慣改掉、對制約企業發展的舊體制舊機制進行改造、讓其他所有制資本參與國企改革,形成混合所有制格局。所以,國企改革一定要開明開放,要拿得起、放得下,既要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的主體作用,也要調動其他所有制資本的參與積極性,形成國有與其他所有制資本的聯合與協作,形成互動效應。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面對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死灰復燃,更要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釋放國企改革紅利,應對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維護經濟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所以,在國企改革上不能再有懶怠和鬆懈思想,要敢於打破傳統體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和競爭需要的新型機制。
當然,維護國家利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是國企改革過程中必須把握好的一條原則,而且是剛性原則。這也是上一輪改革以來,總結出的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切不可為改革而改革,放鬆對國有資產的保護。同時,要維護好員工利益,不能再出現上一輪改革中損害員工利益的現象。
⑤ 國企改革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1、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從總體上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和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對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關注國企改革制,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始終要依靠和發揮國有企業的重要作用。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不斷加快的形勢下,國有企業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3、發展是硬道理。必須敏銳地把握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拓展發展空間,盡快形成國有企業的新優勢。
4、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最重要的是使國有企業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
5、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根本標准,大膽利用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努力探索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在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上邁出新步伐。
6、搞好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要同國力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努力開創改革、發展、穩定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7、在「自然發育」的國家,市場的擴展顯示了從商品市場到資本市場的軌跡。
8、為生產服務的金融制度雖然也在發展,但證券市場的興起和大規模發展則直接受到大量融資和企業間購並需求的關注國企改革刺激。而我們屬於「轉型」國家,已經基本建立了現代工業基礎,建立在有些領域已達到很高的、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競爭的水平,工廠制度不僅確立,而且具有較為系統的管理制度。
9、與「自然發育」不同的是,這些工廠不是在市場擴張的刺激下成長起來的,而主要依賴於政府的計劃安排。
10、所以,它們是「工廠」而不是「企業」。在這樣一個起點上,如何實現這些工廠的市場化「轉型」,「轉型」中依據何種順序和邏輯,就成為我們面對的問題。
11、商品市場的一個時期的發展,使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生了某些實質性變化,那種完全指靠國家吃飯過日子的企業已少見了(盡管不能說完全沒有)。
12、對國有企業改革來說,商品市場所帶來的變化給資本市場的發展創造了不可缺少的前提。這里我們關注的是前面述及的市場發展的順序問題。
13、理論上可以假設資本市場先於商品市場發展,或者二者同步推進,但資本市場上的經營者很快將會發現企業不會按照市場需求生產和銷售產品,不知道那些企業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獲利,並成為優勢企業,不知道企業重組中誰去兼並誰,也不知道哪些企業領導人是真正的而非冒牌的企業家。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市場能有什麼樣的發展是不言而喻的。
⑥ 國企改革有哪些舉措為什麼要進行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一直以來就是一個熱門的話題,從上世紀起國家就對國企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到了現在國企仍然處於改革之中,那國企改革有什麼措施呢?為什麼要進行國企改革呢?
- 三、國企改革的作用
國企作為中國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改革是有很大作用的,比如說它有利於完善中國生產資料所有制度,從而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讓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促進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從而讓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⑦ 國企改革究竟是改什麼
國企改革改的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
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央實施做強做大國有企業方針的重大戰略步驟,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國有企業改革可劃分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創新以及縱深推進三個階段。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是中央推動與地方實踐上下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傳統國有企業在體制、機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進行的改革。中心環節和核心內容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高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
(7)國企改革擴展閱讀:
國企改革的經驗: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需要開拓創新,也需要從過去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汲取好經驗、好做法。一個經驗是必須不斷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次次解放思想、理論創新、積極探索的過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開始調整國家與企業的責權利關系,採取擴權讓利、承包經營、逐步放開市場與價格等多種方式,調動了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試辦經濟特區到全方位對外開放,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的有效競爭,使國有企業看到差距,激發改革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黨的十五大提出著眼於從整體上搞好國有經濟,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對國有經濟實施「有進有退」的戰略性調整,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戰略轉變,使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逐步形成,為國有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制度基礎。
經過改革脫困、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加強管理、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等一系列積極探索,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國有經濟呈現出較強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
還有一個經驗是要始終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堅持市場化取向的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應該始終堅持的方向,國有企業改革也不例外。回首國有企業的改革過程,從本質上講,就是要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尋找一條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有效途徑的過程。
30多年間,國有企業從政府行政機關的附屬,逐步發展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商品生產與經營者,
並在國內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發展壯大,呈現出較強活力和競爭力,關鍵在於始終堅持了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自主經營,通過市場競爭,逐步發展成為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市場主體。
在市場化改革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更是從體制和機制上強化了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增強其市場化運作的適應力和自覺性。
⑧ 國企改革的模式有哪些
宏觀上,國企改制分為重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合資、轉讓國有產權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模式。
微觀上,國企改制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模式:
1、以國有資本存在形態劃分的改制模式:國有資本控股模式、國有資本參股模式、國有資本退出模式。
2、以企業改制范圍劃分的改制模式:整體改制模式、部分改制模式、分立改制模式、合並改制模式。
3、以參股主體劃分的改制模式:員工持股模式、管理層持股模式、外資持股模式、民營資本持股模式、混合持股模式等。
4、以企業改制階段劃分的改制模式:一次性整體改制模式、一次承接、二次重組改制模式、先重組後改制模式、先改制後合資模式等。
5、以重組方式劃分的改制模式:資產重組改制模式、債務重組改制模式、破產重組改制模式等。
上述改制模式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可以單獨適用,也可組合適用。
⑨ 國企改革
就寫用私企理念改造國企效率問題吧
⑩ 國企改革的意義是什麼
國企改革的主要意義有:
1.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這包括加快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完善要素市場體系和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深化國有企業和壟斷行業改革。
2.進一步理順中央與地方及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系。要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要求,逐步實現以中央、省、市縣三級財政為基礎,重點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劃清各級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
3.進一步理順城市與農村的關系,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
4.進一步理順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深化社會領域改革。這包括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體制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可劃分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創新以及縱深推進三個階段。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是中央推動與地方實踐上下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國企改革將主要集中於調整戰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及國企領導方式等幾個方向。國企混改仍將保持企業的國有屬性,通過改善國企的經營模式和治理結構,讓有市場嗅覺更敏銳的社會資本參與到國企的生產、銷售、布局和規劃中來,提升國企整體效率,進而緩解政府財政壓力。從本質上看,仍是中央和各級政府減負的一種手段。當然,也有通過此次混改催生新一輪牛市的戰略意圖。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