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梅縣黨建
擴展閱讀
2017年長春高新股票價格 2025-07-05 16:57:40

梅縣黨建

發布時間: 2022-01-21 22:49:56

❶ 紅色之旅的景點有哪些

「2005年度群眾最喜歡的中國紅色旅遊十大景區」評選4月初在北京揭曉。去年11月,中國紅色旅遊網和中宣部《黨建》雜志,在各地紅色旅遊景區申報基礎上,推薦候選名單,在網上公布,並由群眾投票評選。本次入選的景區分別是:
韶山毛澤東紀念館、
井岡山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
遵義會議紀念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
西柏坡紀念館、
餘姚市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北京市豐台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白洋淀文化苑(雁翎隊紀念館)、
鄧小平故居和紀念館

❷ 打造紅匯新華陣地怎麼打造

摘要 2018年5月,廣東省委辦公廳印發了《廣東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高標准建設基層黨組織活動陣地。隨後,省直工委印發了《省直機關黨組織落實工作方案》,提出按照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資料、有制度、有台賬的標准推進「六有」黨員活動室(黨員之家)規范化建設,保證黨員學習有地方、開會有場所、議事有空間、活動有陣地。

❸ 歷史上的邱氏名人。

邱遠才:即邱朝貴,清代人,太平天國時屬英王陳玉成部,以軍功封淮王。作戰極勇,軍中稱邱老虎。後戰死。
邱 遲:南梁時文學家,官司空從事中郎,所著《與陳伯之書》,勸陳伯自魏歸梁,是當時駢文中的優秀作品。
邱 吉:明代詩人。善古文,尤善於詩,為吳興詩人領袖。有《執柔集》。
邱處機:自號長春子,是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他19歲時在寧海拜王重陽(矗)為師而出家為全真道士。王重陽死後,他潛修於龍門山,形成龍門道派,被成吉思汗召見於雪山,尊為神仙,他死後又被元世祖忽必烈褒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封號。著有《攝生消息論》、《大丹直指》等。
邱葵:宋代名儒
邱養浩、邱懋煒:明代名宦。
邱良功:清代名將。
邱遠才:即邱朝貴,清代人,太平天國時屬英王陳玉成部,以軍功封淮王。作戰極勇,軍中稱"邱老虎"。後戰死。
邱少雲:中國人民解放軍烈士。1952年10月12日在朝鮮三一九高地反擊戰中,起潛伏地被敵炮火擊中起火,為不暴露整個部隊,他忍受烈火燒身,卧地不動,英勇就義。
丘睿:(1420~1495) 明代政治家、思想家。廣東瓊山人。字仲深,號瓊台。一說生於永樂十八年(1420),另說生於永樂十六年或永樂十九年。景泰五年(1454)舉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特命參與中樞政務,開尚書入閣的先例。著有《大學衍義補》,其中曾就歷代法律思想和制度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比較和評注,對研究古代法律和法學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在法律思想上,主要是總結、繼承和發展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結合明代晚期的政治需要,在立法、執法和守法的一些主要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邱吉:明代詩人。善古文,尤善於詩,為吳興詩人領袖。有《執柔集》。

❹ 梅州未來發展怎樣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同志最近來梅調研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堅持以人民幸福作為衡量科學發展的重要標尺,緊緊圍繞「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梅州」的總體目標,牢固樹立「不怕起步晚就怕起點低、不怕干不好就怕沒想好、不怕經濟落後就怕觀念落後」和「不比發展總量比發展質量、不比GDP增速比老百姓幸福指數、不比發展規模比發展特色」等「三不怕、三不比」理念,大力實施「一園兩特帶動一精」發展戰略,突出轉型升級、興工強農,突出文化引領、旅遊帶動,突出生態優先、宜居為重,突出固本強基、富民強市,全面增強梅州綜合經濟實力和發展後勁,不斷提高幹部群眾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一)全力辦好產業轉移園,努力提升新型工業化水平,在加快轉型升級中增強經濟實力。牢固樹立工業強市理念,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集中力量辦好各具特色的工業園區。一是突出「擴園提質」,突出產城聯動,突出「園中園」建設,全力辦好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園,努力建設「新型工業園區、生態宜居新城」。二是強力抓好招商引資,重點實施「鄉賢回鄉投資興業工程」。充分發揮外出鄉賢多的優勢,每年舉辦世界客家文化藝術節、每兩年舉辦客商大會,通過節會活動,引導鼓勵鄉賢回鄉投資創業。三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工業支柱。制訂專項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引導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電子、新醫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二)積極創建廣東梅州文化旅遊特色區,著力培育幸福導向型產業,努力探索山區科學發展新模式。一是研究制定幸福導向型產業的規劃,編制指導目錄,重點發展養生保健、休閑度假、婚慶服務、文化創意和精緻高效農業。二是探索創建幸福導向型產業試驗區,明確創建思路、目標、重點和保障措施,高標准做好試驗區的總體規劃。三是抓好幸福導向型產業重點載體建設,打造廣東梅州文化旅遊特色區雁洋核心區,重點抓好「葉帥故園」、「橋溪古韻」、「南洋古道」等項目建設,把「橋溪古韻」打造成休閑旅遊勝地、天然影視基地、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四是發展精緻高效農業,做好耕山致富文章,打造梅州金柚、平遠慈橙、嘉應名茶、嘉應福酒等農產品及其深加工品牌。
(三)努力建設特色宜居城鄉,加快推進城區擴容提質,率先引領梅州綠色崛起。按照汪洋書記「建設有特色、有個性,讓人記得住的城市」的要求,堅持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特色宜居城鄉。在形態上體現嶺南風貌和客家印記,在業態上富有特色內涵,體現統籌城鄉、城鄉互動,城是宜居區,鄉是生態園。重點建設江南新城和梅縣新城,推進梅縣設立梅縣區,加快推進豐順新區建設,高起點規劃建設各縣縣城。大力建設客家特色鄉村,突出抓好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梅州城區和各縣縣城擴容提質。
(四)大力弘揚優秀客家傳統文化,創新社會管理,打牢共建共享的思想基礎。一是弘揚優秀客家傳統文化,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弘揚「厚於德、誠於信、敏於行」的廣東精神和「包容開放、改革創新、尊道厚德」的客家人精神,積極培育發展行業協會和樞紐型社會組織,認真研究和吸收借鑒《朱子家訓》的精華,編寫《客家家訓》。二是全力辦好世界客家文化藝術節,提升發展軟實力。圍繞「融匯世界的客家、展示客家的世界」主題,每年秋季辦好世界客家文化藝術節,努力辦成客家文化藝術作品展示會、客商產品展銷會、幸福導向型產業招商引資盛會和世界客都歡樂季。三是著力改善和保障重點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以就業、就讀、就醫和社會保障等「三就一保」為重點,辦好每年的「十件民生實事」。
(五)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抓好班子帶好隊伍,打造梅州科學發展堅定有力的領導核心。一是包容開放,改革創新。用全局的眼光、開放的胸襟,包容新觀念、新產業、新項目,包容各路人才,推進行政審批制度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和農村綜合改革。二是創先爭優比奉獻,敢想會干為人民。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比奉獻,敢想會干為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繼續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和創新型團隊創建活動,突出抓好農村黨建工作,分期分批整改軟弱渙散的農村黨組織。三是明明白白用好乾部,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原則,不拘一格用人才。四是狠抓黨風廉政建設,樹立務實清廉形象。堅持多進行教育引導、多加強制度建設、多強化督查糾正,嚴肅懲處腐敗分子,努力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五是高度重視做好信訪維穩工作。堅持以人為本、依法依規、公平公正,綜合施策,切實做好信訪維穩工作。繼續深入開展「三打兩建」工作,以打促建,重在建設,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

❺ 王維的人物經歷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10月任中共梅縣區松源區委書記。
1938年8月至1939年5月任中共梅縣區中心區委組織部部長。
1939年5月至11月任中共閩粵贛邊省梅縣區中心區委書記。
11月參加中共閩西南潮梅特委第六次執委擴大會議,當選為中共七大代表。
同月至12月從梅縣區到皖南新四軍軍部。
1940年12月到達延安。
1941年1月至1945年3月在延安中共中央黨校一部學習,參加整風、審乾和黨內路線問題的學習討論。
1945年4月至6月作為大後方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7月參加南下閩粵贛邊區幹部大隊,任第二中隊副中隊長。
8月出發,經太行、太岳、豫北、冀南、山東抵達淮安。
1946年2月至4月任中共淮安市委副書記。
4月從淮安出發,經蘇中、上海、香港回到梅州。
六七月間到福建省永寶縣向中共閩粵邊臨委傳達七大路線和精神。
7月任中共梅縣區中心區委宣傳部部長。
11月任中共閩粵邊工作委員會副特派員。
1947年5月至1948年8月任中共閩粵贛邊工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1948年8月至1949年9月任中共閩粵贛邊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10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共興梅地委書記兼興梅軍分區政治委員。
1952年10 月至1953年5月任中共粵東區委宣傳部部長。
1953年5月至12月任中共粵東區委副書記。
同年9月至1956年10月任廣東省水利廳廳長。
1953年 12月至1956年10月任廣東省水利廳黨組書記。
1955年5月當選為中共廣東省委候補委員。
1956年6月至1958年8月任中共廣東省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
1958年8月至1960年6月下放博羅縣任縣委副書記。
1960年6月至1961年11月任華南化工學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
1961年11月至1962年6月任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黨組書記。
1962年8月至1967年3月任廣東省農業廳廳長,1962年10月至1966年5月任黨組書記。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後平反。
1973年9月任廣東省知識青年辦公室副主任。
12月任國營農場路線教育工作團團長。
1974年12月任廣東省農墾總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
1983年4月至1988年1月任廣東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1983年5月至1987年10月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農村委員會主任。
1988年4月任廣東省第七屆人大代表。2001年9月離休。

❻ 開辦一個小型舞蹈班需要什麼手續

開辦一個小型舞蹈班需要辦理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設立審批,以梅州市梅縣區,辦理所需手續材料如下:

1、廣東省社會力量辦學申報審批表。

2、申辦報告(辦學申請書)。

3、黨建工作材料。

4、舉辦者資質材料,身份證、畢業證、職稱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

5、培訓機構的行政負責人資質材料:身份證、畢業證(一般應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職稱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

6、專兼職培訓人員隊伍資料:教職工學歷證、健康證、教師資格證、身份證、職稱證明。

7、培訓機構經營保證金(¥50000元)繳交憑證。

8、辦學場所用地、產權證明或租賃合同。

9、章程。

10、各項規章制度,包括行政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職(員)工管理制度;學員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資產管理、財務管理以及學雜費存取專用賬戶管理制度;招生、收費和退費管理制度;場地和設施設備管理制度; 培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及考核制度;信息公開制度。

11、培訓課程相關資料。

12、教學設備設施清單。

13、領導、管理、監督機構材料(理事會、董事會及監事會成員名單)。

14、房屋竣工驗收合格證或房屋質量安全鑒定書、防雷設施安全檢測報告、消防驗收合格證。

(6)梅縣黨建擴展閱讀

開辦小型舞蹈班的申請條件:

1、有符合國家教育方針的辦學宗旨,辦學指導思想端正。

2、符合學生素質教育發展規劃。

3、有符合規范的名號,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4、有必備的辦學資金、穩定的經費來源。

5、培訓機構的師資、園舍、場地、設備必須分別達到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民政廳、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共同制定了《民辦培訓機構的設置標准》所規定的標准。

6、用作培訓的場地必須有房產證明、房產所有權人的身份證、租賃協議或同意借用的證明及房舍使用性質證明。

7、有合法的民辦培訓機構的章程。

8、法人代表原則上須由中國公民擔任,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不良記錄,品行端正,身體健康。

9、有按《民辦培訓機構的章程》要求確定的行政負責人,配備合格的數量足夠的專職安保人員、培訓人員。

❼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領導信息

陸志強,男,漢族,1965年1月生,廣東廣州人,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90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政法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局長、黨委副書記,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1980.09--1983.08廣州市師范學校學習。1983.08--1989.06廣州市東山區東風東路小學教師。1989.06--1991.07廣州市東山區教育局團委副書記。1991.07--1993.02共青團廣州市東山區委副書記。1993.02--1995.07共青團廣州市東山區委副書記,華南實業總公司副總經理、雲南省瑞麗市星火總公司副總經理兼星火木地板廠廠長(掛職)。1995.07--1997.06廣州市東山區芳草工商聯合公司經理。1997.06--1998.06廣州市東山區芳草街黨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1998.06--2000.11廣州市東山區大塘街黨委書記(其間:1997.09-2000.07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函授學院97級經濟管理專業學習)。2000.11--2003.02廣州市東山區大塘街黨工委書記(其間:2000.09-2002.12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函授學院2000級政法專業學習)。2003.02—2008.12 廣州市天河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2008.12- 2009.10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2009.10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局長、黨委副書記。
楊韜,男,漢族,1963年6月生,湖南平江人,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中山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專業碩士學位。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組織人事處。
1980.09-1984.07 廣州師范學院化學系化學專業學習。1984.07-1987.07廣州師范學院化工學系學生輔導員、教師、團總支書記。1987.07-1994.03廣州市第二輕工業局團委幹事、團委副書記、書記。1994.03-1996.02共青團廣州市委聯絡部副部長、部長,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秘書長。1996.02-2001.10 共青團廣州市委副書記、黨組成員,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2001.10-2003.07廣州市總工會副主席、黨組成員。2003.07-2007.02中共廣州市委老幹部局副局長。2007.02-2011.09中共廣州市委老幹部局局長。2011.09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黨委書記。
劉宛子,男,漢族,1957年9月生,廣東陽春人。1975年12月參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大學學歷,學士學位。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黨委副書記。負責黨建、計生、老乾、統戰、維穩、外事、安保、群團、扶貧工作。分管機關黨委、文化工會、團委、婦委會。
1975.12—1978.10 樂昌縣貯木場任木材檢驗員。1978.10—1982.07 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中文專業學習。1982.07—1984.07 廣州市第五中學任語文教師。1984.07—1986.02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宣傳處任幹事。1986.02—1990.12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宣傳處副科級幹部。1990.12—1993.02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宣傳處主任科員。1993.02—1998.10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宣傳處副處長、文明辦副主任。1998.10—2001.08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副主任(正處級)。2001.08—2004.03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正處級)。2004.03—2008.07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宣傳處處長。2008.07—2009.11 廣州市文化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09.11—2010.12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紀委書記。2010.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黨委副書記。
陳春盛,男,漢族,1961年8月生,廣東汕頭市澄海區人。1981年9月參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委員,兼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廣州市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負責計劃財務、社會文化、群眾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分管計劃財務處、社會文化處。
1979.09--1981.09 廣州航務工程學校船舶機電專業學生.1981.09--1983.09交通部四航局船廠政工辦宣傳幹事、秘書。1983.09--1984.09交通部四航局船舶公司宣傳科幹事。1984.09--1988.08中共廣州市委黨校經濟管理本科班學習。1988.08--1997.06交通部四航局船舶公司辦公室主任、副經理。1997.06--1999.04市政協辦公廳行政處、接待處副處長。1999.04--2000.08市政協城市建設和環境資源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其間:1999.09--2002.07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班經濟學專業學習)。2000.08--2002.08市政協辦公廳秘書處、信息信訪處處長,兼任廣州市政協詩書畫室主任。2002.08--2003.04市政協城市建設和環境資源委員會辦公室主任。2003.04—2008.04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黨組成員。2008.04—2009.12廣州市文化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張潤華,男,漢族,1960年8月生,浙江寧波人。1972年8月參加工作,198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黨校行政管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一級演員,廣東省第八、第九屆政協委員,廣東省第九屆黨代會代表。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兼任廣東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負責市「文管辦」及「掃黃打非」辦工作、演出、電影(城市院線)、文化娛樂場所、網吧管理。分管文化市場處、執法監督處、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總隊。
1972.08—1984.08廣州歌舞團學員、演員。1984.09—1986.07北京舞蹈學院學生。1986.07—1988.01 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演員隊副隊長(借調)。1988.02—1995.09廣州市歌舞團舞蹈隊隊長、團長助理、副團長。1995.10—2003.07廣州歌舞團團長。2003.07—2004.09廣州市文化局藝術處處長(其間2000年9月至2002年12月中央黨校函授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學習)。2004.09—2009.12廣州市文化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梁正祥,男,漢族,1954年6月生,廣東佛山市順德區人,1972年8月參加工作,197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哲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負責政策法規、新聞出版、宣教、創文等工作。分管政策法規處、新聞出版處、宣傳教育處。
1972.08---1979.09市五十二中學工人、政工組副組長、任課教師。1979.09---1981.07市教師進修學院脫產學習(中文專業)。1981.07---1983.09市七十八中學語文教師。1983.09—1985.07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理論師資班哲學專業本科脫產學習)。1985.07---1988.07市委講師團講師。1988.07---2001.03 市委宣傳部對外宣傳辦公室正科級幹部、副處級調研員、副主任(正處級)。2001.03---2006.01市委宣傳部新聞處處長。2006.01—2009.12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任天華,男,漢族,1959年6月生,山東武城人,1976年12月參加工作,199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山大學漢語語言文學專業,大學學歷,學士學位。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負責廣播電視、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科技發展、網路安全等工作。分管廣播電視處、科技網路處、廣播電視監測中心。
1983.08-1987.04 中央電視台總編輯室幹部。1987.05-1990.05廣州電視台總編輯室幹部。1990.05-1996.05廣州電視台總編輯室副主任。1995.05-1997.03 廣州電視台國際部副主任。1997.03-2001.08 廣州市廣播電視局編播業務處處長。2001.08-2004.06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廣播電視處處長。2004.06-2007.3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事業科技處處長。2007.3-2009.12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其間2007.4-2011.06第16屆亞運會組委會廣播電視與媒體服務部副部長)。
張友泉,男,漢族,1953年12月生,江蘇啟東人,197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12月參加工作,中共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工業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已調任市創建辦常務副主任,暫不安排具體分工。
1972.12-2004.07 歷任海軍某部戰士、正排職會計、副連職幹事、正連職幹事、副營職幹事、政治教導員、保衛科科長、保衛處處長、政治部主任(副師級)、後勤部政治委員(期間,1995年12月中山大學自學考試行政管理專業大專畢業,1994年8月至1996年12月中央黨校函授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畢業,2002.06就讀華中科技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碩士)。2004.07-2005.07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稽查隊隊長。2005.07-2008.06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執法監督處處長。2008.06-2009.12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趙冀韜,男,漢族,1971年11月生,河南新鄭人,1988年6月參加工作,199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專業畢業,博士學位。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負責文物保護、文物普查、考古、博物館、紀念館及文化產業發展等工作。分管文物處、博物館處、文化產業處。
1985.09-1988.06 河南電影技術學校圖書管理專業學習。1988.06-1996.09 河南教育學院圖書管理助理館員。(其間:1988.09-1991.07 河南電大中文專業大專學習;1993.09-1996.07河南教育學院英語專業本科學習)1996.09-1999.06 鄭州大學民商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全日制脫產)。1999.06-2000.09 鄭州大學法學院講師。2000.09-2003.07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商法專業博士研究生學習。(其間:2000.09-2003.09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講師)2003.09-2006.04 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副區長(副處級)(其間:2003.07-2006.09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區域經濟學方向博士後。)2006.04-2008.11 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處)。2008.11- 2009.12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練怡,女,漢族,1955年12月生,廣東廣州人, 1973年11月參加工作,197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黨校行政管理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市紀委派駐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紀檢組組長、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紀委書記、黨委委員。負責反腐倡廉、黨風廉政建設、政風行風、紀檢、監察、審計、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分管監察室。
1973.11—1974.11廣東花縣當知青。1974.11—1976.07 廣州造紙廠技工學校讀書。1976.09—1984.07 廣州造紙廠技工學校任教。1984.09—1986.07廣州師范學院幹部專修科學習中文專業(全脫產)。1986.08-1986.09 廣州造紙廠黨委辦公室科員。1986.10—2000.09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科員、副科級、正科級 、副處級調研員。2000.09—2004.10 廣州市文化局任組織部副部長、紀委辦公室監察室副主任 (其中:2000-2003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畢業)。2004.10-2005.07廣州市文化局專職紀委副書記。2005.07-2010.07廣州市文化局紀委專職副書記、紀委辦公室監察室主任、保衛處處長。2010.07-2010.12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監察室主任。2010.12-2011.09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紀委書記、黨委委員。2011.09至今市紀委派駐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紀檢組組長、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黃南冰,男,漢族,1962年4月生,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1983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總工程師、黨委委員。負責文化藝術、文藝對外交流、藝術院團管理及大中型文化設施建設工作,分管藝術處。
1979.09—1983.07廣州師范學院歷史系讀書。1983.07--1986.11廣州師范學院歷史系工作。1986.11--1995-09共青團廣州市委工作 主任、學校部長、少工委主任、機關黨委副書記、常委、組織部長、秘書長。1995.09—1996.09廣州少年宮黨支部書記。1996.09—2008.12 廣州少年宮主任、黨支部書記。2008.12—2009.11第16屆亞運會組委會志願者部副部長。2009.11—2011.01 第16屆亞運會組委會慶典和文化活動部副部長。2011.01至今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總工程師、黨委委員。
周憲華,男,漢族,1954年9月生,廣東汕頭市潮陽區人,1972年10月參加工作,197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財經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巡視員,負責印刷、復制、發行及著作權保護及版權示範城市申報工作。分管印刷發行處、版權處。
1972.12-1983.10 廣州食品廠、荔灣華林工業公司工人.1983.10-1987.03 深圳電視台工作人員、記者。1987.03-1989.08 廣州電視台記者、新聞部工商組組長(期間獲記者中級職稱;參加中央電視台編輯培訓班)1989.08-1993.03 廣州電視台新聞部副主任(其間89.09-91.07 廣州師范學院新聞出版專業學習)。1993.03-1994.05 廣州電視台人事部主任。1994.05-1995.03 廣州人民電視台台長助理。1995.03-1999.02 廣州人民電台副台長、黨委委員(期間:1996.04-1998.03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系大眾傳播學專業研究生課程學習) 。1999.02-2001.07 廣州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1.07-2009.12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黨委委員、廣州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其間:2007.08-2011.03西南財經大學網路教育學院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習)。2009.12至今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巡視員。
李建英,女,漢族,1954年5月生,廣東梅州興寧人,1972年8月參加工作,197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分管信息中心,協助陳春盛副局長負責社會文化工作。
1972.07-1985.02 廣州市燃料公司工人、車間副主任、黨支部副書記、指導員、宣傳科長、團委書記。1985.02-1993.02廣州市燃料總公司宣傳部副部長、組織部副部長。1993.02-1994.05 廣州市新聞出版局辦公室副主任。1994.05-2001.08 廣州市新聞出版局辦公室主任兼政治處處長。2001.08-2004.06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紀監察室主任兼機關黨委書記 (其間2003.08-2005.12 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廣東分院經濟管理專業本科學習)。2004.06-2009.12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副巡視員。 2009.12至今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
王麗貞,女,漢族,1955年7月生,福建晉江人,1972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國際政治經濟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分管辦公室。
1972.08-1975.12 廣州市曙光電影院組織宣傳員。1975.12-1985.09 廣州市演出公司辦公室、政治處、組織科科員、團委副書記。1985.09-1987.07 廣州師范大學中文系幹部專修班學員。1987.07-1994.05 廣州市文化局宣傳部、辦公室、組織部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1994.05-1996.08 廣州市文化局組織部副部長。1996.08-1997.12 市委宣傳部幹部處副處長(掛職)。1997.12-2001.08 廣州市文化局宣傳部部長。2001.08-2004.12 廣州市文化局辦公室主任。2004.12-2008.01 廣州市文化局組織人事處處長。2008.01-2009.12 廣州市文化局副巡視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
李永祥,男,漢族,1954年10月生,廣東鶴山人,1972年8月參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廣州教育學院政治系畢業,大專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分管機關服務中心,協助黃南冰總工程師負責大中型文化設施建設工作。
1972.08--1973.03廣州市85中任輔導員。1973.03-1974.08廣州市第一師范學校讀書。1974.08--1978.08廣州市第30中學教師。1978.08-1981.09廣州市第105中學教師。1981.09--1988.02廣州市第11中學教師。(其間1981年7月至1984年7月在廣州教育學院政治專業業余學習)1988.02-1989.03廣州市新聞出版局科員。1989.03-1991.01廣州市新聞出版局副主任科員。1991.01-1991.04廣州市新聞出版局主任科員。1991.04-1996.12廣州市新聞出版局版權管理處副處長。1996.12-2001.08廣州市新聞出版局版權法規處處長。2001.08-2004.01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出版物市場處處長。2004.01-2009.01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辦公室主任。2009.01-2009.12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副巡視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
徐彬,男,漢族,1956年4月生,山東榮城人,1972年12月參加工作,1 97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南京政治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協助陳春盛副局長、黃南冰總工程師負責大型文化活動項目工作。
1972.12—1985.06 歷任武漢軍區某通信總站學員、報務員、司務長、副連職幹事。1985.06—1986.11歷任廣州軍區某通信總站政治處宣傳股正連職幹事、股長(其間1985.07-1987.06華中師范大學政治系學習)。1986.11—1994.03 歷任廣州軍區司令部直屬工作部宣傳處副營職、正營職幹事、副團職幹事。1994.03--1998.11 廣州軍區某通信器材倉庫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正團)。1998.11--2001.03 廣州市文化局文化處副處長(其間1998.09-2002.06 南京政治學院經濟管理本科學習)。2001.03--2004.10 廣州市文化局文化處處長。2004.10--2010.07廣州市文化局藝術處處長。2010.07--2011.0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藝術處處長。2011.04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