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大暑是什麼季節
擴展閱讀
2017年長春高新股票價格 2025-07-05 16:57:40

大暑是什麼季節

發布時間: 2022-01-22 00:51:03

1. 什麼時間大暑

大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120°。時間為每年公歷7月22日左右。
節氣由來:
大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
《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後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
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漢族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天氣特點: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
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游等地區,如蘇、浙、贛等一帶處於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恰如左河水詩雲:「日盛三伏暑氣熏,坐閑煩靜在蠅蚊。縱逢戰鼓雲中起,箭射荷塘若灑金。」如果大暑前後出現陰雨,則預示以後雨水多。農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卻最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這里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後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後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2. 大暑的氣候特點有哪些

大暑氣候特徵:高溫濕熱、雷暴頻繁。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農作物成長。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雷雨天氣橫行的節氣。

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華南地區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在江南一帶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在這炎熱時節,滴雨似黃金。

在北方內陸地區夏季乾燥酷熱,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集中在 7、8兩月。約從大暑節氣開始,我國北方地區陸續進入了全年雨水最多的時段。

(2)大暑是什麼季節擴展閱讀:

舌尖上的「大暑」

正所謂「熱在三伏」,民間都有大暑三伏天飲涼茶(伏茶)的習俗,據說此類中草葯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大暑節氣,在廣東一些地方,流傳著「吃仙草」的習俗。公開資料顯示,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葯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具有消暑功效,在夏日頗受歡迎。它還可以做成「燒仙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而每年大暑這天,福建莆田人家素有吃荔枝、溫湯羊肉和吃米糟的習慣。荔枝香甜可口自不必說,溫湯羊肉也是一道富有營養的美味佳餚。

山東一些地方有「喝暑羊」的習俗。「喝暑羊」即喝羊肉湯,據此前媒體報道,在棗庄市,市民大暑這天會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3. 大暑時節物候特徵是什麼

大暑時節物候特徵是: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大暑時節,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節氣農事:

「大暑」前後是一年中溫度最高的時間,農作物生長也最快。農耕生產與地 氣理氣候條件密切相關。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季風氣候表現為雨熱同期,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成長。

從降水的季節分布狀況來看,我國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大暑節氣,高溫酷熱、雨量充沛,是萬物狂長的時節。在高溫季節,農作物生長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正是我國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季節,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水熱搭配好,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有利。

由於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東南季風帶來海洋的水汽而形成,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

4. 大暑的來歷是什麼

大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

《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後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

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

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高溫酷熱

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處在三伏里的中伏階段。這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剛好與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

在《1971~2000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從30年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統計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區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出現在7月下旬,絕大部分省區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都是出現在8月上旬,剛好都出現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時期。

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後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

(4)大暑是什麼季節擴展閱讀:

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並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

大暑時節既是喜溫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我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鬥蟋蟀為樂的風俗。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稱「荷月」,此月多有賞荷的習俗。天津、江蘇、浙江等地以六月二十四為「荷花生日」,到那一天人們多結伴遊湖賞荷。在江蘇南京、蘇州,當日觀賞荷花。若遇雨而歸,常蓬頭赤足,故有「赤足荷花盪」的戲稱。

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品格高潔,自古以來就被當做廉潔高尚的品質象徵。因此在賞蓮之餘,長者除了陶冶自己的情操之外,還往往教育小孩子要學習蓮的品格,使之成為廉潔正直之人。

5. 什麼是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節氣,在每年的陽歷7月22日至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表示天氣酷熱,最炎熱時期到來。這時氣溫最高,雷陣雨較多,在中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其氣候特徵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6. 大暑完了是什麼季節,二十四節氣分別是什麼

大暑下一個節氣是立秋,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將全年分為二十四個時段,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合稱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表明氣候的變化和農事季節,中國在公元前2世紀已用來指導農業生 產。



(6)大暑是什麼季節擴展閱讀: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周年視運動,所以「二十四節氣」在公歷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二者前後不差1-2日。地球每365天6時9分10秒〔精確〕,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每天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

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稱為冬至。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或南回歸線時,分別為夏至和冬至。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7. 什麼是 大暑天大暑天一般發生在什麼時候

大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在每年的7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20°。「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這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

大暑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8. 我國節氣大暑到處暑,屬於什麼季節

我國節氣大暑到處暑,屬於夏季。
處暑的「處」字,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逐漸變涼,在節氣上的意義是指夏季暑天的結束,秋季的開始。

9. 大暑節氣是什麼意思:大暑有什麼講究

大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大暑的意思是日照最多、氣溫最高。大暑期間,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喝羊肉湯等習俗。

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在大暑節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在大暑節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