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般」的意思是什麼
一般是指一樣,普通,總體上,相關文獻有唐王建《宮詞》。
1、一樣,同樣。
唐王建《宮詞》之三五:「雲駁月驄各試行,一般毛色一般纓。」
《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崔寧謝了恩,尋一塊一般的玉,碾一個鈴兒接住了,御前交納。」
元張養浩《胡十八》曲:「齊歌著壽詞,滿斟著玉杯,願合堂諸貴賓,都一般滿千歲。」
《西遊記》第五八回:「我與他爭辨到菩薩處,其實相貌、言語等俱一般,菩薩也難辨真假。」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教小二挑在樓下,先打發他去了。晴雲已自報知主母,三巧兒把婆子當個貴客一般,直到樓梯口邊迎他上去。」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六回:「那房陵四面有石室,如房屋一般。」
楊朔《泰山極頂》:「麥浪一起一伏,彷彿大地也漾起綢緞一般的錦紋。」
2、猶一番,一種。
唐裴度《真慧寺》詩:「更有一般人不見,白蓮花向半天開。」
宋劉克庄《乳燕飛·壽干官》詞:「風流八十,是人間妝點,孩兒眉額。再著三星添上面,又是一般奇特。」
《東周列國志》第三七回:「隗後這回裝束,別是一般豐采,喜得襄王微微含笑。」
聞一多《太陽吟》:「這里的風雲另帶一般顏色,這里的鳥兒唱的調子格外凄涼。」
3、猶言一件,一樁。
唐白居易《玉泉寺南躑躅感惜題詩》:「猶有一般辜負事,不將歌舞管弦來。」
唐 白居易 《和同州楊侍郎誇<柘枝>見寄》詩:「君有一般輸我事,柘枝看校十年遲。」
4、普通,通常。
元王旭《留別孫唐卿》詩:「澗有長松谷有蘭,人材休把一般看。」
《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汪信之﹞逢著馬頭聚處,使幾路空拳,將這傘權為槍棒,撇個架子。一般有人喝彩,賫發幾文錢,將就買些酒飯用度。」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平時他說出啥意見一般都得到 湯阿英的尊重,這點小事更不在話下了。」
5、一班。表數量,用於人群。
蔣光慈《少年漂泊者》:「劉老太爺正在大廳與一般穿得很闊的人們吃酒談笑,高興得不亦樂乎。」
丁玲《母親》三:「她以為要救中國,一定先要有學問,還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
6、哲學名詞。
指一切事物,或者許多個別事物所屬的一類事物。亦指事物的共性。
Ⅱ 普通和一般的區別在哪
一般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yì bān,是指一樣,普通,總體上,相關文獻有唐王建《宮詞》。一般的近義詞為普通,若干,反義詞為特別。
Ⅲ 一般朋友。
一般朋友指的是,遇到相互打招呼,出到時的話都是不會很主動去幫你算計的很深,通常機緣巧合之下你是很難發現,對方究竟是不是真心幫你的,但知道需要幫助的通常很樂意去大理。
Ⅳ 一般一般 造句
每當有人贊揚他的手藝時,他總是謙虛地說道:「沒什麼,一般一般。」
Ⅳ 幾一般指多少
1、幾是一個常用漢字。有jǐ和jī兩個讀音。常用來詢問數量多少,意思是大概。出自《康熙字典》、《周禮·司幾筵》、《說文》、《禮記·曲禮》等。
Ⅵ 一般是什麼意思
一般的意思是指一樣,普通,總體上。
引證:聞一多《太陽吟》:「這里的風雲另帶一般顏色,這里的鳥兒唱的調子格外凄涼。」
用法:作謂語,賓語。
示例:大學里的課程一般有必修和選修兩種。
(6)一般擴展閱讀
一般的近義詞:
一、普遍
釋義:存在的面很廣泛;具有共同性的。
引證:柳青《銅牆鐵壁》第十一章:「村裡普遍地點著了燈,上下渠有幾道手電筒光一閃一晃。」
二、通常
釋義:一般,慣常。
引證:李國文 《月食》:「通常她說『我』、『我們』,這回冒出個『俺們』。」
Ⅶ 一般和一般般,意思有什麼區別
一般是表示很普通。而一般般有進一步的意思,表示更加普通。這兩個詞語在意思上大致相同,沒有根本上的差別。
Ⅷ 普通和一般有什麼異同
大致的意思都一樣,都是很平常的意思。不同的就是詞彙的使用技巧問題。比如:普通工人家庭出生就不能用一般工人家庭出生。
近義詞,是指詞彙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如「美好」和「美妙」、「懶惰」和「怠惰」、「枯萎」和「乾枯」、「寬敞」和「寬闊」。與「近義詞」意思相近的詞為「同義詞」。
使用技巧
漢語中的近義詞,如同滿園的鮮花,五彩紛呈,香氣各異,只要精心選用,恰當布局,就能充分表達思想感情,使文章生輝。精心選用近義詞,可以用同樣的概念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
意義
1、詞義程度的輕重:不少近義詞 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輕重的分別。如:「信任」、「相信」。「相信」是「認為正確或確信而不懷疑」,程度較輕;「信任」指「相信而敢於託付」,程度較深。
2、詞義的著重點:「詭辯」與「狡辯」同是「無理強辯」的意思。但詭辯重在「詭」,即「欺詐、怪異,用欺詐的手段、奇怪的言辭、似是而非的論證來為自己的謬誤辯護」;「狡辯」則著重在「狡」,即「不老實,耍花招,歪曲事實,狡猾地為自己錯誤的言行進行辯護」。
3、詞義范圍的大小:「開墾」、「開拓」、「開辟」都有「開發」的意思。但「開墾」指「用力把荒蕪的土地開發為可以耕種的土地」,「開拓」指「在原來開發的基礎之上加以擴充」,兩者詞義的范圍較小;「開辟」著重指「新開發、新開創」,詞義范圍較大。
4、詞義使用的對象:有些詞盡管意義相近,但是適用於不同的對象和情況。「領略」與「領會」都有「理解、體會、認識」的意思。
但前者著重指情感上的體驗、欣賞,可以連接「風味」「風光」等;而後者著重指理性上的了解、體會,適用於抽象的事物,可以連接「內容」、「道理」等。
Ⅸ 「一般」是什麼意思
一般
一般是指一樣,普通,總體上,相關文獻有唐王建《宮詞》。
Ⅹ 一般原則
以上基本准則決定了水土保持生態補償在具體實施時,其相關利益人應遵從以下原則。
一、破壞方支付原則
破壞者支付的具體內涵是,經濟活動主體的行為一旦造成水土流失,破壞生態環境,則必須對其行為付費。付費由賠償和補償兩部分組成。賠償是對已有水土保持設施造成破壞部分的付費,補償是針對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的付費。
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最根本的是要有效約束破壞生態環境引發水土流失的行為。一般來講,破壞生態環境者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行為是在其追逐經濟利益時衍生的,而並非出自其本意。因此,只有使其承擔破壞環境的經濟成本,並且,只有經濟成本相對於取得的收益較為可觀時,才有可能使其停止破壞行為。根據經濟活動主體的逐利性,破壞者支付原則有可能促使經濟活動主體採取積極的保護生態環境的措施,更有可能採取新型的、生態的、環保的、高效的經濟發展方式,從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二、受益方支付原則
所謂受益者支付原則就是指享受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效益者,必須支付費用或其他形式的成本。例如流域上游地區進行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使流域下游地區的生態環境改善,按照受益者支付原則,下游地區應該給予上游地區一定補償。
生態環境的改善是公共物品,具有正外部性,其公共服務屬性決定了誰受益誰付費。根據公共產品理論,防治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因其具有消費上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因而容易產生「搭便車」行為,將會挫傷保護者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嚴重影響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效果。建立水土保持生態補償制度,校正享受水土保持生態效益「搭便車」現象,消除其對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行為產生的不良影響。受益者支付原則,實現了受益與支付、享受與付出對等,將會促使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從根本上走出「搭便車」現象引起的激勵扭曲困境。
三、施益方被補償原則
施益方也就是參與水保持建設或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的人,保護者被補償原則是指積極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者接受補償的原則。這主要針對生態環境脆弱區域的防治水土流失的行為而言的。對於生產建設單位,因傳統生產建設活動造成較為嚴重的水土流失,而主動採取新型生產方式的情況也屬於被補償之列。
需要說明的是,一些同行將受害者被補償也定位為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的一個基本原則,作者持有不同的意見。這是因為,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的各種利益關系的調整目標是保護水土資源狀況,維護生態系統平衡,改善生態環境。受害者因其在遭受生產建設活動引發水土流失的危害而接受生產建設主體的補償。這實質上是一種賠償,因為受害者完全可以對於補償的資金、物資等自由處置,比如增加對奢侈品的消費來彌補水土流失帶來的損害,這種消費對於水土資源或生態環境破壞甚至惡化是於事無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