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長三乙
擴展閱讀
2017年長春高新股票價格 2025-07-05 16:57:40

長三乙

發布時間: 2022-01-23 00:54:54

⑴ 今天是幾號

今天是2020年1月8號,星期三。

公元2020年,公歷閏年,共366天,52周零2天;其中1月1日~1月24日為農歷己亥年(豬年),1月25日~12月31日為農歷庚子年(鼠年),該年閏四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

一月:

1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奧林匹克頻道(CCTV-16)開播。

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開始施行。

1月2日——中國與厄瓜多建交40周年。

1月7日—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三乙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

1月8日——周恩來逝世44周年。

1月11日——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1月9日~1月22日——2020年洛桑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瑞士洛桑舉行。

(1)長三乙擴展閱讀:

經國務院批准,現將2020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國慶節和中秋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1月1日放假,共1天。

二、春節:1月24日至30日放假調休,共7天。1月19日(星期日)、2月1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節:4月4日放假,4月6日(星期一)補休。

四、勞動節:5月1日至5日放假調休,共5天。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節:6月25日至27日放假調休,共3天。6月28日(星期日)上班。

六、國慶節、中秋節:10月1日至8日放假調休,共8天。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⑵ 長三乙火箭發射實踐二十一號衛星,實踐衛星到底是干什麼的

近日我國成功發射實踐二十一號衛星,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疑惑,實踐衛星到底是做什麼用途,對我國衛星也有很多好奇,實際上我國已經發射並投入使用的衛星主要分為四種,主要是通訊衛星、氣象衛星、遙感衛星和科學實驗衛星,除此之外我國的四大衛星發射中心也肩負著這四種衛星的發射和管理。

實踐二十一號衛星

此次實踐二十一號衛星的發射同樣也是為了取得科研資料,然而此次卻和以往有些不同,這此次二十一號實踐衛星進入空間是為了解決太空垃圾而戰,太空垃圾在宇宙中並不是一動不動的,而是高速運行狀態,這些太空垃圾隨時會造成碰撞等其他危害地球的影響,因此實踐二十一號是以太空清道夫的身份進入太空,目的就是為了驗證我國的空間碎片減緩技術,一旦驗證成功我國對於航空事業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

⑶ 用於發射嫦娥三號的長三乙火箭與長二E火箭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不用長二E

長3B大體上相當於長2E加了一個第三級火箭。不用長2E的原因當然是運力不夠。

⑷ 96年2月14號,長征三號火箭是不是發生事故死了500人

沒有幾個人,這是一個英國作家的惡意造謠,咱們可不要相信他;咱們這能忍嗎?然後咱們有機會造人家的謠

⑸ 我國的長三乙與歐洲的阿里安五相比各有哪些優缺點

長征1號
「長征1號」運載火箭是一種三級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小型有效載荷。火箭全長29.86米,最大直徑2.25米,起飛重量81.6噸,起飛推力112噸,能把300千克重的衛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1970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東方紅1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奠定了長征系列火箭發展的基礎。

長征1號D
「長征1號D」運載火箭是「長征1號」火箭的改進型。主要的改進有:提高一子級發動機推力;提高二、三子級性能;採用「平台-計算機」全慣性制導。經過改進,「長征1號D」火箭可以發射各種低軌道衛星,並已投入商業發射。「長征2號」運載火箭是中國的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

長征2號
「長征2號」運載火箭是中國的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在「長征1號」的技術基礎上,發展了「長征2號」、「長征3號」和「長征四號」系列運載器。 「長征2號」火箭是一種兩級火箭,全長31.17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190噸,能把1.8噸的衛星送入距地面數百公里的橢圓形軌道。1975年11月26日,「長征2號」火箭完成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發射任務。 改進型「長征2號C」火箭,採用了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箭長增加到35.15米,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增加到2.4噸,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長征2號D
「長征2號D」火箭,也是一種兩級液體火箭。主要在「長征2號」火箭的基礎上採取增加推進劑加註量和增大起飛推力的方法,使運載能力進一步提高。火箭全長38.3米,起飛重量232噸。

長征2號E
「長征2號E」捆綁火箭,是以加長型「長征2號C」為芯級,並在第一級周圍捆綁四個液體助推器組成的低軌道兩級液體推進劑火箭。火箭總長49.68米,直徑3.35米。每個液體助推器長為15.4米,直徑2.25米,芯級最大直徑4.2米。總起飛重量461噸,起飛推力600噸,能把8.8噸至9.2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經適當適應性修改後,還可以用來發射小型載人飛船。

長征3號
「長征3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2號」火箭基礎上於1984年研製成功的,增加的第三級採用低溫高能液氫液氧發動機。火箭全長44.86米,一、二級直徑3.35米,三級直徑2.25米,起飛重量204.88噸,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1.6噸。「長征3號」火箭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是中國火箭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首次採用了液氫、液氧作火箭推進劑;首次實現火箭的多次啟動;首次將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長征3號A
「長征3號A」火箭長52.52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240噸,主要運載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也可以運載低軌道、極軌道或逃逸軌道的有效載荷。

長征3號B
「長征3號B」火箭是在「長征3號A」和「長征2號E」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大型三級液體捆綁火箭,芯級基本上就是「長征3號A」,而助推器及其捆綁結構則與「長征2號E」相同。「長征3號B」火箭的主要任務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重型衛星,亦可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它軌道的衛星。火箭長54.84米,最大直徑8.4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5.0噸。

長征3號C
「長征3號C」則是在「長征3號B」的基礎上,減少了兩個助推器並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其主要任務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可以進行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它軌道的衛星。火箭長54.84米,最大直徑8.4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3.7噸。

長征4號
「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風暴1號」、「長征4號」、「長征4號A」、「長征4號B」等火箭。「風暴1號」為兩級液體火箭,主要用於發射低軌道衛星,並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發射任務。火箭長32.57米,最大直徑3.35米。1982年停止使用。
「長征4號」是在「風暴1號」基礎上研製的三級常規運載火箭,作為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運載火箭的另一方案,其後改型為「長征4號A」,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火箭長41.9米,最大直徑3.35米。

長征4號B
「長征4號B」是在「長征4號A」基礎上發展的一種運載能力更大的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的對地觀察應用衛星。火箭長45.58米,最大直徑3.35米。

發射歷史
目前為止中國共研製了12種不同類型的長征系列火箭,能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的衛星。 從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間,我國發射長征系列火箭共計67次,成功61次,6次失敗或部分失敗,發射成功率為91%。在1994~1996年間曾一度幾次發射失敗,使我國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聲譽處於低谷。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經過一系列質量整頓後終於打了個翻身仗。自1996年10月到目前已連續25次發射成功,這在世界衛星發射界也是不多見的。
在我國運載火箭的發展初期,探空火箭的研製佔有重要的地位,盡管它是結構簡單的無控火箭,但卻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枚真正的火箭。從1958年開始,我國陸續研製出包括生物、氣象、地球物理、空間科學試驗等多種類型的探空火箭。

相關資料
(1)長征一號(LM-1)系列運載火箭。
1970年4月24日,中國使用長征一號(LM-1)運載火箭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長征一號是在兩級中遠程導彈上再加一個第三級固體火箭所組成,火箭全長29.86m,起飛總重81.57t,起飛推力為1040kN。

(2)長征二號(LM-2)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二號(LM-2)運載火箭是從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並於1975年發射了1t多重的近地軌道返回式衛星,成功地回收了返回艙。此後,又根據發射衛星的需要,陸續衍生出長征二號丙(LM-2C)、長征二號丙改進型(LM-2C/SD)和發射極軌衛星的長征二號丁(LM-2D)運載火箭。在長征火箭大家族中,長征二號系列主要用於發射各類近地軌道衛星,LM-2C/SD曾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了12顆美國的銥星移動通信衛星。
1986年初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後,太空梭被停飛,美國用了很長時間分析和處理故障,其後美國停止用太空梭發射一般商業衛星。趁此時機,我國僅用了18個月就研製成功長征二號E(又稱長二捆,LM-E)運載火箭,可以發射原來准備用美國太空梭發射的商用衛星。長征二號E火箭是以長征二號為芯級,周圍捆綁了4個液體助推器,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高達9.2t。長征二號E於1990年試射成功,從1992年到1995年曾發射多顆外國衛星。
為滿足發射神舟號飛船的要求,保證宇航員的安全,我國又在長征二號E的基礎上改進了可靠性並增設了故障檢測系統和逃逸救生系統,從而發展出了長征二號F(LM-F)運載火箭,專門用來發射神舟號載人飛船。
由於長征二號火箭的質量和可靠性非常高,1975~1996年連續成功地把17顆返回式衛星送上天,這使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上獲得了非常好的可靠性聲譽。

(3)長征三號(LM-3)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二號二級火箭上面加了一個以液氫、液氧為推進劑的第三級,所用的液氫液氧發動機可以二次啟動,在技術上是當時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火箭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1984年長征三號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試驗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二號。1985年中國宣布進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1990年我國首次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美國休斯公司製造的亞洲一號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此後,長征三號系列不斷增加新成員,如長征三號甲(LM-3A)、長征三號乙(LM-3B),主要用於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是在長征三號的基礎上研製的大型火箭,它的氫氧發動機具有更大的推力,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也從長征三號的1.6t提高到2.6t。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是在長征三號甲和長二捆的基礎上研製的,即以長征三號甲為芯級,再捆綁4個與長二捆類似的液體助推器。長征三號乙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的大型衛星,也可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1t,躍入了世界大型火箭行列。

(4)長征四號(LM-4)系列運載火箭
目前投入使用的是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是長征火箭家族中用於發射各種太陽同步軌道和極軌道應用衛星的主要運載工具。
長征」二號F型火箭作為發射載人飛船的運載器,是以「長征」二號E型即「長2捆」火箭為基礎,按照載人航天工程總體任務和技術指標要求而重新研製的。
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總指揮黃春平對記者說,從1992年開始研製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可靠性指標達到0.97,航天員安全性指標達到0.997,是目前國內可靠性、安全性指標最高的運載火箭。
「長征」二號F型火箭首次採用了包括故障檢測系統和逃逸系統在內的55項新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火箭全長58.3米,起飛重量479.8噸,是目前我國研製的火箭中最長、最重的。與發射「神舟」四號的那枚火箭相比,用於這次發射的火箭有68項小改動,其技術狀態原則上保持不變。
到目前為止,「長征」二號F型火箭已經成功地將四艘「神舟」無人飛船送入太空預定軌道,發射成功率達到100%,其可靠穩定的飛行性能得到了檢驗。「這一枚火箭比前幾次『神舟』飛船發射用的火箭質量更好、測試更嚴格。」黃春平說。
美國《飛行國際》2006年9月18日報道歐洲增強型「阿里安」-5上面級(將攜帶歐空局「自動轉移飛行器」ATV)結構載入驗證試驗將於9月底結束。由於要攜帶「自動轉移飛行器」(重2.05萬千克)和最終的軌道飛機,因此「阿里安」-5ESATV火箭與當前的「阿里安」-5ECA不同,前者擁有一個更加穩固的上面級結構,和一個可以在真空狀態下多次重復啟動的發動機。這次結構試驗是為期30月、耗資0.89億美元(0.7億歐元)研發計劃的最後一個階段。首架「自動轉移飛行器」儒勒·凡爾納將於2007年5月飛往國際空間站。

⑹ 長征三號乙火箭墜毀事故」到底造成多少死傷

原文在這里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關於網路上謠傳「1996年長三乙火箭首飛失敗造成500人死亡」的聲明

原標題:中國航天科技澄清「長三乙火箭事故」:造成6人死亡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電 (記者張素)承擔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18日發表聲明稱,1996年長征三號乙火箭發射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傷住院,而非有網友所說的「至少造成500人死亡」。

聲明稱,1996年2月15日凌晨3時01分,中國新研製的長征三號乙火箭發射國際708通信衛星,點火起飛後約兩秒,火箭飛行姿態出現異常。約22秒後,火箭頭部墜地,撞到離發射塔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隨即發生劇烈爆炸,星箭俱毀,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傷住院。

聲明寫道,《人民日報》、《中國航天報》等媒體均及時跟進,對事故調查情況進行了報道。隨這份聲明一並發布的報紙影印圖證實,「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事故原因查明,火箭控制系統慣性基準發生變化是這次發射失敗的原因,針對故障的改進措施已在實施中」。

「這是長三甲系列火箭第一次發射外國衛星,發射前肯定充滿信心。」時任長三乙火箭總設計師兼總指揮的龍樂豪院士在受訪時回憶說,發生事故後他幾乎「一夜白頭」,研製團隊想的是「趕快查明原因」,並最終發現了製造工藝質量的缺陷。

這份聲明也稱,經歷了此次發射失利後,廣大航天人汲取教訓,嚴慎細實、嚴抓質量,中國航天科研生產的質量水平不斷提升。迄今為止,長征三號乙火箭後續發射任務全部取得成功。龍樂豪說,該型火箭已成為近十年來在國際發射服務市場的主推火箭。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成功發射了86箭138星,發射成功率達97.7%,居世界首位。其中2015年共發射19箭45星,成功率100%。

相關補充:媒體當年跟進報道「1996年長三乙火箭首飛失敗」

《人民日報》在1996年2月16日、3月3日、9月12日發文,多次就此事調查進展進行報道,對傷亡人數、環境影響、事故原因進行了詳細說明。

《人民日報》1996年2月16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利我有關方面正組織調查》報道截圖

「我國新研製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今天(2月15日)凌晨3時01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國際708通信衛星時失利。這是該火箭首次發射。有關方面對這次事故正在組織調查。」

——摘自《人民日報》1996年2月16日4版《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利我有關方面正組織調查》

《人民日報》1996年3月3日《航天界人士就長三乙火箭發射失敗答記者問故障部位確定調查仍在繼續》報道截圖

「本次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傷住院。在受傷的57人中,目前已有49人治癒出院,各項善後工作業已結束。」

——摘自《人民日報》1996年3月3日4版《航天界人士就長三乙火箭發射失敗答記者問故障部位確定調查仍在繼續》

《人民日報》1996年9月12日《長征三號乙火箭事故原因查明》報道截圖

「經過大量的分析、驗證,我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今年(1996年)2月15日首次飛行失敗的原因已經查明,火箭控制系統慣性基準發生變化是這次發射失敗的原因。」

——摘自《人民日報》1996年9月12日4版《長征三號乙火箭事故原因查明》

《中國航天報》在當時緊急跟進,陸續發出相關報道。

⑺ 長三乙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02星,發射衛星的目的是什麼

發射衛星的目的是可以更好的監測地球,長三乙火箭成功發射可以讓我國更好的監測天災,提前預警。

⑻ 北斗三號收官之星到底是長三甲還是長三乙火箭發射

公開報道有,長三甲,號稱北斗專遞,成功率100%。

⑼ 中國1996年長三乙火箭首飛失利 死多少人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聲明說,1996年2月15日凌晨3時零1分,我國新研製的長征三號乙火箭發射國際708通信衛星,點火起飛後約兩秒,火箭飛行姿態出現異常,約22秒後,火箭頭部墜地,撞到離發射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隨即發生劇烈爆炸,星箭俱毀,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傷住院。

⑽ 火箭(長三乙改型)嫦娥三號2013年,時隔五年(2018年)嫦娥四號將發射,嫦娥五號明年是在文昌嗎

4月25日報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巍24日在首屆中國航天大會上透露,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預計在2019年發射,採集月球樣品並返回地球,全面實現月球探測工程「三步走」戰略目標。
是胖五帶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