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王永慶遺產稅
擴展閱讀
波司登股票最高價格 2025-07-05 07:59:37
曙光之星股票行情 2025-07-05 07:48:45

王永慶遺產稅

發布時間: 2022-01-23 18:34:33

㈠ 郭月蘭的遺產分配

王永慶元配郭月蘭過世後,生前取得王永慶約叄百億元遺產如何分配,引起外界關注。法界人士表示,因贈與稅與遺產稅稅率都是10%,因此無論郭月蘭的財產是生前贈與或死後被繼承,差異度不大,國稅局最後都會收到近10%稅款,粗估遺贈稅可能不超過卅億元。
不過,對郭月蘭相關遺產數字,王文洋委任律師李文中昨日不願多表示意見,只說不清楚。但他強調,只要涉及贈與都會繳稅。
國稅局官員指出,依法死亡前兩年內贈與繼承人的財產,都要並入遺產課稅,已繳的贈與稅可減除,但多繳不退,因此總計要繳的遺產稅不會少。若財產是股票,遺產稅以死亡日的收盤價來計算,還要並計二年內贈與的持股價值,但股息股利則歸受贈人所有,因此先贈與還是會享有好處。對王月蘭遺產究竟有多少?王永慶過世時,王月蘭原依配偶請求權,可拿到包括台塑集團相關股票、不動產等約五百六十餘億遺產的一半。
不過,王永慶與二房楊嬌、叄房李寶珠的關系是在民國七十四年前產生,依民法修法前法令,認定王永慶的配偶,除郭月蘭還包括二、叄房。後來家族達成協議,由郭月蘭取得配偶請求權的一半遺產,另一半由二、叄房均分,也就是郭月蘭在配偶請求權部分,最後分回約一百四十餘億。
二零零九年年底繳交王永慶遺產相關稅款後,進行遺產分割,因台塑集團股價上揚,估計郭月蘭取得王永慶遺產近叄百億元。但外傳就台塑集團股東持股狀況了解,郭月蘭、王文洋持有股份所剩無幾,郭月蘭名下僅有長庚醫材等持股巿值約二億元左右。
財政部官員表示,每年贈與稅免稅額為二二○萬元,若叄百億元分兩年全數贈與,只能扣除四四○萬元,若無其他扣抵稅額及利息,稅額是近叄十億元。
遺產稅免稅額為一千二百萬元,若遺產為叄百億元,扣除一千二百萬元免稅額,還可扣除喪葬費上限一一一萬元及每位繼承人四十五萬元的扣除額,若無其他扣抵稅額及利息,稅額是二十九億多元。

㈡ 王永慶遺產稅為什麼用美國的稅率

那個樓主,
你把你發的那個文章仔細看一下啊。
王老先生是在美國去世的,
但遺產稅還是按台灣的稅率收的啊。
只是台灣的遺產稅稅率有一個調整,
以前是一個,現在是另一個稅率,
王老先生去世的時候正好還是用舊的比較高的稅率的時候。
這個和美國稅率沒關系的。

㈢ 台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遺產稅 他的會計師 是誰

控全局覺得王永慶是一個勤奮、節儉、嚴以律己的人。特別是他的節儉,更是聞名遐邇。作為一名世界級富豪,即便是給自己的孩子寫信都要計算紙張數量以節省郵資,一條做操用的毛巾能一連用上幾十年。他相信「一勤天下無難事」,凌晨兩點他就起床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九時,凡事都親力親為。他注重事務的細節,推崇「追根究底,止於至善」的精神,並把這種精神帶到了日常經營活動當中。
一個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是影響業績的深層重要原因。
到過的人都能感覺到,員工的共同特點是頭腦極其清晰,作風極其務實。員工的共同特點是文化在員工身上的具體體現。文化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培養全體員工的共同行為習慣,這是執行力的行為基礎。
王永慶在一次講話中曾經這樣說:「朴實的生活才會有恬和的心境,同時養成勤勞的習慣,有了恬和的心境與勤勞的習慣,才能感受到精神生活的舒坦。」他不僅自己始終保持朴實的生活,而且一直在用這種思想教育員工,使其成為文化中的一部分。
王永慶生活儉朴,他把這種儉朴的作風進一步延伸,應用到了的成本控制之中,發明了成本控制的「魚骨理論」,他用「魚骨理論」把生產成本做到了「最省」,用最廉價的產品打開了的成功之門。王永慶堅信「一勤天下無難事」,為了讓員工也養成勤於思考、勤於動手的習慣,他在開展「午餐匯報」,讓的管理人員時刻保持緊張。他建立「輪班制度」,從新進入的員工著手培養勤勞精神。王永慶出身貧苦,他從自己的經歷認識到,艱難困苦對人的成長有好處,於是他在中推行「壓力管理」、普及「瘦鵝理念」。除此之外,王永慶還借用一切手段在員工中強化的文化,例如在的運動會上,王永慶不但自己參加挑米跑項目,而且率領高層一起參加萬米長跑,藉此來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正是通過「點點滴滴」,王永慶建立起了「至善」的文化,並以文化成就了的成功和持久。
王永慶生活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形成的是中國式思維,他領導的同樣是受中國文化熏陶成長起來的員工,他的成功經驗對華人應有普遍指導意義,現在正掙扎於文化建設泥沼中的大陸家們,應能從王永慶的身上獲得啟迪。

㈣ 王永慶的相關信息

王永慶的逝世,揭開了王永慶的真實身家,高達3300億新台幣(約113億美元)。
在王永慶的身前布置下,台塑將在王家遺產紛爭結束後,以家族集團的形式面世,也將結束自王永慶逝世後,王家始終未出現在富豪榜榜單的尷尬局面。
台灣《經濟日報》評論文章說,台塑石化打頭陣,進行董監改選,將正式開啟台塑集團「後王永慶時代」的接班布局。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去世後,在台灣留下遺產價值逾600億元(新台幣,下同)。2010年8月,台灣稅務部門核定其繼承人須繳遺產稅119億元,創下台灣最高遺產稅紀錄。
據台灣媒體報道,王家12名繼承人均已談妥各自以「質押股票」或「借款」等方式籌措繳稅款項,將依規定全數繳納。
2009年1月23日,台灣修改相關法規,將遺產稅稅率降至10%。但由於王永慶身故於2008年,適用舊制遺產稅,稅率為50%。
依照台灣相關規定,遺產捐贈給合法的公益慈善團體,可以免扣遺產稅。於是王家人決定把數十億元財產捐給長庚醫院基金會、信望愛基金會等4個公益慈善團體,並再次申請更正。稅務部門審查後認定相關捐贈符合規定,重新計算稅額為119億元。 2011年12月19日,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二房長子王文洋再次透過律師,在香港提出訴訟,控告掌管大陸華陽電廠的香港華陽投資,還有三房女兒王瑞華、王瑞瑜等人隱瞞王永慶海外資產。王文洋更預估海外資產高達逾170億美元(約5000億台幣),不像外界所知,只有在台灣申報的近500億台幣。面對王文洋大動作,三房低調表示靜待司法判決。
案件的核心是華陽投資(香港)有限公司。這間香港注冊公司的資產包括大陸其中一座最大的私有煤炭發電廠、另一座大陸發電廠及中洛陽的一座530間客房酒店的擁有權益,及其他資產。
王文洋聲明指出,「自從家父三年多以前過世之後,我一直尋求通過全面和透明的全球性調查釐清應納入家父遺產中的所有資產。廣泛而獨立的國際調查令我發現一系列布局精密的欺騙行為,目的是隱瞞家父資產,並剝奪其大多數繼承人包括我的姐弟妹的合法遺產。這一國際調查的結果促使我前來香港。」
他續稱:「我和我的法律團隊希望向香港高等法院指出家父的資產是如何不當地被引進影子企業和銀行戶口,以及秘密的海外信託。我們在香港的案件鐵證如山。作為王永慶的長子,如有需要我一定會繼續於其他司法管轄區展開這場斗爭,直至公義獲得彰顯。」 台塑王家可稱得上是台灣的豪富之家,其靈魂人物王永慶多次被評為「台灣首富」。他先後娶了三位太太,大太太是童養媳,未能生兒育女;二太太生有兩男三女;三太太李寶珠生有四朵金花。

㈤ 把錢留給孩子 百萬富翁如何規避遺產稅

你可能沒有喬布斯的83億美元身家,也不像王永慶那樣擁有多任老婆,但也會需要有一件馬甲,用來規避遺產稅。
幾乎每一個富豪的離世,都會掀起一股對遺產稅的關注。中國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遺產稅徵收國?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征了遺產稅,其中最高的遺產稅稅率高達98%。國內先富起來的一批人,已經開始未雨綢繆,或房產,或保險,或信託,只為把財富毫發無損的傳給下一代。
目前,中國百萬富翁的人數已經超過英國,排名全球第四位,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在貧富差距日益懸殊的社會背景下,遺產稅的開征只剩一層窗戶紙。開征遺產稅所需要的金融實名制、個人信用體系和專門的遺產評估機構,在技術上已不存在任何難度。
房產:適合10歲以後的孩子
在首都經貿大學就讀的小周,去年18歲生日的時候,收到父母送給他的一份特別禮物——一套位於北京西站60平方米價值140萬元的單身公寓
,房產證上寫的是小周的名字。小周現在肯定沒時間過去住,父母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閑置資金用做投資,還有一個考慮就是躲開至今語焉不詳的遺產稅。
對此,北京正平律師事務所張瑞琴律師認為:盡管現在遺產稅還沒有徵收,但是相關草案已經過會,隨著坊間呼聲越來越強和中國富人階層越來越多,開征只是時間問題。「在現有關於遺產分割里的房產部分,如果是直系親屬,不會征稅,只要到戶口所在地的房地產管理局,辦理過戶即可;如果是其他非直系親屬或者接受遺贈,則要徵收2%的公證費和3%的契稅,合計5%。」
值得一提的是,非婚生子女作為第一繼承人范疇,也享受免掉的這5%優惠。
「以前錢少,房子買的不多,頂多結婚再買一套。現在中產越來越多,青睞於置辦房產,直接給子女買房子,還能規避以後可能產生的遺產稅。」在一家跨國貿易公司供職的張女士說。
現在困擾張女士的問題是,她准備在購置的第二套房的房產證上寫她兩歲女兒的名字,但不知道這樣做是否合適。鏈家地產工作人員告訴張女士,孩子太小沒有認知能力,最好不要這樣做。
「為孩子購置房產的最佳節點應該是10歲甚至是16歲。在這個節點上,孩子具有法律行為能力,所有結果有法律效力,18歲後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買賣房產。嚴格的法律意義上說,房產證上是誰的名字,法律就保護誰擁有物權,父母在房產證上寫孩子的名字,會導致一些風險,比如孩子不懂事隨意賣出房產,或孩子被人利誘賣出房產等。為了防止這一點,父母可以選擇在交付房款時候留下付款憑證,並和孩子簽訂協議,以便在必要的時候收回房產。孩子在10歲以前是沒有行為能力的,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和孩子簽協議,也就是和孩子的監護人簽協議,這就變成了父母和自己簽一份協議。這種協議法院是不予採納並視為沒有法律效力的。」 張瑞琴律師表示。
張律師介紹,這種協議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一個附條件的贈與協議,「把條件明確列明,比如出現不贍養父母、不做婚房使用,或者隨意買賣等情況,通過之前的買賣收據和協議,可以通過訴訟將房產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