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克己
擴展閱讀
2017年9月買什麼股票好 2025-07-08 01:05:48
開車忘記帶駕駛證怎麼辦 2025-07-08 00:55:04
剛開始炒股怎麼買股票 2025-07-08 00:02:47

克己

發布時間: 2022-01-25 11:35:54

1. 克己啥意思

克己
克己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è jǐ,意思是克制和約束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也指舊時商店自稱價錢公道,不多賺錢。
基本信息
詞目:克己
拼音:kè jǐ
英文:self-denial
解釋:剋制自己的私心;對自己要求嚴格。

2. 求關於「克己」的故事

"克己"有以下幾種意思:

  1. 克制私慾,嚴格要求自己。

《論語》有顏淵:"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春秋時代的顏回認為,"仁"的解釋就是孔子所說的,人人要剋制私慾,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不要自私自利。顏回認為自己的老師孔子所宣講的仁,只要大家都能花一天時間來做,恢復聖王賢人要求的禮制境界,那麼天底下所有的人都會了解仁,也能實踐"仁"的理想。

2.節儉、儉省。

清代的武訓是山東省堂邑縣(今屬冠縣)柳林鎮武庄人,家境貧苦,因家中排行第七,人稱武七,後改名武訓。

武訓終身行乞辦學,身邊不留分文,平日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克己了大半輩子,都拿去捐資興學。

3.舊時稱物價便宜、低廉、公道為"克己"。

《官場現形記˙第八回》說:「陶子堯道:『這個自然,價錢克己點。』」

這本小說講述了當時的社會情況,晚清官場腐敗而人民生活痛苦,這本書是晚清譴責小說,共60回,作者李寶嘉(1867年-1906年),字伯元,號南亭亭長,江蘇武進人,寫作此書講了那時社會與官場上的人物,非常真實。

又如《文明小史》是晚清諷刺小說,作者李伯元, 《文明小史》記載八國聯軍前後的中國,書中沒有固定主角,以流動式的人物,反映了中國維新運動期間的時代面貌,《第十八回》就有一句:「現在學堂開的多了,所以敝學堂格外克己,以廣招徠。」講當時的知識分子想開學堂,有別於一般富家或官家的學堂,自己省吃儉用,才能擴大影響,招到更多出身中下階層想讀書的人民來入學。

3. 克己的意義

1、奉公克己

【拼音】: fèng gōng kè jǐ

【解釋】: 指嚴以律己,一心為公。

【出處】: 《東觀漢記·周澤傳》:「[澤]為澠池令,奉公克己。」

【拼音代碼】: fgkj

【近義詞】:克己奉公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一心為公

2、復禮克己

【拼音】: fù lǐ kè jǐ

【解釋】: 克:剋制,約束;克己:約束自己。指約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禮。

【出處】: 《晉書·李充傳》:「室有善言,應在千里,況乎行止,復禮克己。」

【舉例造句】:

【拼音代碼】: flkj

【近義詞】:克己復禮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約束自己

【英文】: restrain oneself and restore the rites

3、省身克己

【拼音】: xǐng shēn kè jǐ

【解釋】: 檢查自身過失,剋制自己非分之想。

【出處】: 明·錢德洪《王文成公〈大學問〉跋》:「吾黨各以己見立說,學者稍見本體,即好為徑超頓悟之說,無復有省身克己之功。」

【拼音代碼】: xskj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等

4. 論語中關於克己的句子 謝謝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翻譯:顏淵請教如何行仁(仁,人生正途),孔子說,能夠自己作主,去實踐禮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不論任何時候,只要能夠自己作主去實踐禮的要求,天下人都會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走上人生正途是完全靠自己的,難道還能靠別人嗎?顏淵說,希望指點一些具體做法,孔子說,不合乎禮的不去看,不合乎禮的不去聽,不合乎禮的不去說,不合乎禮的不去做。顏淵說,我雖然不夠聰明,也要努力做到這些話。 解讀仁:在學生心目中,只知道行仁很重要,但不明白「行仁」所指的就是人生正途,這種人生正途又與擇善固執有關。孔子的回答正是指點個別學生如何擇善,因而沒有標准答案。克己復禮:這四個字不能分兩段說,而是一氣呵成,否則己與禮互相對立,難免淪於性惡之說或以禮為外加於人的觀點。這句話是指:人應該自覺而自願,自主而自動,去實踐禮的要求;禮的規范是群體的秩序與和諧所不可或缺的;個人與群體的緊張關系在此化解與無形,使「仁」字「從人從二」的通感意義充分實現,然後天下自然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了。為仁由己:克己與由己並觀,更顯示人的主動性是行仁的關鍵。至於復禮,則扣緊以下四目而言,因為所謂實踐禮的要求,在具體做法上必須先求四勿,猶如在固定的航道上,人生之行才可一帆風順。 背景知識
顏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可惜英年早逝(營養不良)。顏淵的死對孔子打擊非常大,孔子曾慟哭顏淵,旁邊的學生都覺得孔子哭得過分傷心,因為孔子的兒子死時,孔子都未曾像這樣痛哭過。孔子反駁,有嗎?我不為這樣的學生慟哭,又要為誰這樣慟哭呢?(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足見顏淵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因為孔子認為顏淵才是唯一了解孔子思想的人,能為孔子傳道,而顏淵卻先孔子一步離開人世,等於是斷了孔子的「後路」,實屬「不孝」。因為曾有「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汝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孔子被匡城的群眾所圍困,顏淵後來才趕到。孔子說:「我以為你遇害了呢?」顏淵說:「老師活著,回怎麼敢死呢?」)」 。可見孔子與顏淵的關系非同一般,猶如父子,難怪子慟哭。
「克己復禮」中的「克己」並不是克制、約束的意思。「克」的意思在此為能、能夠的意思。孔子教學生因材施教,顏淵是孔子學生裡面最沒有慾望的。(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對於一個最沒有慾望的學生你跟他說你要剋制慾望這不是搞錯了嗎?如果前面「克己」講成克制自己的慾望,後面「由己」講成要由自己來做。這不是矛盾嗎?難道是將一個自己分兩半,一個是不好的自己要剋制,一個是好的自己要由己?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孔子非常認真看待顏淵請教是仁這件事,而孔子的回答也一定是孔子一生學問的精華,就是把人生從被動變為主動。
http://ke..com/link?url=d2-Vm3oXCE-4EZ4VU8eb-

5. 克己是什麼意思

守心:堅守節操之心。《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戊 之為人也,遠不亡君,近不逼同,居利思義,在約思純,有守心而無淫行。」

克己:謂克制和約束自己;嚴格要求自己。

守心克已是指堅守節操與本我,剋制和約束自己。

造句:

1、焦裕祿是個守心克己的好乾部。

2、他這個勞模,只知守心克己,自己有什麼私事,從來不提。

3、他一直是一個奉公守法、守心克己的人。

(5)克己擴展閱讀

守心克己近義詞:克己復禮、奉公克己、克己自製

守心克己反義詞:為所欲為、假公濟私

守心克己英文翻譯:Keep your mind and keep your mind。

英文例句:

他是一個守心克己的人

He is a man who keeps his heart and mind.

他一直守心克己,從不麻煩別人。

He has always kept himself in mind and never troubled others.

6. 朱熹 克己

何謂「克己復禮為仁」?雖是清清楚楚的幾個字,可是千古爭論頗甚。

朱熹《四書集注》中注此章時說:「仁者,本心之全德也。克,勝也。己,謂身之私慾也。復,反也。禮者,天理之節文也。蓋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壞於人慾。故為仁者必有以勝私慾而復於禮,則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全德復全於我矣。」

朱熹把「仁」看作是抽象的「本心之全德」,顯然是錯誤的。末學前已論述過,孔子的「仁」是「愛人的感性實體」,是有具體所指的。這里的「為仁」,是建設或實現「仁體」的意思,具體說來,是指全社會成員能以禮相愛的社會,猶如我們今天說「建設和諧社會」。克己復禮則是「為仁」的手段,或方式方法,或途徑。

那麼,朱熹所說的「己,謂身之私慾也」,對不對呢?不對。誰沒有私慾?諸如滿足食色之欲。如果「克」掉這些慾望,還活不活?朱熹提出「滅人慾」,當然也是不確當的。也許有學人說,朱熹所說的「欲」是指「貪欲」,是指理不當取之「欲」。這樣理解,也可以。但孔子有「欲仁而得仁」句,說明「欲」有「良欲」。朱熹唯指「貪欲」,便是用辭不規范,容易造成混亂。即便是朱熹說清了自己將「欲」是指「貪欲」,將這里的「己」說成「身之私慾」也不妥當。為什麼呢?「欲」者存在於意識中,克己,是指戰勝自己意識中有貪欲嗎?哪些是意識中的貪欲呢?須要判斷。這只是「思想斗爭」,而不是行為約束。孔子已有「約之以禮」的說法,意思是:用禮制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假定朱熹所說的「身之私慾」是指「貪欲」,貪欲未必有行動。規范行為易,節制貪欲難。為什麼這樣說呢?用制度規范行為,有自覺的也有不自覺的,通過節制貪欲來規范行為必須是自覺的;但約之以禮,便有可能是不自覺的,如樂禮樂便可形成不自覺的規范效果。在孔子看來,如果創造一部文明之禮,不論你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守禮,都是「為仁」的行為。也就是說,你只要不表現出「非禮」來,就不會損害別人,你與別人就不會產生對抗性的矛盾,也就是有禮了,社會也就「無訟」而成為仁之體了,社會當然也就和諧了。所以,孔子的「克己」不是「克制自己的貪欲」而是約束自身的非禮行為。

實際上,在《論語》的「克己復禮」章中,孔子已就其「克己」的含義非常明確地表白出來,

當顏淵說「請問其目」時,孔子便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目」,就是具體項目的意思。孔子的「非禮四勿」中的「視、聽、言、動」實際上是指一切別人可見或可判斷的行為。

所以,歷史上其他一切對「克己復禮」注釋都不準確,還是唯有孔子自己注釋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最准確。也就是說,孔子的「克己復禮」就是「非禮四勿」的意思。如此解,則夠了。

7. 克己慎獨,是什麼意思

無論何時何地,都克制和約束自己;嚴格要求自己。

1、克己

讀音:kè jǐ。

釋義:剋制自己的私心、對自己要求嚴格;商店自稱貨價便宜,不多賺錢;節儉、儉省。

近義詞:自製、公道、好處。

2、慎獨

讀音:shèn dú。

釋義:儒家的一種道德修養方法。指在閑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更需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准則。

(7)克己擴展閱讀

克己:謂克制私慾,嚴以律己。《漢書·王嘉傳》:「 孝文皇帝 欲起露台,重百金之費,克己不作。」

慎獨: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范的最高境界。

出自《大學》《中庸》,對於其含義,東漢鄭玄注《中庸》「慎獨」雲:「慎其家居之所為。」人們一般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辭海》,或「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苟」《辭源》。



8. 克己什麼什麼成語

克己復禮

【拼 音】:kè jǐ fù lǐ

【解 釋】:克:克制.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於「禮」.

【出 處】:《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

【示 例】:~,以奉始終.(漢·班固《東都賦》)

克己奉公

【拼 音】:kè jǐ fèng gōng

【解 釋】: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慾;奉公:以公事為重.指嚴格要求自己;一心為公.

【出 處】:《後漢書·祭遵傳》:「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

【示 例】:我們要學習雷鋒同志~;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

9. 克己為人是什麼意思

你好,克己為人釋義是: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賢人的風度,來自一個典故: 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師從皇甫穎,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風度。孫泰娶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兒。之前,姨母年紀大了,把兩個女兒託付給孫泰,說:「姐妹倆中,姐姐一隻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妹妹。」姨母去世後,孫泰娶了姨母的長女。有人不解,問起這件事,孫泰說:「她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給我就嫁不出去了。」眾人都佩服孫泰的義氣。

克己為人涉及的是忠德主體本身的道德修養,克己方能修身,克己就是克制私慾,嚴以律己,嚴格要求自己,每個人都要以克己為人、終身廉潔為根本的立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