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上市審計的流程
第一步、新設設立
即5個以上發起人出資新設立一家股份公司。
(1)發起人制定股份公司設立方案;
(2)簽署發起人協議並擬定公司章程草案;
(3)取得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對設立公司的批准;
(4)發起人認購股份和繳納股款;
(5)聘請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驗資;
(6)召開創立大會並建立公司組織機構;
(7)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
第二步、改制設立
即企業將原有的全部或部分資產經評估或確認後作為原投資者出資而設立股份公司。
(1)擬定改制設立方案;
(2)聘請具有證券業務資格的有關中介機構進行審計和國有資產評估;
(3)簽署發起人協議並擬定公司章程草案;
(4)擬定國有土地處置方案並取得土地管理部門的批復;
(5)擬定國有股權管理方案並取得財政部門的批復;
(6)取得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對設立公司的批准;
(7)發起人認購股份和繳納股款、辦理財產轉移手續;
(8)聘請具有證券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驗資;
(9)召開公司創立大會並建立公司組織機構;
(10)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
第三步、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
即先改制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或新設一家有限責任公司,然後再將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
(1)向國務院授權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提出變更申請並獲得批准;
(2)聘請具有證券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3)原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作為擬設立的股份公司的發起人,將經審計的凈資產按1:1的比例投入到擬設立的股份公司;
(4)聘請具有證券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驗資;
(5)擬定公司章程草案;
(6)召開創立大會並建立公司組織機構;
(7)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1)上市公司審計擴展閱讀
公司上市條件
根據我國《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股票上市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即股份有限公司要成為上市公司的先決條件是公司股票已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屬募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如是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則不能直接成為上市公司。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這里的股本總額包括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的投票和發起人認購及向特定投資者發行的股票的總和,不單指公開向社會公眾發行的股票。
(3)開業時間在3年以上及最近3年連續盈利。投資者在投資之彰,要對所欲購股票的公司進行分析,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財務狀況、盈利能力等情況。同時,證券管理部門也要對公司情況進行考察。這就他公司進行很長一段時間的分析,如果公司剛剛成立,這些情況也無從談起。
(4)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1000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如15%以上。
上市公司是開放性經濟組織,其目的在吸收眾多方面的社會資本,股東根據所持股票在公司總股本中的份額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為了防止少數大股東操縱公司,實現上市公司股份的分散性,避免大股東侵犯小股東的權益,有必要規定上市公司的股份構成。
所以《公司法》規定持有股票面值達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少於1000人。這里是股票面值達1000元,而不以股東購買股票時支付的價款為准。同時,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票向社會公開發行,也有一部分由發起人認購和向特定的投資者發行,發起人和特定的投資者往往具有比一般投資者更優越的地位,因此為了維護一般投資者的利益,也有必要規定兩者之間的股份比例。
(5)公司在最近3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上市公司應是具有極高信譽的企業,其生產經營依法進行,違法行為將導致公司危機,所以上市公司應無重大違法行為。重大違法行為是指超過經營范圍、採取欺詐手段經營等行為。
這些行為應承擔重大法律責任,如警告、吊銷營業執照等。當然以前有違法行為,現已改正的公司也可成為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告是投資者了解公司狀況,如虛假記載即屬重大違法行為也是對投資者的欺騙,投資者無法了解公司真實狀況,自然也就不能成為上市公司。
(6)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國務院是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有權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和對整個經濟的綜合考慮,制定行政法規,規定上市公司的其他條件。
2. 上市公司審計多久換一次
一般情況是5年輪換。但是全國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排名前15位審計質量優良的,經核准,可適當延長審計年限,但連續審計年限不能超過8年。
特殊情況是:經財政部、證監會審核推薦從事H股企業審核,並且已經完成特殊普通合夥轉制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連續審計年限達到上述規定的,經申請、得到國資委核准,可延緩2年輪換,但不超過10年。 上市公司的話,可以在該公司上市所在的交易所官方網站處查看,而審計署會在官方網站公布審計報告,供下載查看。
3. 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如何進行
加兩個假設前提:上市公司是中國A股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是由該公司內審部門進行的。
如是,建議參照2010年4月26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五部委聯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進行審計。該配套指引包括18項《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
該指引的實施時間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執行。
其中,《應用指引》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制定標准,同時也是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依據。《應用指引》中的各項業務風險點,可視為業務流程中的關鍵控制點,作為內審工作的重點關注。
《評價指引》對「五要素」模型的評價方法和解決方案,對內控評價具有重要意義,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4. 上市公司每年必須需要哪些審計
上市公司每年必須要審計的是每年披露的年報。
年度報告是指公司整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告及其他相關文件。國務院發布的《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57條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向證監會、證券交易場所提供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年度報告。中國證監會頒發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准則第二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對公司年度報告中應披露的信息作了詳細的規定。
5. 上市公司有內部審計嗎
根據《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工作指引》的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在股票上市後6個月建立內部審計制度,並設立內部審計部門,對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公司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等情況迸行檢查監督。
內部審計部門對審計委員會負責,向審計委員會報告工作。內部審計部門應當保持獨立性,不得置於財務部門的領導之下,或者與財務部門合署辦公。上市公司應當依據公司規模、生產經營特點及有關規定,配置專職人員從事內部審計工作,且專職人員應當不少於3人。內部審計部門的負責人應當為專職,由審計委員會提名,董事會任免。
6. 為什麼上市公司要審計
那是肯定的,每年度報告審計是一項法律規定的強制性要求。不審計的話,上市公司就會做假賬和洗黑錢,這樣就會坑害很多的股民和機構團體,這樣的活市場就亂套了,經濟也無法管理了。
7. 上市公司年度審計一般在什麼時候開始
上市公司年報和審計報告是4月底必須出的,是兩份報告。
年度審計報告:根據公司規模不同差別很大,一般來說年底扎帳以後年報審計正式開始。
有的是春節後開始,小一點規模,比如創業板的公司可能一個多月就能出報告,大一點的主板公司可能要兩三個月。
一般情況下中報是不需要審計的,如果要審計,會比年報時間稍短一些。
(7)上市公司審計擴展閱讀:
通常用於工商年檢,企業投標,股東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等。會計師事務所對所出具的審計報告要承擔法律責任。
審計報告必須由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兩名以上執行證券期貨相關業務的注冊會計師出具。
審計意見必須由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蓋章、簽名(應提交審計意見原件,不得復印。
公司有責任將正式報送中國證監會的年度報告材料送存所聘任的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有責任復核公司向中國證監會提供的財務會計資料(包括會計報表和會計報表附註)是否與注冊會計師已簽發審計意見的財務會計資料一致。
8. 上市公司是否必須要有審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