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周學文的介紹
周學文,男,遼寧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名老中醫、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葯審委員、中華中醫葯學會內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葯學會內科學脾胃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葯臨床葯理學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中醫內科學會主任委員、遼寧省中醫葯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遼寧省新葯審評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世界華人消化雜志》副總編、《中國中西醫結合脾胃雜志》副主編等職,是國內外本學科領域有影響的學術帶頭人之一。
B. 李玉奇的人物生平
醫林天驕、神譽遐邇的李玉奇先生,生於1917年,祖籍遼北銀州城(現遼寧省鐵嶺市)。幼時家道中落,少年有志,發憤讀書,鄉試名列榜首。當時許多窮苦百姓身染沉痾痼疾,倍受折磨,他甚
為同情,為解蒼黎之苦,不擇仕途,發恨學醫濟世,遂拜著名老中醫明星垣先生門下,從師七載,同時加入鐵嶺醫士講習會。他勤奮好學,徹夜握卷長讀,窗外寒星冷月,窗內孤燈如豆。先師慧眼識才,很快舉為鐵嶺醫學研究會助教兼學術秘書。他求知若渴,又拜前清秀才趙炳如先生學習古典文學,熟讀經史子集。
復拜銀州著名書法大家陳秉初老先生舞毫習墨,打下深厚書法功底。後又從師丁乙青、姜弼臣兩位先賢,攻讀醫學經典,采拮臨床秘驗。學成後於二十四歲開始懸壺濟世。行醫期間,恪守師傳醫風,以濟世救人為宗旨,深得病家信賴與敬仰。他深知學海無涯,醫術無邊,雖已有成,仍孜孜不倦,獨得醫經真諦,博採古今之長,每臨證投葯,時奏奇效,頓時聲名大噪,譽滿銀州。在四十年代初期就被推任為遼源市中西醫師研究會會長。
新中國成立後,李玉奇先生正是大展宏圖的而立之年,懷著報效祖國人民的熾熱情懷,積極獻身於為之奮斗的中醫事業。他先後擔任了遼源市立醫院醫務部主任、副院長,遼東省中醫進修學校講師、主任等職。五十年代初被遼東省衛生廳舉送進京學習深造,品學兼優,畢業後即調任遼東省衛生廳負責全省中醫工作、遼東遼西兩省合並後,長期主管遼寧中醫工作。六十年代任遼寧省衛生廳第一任中醫處處長。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曾任省政協委員,省腫瘤醫院第一任副院長,遼寧中醫學院副院長,遼寧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現任省中醫學會會長,省中醫研究院名譽院長,省中醫學院顧問,省中醫葯高級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省葯品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中葯組組長,省幹部保健會診專家委員會委員,沈陽葯學院中葯系兼職教授,北京光明中醫函授大學顧問等職位。
醫學泰斗、國醫大師、原遼寧中醫學院副院長兼原遼寧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遼寧中醫葯大學終身教授、遼寧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終身顧問、博士生導師、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廳級離休幹部李玉奇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1年2月8日15時13分在沈陽逝世,享年95歲。
C. 遼寧中醫學院教授李玉奇在醫學研究方面有哪些觀點
遼寧中醫學院教授李玉奇由於在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方面的高深造詣,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國際醫科交流大學授予「中醫醫學博士」。這是國際上授予的第一個「中醫博士」。
李玉奇從醫50多年,對胃癌、癌前病變阻擊研究很有成效。他的觀舌識病法被稱為國內一絕。他根據中醫人體各個臟腑器官不可分割,在功能上互相協調、相互作用。在病理中相互影響、彼此轉化的道理,創立了局部病變、整體治療、本臟罹患、調理他臟、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扶正祛邪、攻補兼施、寒溫並用、陰陽共調等一系列有效的醫療方法。國際上醫學專家認為他的觀點開展了醫學的思路。
D. 李玉奇桃花運藏頭詩
李斯抱怨拘秦桎,
玉洞花明不知夕。
奇花怪木非因植,
桃李無言鳥自啼。
花間踏出舞人場,
運落風波夢亦驚。
李白乘舟將欲行,
玉人含笑下機迎。
奇瘡釘骨狀如箭,
桃李初生更有仙。
花城柳暗愁幾人,
運落風波夢亦驚。
李斯稅駕苦不早,
玉子紋楸一路饒。
奇文已刻金書券,
桃徑李蹊絕芳園。
花帶殘陽落遠波,
運落風波夢亦驚。
李白桃紅滿城郭,
玉箸闌干妾最多。
奇文已刻金書券,
桃花落盡柳花殘。
花帶殘陽落遠波,
運用須憑龍與虎。
李侯重有此節度,
玉女三漿捧帝壺。
奇狀卻疑人畫出,
桃花亂落如紅雨。
花落黃昏空掩門,
運思潛通造化工。
李白乘舟將欲行,
玉壺銀箭稍難傾。
奇芳絕艷別者誰,
桃花灼灼有光輝。
花庭忽作青蕪國,
運去不逢青海馬。
E. 請問沈陽的國醫大師李玉奇老先生的坐診地址和時間。多謝
具體問題咨詢遼寧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部
024-86909114
024-86901411
李老年事已高,
可能得提前預約,
手續相當繁雜
你看什麼病,
我可以幫你推薦大夫
有事聯系
F. 李玉奇的人生坎坷
人生總會有坎坷和磨難。「文革」初期,他深受其害,曾被迫下鄉勞動。1972年回沈後被派到遼寧中醫學院工作,但在「四人邦」橫行的歲月里,他精神壓抑,滿腹才智不得發揮,後來到省委機關衛生所默默地當保健醫生。他甘苦無愁,寵辱不驚,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尊嚴面對一切冷遇。直到粉碎「四人邦」後,他又一次獲得新生,1978年奉命新建省腫瘤醫院,首任第一任副院長。他雖是花甲之年,但雄風不減,領導全院基建工程日夜奮戰。正當門診和病房大樓拔地而起時,中國醫大原領導突然提出「收復二院」,因為腫瘤醫院是在原醫大二院搬遷後舊址上新建,所謂收復二院,就是要收回下廠建的腫瘤醫院,當時醫在派學生強行進駐,擴音喇叭整天叫喊,並張貼收復失地的布告和有計劃地泊出權威人士到處游說,一時鬧得基建工程不得不暫停下來。對此省好生廳一籌莫展,已經作了讓徐州的後塵准備。在決定腫瘤醫院存亡的關鍵時刻,他挺身而出,進京面見衛生部江一真部長,據理力爭,又在省委召開的一次專門會議上慷慨陳詞,舌戰群懦,打贏了這場官司,倖存下來的省腫瘤醫院才有今天。八十年代初,他調任為省中醫院院長,收拾十年洗劫後留下的破爛攤子。他卧薪嘗膽,帶領全院職工重整旗鼓,東山再起。經過四年奮起,使中醫院得以中興。1984年被評為省文明單位,1985年在全國省級中醫院檢查評比中一舉奪魁,受到衛生部嘉獎。在這期間,他帶領全院職工主要做了十件大事:一是端正了中醫院的辦院方向,堅持突出中醫特色;二是培養出一批學術帶頭人和技術骨幹,形成了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三是大興學術研究之風,建立技術人員考核制度,大大推進了學術水平和醫療質量的提高;國是從抓醫療質量提高入手,招來患者信賴,藉以擴大收入積累,用此底數引進現代化的醫療儀器設備,用先進技術手段加強醫療、教學、科研工作;五是繼承搶救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安排高徒拜名師;六是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了醫院科學管理;七是大抓思想政治工作和醫德教育,樹立了良好的醫療作風;八是興建了九千五百平米的優質職工宿舍,解決了多年沒有解決的職工住宅問題;九是新建了一萬多平方米的病房大樓,擴大出口了辦院規模,改善了辦院條件;十是培養了一批管理人才。他為中醫院的發展建設熬盡了心血,問心無愧。這時他功名兩全,年事已高,有人勸他激流勇退,隱居廬中,享受天倫之樂。但他老驥伏櫪,壯心不已。1988年,衛生廳為了加強中醫研究院領導力量,請他擔任名譽院長,他雖然感到這付擔子不輕,還是一口應承,慨然出山。中醫學院和中醫研究院猶如兩個新兄弟,那個上不去,他都會心裡不安。到中醫研究院後,他鼎力扶持新的領導班子,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在短短的時間里,就改變了研究院的面貌,使其走上了蓬勃發展的道路。他為中醫事業又立了新功。
G. 沈陽有中醫能治癌症嗎
當然能治。
我一個親戚就得過癌症,後來就用中醫治好的。
目前國內中醫治療癌症最好的方法是「中葯熱療」「中葯熱敷」
這種方法最成熟的是
北京
聖唐思邈
中醫院。
H. 誰知道遼寧省內有什麼著名的老中醫是真的醫術高超的那種,不是醫院里所謂的著名專家掛號好幾百那種。
大連的孔祥鐵醫生,醫術高超,為人低調!
I. 遼寧中醫院的李玉奇什麼時候坐診
李老現在基本不出診 但是他的弟子 姜樹民院長出診 在遼寧中醫六樓 周一下午 周四上午
袁家林 是看婦科病的 具體出診時間 請咨詢 86291600
J. 李玉奇的相關信息
李玉奇先生一生創業,多樹豐碑。他除親手創建省中醫學院、中醫院、中醫學院、腫瘤醫院和大量職工住宅外,在退居二線之後,又毅然承擔起新建中醫院病房大樓的艱巨任務。中醫學院成立之後雖然有很大發展,但臨床教學一直是個薄弱環節,僅有400張床位的附屬醫院病房已是超負荷運轉,遠遠不能滿足醫教研的需要。新建病房大樓,改善辦院條件是他晚年的心願,如果這個夙願不能實現,他會遺憾終生的。怎奈國家財政困難,多年沒能使他稱心如願。機會終於來了,1986年國家撥專款支持各地發展中醫事業,他抓住這個時機多次找衛生部過去的領導,披肝明志,深切感人,終於得到大力支持。在他的各級爭取下,省里資金也很快落實了,而且被列為省重點基建項目。但建樓談何容易,在寸土如金的沈陽找一塊地皮也並非容易事,不知要花多少心血,跑多少路,後來在省市領導的支持和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得到了號稱沈陽龍眼珍珠地的理想樓址。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一流水平的設計,當年破土動工。在建築施工過程中,為解決三大材,他四處奔走,八方求援。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百折不撓的艱苦努力,他帶領基建全班人馬闖過一道道難關,使工程得以順利進展。為確保工程質量,他重託兩位老夥伴晝夜堅持在工地上督戰和他親自查驗,使得工程保質保量,不得有半點馬虎,他的整個心思都在這個大樓上,難怪老伴說他把家都忘了。經過三年多的奮斗,他如願以償,氣勢磅礴的大樓迎面而立,樓體正面刻著他親手書寫的「遼寧中醫學院附屬學院」蒼勁輝煌的燙金大字,他臉上第一次綻開了笑容。這是他的心血呀!
李玉奇先生高風亮節,德高望重。早年行醫時,他的高尚醫德就為世人所稱頌。行醫看病不分貧富,不計官民,遇有窮苦病人不但分文不收,有時還解囊相助。退居二線後,先後有16家醫院以高薪相聘,有的懇請他帶徒,每月500元酬金;有的請他每天出診一小時,月資350元;還有的只要求答應掛他的名牌,給高額報酬,但這些都被他一一謝絕。他說:「我若想掙錢,每月可得五千元,但我是共產黨員,不是拜金主義者」。有人做過這們的不完全的統計,僅近年來他拒收患者錢物百餘次,折人民幣三萬余元。1987年,他研製的胃福沖濟獲專利轉讓費三萬元,除了按章納稅外,絕大部分分給胃炎級的人員了,而他自己僅留下二千元,還不夠他研製過程中的消耗。就連每次出診所得的專家掛號費,僅留一半,余數都分給為他抄方分診的醫生護士們。在前一個時期市井拜金成風、物慾橫流的風氣下,他清貧守志,視金錢為糞土,看功名如雲煙。他實在奉獻太多,所得太少。他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富翁,十幾年來,多次被省授予衛生先進工作者稱號,1986年國家衛生部授予文明工作者,1988年被市衛生局命名為醫德高尚醫務工作者,獲省衛生廳醫德高尚獎。省市報刊、電台多次報導過他的事跡。
李玉奇先生志遠豁達,通古博今,他酷愛文學,又精通書法。談吐隨風生珠玉,詞賦擲地作金聲。他清正不阿,一身硬骨。他識才愛才,鄙棄平庸。他雖年過古稀,又喪偶傷神,但仍耳聰目明,思維敏捷,寶刀不老。他還在為中醫事業奔走呼籲,為全省中醫工作出謀劃策。他功高德重,深受中醫界的敬仰和愛戴。
以上所述僅僅是對李老這些年來在中醫工作中所作貢獻的一個縮影,尤其是在中醫院工作期間所付出的代價非支言片語所能形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