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工資稅怎麼算
擴展閱讀
南微軟體股票行情 2025-07-14 00:02:53
股票交易價格設置錯誤 2025-07-14 00:02:52
日本樂天 2025-07-13 23:53:59

工資稅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2-01-30 18:19:10

❶ 工資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

工資個人所得稅這樣計算:工資個人所得稅等於,需要交稅所得額乘上,適用的稅率。需要納稅所得額等於,月度收入減去,起征點五千元,再減去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個人專項附加扣除包含了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的費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❷ 個人工資所得稅怎麼計算

個人工資所得稅一般可以這樣計算:工資個人所得稅等於應納稅所得額乘上適用的稅率。應納稅所得額等於月度收入減去起征點5000元,再減去專項扣除和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個人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的費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❸ 工資的稅怎麼計算

個稅按照個稅計征稅率計算工資,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免徵個人所得稅;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按照3%計算應納稅額,然後用工資總數額減去應納稅額後得出稅後工資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非居民個人。非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納稅年度,自公歷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❹ 工資稅怎麼算的

工資稅的計算方法:用其其應納稅所得額乘以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而應納稅所得額=個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費用六萬元—各項法定的扣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九)偶然所得。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❺ 工資個稅怎麼計算

計算公式是工資薪金所得減去五險一金和相應的扣除數的金額乘以相應的稅率再減去速算扣除數後的金額。個人的起征點是5000元,每月的計算方式是每月的應納稅所得額乘以稅率減去速算扣除數後的金額。所謂的應納稅所得額是用應發工資減去三險一金,再減去5000元的起征點之後的金額從2021年開始,個人所得稅採取全新的計算方式。首先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扣繳義務人代扣職工的工資薪金所得,每年不得超過6萬元。累計扣除額從每年的6萬元中按照相應的比例直接扣除的。第二是勞務報酬所得,納稅人要按照相關的比例直接計算稅率的。第三就是要注意下每月的扣除額已經提高到5000元,也就是每年不超過6萬元的是可以不納稅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❻ 工資稅怎麼扣的怎麼計算

工資稅的扣除計算公式是: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目前,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為5000元,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法律依據】
《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❼ 工資個稅是怎麼算的

個稅的計算方式:應繳納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費用減除額;應納稅額=應納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個人所得稅是指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❽ 工資的個人所得稅怎麼算

工資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應納的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一、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二、適用稅率:

三、專項附加扣除如下,明細查看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1、子女教育: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2、繼續教育: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3、大病醫療: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葯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4、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

5、住房租金: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項所列城市以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800元。

6、贍養老人:納稅人贍養一位及以上被贍養人的贍養支出,統一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二)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可以由贍養人均攤或者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

約定或者指定分攤的須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優先於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8)工資稅怎麼算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減免項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相關的文件法規的規定,個人所得稅的減免稅政策主要有:

(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

(2)鄉、鎮以上(含鄉、鎮)人民政府或經縣以上(含縣) 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批准成立的有機構、有章程的見義勇為基金會或類似組織,獎勵見義勇為者的獎金或者獎品,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免徵個人所得稅。

(3)個人持有財政部發行的債券和經國務院批准發行的金融債券的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

(4)國務院《對儲蓄存款利息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第五條規定:「對個人取得的教育儲蓄利息所得以及財政部門確定的其他專項儲蓄存款或者儲蓄性專項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財稅字(1999)267號文件進一步規定,按照國家或省級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存入銀行個人賬戶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國稅發(1999)180號文件也進一步規定,在中國工商銀行開設教育存款專戶,並享受利率優惠的存款,其所取得的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

(5)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指國家對為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頒發的一項特定律貼,並非泛指國務院批准發放的其他各項補貼、津貼)和國務院規定免稅的補貼、津貼(目前僅限於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津貼、資深院士津貼),免徵個人所得稅。

❾ 工資稅率怎麼計算

工資交稅計算方法: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五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稅款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確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❿ 工資的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

2017-08-29來源:個稅專家

閱讀數: 84954

摘要:2019年1月1日新個稅法實施後,每月發放工資時,單位扣繳稅款將由現行代扣代繳改變為預扣預繳。


2019年1月1日新個稅法實施後,每月發放工資時,單位扣繳稅款將由現行代扣代繳改變為預扣預繳。預扣預繳方法是一種預先計算扣繳稅款的方法,具體是根據個人全年取得的總綜合所得收入、專項附加扣除等扣除項目金額,計算其應納稅款。對日常多預繳的稅款,年度終了納稅人辦理匯算清繳申報、申請退稅,稅務機關將及時、足額退還。


一、累計預扣法


累計預扣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減除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累計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出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減除已預扣預繳稅額後的余額,作為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二、計算公式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


其中:

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1)累計收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

(2)累計免稅收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中依法可以免稅的累計收入額

(3)累計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當前月份

(4)累計專項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扣除額

(5)累計專項附加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附加扣除額

(6)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額


三、案例說明


1、李先生在甲企業任職,2019年1月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8000元,無免稅收入,繳納三險一金等共計2000元,可以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為3000元,無其他扣除。

1月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8000-5000-2000-3000=8000元,對應稅率為3%

應納稅額=8000×3%=240元

2019年1月,甲企業在發放工資環節按照上述規則計算並預扣個人所得稅240元。

2019年2月,甲企業在申報期內按照新稅法申報個人所得稅,以預扣預繳方法計算出的240元為李先生進行預繳個人所得稅申報。


2、2019年2月,李先生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6000元,無免稅收入,繳納三險一金等共計2000元,可以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為3000元,無其他扣除。

計算預扣個人所得稅

(1)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計算

①累計收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18000+16000=34000

②累計免稅收入=0

③累計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當前月份=5000×2=10000元

④累計專項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扣除=2000+2000=4000元

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附加扣除=3000+3000=6000元

⑥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0

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34000-10000-4000-6000=14000

對應稅率為3%


(2)2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14000×3%-240=420-240=180元

2019年2月,甲企業在發放工資環節按照上述規則計算並預扣個人所得稅180元。

2019年3月,甲企業在申報期內按照新稅法申報個人所得稅,以預扣預繳方法計算出的180元為李先生進行預繳個人所得稅申報。


(三)2019年3月,李先生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6000元,無免稅收入,發放季度獎金30000元,繳納三險一金等共計2000元,可以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為3000元,無其他扣除。

1.計算預扣個人所得稅

(1)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計算

①累計收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18000+16000+16000+30000=80000

②累計免稅收入=0

③累計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當前月份=5000×3=15000元

④累計專項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扣除=2000+2000+2000=6000元

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附加扣除=3000+3000+3000=9000元

⑥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0

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80000-15000-6000-9000=50000

對應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2520。

(2)3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50000×10%-2520-420=2060元

2019年3月,甲企業在發放工資環節按照上述規則計算並預扣個人所得稅2060元。

2019年4月,甲企業在申報期內按照新稅法申報個人所得稅,以預扣預繳方法計算出的2060元為李先生進行預繳個人所得稅申報。

以後月份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