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風能的利用
擴展閱讀
監事可以買公司股票嗎 2025-07-15 00:18:41
金陽光股票行情 2025-07-15 00:18:33
當天買股票第二天買入法 2025-07-14 23:52:10

風能的利用

發布時間: 2022-02-01 00:25:57

A. 風能的利用

圖片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46599.htm

http://pic.people.com.cn/GB/42592/3769732.html
製造風能機械,利用風力發電是風能利用的兩項主要內容。風力發動機是一種把風能變成機械能的能量轉化裝置。如圖1-4所示,風力發動機由5部分組成:

screen.width-4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400;">

(1)風輪。風輪由二個或多個葉片組成,安裝在機頭上,是把風能轉化為機械能的主要部件。

(2)機頭。機頭是支承風輪軸和上部構件(如發電機和齒輪變速器等)的支座,它能繞塔架中的豎直軸自由轉動。

(3)機尾。機尾裝於機頭之後,它的作用是保證在風向變化時,使風輪正對風向。

(4)回轉體。回轉體位於機頭底盤和塔架之間,在機尾力矩的作用下轉動。

(5)塔架。塔架是支撐風力發動機本體的構架,它把風力發動機架設在不受周圍障礙物影響的高空中。

根據風輪葉片的數目,風力發動機分為少葉式和多葉式兩種。少葉式有2~4個葉片,具有轉速高,單位功率的平均質量小,結構緊湊的優點;常用在年平均風速較高的地區。是目前主要用作風力發電機的原動機。其缺點是啟動較為困難。多葉式一般有4~24個葉片,常用於年平均風速低於3~4米/秒的地區;具有易啟動的優點,因此利用率較高。由於轉速低,多用於直接驅動農牧業機械。

風力發動機的風輪與紙風車轉動原理一樣,但是,風輪葉片具有比較合理的形狀。為了減小阻力,其斷面呈流線型。前緣有很好的圓角,尾部有相當尖銳的後緣,表面光滑,風吹來時能產生向上的合力,驅動風輪很快地轉動。對於功率較大的風力發動機,風輪的轉速是很低的,而與之聯合工作的機械,轉速要求較高,因此必須設置變速箱,把風輪轉速提高到工作機械的工作轉速。風力發動機只有當風垂直地吹向風輪轉動面時,才能發出最大功率來,由於風向多變,因此還要有一種裝置,使之在風向變化時,保證風輪跟著轉動,自動對淮風向,這就是機尾的作用。風力發動機是多種工作機械的原動機。利用它帶動水泵和水車,就是風力提水機;帶動碾米機,就是風力碾米機;此類機械統稱為風能的直接利用裝置。帶動發電機的就叫風力發電機。它們均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風力發動機本體和附件,是把風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另一部分是電氣部分,包括發電機及電氣裝置,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並可靠地提供給用戶。小風力發電機的容量不大,功率一般從幾瓦到幾千瓦,大都具有結構簡單,搬運方便的優點。按風力發動機與發電機的連接方式分,有變速連接的和直接連接的兩種。

在風能的利用中,蓄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特別是對於風力發電,在很大程度上,其生命力由蓄能裝置(如蓄電池)的可靠程度來決定。有了蓄能裝置,在有風的時候,把多餘的能量儲存起來;在無風時,輸出應用。各種蓄能方式的研究是風能利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重要任務。

在自然界的能源中,風能是極其豐富的。據粗略估計,近期可以利用的風能總功率約為106~107兆瓦,這個數值比全世界可以利用的水力資源大10倍。但是,這筆巨大的自然財富還有待人類去大力開發。

我國是利用風能最早的國家。早在2000多年以前,利用風力驅動的帆船已經在江河中行駛,明代開始應用風力水車灌溉農田,並且出現了用於農產品加工的風力機械。

現��梅縋艿鬧饕�絞絞欠緦Ψ⒌紓��暮誦氖欠緶只�?/SPAN>

風輪機可以分為水平軸和垂直軸兩大類。

圖8-2是一種水平軸風輪機。高高的機架上裝著一個可以在水平方向轉動的工作台,檯面上有發電機。台架的尾部裝有一個尾舵,它靠風力來回轉動,讓風輪總是迎風轉動。巨大的風輪葉片有十幾米長,轉動起來的力量是很大的。

在丹麥日德蘭半島北部的奧爾堡,有一座巨大的風車。安裝風車和發電設備的鋼筋混凝土塔有13層樓高,塔頂直徑3米,塔底直徑6米。風車的葉片長27米,一個葉片就有5噸重。在風力推動下,巨大的風車每分鍾轉40轉。風車後邊的雪茄煙形狀的機艙里安放著發電機,它每年可發電400萬千瓦時。

這座巨大的風力發電機,是一所中學、一所師范大學和一所「旅行大學」的教師和學生籌資建成的,沒有向政府和工業界要一分錢。工程設計、建造以及部分零件的製造,都是數百名學生和教師一起完成的,只聘請了4位工程師和專家作指導。這是世界上業余愛好者製作的最大的風車。

垂直軸的風輪機,也叫中國式風輪機,它的「祖先」是立帆式風輪機,誕生在我國北方沿海一帶,估計是在宋朝時出現的。這種風輪機的軸與風向大體垂直,是豎直向上的,風帆總是朝一個方向轉動。

圖8-3是我國研製的垂直軸風輪機示意圖,豎直的軸在風吹時轉動,帶動下部的發電機發電。這種風力發電站是大有發展前途的。

我國適合風力發電的區域非常廣闊,特別是東南沿海和西北草原地區。這些區域的年平均風速分別達到6~8米/秒和4~6米/秒,具有相當大的開發、利用價值。

我國科技人員在七五計劃期間,進行風能利用的攻關。研製了6種百瓦級、4林千瓦級和4種10千瓦級風力發電機組,使我國風力機系列55千瓦級以下品種基本齊全,性能和質量有了新的提高。主要性能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研製的兩台55千瓦發電機組,已在山東長島安裝,部分性能指標達到國外樣機的水平。研製的5種風力提水機組,其中FDG-7型大流量風力提水機組,是我國目前功率最大的風力提水機組,在低揚程大流量風力提水機類型中,處於國內外領先地位。

《物理世界》第二冊

列印本文

B. 人們是怎樣利用風能的

風能

當太陽幅射能穿越地球大氣層時,大氣層約吸收2×1016瓦的能量,其中一小部分轉變成空氣的動能。因為熱帶比極帶吸收較多的太陽輻射能,產生大氣壓力差導致空氣流動而產生「風」。

風能非常巨大,理論上僅1%的風能就能滿足人類能源需要。風能利用主要是將大氣運動時所具有的動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其具體用途包括:風力發電、風帆助航、風車提水、風力致熱採暖等。其中,風力發電是風能利用的最重要形式。

風帆與風車

風能利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最早的利用方式是「風帆行舟」。埃及尼羅河上的風帆船、中國的木帆船,都有兩三千年的歷史記載。唐代有「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句,可見那時風帆船已廣泛用於江河航運。最輝煌的風帆時代是中國的明代,14世紀初葉中國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龐大的風帆船隊功不可沒。

1000多年前,中國人首先發明了風車,用它來提水、磨面,替代繁重的人力勞動。12世紀,風車從中東傳入歐洲。16世紀,荷蘭人利用風車排水、與海爭地,在低窪的海灘地上建國立業,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今天,荷蘭人將風車視為國寶,北歐國家保留的大量荷蘭式的大風車,已成為人類文明史的見證。

風力發電

歷史上,由於西歐各國燃料缺乏,而且其地理位置在盛行西風帶上,故刺激其發展風力發電。

19世紀末,丹麥人首先研製了風力發電機。1891年,丹麥建成了世界第一座風力發電站。現在丹麥已擁有風力發電機3000多座,年發電100億度。

100多年來,世界各國研製成功了類型各異的風力發電機。1998年,全世界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達到960萬千瓦,全球風力發電量達210億千瓦時,可供350萬戶家庭使用。

風力發電機主要包括水平軸式風力發電機和垂直軸式風力發電機等。其中,水平軸式風力發電機是目前技術最成熟、生產量最多的一種形式。它由風輪、增速齒輪箱、發電機、偏航裝置、控制系統、塔架等部件所組成。風輪將風能轉換為機械能,低速轉動的風輪通過傳動系統由增速齒輪箱增速,將動力傳遞給發電機。整個機艙由高大的塔架舉起,由於風向經常變化,為了有效地利用風能,還安裝有迎風裝置,它根據風向感測器測得的風向信號,由控制器控制偏航電機,驅動與塔架上大齒輪嚙合的小齒輪轉動,使機艙始終對風。

在電力不足的地區,為節省柴油機發電的燃料,可以採用風力發電與柴油機發電互補,組成風-柴互補發電系統。

風力發電場(簡稱風電場),是將多台大型並網式的風力發電機安裝在風能資源好的場地,按照地形和主風向排成陣列,組成機群向電網供電。風力發電機就像種莊稼一樣排列在地面上,故形象地稱為「風力田」。風力發電場於20世紀80年代初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興起,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風電場是洛杉磯附近的特哈查比風電場,裝機容量超過5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14億千瓦·時,約佔世界風力發電總量的23%。

風力發電的優越性可歸納為三點:第一,建造風力發電場的費用低廉,比水力發電廠、火力發電廠或核電站的建造費用低得多;第二,不需火力發電所需的煤、油等燃料或核電站所需的核材料即可產生電力,除常規保養外,沒有其他任何消耗;第三,風力是一種潔凈的自然能源,沒有煤電、油電與核電所伴生的環境污染問題。

中國風能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總量約為2.53億千瓦。國內最著名的風電場,是新疆烏魯木齊附近的達坂城風電場,總裝機容量1.68萬千瓦。世紀之交,中國制定了風力發電的長遠發展計劃,提出2000年風電裝機40兆瓦以上的目標,為21世紀大規模開發風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C. 人們是怎樣利用風能的

地球上到處都有風。太陽使地面和地面附近空氣的溫度升高,這里的熱空氣上升,其他地方的冷空氣會流過來補充,空氣的流動便形成了風。
風能使塵土飛揚,使玻璃窗振動,也能把大樹折斷,使海水沖上陸地,甚至還能把牲畜和房屋卷到天上去。風的能量可是大得不得了。人類從很早就學會了利用風能,早在5000多年前,古埃及就開始用風車從地下抽水灌溉莊稼。帆船也是人們利用風能的一種形式,如果沒有帆船,古代人是沒有辦法進行航海的。滑翔機也是利用風的力量才飛上天的。但是利用風能也有很多問題,就是風向和風力的大小經常改變,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我們現在利用風能主要是發電,然後再利用電力去干各種活。風能沒有污染,又取之不盡,是理想的動力源泉。

D. 風能的利用!

風能(wind energy)是因空氣流做功而提供給人類的一種可利用的能量,屬於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能等)。空氣流具有的動能稱風能。空氣流速越高,動能越大。人們可以用風車把風的動能轉化為旋轉的動作去推動發電機,以產生電力,方法是透過傳動軸,將轉子(由以空氣動力推動的扇葉組成)的旋轉動力傳送至發電機。到2008年為止,全世界以風力產生的電力約有 94.1 百萬千瓦,供應的電力已超過全世界用量的1%。風能雖然對大多數國家而言還不是主要的能源,但在1999年到2005年之間已經成長了四倍以上。
現代利用渦輪葉片將氣流的機械能轉為電能而成為發電機。在中古與古代則利用風車將收集到的機械能用來磨碎穀物和抽水。
風力被使用在大規模風農場和一些供電被被隔絕的地點,為當地的生活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E. 風能的利用方式

風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風能作動力和風力發電兩種形式,其中又以風力發電為主,
以風能作動力,就是利用風來直接帶動各種機械裝置,如帶動水泵提水等這種風力發動機的優點是:投資少、工效高、經濟耐用。目前,世界上約有一白多萬台風力提水機在運轉。澳大利亞的許多牧場,都設有這種風力提水機。在很多風力資源豐富的國家,科學家們還利用風力發動機鍘草、磨面和加工飼料等。
利用風力發電,以丹麥應用最早,而且使用較普遍。丹麥歲只有500多萬人口,卻是世界風能發電大國和發電風輪生產大國,世界10大風輪生產廠家有5家在丹麥,世界60%以上的風輪製造廠都在使用丹麥的技術,是名副其實的「風車大國」。
截止到2006年底,世界風力發電總量居前3位的分別是德國、西班牙和美國,三國的風力發電總量佔全球風力發電總量的60%。

F. 風能的運用有哪些

主要包括:

1 風力發電

利用風力發電已越來越成為風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而且發展速度最快。風力發電通常有三種運行方式。一是獨立運行方式,通常是一台小型風力發電機向一戶或幾戶提供電力,它用蓄電池蓄能,以保證無風時的用電。二是風力發電與其他發電方式(如柴油機發電)相結合,向一個單位或一個村莊或一個海島供電。三是風力發電並入常規電網運行,向大電網提供電力;常常是一處風場安裝幾十台甚至幾百台風力發電機,這是風力發電的主要發展方向。

風力發電的優越性可歸納為三點:

第一,建造風力發電場的費用低廉,比水力發電廠、火力發電廠或核電站的建造費用低得多

第二,不需火力發電所需的煤、油等燃料或核電站所需的核材料即可產生電力,除常規保養外,沒有其他任何消耗;第三,風力是一種潔凈的自然能源,沒有煤電、油電與核電所伴生的環境污染問題。

2 風帆助航

風能最早的利用方式是「風帆行舟」。埃及尼羅河上的風帆船、中國的木帆船,都有兩三千年的歷史記載。唐代有「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句,可見那時風帆船已廣泛用於江河航運。最輝煌的風帆時代是中國的明代,14世紀初葉中國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龐大的風帆船隊功不可沒。 在機動船舶發展的今天,為節約燃油和提高航速,古老的風帆助航也得到了發展。航運大國日本已在萬噸級貨船上採用電腦控制的風帆助航,節油率達15%。

3 風力提水

1000多年前,中國人首先發明了風車,用它來提水、磨面,替代繁重的人力勞動。風力提水自古至今一直得到較普遍的應用。20世紀下半時,為解決農村、牧場的生活、灌溉和牲畜用水以及為了節約能源,風力提水機有了很大的發展。現代風力提水機根據用途分為兩類:一類是高揚程小流量的風力提水機,它與活塞泵相配,提取深井地下水,主要用於草原、牧區,為人畜提供飲水;另一類是低揚程大流量的風力提水機,它與螺旋泵相配,提取河水、湖水或海水,主要用於農田灌溉、水產養殖或制鹽。

4 風力致熱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用熱能的需要越來越大,特別是在高緯度的歐洲、北美取暖、燒水是耗能大戶。為解決家庭及低品位工業熱能的需要,風力致熱有了較大的發展。「風力致熱」是將風能轉換成熱能。目前有三種轉換方法。一是風力機發電,再將電能通過電阻絲發熱,變成熱能。雖然電能轉換成熱能的效率是100%,但風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卻很低,因此從能量利用的角度看,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二是由風力機將風能轉換成空氣壓縮能,再轉換成熱能,即由風力機帶動一離心壓縮機,對空氣進行絕熱壓縮而放出熱能。三是將風力機直接轉換成熱能。顯然第三種方法致熱效率最高。風力機直接轉換熱能也有多種方法。最簡單的是攪拌液體致熱,即風力機帶動攪拌器轉動,從而使液體(水或油)變熱。「液體擠壓致熱」是用風力機帶動液壓泵,使液體加壓後再從狹小的阻尼小孔中高速噴出而使工作液體加熱。此外還有固體摩擦致熱和渦電流致熱等方法。

目前,大規模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的重要選擇。風能是可再生能源中發展最快的清潔能源,開發可再生能源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相結合,將對全球經濟發展、解決貧困人口的能源問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做出重大貢獻。

G. 風能利用是什麼

歷史上風能的利用風能應用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了,過去主要利用風能航海、風車汲水及灌溉農田等。荷蘭所用的風車是世界上最大的風車,風車也是荷蘭這一國家的生動象徵。1895年丹麥建立了第一座風電系統,到1910年該國已有了幾百個小型風力發電站(5~25千瓦)。1931年原蘇聯建立了100千瓦的風力發電站,此後在各國開發的風力電站規模更大。

風能利用現狀近年來風能資源的利用重新抬頭,方興未艾。全世界大約有50萬部風力機運轉,發電總功率近100萬千瓦。各國也都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研究風力發電問題,例如1980年美國耗資9億美元制訂了一項開發風能的8年計劃,將利用風力發電的電量提高至佔美國全部用電量的20%,在加利福尼亞州目前已擁有2000個以上總發電能力14.2萬千瓦的風力發電站,至2000年能占該州總發電量的8%。此外,丹麥、瑞典、英國、德國等國家也十分重視對風能的利用投資。

我國風能的利用我國是利用風能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古代勞動人民就利用風能碾磨糧食、驅動帆船和提水灌溉等。20世紀50年代以來,歷經多年的科學研究,我國目前在風能利用技術方面有很大進展,已研製出風力發電機50多種,約7萬多台。我國科研人員還研製出低風速小型風力發電機,在風速為3~4米/秒甚至更低的風速下也能發電,這一科研成果無疑使風能資源的利用前景更為廣闊。風能資源的利用在我國已粗具規模:一是目前有8000餘架傳統風車,主要用於提水灌溉和曬鹽;二是用於發電的風力機由1976~1986年的13台增加到目前7萬余台。內蒙古錫林郭勒盟1983年底就已安裝微型風力發電機540多台,目前發展到700餘台。西藏那曲地區也已引進和安裝了幾十台小型風力發電機。此外,在浙江嵊泗(圖40)、笠山,北京八達嶺等地建成了三個風力發電試驗站,先後安裝10千瓦以下機組9台。現在,我國主要以50、100、1000、2000瓦的微型和小型風力發電機為主,正在全國推廣。再加上太陽能、沼氣等新能源的應用和推廣,為我國農村能源開辟了美好前景。據農業部透露:我國已有478萬農(牧)戶、1800多萬農村人口用上了風能和沼氣新能源。在今後10~15年內,風力發電將在我國東南沿海、「三北」地區及青藏高原等地基本普及,並將開發風力田,以獲得更多能源。

圖40舟山群島中嵊泗島上的風力發電站

H. 利用風能的好處

風能為潔凈的能量來源。 內蒙古草原上的風力發電機
風能設施日趨進步,大量生產降低成本,在適當地點,風力發電成本已低於發電機;風能設施多為不立體化設施,可保護陸地和生態。風力發電是可再生能源,很環保。

風能作為一種無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對沿海島嶼,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地廣人稀的草原牧場,以及遠離電網和近期內電網還難以達到的農村、邊疆,作為解決生產和生活能源的一種可靠途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即使在發達國家,風能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新能源也日益受到重視。

I. 風能有幾種利用方式

利用風力機可將風能轉化為電能、熱能、機械能等各種形式的能量,用於發電、提水灌溉、制熱供暖、助航等。小型風力發電和風力提水技術主要在農村應用。
風力發電是風能利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有三種運行方式:一是獨立運行,通常是一台小型風力發電機向一戶或幾戶提供電力,它用蓄電池蓄能,以保證無風時的用電。二是風力發電與其他發電方式(如柴油機發電)相結合,向一個單位或一個村莊供電。三是風力發電並入常規電網運行,向大電網提供電力,常常是一處風場安裝幾十台甚至幾百台風力發電機,這是風力發電的主要發展方向。

J. 人類利用風能的方式有什麼

風力發電機、船的風帆、農村利用風能揚場(把飽滿的麥子與干癟的麥子分開),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