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武漢的英雄人物
擴展閱讀
當天買股票第二天買入法 2025-07-14 23:52:10
天龍論壇 2025-07-14 23:27:06

武漢的英雄人物

發布時間: 2022-02-01 01:41:18

㈠ 疫情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1、王辰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首屈一指的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與鍾老齊名,大膽提出建設方艙醫院的設想。

讓武漢在短短24小時之內,迅速建成3所「方艙醫院」,增加了4000多張床位,是火神山醫院床位的4倍還多。

㈡ 疫情期間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疫情期間的英雄人物有: 1、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再次臨危受命,掛帥親征,敢於發聲,家喻戶曉,一聲號令,全民不動,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戰士,更是一位國士。

2、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對打贏這場戰役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勛,第一個提出「武漢封城」的人,奮戰在抗疫一線,嘔心瀝血,帶領團隊研發疫苗。

3、陳薇:中國工程院院士,生化專家,病毒終結者,縮短核酸檢測時間,加快了確診速度。

4、張文宏: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更像是一個醫術高超的心理治療師,他在和人們調侃的同時醫治著疫情帶給人們心靈的創傷,「最有效的葯物是什麼?人的免疫力」「你在家隔離也是戰士,病毒都給你悶死了」,「都在歌頌醫生,完整說法應該是醫護人員」,「防火防盜防同事」成為抗疫的名句。

5、張繼先: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疫情上報第一人,奮戰在抗疫第一線,急病人所急,「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6、王辰: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首屈一指的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與鍾老齊名,大膽提出建設方艙醫院的設想,讓武漢在短短24小時之內,迅速建成3所「方艙醫院」,增加了4000多張床位,是火神山醫院床位的4倍還多。

7、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發揮中醫葯獨特優勢,提高了中度和輕度病人治癒率,降低了重度和危重病人死亡率。

8、張定宇: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疫情狙擊手,身患漸凍症依然戰斗在抗疫一線。「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這位硬漢、這位狙擊手眼中只有一個目標---新冠狀病毒,狙擊、狙擊、再狙擊。

9、張思兵:武漢火神山醫院院長,解放軍總醫院衛勤部部長。2003抗擊非典年他和他的醫院做到了三個「零感染」,援建小湯山醫院,這次抗疫臨危受命,他要把救治流程搞好,因為流程很重要。

10、王行環: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一切為病人著想」,是王行環的座右銘。「盡量針對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的方案,做到因人而異、個性化治療。」截至2月16日,雷神山醫院收治患者總人數近600人。

11、李文亮:1985年出生,籍貫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武漢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畢業,中共黨員。曾任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而被稱為疫情「吹哨人」。2020年2月7日凌晨,經全力搶救無效去世。
12、還有千千萬萬的醫護人員以及志願者,他們都是英雄,值得敬仰。

㈢ 武漢有哪些英雄事跡

現年58歲的武漢市漢陽區醫療調解委員會主任王佩蘭,自XX年成立漢陽區醫療調解委員會以來,作為首席調解員的她,以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紮根醫調工作。在近三年的工作中,共受理醫療糾紛108起,調解成功108起,成功率為100%。調處重大醫療糾紛25起,防止矛盾激化18起,簽訂民調協議書108份,協議執行率100%。受理涉訴金額550餘萬元,調解協議賠付金額238萬元。先後獲得「漢陽區優秀共產黨員」、「武漢市優秀人民調解員」等榮譽稱號。為化解漢陽區醫療糾紛,打造平安漢陽,維護醫患權益發揮了積極作用,彰顯出一名模範調解員的優秀品質和風采。 王佩蘭是漢陽區衛生局一名普通的退休幹部,但她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描繪出一幅不平凡的畫卷。一生紮根在基層工作崗位上的她不甘於安逸的退休生活,憑借豐富的法學知
識、醫學知識,毅然投身到醫療糾紛調解工作中,讓自己的晚年生活繼續發光發熱。她熱衷人民調解工作,熟練掌握和運用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善於應對不同類型的矛盾糾紛採取針對性的調解方法和措施。在工作實踐中,王佩蘭總結出一套自己的調解方法,即「平怒氣、聽傾訴、准分析、妥解決」,在醫療糾紛的調解工作中展現出卓越的協調能力和應變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群眾利益無小事,隨著社會的發展,各方利益出現多元化、復雜化的趨勢。為了應對這一形式,王佩蘭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工作生活之餘,抓緊一切時間,自我施壓,認真學習《人民調解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致用、學以創新。通過學習法律、醫學、人民調解的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業務工作和應變能力,成為民調工作的行家裡手。 漢陽區總面積108平方公里,共12個街道,112個社區(村),總人口58萬,醫療機構328個。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對醫療安全意識日益增強,醫療技術的客觀局限遠不能滿足人們對疾病診治的高期望,使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呈上升態勢。 XX年4月的一晚,羅某因「頜面部裂傷,顱底骨折」入住某醫院腦外科住院治療。6月8日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心
跳驟停,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患者家屬對該醫院的治療搶救過程非常不滿,認為院方搶救不及時、方法不得當,要求醫療機構給家屬一個說法。該醫療機構請求王佩蘭幫助分析,出面調解此事,面對當事人的信任,王佩蘭義不容辭。

㈣ 2020戰疫英雄人物有哪些

有鍾南山、張伯禮、張定宇等。

鍾南山,男,漢族,1936年10月20日出生於江蘇南京,福建廈門人,呼吸內科學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的領軍人物。

鍾南山入選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 。9月3日,入選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評估專家組名單;11月3日,鍾南山被授予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社會評價:

他投身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50年,是推進中國呼吸病學發展邁向國際前沿的學科帶頭人之一。

㈤ 武漢古今英雄人物有哪些,注意是古今,不要全是近代

政治界:春申君黃歇、黎元洪、黎紹基、吳儀、項英、熊廷弼、孫必干、費勝潮、彭孟緝、李煥、張茜等;
哲學界:程顥、程頤等;
科學界:田長霖、黃鍔、李培根、塗長望、朱光亞、桂希恩、王小村、惲子強、王承書、陶宏開、劉永坦、石元春、楊弘遠、龍樂豪、胡文瑞等。

㈥ 武漢市漢陽區奓山的抗日英雄是誰

這個人是陳昌浩。

㈦ 湖北武漢的江夏有哪些革命英雄

李求實,江夏區金口,30年代在上海幹革命工作英勇就義.唐義貞,又名唐一貞,女,陸定一的妻子,也是江夏區金口人.江夏區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兩所學校都在金口.

㈧ 現代英雄人物有哪些

1、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1924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

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1956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2019年12月18日,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

2009年9月10日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名單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因手術時大出血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

㈨ 疫情中的英雄人物

1、張文宏

張文宏長期從事感染病與肝病專業的臨床研究。2020年2月,入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2020年5月,被授予「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榮譽稱號。9月8日,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9月10日,榮獲2020年「最美教師」稱號。

2、王偉

火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1月24日的除夕夜,註定是個不眠夜。挖機工人王偉接到施工通知,當天下著雨,他戴著厚厚的口罩,踩著泥濘的地面,像戰士一樣,扎進火神山醫院的施工現場。

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這背後是近7000餘人的鏖戰。高強度勞動下,每一名建設者雖然非常疲憊,但王偉說大家都很亢奮,像「打了雞血一樣」。

還有一個開挖掘機的小夥子,聽說自己駕駛的挖掘機被稱作「藍忘機」,通過直播成為網紅之後,忍不住對著記者侃侃而談:「以後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當爺爺的嘛,我可以跟我孫子講講,我們以前為了大武漢,為了祖國,做出過貢獻!」

3、鍾南山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鍾南山一直站在抗疫一線,成為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的推動者,促成了國家多項政策法規的制定,更成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代言人,成為穩定民心的科學家代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敢醫敢言,提出存在「人傳人」現象,強調嚴格防控,領導撰寫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關等方面作出傑出貢獻。

4、覃慧敏

2003年「非典」肆虐,在北京進修的覃慧敏毅然留在主戰場,整整鏖戰了59天。如今時隔17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橫行肆虐。年近50的覃慧敏,換了陣地仍和她的夥伴們一起投入新戰役。

出身於感染性疾病科,有著二十幾年的臨床經驗。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斗中,她曾經的同事是這場戰斗的主力軍之一,而她的角色卻發生了變化,從一名直面病患的一線醫生,變成了一名醫務管理者。

5、常州大爺

2月9日早上,一位身著黑外套、紅毛衣的熱心市民在江蘇常州市新北區政府辦公室留下一個箱子,說是捐贈武漢的。後來,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把箱子打開一看,箱子里全是錢,一沓又一沓,總共50萬元!

裡面還有一張小紙條:現在全國上下都在關心武漢,我出一點小力,希望能早日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共渡難關,武漢加油!落款為"常州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