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東方汽輪機廠的企業文化
東汽宗旨:綠色動力 造福人類
做精重大動力裝備,做強多元產業,促進可持續發展;
開發高效清潔能源,保護生態環境,造福人類社會。
東汽精神:求實人和 創新開拓
堅持民主人和,凝聚人氣,團隊整合;
堅持獻身拼搏,求真務實,勵精圖治;
堅持創新開拓,與時俱進,追求卓越;
堅持唯旗是奪,領先一步,爭創一流。
經營理念:誠信至上 合作共贏
誠實守信真誠服務,培育市場形象和公眾美譽;
國際國內合作互利,謀求企業發展和多方共贏。
管理理念:以人為本 效率優先
發揮員工主體作用,用高效工作創造最佳業績;
追求企業管理效率,以最少投入取得最大產出。
科技理念:領先一步 人有我優
技術創新,出嶄新產品,引導市場,吸引用戶;
發明創造,求好上加好,取得優勢,贏得競爭。
質量理念:持續改進 打造精品
不懈追求,持續改進,提高產品質量;
精益求精,打造精品,提升品牌價值。
人才理念:企業樹人 人才興企
營造良好機制,培育各類優秀人才;
人人盡展才華,促進企業興旺發達。
行為准則:真誠做人 精心做事
精心做事從真誠做人開始,
真誠做人以精心做事體現。
『貳』 "內化於心、固化於制、外化於形、實化於行"是什麼意思
1、堅持「內化於心」主要是以構建企業文化理念體系和發展戰略體系為重點來培育企業核心理念,重在樹立適應經濟全球化要求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以此促進思想解放和觀念創新,並為推進企業改革發展提供正確導向和精神動力。
2、堅持「固化於制」主要通過實施「幹部素質工程、黨員先鋒工程、職工陽光工程、人才培育工程」來加強團隊建設,重在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行為准則和崗位規范,以此促進體制創新和素質提高,並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奠定群眾基礎和組織保證。
3、堅持「外化於行」主要就是以建設「學習文化、創新文化、效率文化」為重點來搞好形象塑造,重在追求適應現代化建設要求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以此促進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並為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提供加速度和驅動力。
『叄』 德陽東汽這個廠是干什麼的
企業概況
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是東方汽輪機廠的承續公司。東汽於1965年籌建,1966年開工建設,1974建成投產。並於 2006年12月28日改制為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和東汽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均隸屬於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
經過40多年的建設發展,東汽已成為擁有總資產127億元,核心製造能力2800萬千瓦,年工業總產值超過100億元的現代化企業。東汽主導產品是電站汽輪機,秉承「綠色動力,造福人類」的宗旨,堅持「生產一代,儲備一代,開發一代,構思一代」產業開發思路,積極開展模仿創新和自主創新,不斷推出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大力實施火電、核電、風電、氣電、太陽能等多電並舉戰略。產品技術質量已達到當代國際先進水平,並輻射到軍品、化工、自動控制、環保、表面工程、運輸等產業領域。東汽累計生產各種類型電站設備900餘台,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汽輪機產品在中國汽輪機市場的佔有率超過30%。
東汽擁有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汽輪機製造設備。「九五」、「十五」期間至今,共投入17.25億元技改資金進行設備的改造,形成八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數控加工單元,裝備能力已經達到世界水平,初步實現裝備數字化。
以「求實人和、創新開拓」為核心的東汽精神,激勵著一代代東汽人拼搏奮進。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母子公司管理體制的建立,以ERP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強大的技術裝備實力,與國際大公司的合作,使東汽發展逐步向現代化企業邁進。在「十五」市場與技術的競爭較量之中,東汽人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實現了企業的持續快速高質量增長。2006年、2007年,東汽工業總產值連續超過一百億元,在國內同行業名列前茅,為東汽未來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明天的東汽,將努力成為中國重大技術裝備的領跑者。面對新的市場經濟形勢,東汽已經加快產品結構的調整,以100萬核電、超超臨界100萬機組開發為重點,以重型燃氣輪機M701F/M701D國產化為突破,加快向大型高效環保發電產品市場挺進;以大型風電為契機,向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邁進;以老機組改造為重點,向電站服務經濟領域延伸;以電站DCS控制系統為重點,向工業自動控制產品領域發展;以樹脂產品為重點,向新型環保材料領域擴展。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東汽將加快自主技術研發,搶佔世界發電設備技術的制高點;加快管理創新,實現管理的現代化和信息化;加快技術改造步伐,實現製造裝備的數字化;加強海外市場開拓,在國際市場佔有更大的份額,成為全球電力設備製造商,努力把東汽打造成為一個自主技術領先、經濟實力雄厚、「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企業,為國家的經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地址:四川省德陽市漢江路38號
郵編:618000
電話:0838-2432114(總機)
『肆』 一篇800字關於社會實踐感悟的文章
社會實踐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尤其在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說服力上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代大學生是在校園環境中長大的青年,缺少在社會舞台上磨煉意志,鍛煉毅力,培養健康心理品質,增強勞動觀念和志願服務精神,找准社會位置,換位思考、認識自己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機會。
為了維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增強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籌備,「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調查」活動於XX年年7月25號在徐州的部分社區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在這次活動中,我負責王陵、管道、金山社區的以及中國礦業大學文昌校區的調查活動。我們通過與青少年進行「心靈對話」、「問卷調查」…就青少年對國情的認識,對歷史、社會了解有大概了解。此外,我們還對中老年同志進行訪問,以更深入地結合歷史、現實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對於引導青年學生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學習貫徹「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識國情,了解社會,激發報國責任心、社會責任感、成才自覺性,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能發現和思考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提高素質,服務社會,把愛國熱情和成長成才的強烈願望轉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行動具有重大意義。這次活動也展現了新時代的大學生用知識和熱情回報社會、服務社會的精神。
在這個炎熱的七月,我們暫別象牙塔中舒適的生活,帶著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氣,走入社會,了解社會,深入社會。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一直是我校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大眾的真實實機,一直以來受到校領導的高度重視。當天,象徵光明的太陽早就爬上半空了,用它的光輝,照耀著整塊中華大地。作為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代表,我們個個心中都充滿了激情。在活動現場,我們小組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很快對小區有了基本了解與掌握,並很快展開行動。活動中,大家都很積極地與小區青少年進行交談,做調查。小區居民也比較配合我們的活動。遇到困難及時跟有關部門聯系,或向小區居民進行詢問,得以及時解決。
作為一個21世紀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並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向工農群眾學習,培養鍛煉才乾的好機會;是提升我們修身,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與意識。同葉,社會實踐也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民的感情,拉近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身上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這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才能得到體現。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磨練品格、增長才幹、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舞台。在這里我們真正的鍛煉了自己,為以後踏入社會做了更好的鋪墊,以後如果有機會,我會更加積極的參加這樣的活動。
『伍』 案例分析:"東汽精神"啟示錄:1.東汽公司企業文化的主要特點是什麼2.東汽文化是怎樣培育的3
1、主要特點:面對新世紀,知識化、信息化、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東風汽車公司挑戰維拉的精神,努力把自己構建成具有全球化視野和顯著競爭了的國際性企業。以人為本,不斷創新,重視社會責任。
2、東汽公司不斷豐富東風品牌文化內涵,提升東風品牌與顧客的情感價值。把國際知名品牌與東風品牌本土優勢結合起來,共同發展,形成雙贏局面。通過合作,利用全球知名汽車品牌,進一步提升東風品牌形象。使公司產品不僅滿足人們的物質性、經濟性、使用性的需要,滿足恩門在心裡,情趣和審美方面的需求。
(5)東汽精神擴展閱讀:
東風公司構建了完整的研發體系,在研發領域開展廣泛的對外合作,搭建起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校車研發平台及其支撐系統,進一步完善了商品計劃和研發流程。東風將在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強化自身研發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瞻望前程,東風公司已經確立了「建設一個永續發展的百年東風,一個面向世界的國際化東風,一個在開放中自主發展的東風」的發展定位。
『陸』 我國建國六十年來的重大成就,存在的問題和寶貴經驗,經驗從正反兩方面分析.還有我們今後該怎麼辦.
永遠堅強的核心
一間間普通的土屋、一張張漆跡斑駁的桌椅、毛澤東推過的碾子、周恩來雨夜救鄉親用的馬燈……在西柏坡,珍貴的文物、感人的故事給北京遊客小林夫婦留下了深刻印象。
紅土地上留下了無數革命先輩的足跡,浸潤著紅色文化的歷史記憶。如今,「紅色之旅」正成為各地普遍採用的一種教育形式。
「不知道過去什麼情況,就不懂得現在要干什麼,更沒法展望未來。」從一屆至十一屆一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申紀蘭說,舊中國四五億人中,逃荒要飯的有多少啊?現在是13億人,解決了吃飯問題,並正在走上小康之路,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的這一成就是很偉大的。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自覺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庄嚴使命,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重大勝利。
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每當危急關頭,困境絕地,中國共產黨人總會挺身而出,帶著陽光般的心,用堅強的意志築起偉大的精神長城。
方誌敏、劉胡蘭、董存瑞、吳仁寶、任長霞、鍾南山、蔣敏、王瑛……從革命戰爭歲月,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再到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一串串共產黨員的名字,如群星璀璨,布滿民族精神的長空。
不能忘卻歷史。深入開展熱愛中國共產黨的宣傳教育,將使我們深刻認識到--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祖國的繁榮富強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堅定自覺地永遠跟黨走。
高擎飄揚的旗幟
4月5日早上,滿山遍野盛開的「英雄花」杜鵑為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增添了幾分庄嚴和肅穆,85歲高齡的吳雪亞女士特地從上海來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祭奠在革命中犧牲的丈夫。
南京雨花台,曾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名勝區,但在白色恐怖的黑暗年代,這里成為殺害革命志士的刑場,成千上萬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在雨花台慘遭殺害。
新中國成立後,雨花台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祭掃也成為富有意義的傳統紀念活動。前來憑吊的隊伍中除了烈士親屬,還有大中小學生團體,以及自發前來憑吊的市民。
祭奠英烈的意義遠遠超越形式本身,因為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價值導向,對每一個公民而言都是一次靈魂的觸動和拷問。「紀念先烈雖然只是種形式,但這種活動本身可以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增強人們的紀念意識,更加體會責任與使命的意義。」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說。
自鴉片戰爭以後,中華民族陷入了災難的深淵。當盧溝橋的隆隆炮聲將中華民族推向生死攸關的緊要關頭時,「是共產黨領導了8年抗戰,才迎來了最後的勝利!」北京市房山區70多歲的王秀峰老人感慨地說,「我們不能忘記,面對滅種的空前危機,是民族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中國人的幸福生活。」
新中國的成立,是20世紀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偉大事件--標志著中國人民經過100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不能忘卻歷史。深入開展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重大歷史意義的宣傳教育,將使我們深刻銘記--
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的前進方向,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凝聚巨大的力量
「當年駐外時總覺得國外多麼發達,現在看看我們國家發展得更好,進步得更快,我們是非常幸運的一代,感受著改革開放30年的豐碩成果。」去年底,一場「中國對外開放30周年」的回顧展覽,讓朱平原老人觀後感慨萬千。
一次次成就的展示,激起的是億萬人民對祖國不斷繁榮富強的無限自豪,凝聚的是億萬人民不斷升華的愛國主義情懷。
「如今,出境旅遊已成尋常事,家裡有輛汽車也不再讓人羨慕……」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程惠芳擺出這樣一組數據--
新中國第一個GDP數據是1952年的679億元,而到了200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30萬億元,GDP總量位居世界第四。
數據的背後,蘊含著這樣一個事實--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高速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文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社會建設全面展開,綜合國力空前提高。」檢察出版社編輯史朝霞說,「我深受鼓舞,倍感自豪。」
「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30周年大會上的話語猶在耳畔。
在帕米爾高原收看電視實況轉播,在雪域高地暢游網路世界,在洱海之畔傾聽白族姑娘吟誦新的生活……發展中的一樁樁小事、一個個變化,包括史朝霞在內的億萬中國人感同身受。幸福掛在他們臉上,也寫在他們心裡。
不能忘卻歷史。深入開展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輝煌成就的宣傳教育,將使我們深刻認識到--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不渝地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推向前進。
堅持正確的道路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選擇什麼樣的社會制度,是其歷史發展走向和現實環境決定的。基於近代以來受欺侮、受壓迫的歷史,我們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基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們選擇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讓歷史告訴現在,用理想承載未來。
幾年前,紀錄片《復興之路》的熱播為人們提供了一次生動、深刻的教育載體。「震撼人心」「發人深省」「刻骨銘心」「熱血沸騰」……一位學者在評介《復興之路》時說:「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昌盛,從溫飽不足走向總體小康,從封閉自守走向全面開放,我們取得的一切勝利,歸根到底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國繁榮富強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確道路。」
近代以來,面對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特殊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條件,面對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無數仁人志士奮起尋求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道路。在這一過程中,「全盤西化」的道路失敗了,教條化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也行不通。
當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實行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的復興迎來了光明前景……
「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可以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國情和歷史,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我們要在黨的領導下,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說。
走什麼樣的道路,選擇什麼發展方向,關繫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鮮明地指出:「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做到思想上堅信不疑、行動上堅定不移,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胡錦濤總書記的這一論斷,既是對我國30年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深刻總結,也是對旗幟道路這一攸關未來中國命運重大問題的堅定回答。
不能忘卻歷史。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宣傳教育,將使我們深刻認識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具有強大的生機活力。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
築起共同的支柱
「廠房塌了可以重建,機器壞了可以修理,只要精神不倒,東汽就不會倒!」
面對破碎的家園、受難的同胞,東汽迅速把一支生產大軍組織成強大的搶險救災大軍--
汶川地震發生後第8天,東汽災後第一批產品起運出廠;
震後1個月,大部分關鍵設備恢復運轉,總體產能恢復到震前50%以上;
震後半年,遭受毀滅性打擊的東汽圓滿完成全年生產任務,工業總產值刷新了歷史紀錄;
……
「越是大災大難,越能激發東汽人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勇氣,這就是『東汽精神』的基石。」東汽總經理張志英說,這種在平常中歷練、在危難中迸發的「東汽精神」,就像當年鐵人王進喜帶領工人創造的「大慶精神」一樣,凝聚成催人奮進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鼓舞著人們。
一個民族在最關鍵的時刻,更顯其精神的力量。一次次災難,同時也一次次彰顯了民族精神的升華和時代精神的凝聚。
從33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到1998年抗洪搶險;從2003年抗擊非典,到去年迎戰冰雪、抗震救災……正是一次次災難憂患的嚴峻考驗,砥礪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推動著中國社會在挫折中奮進,在逆境中前行。
在新中國60年發展史上,英勇的中國人民創造了無數精神標桿--「紅旗渠精神」「抗洪搶險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每一個時代精神,都是人民群眾的激情創造,都是國家力量的不斷提升,都是民族精神的豐富拓展。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武漢大學副教授李旭輝感嘆道。
不能忘卻歷史。深入開展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宣傳教育,將使我們深刻認識到--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靠的是這樣的精神;中華民族抵禦外侮、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靠的是這樣的精神;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由貧窮走向小康,靠的是這樣的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辟新征程,還是靠這樣的精神。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又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仍未見底。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引導人們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成就和經驗相結合的高度,深刻認識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重大歷史意義和60年來的輝煌成就、寶貴經驗,深刻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和重要戰略機遇期依然存在,進一步增強變挑戰為機遇的信心和勇氣,增強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意志和決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愛國主義是我們永遠的精神支柱。團結在愛國主義旗幟下的中國人民,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群策群力推動科學發展,眾志成城促進社會和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奪取新的更大的勝利。
『柒』 案例分析:"東汽精神"啟示錄:1.東汽公司企業文化的主要特點是什麼2.東汽文化是怎樣培育的3
摘要 1、主要特點:面對新世紀,知識化、信息化、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東風汽車公司挑戰維拉的精神,努力把自己構建成具有全球化視野和顯著競爭了的國際性企業。以人為本,不斷創新,重視社會責任。
『捌』 東汽精神什麼時候能消失
你為什麼要想它消失呢 跟你有仇嗎?它是一種企業文化 怎麼可能消失呢 只會隨時代的變化 隨社會的發展 改變
『玖』 案例分析:"東汽精神"啟示錄:1.東汽公司企業文化的主要特點是什麼2.東汽文化是怎樣培育的3
摘要 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拾』 求一篇文章,在700~800字內,內容反應參與藝術實踐的經歷和體會,收獲。謝謝了!一定快,鄭重感謝
由於是第一次參加暑期實踐活動,所以對於暑期實踐充滿了嚮往。而且是四川,地震災區,所以對我來說,更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們這次實踐隊總共12人,其中大三8人,我們大二3人還有大一1人。另外,我們的帶隊老師,是大三輔導員王少華老師。我們一起坐了1個晚上的火車,於第二天上午9點准時到達德陽火車站,剛下火車,我們的聯系人葉阿姨,帶了三個車,接我們去賓館。並且途中,給我們介紹了,我們這七天實踐的任務流程。
在這7天短短的時間里,我們總共去了3個大型國有企業,中國第二重型機械廠,東方汽輪機廠,東方電機廠。還有中國核物理研究院的展覽館,長虹電器,西德電器,以及特變電工。另外,我們還去了受災最嚴重的,東方汽輪機廠主機一分廠,也就是漢旺地區,而且參觀了漢旺鎮的地震遺址。對於政府部門,我們與德陽市副市長進行了座談和交流,另外還和德陽市科技局也進行了參觀和學習。/
經過這次暑期實踐活動,我們的收獲真的是很多很多。最主要,也是最典型的就是東汽精神。「不怕犧牲,敢於勝利,堅忍不拔,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東汽精神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都深刻揭示了從抗震救災到恢復重建的奮斗歷程,東汽從艱苦創業道自主創新的艱難道路。它代表著全國人民的救災精神,鼓舞著四川人民重建家園的信心和勇氣。在東汽參觀的途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東汽人堅強不屈的精神,更增加了自己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勇於創新的力量,東汽是泰山壓頂不彎腰的鐵柱樑。通過東汽精神,我們能深深的了解到整個四川人民在抗震救災的時候,所體現的堅強不屈的勇氣,以及全國各族人民相互團結的力量。新的東汽精神,也就是創新精神,折射改革創新精神這一時代精神的核心,是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不竭動力。另外,我們參觀了這么多企業以後,學到了很多知識。對於我們今後的學習方向,有了更進一步的明確。我們現在知道了在學校應該學習什麼。企業,對於我們學生,並不單單是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各方面的素質。而且新時代新起點,我們大學生也要掌握更新的精神,要與時俱進。最後,在這次實踐的途中,我最感動的就是團結。我們動力與能源學院這13個人就像兄弟一樣,在我們實踐的途中相互照顧,相互關心,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沒有我們13個人共同的付出,就沒有我們這次成功的實踐,也就沒有我們這次這么多的收獲和心得。另外,我們這次實踐,更離不開葉阿姨的付出,在這我想阿姨說一聲「謝謝」。
四川之行,盡管短短7天,可是收獲了許多許多,讓我受益匪淺。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給我照明了前進的道路。因此,我要繼續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在今後的國家發展中,為新中國的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