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駐韓美軍的主要基地
駐韓美軍地面部隊的美國陸軍第8集團軍司令部以前在首爾龍山基地,2017年遷入京畿道平澤基地。其他基地還有:首爾特別市道峰區:傑克森營
;首爾特別市龍山區:科伊納營、金營、龍山基地
;京畿道東豆川市:凱西營、卡斯特營、霍維營、莫比爾營
;京畿道平澤市:烏山空軍基地、漢弗萊營
;京畿道坡州市:柏尼法斯營、
京畿道城南市:城南高爾夫球場、首爾空軍基地
;京畿道水原市:水原空軍基地
;京畿道議政府市:紅雲營、席爾斯營、史坦利營
;京畿道龍仁市:Yongin
;仁川廣域市桂陽區:馬基特營;
江原道原州市:隆營、老鷹營
;大邱廣域市南區:Camp George、Camp Henry、Camp Walker
;慶尚北道漆谷郡:卡羅爾營
;慶尚北道浦項市:無敵營(美國海軍陸戰隊設施);
慶尚南道昌原市鎮海區:鎮海海軍基地;
濟州特別自治道西歸浦市:Camp McNab
;全羅北道群山市:群山空軍基地。
Ⅱ 有駐韓美軍,為什麼沒有駐朝解放軍
駐朝志願軍本來是有的 志願軍在朝鮮駐扎到58年 由於50年代朝鮮內部政治斗爭很激烈 朝軍內部的延安派(抗日時期在中國參加革命的朝鮮幹部,後來被派給朝鮮使用,很多人成為朝軍高層)被金日成清洗 許多人被下獄殺害 為了保住這些老戰友的性命 中國被迫同意提前結束志願軍駐扎 這批幹部後來被接回中國養老
中國和朝鮮長期以來就存在矛盾 並不是像人們常說的什麼鮮血凝成的友誼 中朝在戰後幾十年裡 關系不好的年代佔了一半以上 自從延安派被清洗之後 中朝關系陷入低谷 直到70年代朝鮮和蘇聯關系出現不和之後 中朝才又恢復了一段時間的友好 到了改革開放了 朝鮮又倒向了蘇聯 關系又冷淡了十幾年 由於中朝之間不存在美韓之間一樣的同盟和友誼 所以去朝鮮駐軍 朝鮮既不會答應 中國也沒有必要去駐軍 這不是什麼名字和形式問題 而是人們高估了中朝之間的友好程度
Ⅲ 駐韓美軍的歷任司令
照片姓名軍銜任期開始任期結束 喬治·戴克
(George Decker) 陸軍上將1957年7月1日1959年6月30日 卡特·麥格魯德
(Carter B. Magruder) 陸軍上將1959年7月1日1961年6月30日 蓋·梅洛伊
(Guy S. Meloy) 陸軍上將1961年7月1日1963年7月31日 漢密爾頓·豪澤
(Hamilton H. Howze) 陸軍上將1963年8月1日1965年6月15日 德懷特·比其
(Dwight E. Beach) 陸軍上將1965年6月16日1966年8月31日 查爾斯·邦尼斯蒂爾三世(Charles H. Bonesteel III)陸軍上將1966年9月1日1969年9月30日 約翰·麥克利斯
(John H. Michaelis) 陸軍上將1969年10月1日1972年8月31日 唐納德·貝奈
(Donald V. Bennett) 陸軍上將1972年9月1日1973年7月31日 理查德·史迪威
(Richard G. Stilwell) 陸軍上將1973年8月1日1976年10月8日1978年11月7日起駐韓美軍司令兼任韓美聯合司令部司令官 約翰·維西
(John W. Vessey) 陸軍上將1976年10月8日1979年7月10日 約翰·威克姆
(John A. Wickham, Jr.) 陸軍上將1979年7月10日1982年6月4日 羅伯特·森納瓦德(Robert W. Sennewald)陸軍上將1982年6月4日1984年6月1日 威廉·利弗西(William J. Livsey)陸軍上將1984年6月1日1987年6月25日 路易斯·梅尼特里(Louis C. Menetrey)陸軍上將1987年6月25日1990年6月26日 羅伯特·里斯卡西(Robert W. RisCassi)陸軍上將1990年6月26日1993年6月15日 蓋瑞·路克(Gary E. Luck)陸軍上將1993年6月15日1996年7月9日 約翰·提拉立(John H. Tilelli)陸軍上將1996年7月9日1999年12月9日 托馬斯·施瓦茨(Thomas A. Schwartz)陸軍上將1999年12月9日2002年5月1日 利昂·拉波特
(Leon J. LaPorte) 陸軍上將2002年5月1日2006年2月3日 波維爾·貝爾
(B. B. Bell) 陸軍上將2006年2月3日2008年6月3日 沃爾特·夏普
(Walter Skip Sharp) 陸軍上將2008年6月3日2011年7月14日 詹姆斯·瑟曼
(James D. Thurman) 陸軍上將2011年7月14日2013年10月2日 柯帝士·斯卡帕羅蒂
(Curtis M. Scaparrotti) 陸軍上將2013年10月2日2016年3月文森特·布魯克斯陸軍上將2016年3月
Ⅳ 韓國男人不是強制服兵役嗎,為什麼還會有駐韓美軍
駐韓美軍是從朝鮮戰爭開始存在的,在韓國的美軍的主要作用並不是和中國和朝鮮對抗,而是起一種對抗作用。所以這和韓國男人服兵役並不沖突,那是韓國的國策,但是美軍則是美國稱霸全球的一種戰略手段。
韓國作為美國的小弟,一向卑躬屈膝,連自己國家軍隊的指揮權都沒有,更別提還指揮駐韓美軍了,美國軍人簡直在韓國過得是神仙般的生活。不像去阿富汗去中東的士兵,這里的士兵基本就是來養老的,除了平時的美日韓軍演以外,好像也沒有什麼其他的任務。
而且美國一直有著稱霸世界的幻想,它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使得它在日本韓國等東亞多國具有軍事基地,這也是萬一和中國俄羅斯發生了沖突,美軍作戰好有個准備之地休整之地。
Ⅳ 駐韓國美軍有多少人
駐韓美軍(英語:United States Forces Korea, USFK),是對美軍派駐大韓民國陸海空軍部隊的統稱,總部位於首爾的龍山基地 ,2016年2月遷至韓國釜山。朝鮮戰爭時期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進入韓國參戰,在戰後美軍並未撤離並且簽訂合約,於1954年起長期駐留。駐韓美軍的總兵力曾經達到了32萬人的規模,但是從1990年代開始隨著冷戰結束和美軍重新編制,規模一直在被縮減。
Ⅵ 美軍為什麼要在韓國駐軍呢
隨著冷戰的結束,美國全球戰略中心向亞洲地區轉移,亞洲地區已成為美國利益生死攸關的地區,也是對美國形成挑戰的潛在地區,這里當然就成為美軍海外部署的重點地區。
1、駐韓美軍的由來
駐韓美軍是美韓同盟的產物,是美韓安全體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和歷史見證。它的產生與發展都是基於所謂「共產主義的威脅」。在這一方面,朝鮮戰爭實際上構成了美韓同盟得以建立、美軍得以在半島存留的最直接誘因,也成為戰後初期美國朝鮮半島政策演變的分水嶺。
1945 年日本投降後,美蘇根據二戰後期的協議,以北緯 38 度線為界,分別占據南北朝鮮半島;同年 9 月 8 日,美陸軍第 24 軍所屬 7.2 萬名官兵在仁川和釜山登陸,大批美軍隨後陸續進駐朝鮮半島。在朝鮮戰爭爆發以前,美國把遏制戰略重點放在歐洲,把韓國排除在美國的亞太安全體系之外。因此,在 1948 年 8 月 15 日美國扶植的大韓民國政府成立之後,美軍開始撤出韓國。至 1949 年 6 月,除一個 500 人左右的「軍事顧問團」外,其餘美軍全部撤出韓國。
朝鮮戰爭爆發後,阻止蘇聯勢力的拓展和共產主義影響的擴大成為美國東亞政策的首要目標。美國的戰略部門認為,由於朝鮮半島位於亞洲大陸東邊的一個「陣地凸角」,連接著東亞邊緣外的連串島嶼,韓國日本海控制了連接蘇聯遠東基地海參崴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不但直接關繫到在日本的美軍基地的安全,同時也控制了蘇聯部分重要的太平洋戰略區域,是封鎖蘇聯的天然據點。朝鮮半島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具有突出的戰略意義:它使韓國成為美蘇冷戰對峙在亞洲的前沿陣地,也促成了美韓兩國及其軍隊的全面合作。1950 年 9 月,美軍第二次在仁川登陸,從此美軍一直駐扎在韓國。
1953 年 10 月,韓美兩國在華盛頓簽署《韓美共同防禦條約》,將韓國納入美國防禦體系,條約規定:「兩國之中任何一方的政治獨立和安全無論何時受到外部武裝攻擊的威脅,雙方都要共同協商,並且大韓民國給予美國在大韓民國領土及其周圍部署陸、海、空的權力」。該條約是美國冷戰時期集體安全政策的體現,它和澳新美條約、美菲條約、美日條約一起構成冷戰時期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防禦鏈,也為日後美軍在韓國駐扎提供了法律依據,標志著美韓安全同盟關系正式形成。而戰時韓國軍隊受到美國將軍為首的聯合司令部節制的結構也延續下來。從此,「美國人直接決定了韓國軍隊的意識形態、訓練方法、組織結構」。
2.當前駐韓美軍任務的調整
在2003 年 10 月 6 日至 8 日「韓美未來同盟政策構想第 5次協議會」上,美方已經正式提出了將把駐韓美軍轉變成為「地區軍」的方案。調整後的駐韓美軍近期目標主要是針對朝鮮半島,但其遠期目標卻是整個東北亞,其基本任務主要是以武力震懾朝鮮,使之不敢對韓國發動武裝入侵,同時對中國、俄羅斯等國在東北亞地區的軍事力量進行牽制,保護美國在東北亞的國家利益,維護地區穩定。
3.朝韓雙方的長期緊張對峙是美國在韓國駐軍的主要借口。近年來,隨著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的逐漸緩和,美國在東北亞地區軍事存在的基礎開始動搖。此外,駐韓美軍在韓境內製造噪音、污染環境及不良行為也引起當地民眾和政府日益強烈的反對。質疑美國在韓駐軍的必要性的傾向日益凸顯。
Ⅶ 駐韓美軍有多少人,主要分布在哪裡
1. 美國在韓國駐軍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1945年日本戰敗後,美國和蘇聯達成協議,決定以「三八」線為界,分別向朝鮮半島南北方派遣駐軍,以接管和處理日軍投降事宜。受降任務結束後,蘇軍於1948年12月從北方全部撤走,但美軍卻拖延到第二年6月才遲遲撤出,並留下約500名軍事顧問。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軍以聯合國軍名義重返朝鮮半島。朝鮮戰爭結束後,美國為使其在韓國駐軍合法化,1953年10月與韓國在華盛頓簽署了「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從此,美軍便堂而皇之地常駐朝鮮半島南部,並主導著韓國的國防事務。1978年11月,美國與韓國在漢城成立聯合司令部,司令由駐韓美軍指揮官擔任。 目前,駐韓美軍的總兵力達3.7萬多人,其中陸軍2.83萬人,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近萬人。在駐韓美軍中,美國陸軍第八軍是主力部隊,該軍裝備精良,擁有140輛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170輛布雷德利戰車,70架AH—64型阿帕奇直升機,並配備了「愛國者」和其他型號的導彈。美國駐韓空軍擁有70架F—16戰斗機,20架A—10反坦克攻擊機,以及U—2和其他型號的偵察機。 朝韓雙方的長期緊張對峙是美國在韓國駐軍的主要借口。近年來,隨著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的逐漸緩和,美國在東北亞地區軍事存在的基礎開始動搖。此外,駐韓美軍在韓境內製造噪音、污染環境及不良行為也引起當地民眾和政府日益強烈的反對。質疑美國在韓駐軍的必要性的傾向日益凸顯。 為了適應新的國際形勢,美國政府近年來一直著手調整全球軍事戰略,並將駐韓美軍作為其調整戰略的重點之一。未來幾年內,駐韓美軍除將裁減人員外,還將把其部隊從北向南分批轉移。 從2003年初開始,美國和韓國已就「未來韓美同盟政策構想」問題進行了多次磋商,但雙方一直未能就駐韓美軍基地的搬遷費用和駐軍裁員等問題達成協議。 2.韓國軍事工業概況 70年代以來,韓國在美國的援助下,開始發展軍事工業,如今已建成一個門類比較齊 全的軍事工業體系,能生產飛機、艦船、導彈、坦克、裝甲車輛、重型火炮、輕武器與彈葯 等各種武器裝備;軍事工業已由許可證生產、合作生產向自行研製過渡;常規武器不僅自給 自足,而且還大量出口,1985年至今,武器出口額約為9.9億美元,位居我周邊國家 的首位。 韓國現在有80多家軍工企業,1994年的軍品總產值為45.8億美元。主要企業 有三星公司、大宇公司、現代公司、樂喜金星公司及豐山金屬公司。與軍事相關的企業共有 職工30萬名,但軍工企業大多是軍民結合的,大多數以民品生產為主,完全從事軍品生產 的職工大約只有3萬人。 1996年,韓國軍工企業軍品銷售額約為32億美元,占當年裝備采購費(約39億 美元)及裝備維護費(約13.5億美元)的60%。1997年韓國政府預算中,國防 科研開支為6.725億美元,占軍費開支的3.6%。政府資助的國防開發局所屬各研究中 心、韓國原子能研究所和航空技術研究中心等9個研究單位擁有科研人員近9000人,其 中有博士學位的967人(占總人數的11.56%)。韓國私營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也很 強,造船、機械、電子等行業的技術水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因國防業務利潤豐厚,這些企 業逐漸開始重視國防技術的開發。 軍事工業實力 韓國軍事工業發展雖然迅速,但基礎薄弱,整體水平不是很高,對外依賴性較強,尚處 在許可證生產、合作生產向自行研製生產過渡階段。 在韓國的軍事工業中,兵器工業佔有50%的份額,規模較大,生產的武器裝備門類比 較齊全,能按許可證生產或合作生產各種口徑槍炮及其彈葯,在引進外國技術的基礎上研製 和生產了M-48S和K1(88式)坦克、M113裝甲運輸車、K1FU步兵戰車,具 備自行研製和生產反坦克、地地、地空導彈系統的能力,下一步准備比照美M1A1坦克 的水平對K1坦克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裝並研製和生產「半人馬座」自行地空導彈系統,這 兩種武器裝備都可能達到西方國家90年代的技術水平。 韓國的航空工業現在還不具備自主研製和生產軍用飛機的能力,仍處在轉包生產零部 件、組裝生產和按許可證生產的階段,先後組裝生產了美國休斯公司的500-MD型直升 機、500S型武裝直升機,並和美國諾斯羅普公司協作生產了68架F-5E和F-5F戰 斗機,其國產化率達到了75%。在90年代,韓國取得許可證開始生產西科斯基公司的 「黑鷹」直升機,並斥資52億美元引進美國技術在韓國生產F-16戰斗機,該機機體的 70%、電子設備的40%~50%、F100-PW-229發動機的43%將用韓國的零 部件製造,達到較高的國產化水平。下一步還准備投資18億美元和美國合作研製KTX- 2高級教練機輕型攻擊機,使韓國在下世紀具備自主研製和生產軍用飛機的能力。 韓國的造船工業目前能自行設計和建造巡邏艇、快艇、潛艇、3000噸級護衛艦、4 000噸級登陸艦、小型驅逐艦和大型軍輔船等軍用艦只,下一步准備建造4艘戰術性能與 日本「金剛」級驅逐艦相當的7000噸級大型防空驅逐艦及一艘兩棲攻擊航空母艦和30 00噸級大型潛艇。韓國的造船技術和能力雖居世界前列,但軍用艦艇的建造仍依賴於外 國,一些關鍵設備如雷達、火控及武器系統仍主要依靠進口。 軍事工業管理體制 韓國政府對軍事工業的管理主要由國防部負責,經濟企劃院和商工部密切配合。經濟企 劃院、商工部、國防部共同負責軍事工業的規劃和國防經費的分配以及對軍工企業優惠政策 的制定,商工部下轄的機械工業局中與軍工相關的部門如「造船課」等也參與對軍工企業的 管理。 韓國的軍工生產大部分由私營軍工企業承擔,政府實行合同管理,提供優惠政策、補貼 和低息貸款。具體管理形式是:國防部同各軍種協商確定發展項目,制定武器生產計劃,國 防部下屬的國防開發局負責研究和發展工作,並根據樣機試驗結果和生產質量選定承包商, 國防部下屬的國防采購局則負責具體采購事宜,其職能包括批准合同、監督合同的執行等。 政府發展軍事工業的政策和作法 制定法規,給予軍工企業優惠政策 為促進軍事工業的發展,韓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規,如《國防工業特別法》、《防務 稅法》、《造船工業振興法》等,給予軍工企業大量優惠政策,如提供長期、低息優惠貸 款;取消為生產武器而進口的貨物的關稅和限額;給予軍工企業稅收優惠,包括免除關稅、 營業稅、增殖稅;對軍品合同實行預付定金和臨時支付的辦法。 提供直接經費支持 政府對重點軍工行業提供大量直接經費支持,為了使韓國航空工業在21世紀前達到躋 身世界前10名的目標,政府在下一個10年裡將投資50億美元;政府與造船工業界共同 制定了一項1988~2001年造船科技發展計劃,為此,政府從1988年起每年撥款 713萬美元,作為研究費用。 實行補償貿易,扶持國內企業 韓國政府大力推行國際合作,在購買國外武器裝備時,要求外國企業轉讓技術、培訓人 員以及進行補償貿易,對數額較大的進口武器裝備,都要求外國供應商提供至少50%的補 償,本國企業因此獲得了合作製造進口武器裝備零件的機會,最終大多過渡到取得許可證在 本國生產該武器裝備,這樣在提升軍力的同時,培育和促進了本國軍事工業的發展。
Ⅷ 駐韓美軍的駐韓美軍法律地位
駐韓美軍法律地位分成四階段。 1945年9月~1948年8月 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USAMGIK)統治下,美國法律幾乎就是韓國法律。美軍擔任一切法庭審判,就連韓國人都要在英語法庭受審。 1948年8月~1949年6月 大韓民國政府成立後,美軍亦逐步撤離,只有訂立「過渡期暫定軍事安全行政協定細則」。對美軍行政人員、軍人、眷屬都有明顯偏袒,可以說是不平等條約。 1950年7月~1967年2月 朝鮮戰爭初期締結的大田協定韓國同意美軍有治外法權不審判美軍軍人在韓的犯罪行動,而交由美國審判。1953年7月美韓共同防禦協定後也曾檢討該條約存廢,因為很多美軍犯罪實際沒有得到懲處。 1967年2月~現在 駐韓美軍地位協定生效,大田協定形式上加入自動放棄條文。使得韓國對美軍犯罪恢復了名義上審判權。
Ⅸ 駐韓美軍的主要基地
首爾特別市道峰區:傑克森營 首爾特別市龍山區:科伊納營、金營、龍山基地 京畿道東豆川市:凱西營、卡斯特營、霍維營、莫比爾營、Camp Nimble 京畿道平澤市:烏山空軍基地、漢弗萊營 京畿道坡州市:柏尼法斯營、Camp Edwards、Camp Garry Owen、Camp Giant、Camp Greaves、Camp Howze、Camp Stanton 京畿道城南市:城南高爾夫球場、首爾空軍基地(K-16) 京畿道水原市:水原空軍基地 京畿道議政府市:Camp Essayons、Camp Falling Water、Camp LaGuardia、紅雲營、席爾斯營、史坦利營 京畿道龍仁市:Yongin 仁川廣域市桂陽區:馬基特營 江原道原州市:隆營、老鷹營(Camp Eagle) 大邱廣域市南區:Camp George、Camp Henry、Camp Walker 慶尚北道漆谷郡:卡羅爾營 慶尚北道浦項市:無敵營(美國海軍陸戰隊設施) 慶尚南道昌原市鎮海區:鎮海海軍基地 濟州特別自治道西歸浦市:Camp McNab 全羅北道群山市:群山空軍基地 第1區(Area I):紅雲營(USAG Red Cloud) 第2區(Area II):龍山基地(USAG Yongsan) 第3區(Area III):漢弗萊營(USAG Humphreys) 第4區(Area IV):大邱基地(USAG Daegu) 第5區(Area V):烏山空軍基地(Osan AB) 第6區(Area VI):群山空軍基地(Kunsan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