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
擴展閱讀
新三板的公司股票能買嗎 2025-07-23 20:29:44
這幾年股票行情好嗎 2025-07-23 20:23:45
股票的集中度怎麼看股 2025-07-23 20:05:04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 2022-02-05 19:02:32

❶ 長三角包括哪些城市

「長三角」是長江三角洲的簡稱,是「一帶一路」於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江經濟帶的引領者,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地區是我國三大經濟帶之一,擁有現代化港口、機場、公路、鐵路系統,面向中國腹地,是未來引領中國經濟的重點地區之一!

工業革命之後,雖然國力日弱,但是科技大發展,商品經濟大發展,促使長三角地區成為全國的貿易重鎮,由早期的「內循環」轉向外循環,由此長三角地區逐漸成長為工業中心、貿易中心、經濟中心,而隨著交通的大發展,長三角城市群也開始全面擴充,截至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上海為中心城市,輻射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等六大都市圈,合計26座城市的超級城市群!

❷ 中國唯一的世界級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哪些城市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簡稱: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位於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根據2016年5月國務院批準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國土面積 21.17萬平方公里,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12.67萬億元,總人口1.5億人,分別約佔全國的2.2%、18.5%、11.0%。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城鎮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區。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以僅佔中國2.1%的國土面積,集中了中國1/4的經濟總量和1/4以上的工業增加值,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是中國最大的經濟圈,綜合實力第一,其經濟總量相當於中國GDP的20%,且年增長率遠高於中國平均水平。長江三角洲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大地區,該地區工業基礎雄厚、商品經濟發達,水陸交通方便,是中國最大的外貿出口基地。一批城市其國內生產總值都成飛速增長。經濟總量基本都過千億人民幣。為“長三角”都市圈帶來豐富性和層次感的縣域經濟,極具競爭力。


2004年上半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佔中國2%的陸地面積和約佔10%的人口數量,創造了中國26%的GDP,完成了中國37%的外貿出口額,吸引了中國52%的實收外資,其經濟總量領先於中國另外兩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區。2005年11月揭曉的中國百強縣市競爭力排名中,有七個“長三角”的縣市(區)進入前十位。縣域經濟的崛起,使“長三角”城市連片化、都市化成為可能。

❸ 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包括哪些城市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
武漢城市圈,簡稱為"武漢圈",又稱"1+8"城市圈,是指以武漢為圓心,包括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周邊8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圈。
環長株潭城市群總面積9.96萬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萬,GDP佔全省79%。城市群以長沙、株洲、湘潭為中心,外圍分別發展常德、岳陽、衡陽、婁底4個次級城市圈(帶)。
廣義的環鄱陽湖城市群包括:南昌、景德鎮、鷹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撫州、宜春、上饒、吉安市的部分縣(市、區),共38個縣(市、區)和鄱陽湖全部湖體在內,國土面積為5.12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國土面積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經濟總量占江西省60%。

❹ 長三角城市群包括哪些城市

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等26市。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簡稱: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位於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面積 21.17萬平方公里,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12.67萬億元,總人口1.5億人,分別約佔全國的2.2%、18.5%、11.0%。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

(4)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位於北緯32°34′至29°20′,東經115°46』至123°25′,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與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沿江沿海港口眾多,是長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沖積平原。

公元前四千至五千年之前,長江三角洲是一個三角形港灣,長江河口好似一隻向東張口的喇叭,水面遼闊,潮汐作用顯著。

太湖平原是長江三角洲的主體,太湖平原以太湖為中心,狀如一隻大盤碟,地形呈周高中低。長江三角洲頂點在南京市、揚州市(高郵)、儀征市一線,北至小洋口。南臨杭州灣。

長江三角洲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年均最高和最低氣溫都顯著增加,增溫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較高,夏季最低。

❺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歷史


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加之有著發達的水系、豐饒的土地優於全國的農業、手工業,使其在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後期就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可觀的城市群。從明代到清代,長江三角洲出現了九座較大的商業與手工業城市紡織業及其交易中心南京、杭州、蘇州、松江;糧食集散地揚州、無錫、常州,印刷及文具製作交易中心湖州。而上海(元代始設縣)此時已發展成為沿海南北貿易的重要商業中心。
自近代以來的150 多年的時間里,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鴉片戰爭後,對外開放條件下商品經濟初步大發展時期,長江三角洲地區新興現代工商業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階段。(1842-1949)該階段外國商品開始湧入中國,中國原料型產品開始向外出口,外商貿易與金融機構也開始進入中國。同時進口替代性的早期現代工業也開始發生發展。此時的上海在19世紀下半葉通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崛起為一座工商業大都市,到20世紀30年代成為了整個長江三角洲乃至全國的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工業中心。同時無錫、南通、寧波也通過優越的地理區位對外通商、以港興市成為次一級的重要城市。而杭州、鎮江、揚州、蘇州、常州等老城因為大運河的衰退而地位下降。
計劃經濟體制年代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功能趨同階段。(1949~1978年)該階段在種種特殊的環境條件下,中國選擇了蘇聯式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和封閉型經濟發展戰略。各城市千篇一律大辦工業,變消費城市為生產城市,使得城市功能趨同,城市化進程極其緩慢。
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群城市功能重新分化重組。上海以其優越的地理區位重新成為國際性大都市。整個城市群的經濟中心、第三產業關系、城市功能進行了重新定位和分工。通過以上對上海及其周邊城市群歷史上,特別是近代以來的興衰發展演變過程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整個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群中重點城市的發展是在交通等基礎設施發展的基礎上,依靠港口、航道、交通樞紐等重要區位,內引外連,以上海為貿易、金融、信息中心向海外發展。這也是中國經濟從封建農業經濟向半封建半殖民經濟近而向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使然。解放後雖經歷了計劃經濟的趨同化發展階段,但經過改革開放後的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調整,依然回到了依託上海、依靠交通、向海外發展的方向上來。這是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必然。其間上海的中心地位有一個從確立到消失到再確立的過程,整個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網路也經歷了從發展到停滯到再發展的過程。
2010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明確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即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到2015年,長三角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公認的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2014年,國務院文件《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到沿江五個城市群的發展規劃和戰略定位,其中首次明確了安徽作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2015年12月3日,長江三角洲地區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合肥舉行。全面總結了「十二五」以來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情況,深入交流了三省一市今年以來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建設,推進長三角地區協同發展的政策舉措和經驗做法,綜合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新形勢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新情況,重點圍繞「共同謀劃『十三五』長三角協同發展新篇章」的主題,就深度融入國家戰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深化重點專題合作、完善合作發展機制等事項進行了深入討論。

❻ 長三角地區包括哪些城市

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

(6)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簡稱:長三角城市群)位於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根據2016年5月國務院批準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國土面積 21.17萬平方公里,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12.67萬億元,總人口1.5億人,分別約佔全國的2.2%、18.5%、11.0%。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和江蘇、浙江、安徽三省部分城市范圍內,由以上海為核心、聯系緊密的多個城市組成,主要分布於國家「兩橫三縱」城市化格局的優化開發和重點開發區域。

❼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人口密集,導致資源不足,佔地不足,土地租金高,勞動力資金大,城市污染嚴重 解決的辦法是工業擴散,尋找更好的工業腹地,向內陸發展。政府加大政策治理環境和保護環境

❽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

雖然長三角各地也形成了一些協作機制,但由於整體規劃一直沒有出台,各自為政、產業同構、同質競爭的問題一直存在此外,長三角地區產業結構中,粗放型經濟仍佔有較大比重,各城市經濟增長仍基本依賴於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生態環境脆弱、水體污染、土壤破壞和固體廢棄物堆積等問題較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挺進世界級的步伐。

❾ 目前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 核心城市現代化功能不完善
2.行政區劃分割導致的矛盾日益尖銳
3.城市產業結構趨同嚴重,城市間分工不明確
4.生態環境污染嚴重

❿ 長江三角洲包括幾個省市

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區域面積 35.8萬平方公里。

長江三角洲是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中國第一大經濟區,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中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

根據國務院2019年批準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區域面積 35.8萬平方公里。

(10)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2016年5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經濟增長極。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規劃中提出,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進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等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在擴大開放方面,要大力吸引外資,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探索建立自由貿易港區,推進貿易便利化在產業發展方面,要強化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生物制葯、汽車、新材料等高端製造業關鍵領域創新,發展金融、研發、物流等現代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