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水稻立枯病
擴展閱讀
大潤發客服電話 2025-07-24 03:17:59
玉墜繩子編法大全圖解 2025-07-24 03:06:39
登錄支付寶賬戶 2025-07-24 02:55:49

水稻立枯病

發布時間: 2022-02-06 00:47:23

『壹』 水稻立枯病危害大,秧苗怎麼防治水稻立枯病

一般情況下水稻播種五至六天以後即可破殼出苗。出苗後若在此期間遇上極端性低溫天氣或生長不良環境,秧苗就會零星發病。增加根系的透氣性。水稻在幼苗期,吸氧能力差,必須增加秧幼苗根系的透氣性。水育秧在現青後,務必曬田,以雞爪紋為好。如果旱育秧,最好釆取1.5一2.0m的畦,畦溝深15一20cm,以防秧畦積水。

立枯病除引起爛芽外,主要還表現外針腐和黃枯、青枯等死苗症狀。針腐多發生於幼苗立針期到2葉期,病苗心葉枯黃,葉片不展,植株莖基部變褐,病根也漸為黃褐色。


『貳』 請問專家水稻立枯病是怎麼得的

水稻立枯病,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是誘發立枯病的重要條件,其中以低溫影響最大。在低溫條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於病害發生。氣溫過低,對病原菌發育和侵染影響小,但對幼苗生長不利,根系發育不良,吸收營養能力下降,更有助於病害發展。如天氣持續低溫或陰雨後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調,病害發生加重。因此,秧苗素質差、生長弱、抗病抗逆力差是發生立枯病的直接原因。

『叄』 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氣溫過低、溫差過大、土壤偏鹼、光照不足秧苗細弱、種量過大等因素,田間症狀主要表現為出苗後秧苗枯萎,容易拔斷,莖基部腐爛,有爛梨味,發病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長有赤色霉狀物。

『肆』 水稻立枯病由哪些病原菌引起怎樣防治

水稻立枯病分為苗期立枯病和本田期立枯病,主要由鐮刀菌(Fusarium spp.)、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和腐黴菌(Pythium spp.)引起,其中以鐮刀菌為主。
防治本田期立枯病一是要選用抗旱力強的品種;二是後期管理要淺水與露田相結合,促進根系生長;三是要合理施肥,基肥要施足,追肥要早施,避免施氮過多、過遲,防止貪青或早衰;四是葯劑防治,包括葯劑浸種或拌種:採用葯劑有2.5%或10%適樂時、25%施保克乳油、45%施保克水劑、10%浸種靈乳油、40%衛福膠懸劑、40%苗病清等;苗期噴霧:在秧苗1葉1針期,噴施3%育苗靈或40%苗病清。
苗期立枯病的防治主要是通過床土調酸,創造不利於病菌生長的環境,達到防治的目的。葯劑防治也有很好的效果,如用苗病清或立枯一次凈等封閉苗床或1葉1針期噴霧等。此外,注意通風煉苗也是防治苗期立枯病,特別是生理性立枯病的關鍵之一。

『伍』 水稻立枯病的發生有哪些規律

水稻立枯病的發生規律:此病屬於真菌性病害,病原物為鐮刀菌和立枯絲核菌,病部的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病菌易侵染弱苗,也易從傷口處侵入。苗期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易導致發病;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的糞肥或用污水灌溉,都易加重病情。

『陸』 水稻立枯病,用什麼葯治理好呢

,播種前,土壤要進行消毒滅菌,大棚育苗營養土也要滅菌處理,用甲基惡霉靈兌水噴霧一下。水稻種子用殺菌劑浸種6小時——24小時左右,浸種殺菌劑可選擇25%咪鮮胺兌水1000倍——2000倍液浸種防治方法:爛秧常發區或秧田出現爛秧時進行葯劑防治,對未發病田一般在落谷後覆土前或揭膜後噴霧進行預防,發病田應進行施葯救治,發病嚴重的及時將發病中心挖除並噴葯防治。

『柒』 水稻立枯病和青枯病的異同及其防治

相同點:都是水稻苗期病害,水稻青枯病發生重的秧田,立枯病發病也重。
不同點:
1、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青枯病是一種生理障礙性病害。
2、產生原因不同:立枯病是由於土壤消毒不徹底,氣候異常(持續低溫或氣溫忽高忽低),苗期管理不當(床土黏重、偏鹼、播種過早、過密、過厚),種子受傷、受凍、浸種時間過長、活力差等條件,有利於該病發生。
3、病害症狀不同:立枯病的秧苗枯黃卷縮,莖基部有紅褐色病斑,逐漸枯萎爛死,用手拔苗,莖基部與根脫離,容易折斷。
4、防治方法不同:立枯病,在選擇無病種子田,減少種子帶菌量及置床、床土調酸、消毒基礎上,秧田發現中心病株時,在水稻1.5—2.5葉期,30%惡甲水劑1—1.5ml/m2,兌水5L噴霧,做到邊噴葯邊噴水,嚴防燒苗現象發生。

『捌』 水稻立枯病用什麼葯

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
1施用完全腐熟的肥料。處理好排水系統,避免地面潮濕。苗間距不能過密,以免造成地面不通風和光照不足
2苗床消毒:惡霉靈1200-1500倍液或甲霜惡霉靈1500-2000倍液,與土壤相拌,進行消毒。
3發病後葯劑防治:①噴灑惡霉靈1200-1500倍液,不僅能夠土壤消毒,而且還能促進植物生長,並能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進入植物體內,移動極為迅速。在根系內移動僅3小時便移動到莖部,24小時移動至植物全身。並具有促進作物根系生長發育、生根壯苗提高成活率的作用。②甲霜惡霉靈葉面噴施稀釋1500-2000倍液,葯效被土壤吸收,通過根系吸收,可移到葉緣,並發揮作用,且葯效持久。促進作物生長,健苗壯苗:增強發根能力,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玖』 水稻立枯病怎麼防治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幼苗期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發病主要是受氣溫過低、溫差過大、土壤偏鹼、光照不足秧苗細弱、播種密度過大等因素影響。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2種,生理性立枯病主要是苗期管理不當造成的。多發生在離乳期,其症狀表現為病苗葉尖無露珠,心葉上部葉片打綹,秧苗黃、瘦、弱,根部變褐色,根毛、白根減少或無根毛,用手拔發病秧苗時,連根拔出;病理性立枯病是由真菌侵染而引起的,其病原種類較多,主要包括鐮刀菌、絲核菌,以及常蠕孢霉屬和腐霉屬等。多發生於立針期至三葉期,病苗心葉枯黃,葉片不展,種子和莖基交界處常有霉層,莖基軟腐爛,根變成黃褐色。用手拔苗,秧苗莖基部斷裂,根系留在苗床里。水稻在1葉1心至2葉1心期時最容易發生立枯病。防治立枯病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培育壯秧、增強秧苗抗逆性是防治立枯病的關鍵。
1.精選種子,細致催芽
用鹽水選種,將有傷口的種子和不飽滿的種子淘汰,要求種子飽滿,60℃溫湯浸種處理時間10min,發芽快而整齊一致,芽露白,紮根快而抗寒力強。
2.適期播種,播種密度不要過大
應在氣溫穩定通過6℃ 時播種,不要盲目搶早。從理論上講,播種密度以300 g/㎡為宜。
3.床土處理
選地勢高和地面平坦的地方做苗床,床土要選有機質含量高、肥沃、疏鬆、偏酸性土壤。如土壤酸度不夠,可採取調酸措施,把苗床土的pH控制在4.5~5.5之間。用水稻苗床壯秧劑加過篩細土混拌均勻後,均勻撒施在翻耙整平的苗床上。
4.加強田間管理
要做好防寒、保溫、通風、煉苗環節,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溫濕度不徒長。出苗前膜內溫度保持在30- 32℃;1葉1心時以控溫控濕為主,膜內溫度保持在25℃左右;2葉1心時,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半開膜,陰天中午開膜1-2小時,雨天打開膜換氣, 但膜內溫度不能低於12℃,否則易誘發立枯病。三葉一心期溫度不超過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過濕。3葉期後白天應揭膜通風鍛煉,夜間如果無霜凍最好也要揭膜使之經受低溫,這樣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強的壯秧。
5.葯劑防治:
注意觀察秧苗的生長情況,如發現有秧苗葉尖不吐水或秧苗有異樣時,應立即用70%敵克松粉劑500倍液或1%硫酸銨進行噴霧,並注意保持床土濕度,有效防止立枯病的危害。秧苗1葉1心至2葉1心期,最易發生立枯病浸染死苗,可用敵克松600 倍液或立枯靈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隔5-7天再噴1次,連噴2次,特別是敵克松對防治立枯病有特效。同時也可以在2葉期前後噴施生根粉和葉面肥以促進生長,提高其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