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海南省機構改革方案
擴展閱讀
首開股份股票價格 2025-07-24 04:13:54
如何看股票交易每筆圖 2025-07-24 03:40:39

海南省機構改革方案

發布時間: 2022-02-06 20:20:39

❶ 海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介紹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海南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廳字〔2009〕10號),設立海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1,為主管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政府組成部門。

❷ 海南省機構改革方案中對省人防辦公室是如何改革

海南省機構改革後人防部門貌似沒有變化。

海南省人防部門即海南省人民防空辦公室,是海南省國防動員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海南省政府人民防空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

❸ 海南省交通廳的機構簡介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海南省黨政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委[2000]36號),設置海南省交通廳。海南省交通廳是主管全省交通運輸工作的省政府組成部門。省交通戰備辦公室是省國防動員委員會的正廳級辦事機構,掛靠省交通廳。

❹ 在事業單位改革中黨史地方誌部門怎麼改

黨史研究室和地方誌辦公室合並。

2018年10月,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福建省機構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福建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福建省省級機構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見效,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誌編纂辦公室成立。

中共宣城市組建市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將市委黨史研究室、剝離行政職能後的市檔案局(市檔案館、市地方誌編纂辦公室、市地方誌館)的職責整合,組建市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作為市委直屬事業單位,保留市檔案館、市地方誌館牌子。

不再保留市委黨史研究室,以及單設的市檔案局(市檔案館、市地方誌編纂辦公室、市地方誌館)。作為市委直屬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改革:

一、是將省委黨史研究室與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整合,設置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誌編纂辦公室,作為省委直屬事業單位,相當正廳級。

二、是將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實行政事分開。今後,除行政執法機構按中央部署推進改革外,不再保留或新設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

《實施方案》明確同步實施省屬事業單位劃轉調整,根據部門職責劃轉情況,堅持優化協同高效,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將職責劃出部門所屬相關事業單位及人員、編制劃轉給職責劃入部門。

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按要求改革後再調整隸屬關系;其他事業單位應隨主管部門調整,相應調整單位名稱;劃轉後職能相同或相近的單位,相應整合機構、精簡編制。

(4)海南省機構改革方案擴展閱讀:

繼海南機構改革方案獲中央批准後,山東、福建、江蘇、廣東四省機構改革方案也相繼獲批。機構改革後,海南設置省級黨政機構55個;山東省級黨政機構60個,福建省級置黨政機構60個,廣東省級置黨政機構59個。

二、關於事業單位改革要求。

(一)《海南省機構改革方案》中,對於所屬事業單位改革要求如下 :

調整部門所屬事業單位。全面梳理各部門下屬事業單位,按照黨政機構撤並組建和職能調整情況,同步調整相關事業單位隸屬關系。

同黨政部門「三定」規定起草工作同步推進,全面清理省直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將行政職能劃歸主管部門或職能相近的行政機構,並寫入行政機構「三定」規定。堅持能轉職能的不轉機構,確需轉為行政部門內設機構的從嚴控制。

其他類別的事業單位原則上只進行必要的劃轉、更名和整合。

(二)根據《福建省省級機構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在事業單位改革方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將省委黨史研究室與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整合,設置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誌編纂辦公室,作為省委直屬事業單位,相當正廳級。二是將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實行政事分開。今後,除行政執法機構按中央部署推進改革外,不再保留或新設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

此外,《實施方案》明確福建省同步實施省屬事業單位劃轉調整,根據部門職責劃轉情況,堅持優化協同高效,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將職責劃出部門所屬相關事業單位及人員、編制劃轉給職責劃入部門。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按要求改革後再調整隸屬關系;

其他事業單位應隨主管部門調整,相應調整單位名稱;劃轉後職能相同或相近的單位,相應整合機構、精簡編制。

《福建省省級機構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要強化省委對機構編制工作的統一領導,嚴格執行機構編制管理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嚴格機構編制管理許可權和程序,堅決防止條條干預。

規范管理合署辦公機構、掛牌機構、議事協調機構、臨時機構和派出機構。議事協調機構一般不單設辦事機構,臨時機構在任務完成後及時撤銷。清理不規范設置的機構和配備的職數,根除掛牌機構實體化、「事業局」等,不再設立掛靠機構。

❺ 海南2025年封島是什麼意思

中新網6月8日電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8日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的推進實施可以分為打基礎和全面推進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現在起到2025年以前主要是打基礎、做准備,在這一階段適時啟動全島封關運作。第二個階段,2035年以前,主要是全面推進自由貿易港政策落地見效。


資料圖為航拍海口秀英港集裝箱碼頭。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公布。國新辦6月8日舉行發布會,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林念修在會上介紹,總的來看,《總體方案》始終把握三個關鍵點:第一,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第二,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重要的位置上,促進生產要素自由便利流動;第三,成熟一項推動一項,行穩致遠,久久為功。想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概括,就是把准方向、集成創新、自由便利、步步為營。

林念修指出,《總體方案》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6+1+4」。

「6」就是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圍繞這6個方面,《總體方案》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

貿易自由便利方面,對貨物貿易,簡單的說就是「零關稅」,就是實行以「零關稅」為基本特徵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對服務貿易,簡單說就是「既准入又准營」,將實行以「既准入又准營」為基本特徵的自由化便利化一系列政策舉措。

投資自由便利方面,一句話,「非禁即入」,就是大幅放寬海南自由貿易市場准入,實行「非禁即入」制,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

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方面,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圍繞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分階段開放資本項目,有序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與境外資金自由便利流動。

人員進出自由便利方面,針對高端產業人才,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目的是打造人才聚集的高地。

關於運輸往來自由便利方面,將實行高度自由便利開放的運輸政策,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和航空樞紐。

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方面,要在確保數據流動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擴大數據領域開放,培育發展數字經濟。

「1」就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特別強調要突出海南的優勢和特色,大力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夯實實體經濟的基礎,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4」就是要加強稅收、社會治理、法治、風險防控等四個方面的制度建設。

一是按照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強法治、分階段的原則,逐步建立與高水平自由貿易港相適應的稅收制度。

二是著力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自由貿易港治理體系。

三是建立以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為基礎,以地方性法規和商事糾紛經濟解決機制為重要組成的自由貿易港法治體系,營造國際一流的自由貿易港法治環境。

四是制定實施有效措施,有針對性防範化解貿易、投資、金融、公共衛生、生態等領域的重大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林念修介紹,《總體方案》的推進實施可以分為打基礎和全面推進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現在起到2025年以前主要是打基礎、做准備。這一階段的目標任務是,突出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在有效監管的基礎上,有序推進開放進程,推動各類要素便捷高效流動,形成早期收獲,適時啟動全島封關運作。圍繞這一目標任務,我們將抓緊開展工作,爭取用3年左右的時間能夠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為全面封關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第二個階段,2035年以前,主要是全面推進自由貿易港政策落地見效。這一階段的目標任務是,進一步優化完善開放政策和相關制度安排,實現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基本形成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現代產業體系和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打造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林念修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海南省和有關部門,按照《總體方案》的要求,突出重點環節和關鍵領域,堅持「管得住」才能「放得開」的原則,把握好分步驟分階段實施的推進節奏,只爭朝夕,扎實穩妥,推動各項政策措施盡快落地見效,高質量高標準的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

❻ 機構改革林業局下屬森林消防大隊怎麼改

林業部門職能改革,以加大生態系統保護為出發點,統籌森林、草原、濕地監督管理,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扁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在部委級別,以原林業局的職責為主,增加了農業部門的草原監管職責,和國土、住建、水利、農業、海洋等部門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管理職責,組建成立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牌子,由自然資源部管理。主要職責是監督管理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和陸生野生動物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組織生態保護和修復,開展造林綠化工作,管理國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
林業部門減少的職責,包括劃歸自然資源部門的森林、濕地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和劃歸應急管理部門的森林防火相差職責,森林武警成建制退出現役,劃歸應急管理部門,承擔森林防火滅火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從省級已經獲批實施的《黨政機構改革方案》來看,各省都依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職能和機構模式,設立了林業和草原廳,為省政府組成部門,由省政府直接管理,或者歸口自然資源廳管理。例如山東省直接在自然資源廳掛牌,海南省成立省林業局,為省政府直屬機構,由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統一管理,寧夏自治區成立林業和草原局,是自然資源廳的管理機構。
市縣一級機構改革,以省級機構改革為樣板,職能不變,機構規格降低。縣級由於黨政機構數額限制,大點的縣,如果黨政機構個數限制不大,或者如寧夏內蒙等林業和草原局職責較重,會成立林業和草原局,成為政府的直屬機構,行政部門,使用行政編制,歸口自然資源局管理。一般的縣區或者更小的縣區,由於黨政機構個數限制,基本上都會採取例似山東省廳的改革方式,成立林業和草原局,在自然資源局掛牌,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合署辦公的模式,保留行政機構,人員隨職能和自然資源局機關整合,依然使用行政編制,為公務員身份。

內蒙古額爾古納:濕地湖泊景觀
縣級林業局下屬事業機構,森林、濕地資源調查與確權登記職能劃歸自然資源局下屬的不動產登記中心,職能、人員、編制都已經劃轉結束。其他林業、果業、草原等公益服務單位,暫時保留,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與自然資源局其他下屬機構整合成立綜合服務中心,或者跨領域成立綜合服務中心。自收自支類苗木經營管理機構與職責改企,與合同制管理人員一並隨企改制,自主經營。轉交地方的國營林場隨同林業局下屬事業單位共同改革,實行管辦分離、事企分開,正式職工隨職能分流,合同人員自主擇業。公園管理等以企業化自主經營為主。
鄉鎮林業站隨縣局改革,與國土所整合,保留管理和公益服務職能,接受縣局和鄉鎮雙重領導。護林員等臨時雇傭人員自主擇業,由政府購買服務代替

❼ 海南省醫保中心電話號碼

摘要 「12333智詢通」智能服務系統通過對12333電話咨詢中心知識庫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門戶網站海量信息資源的有機整合,著重突出人機互動「對話」服務方式,實現了網站在線咨詢形式和交互流程的創新。

❽ 海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介紹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海南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廳字200322號),設立海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省國資委),為省政府直屬特設機構(正廳級)。省政府授權省國資委代表省政府履行出資人的職責。根據省委決定,省國資委成立黨委,履行省委規定的職責。 省國資委的監管范圍為省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及國有控股、國有參股企業的國有資產。

❾ 2018年海南省機構改革37個政府機構有與國家醫療保障局對應的省級醫療保障局么

《海南省機構改革方案》是首個獲得中央批復的省級機構改革方案。其中明確 組建省醫療保障局,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
整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城鎮從業人員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省物價局的葯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省民政廳的醫療救助職責等。

❿ 五指山的社會

1987年起,五指山市文化機構相繼成立,至2000年,有市文化體育局、市廣播電視局、市檔案局、市文化館、五指山市圖書館、市新華書店、市電影公司、市影劇院、市廣播電台、市有線電視中心、電影放映單位(3個)、鄉鎮文化站(9個)、省駐文藝團體海南省民族歌舞團(1個)。全市有文化室56個、書報攤點5個、舞廳、娛樂場地135個、學校圖書館11個。
2005年,有文化館、圖書館各1個,鄉鎮文化站7個,藝術表演團體3個。舉辦「三月三」節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動,組織「文化下鄉」和「電影下鄉」活動。當年廣播覆蓋率100%,電視覆蓋率98.9%。
2012年,五指山市完成708場全年電影下鄉放映任務。完成2012年五指山市慶祝黎族苗族「三月三」節、五指山市慶祝2012年「三月三」節暨海南文明大行動全省巡迴演出、首屆海南省民族生態文化藝術節、省瓊劇團到該市惠民演出、文化惠民下鄉巡演等共18場次。 1987年3月,設五指山市文化教育委員會,內設教育組、衛生組、文化組和體育組。體育組設組長1名(副科級),業務幹部2名。1988年1月,市文化教育委員會中的體育組,分出成立五指山市體育運動委員會,設有行政秘書股、群眾體育股、訓練競賽股,人員7名,其中副主任2名、幹部職工5名。1990年,人員7人。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幹部職工5名。1995年11月,五指山市行政部門機構改革,撤銷市文化局、市體育運動委員會,設立市文化體育局,內設體育崗,負責體育工作。2000年11月1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通什市黨政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文化體育局更名為文化廣電體育局。廣播電視局行政職能並入文化廣電體育局。
2005年,五指山市有各類運動場所115個,其中能容納6000人體育場1個。10月,海南省第2屆體育運動會舉重比賽在五指山市舉行。
2012年度,成功承接兩項海南省2012年重大體育賽事,一是「中國體彩杯」2012年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五指山賽段的比賽;二是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暨五指山熱帶雨林登山賽。組隊備戰海南省第四屆運動會,贏得金牌8枚、銀牌12枚、銅牌8枚,取得非奧項目總分第八名的歷史最好成績。 解放前,五指山地區無醫療診所,黎族、苗族人民患病無處求醫。天花、霍亂、鼠疫等流行,白喉、麻疹、小兒麻痹症、絲蟲病、瘧疾、麻風等時有發生,人民生命沒有保障,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很高。民國16年(1927年),天花病大流行,發病率占總人口的40%,死亡率為20%。民國23年(1934年),天花再次蔓延,暢好草辦村全村60餘人,死亡25人,死亡率42%。
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缺醫少葯的落後狀況逐漸得到改變。1953年,在五指山創建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中心醫院(今海南省第二人民醫院)。之後,自治州又在五指山建立了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所、慢性病防治站等醫療衛生機構。各鄉鎮建立了衛生院。20世紀70年代,大隊有衛生所,有「赤腳醫生」。1987年12月,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部分醫療機構移交五指山市,至2000年,全市有各類醫療機構91個,醫務人員529人,病床607張,其中,鄉鎮衛生院9家,村衛生室41間,省駐醫療機構2家,省駐大中專學校衛生室9家,基本形成了市、鄉鎮、部分村三級醫療防治網。
2005年有醫療衛生機構21個(不含診所),病床位642張,衛生技術人員483人。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基本達標。傳染病發病率538.75/10萬。人口出生率12.47‰,自然增長率8.92‰,符合法定生育率96.75%。
2012年末,五指山市轄區衛生機構21家,衛生機構實有床位860張,衛生技術人員730人。個體診所21家,從業人員59人。農村衛生室59所,鄉村醫生130人。年末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戶58139人。 黎族文身,黎語叫「打登」,亦叫「模歐」。海南漢語叫「綉面」或「書面」。西文則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種傳統習俗。黎族人把文身看成民族的標志。文身時不僅圖有定形、譜有法制,連施術年齡亦有所規定。各族按祖傳之圖案進行文身,絕不能假借紊亂。例如,美孚黎婦女,以幾何方形紋、泉源紋或穀粒文組成的圖案,而潤黎則以樹葉紋或方塊形成圖案。青蛙是黎族最崇拜的動物之一。黎族文身常以青蛙作為主要圖案。
不同支系的黎族有不同的紋法。現黎族年輕女子已經不再文身,留文身的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有專家呼籲盡快對黎族文身這一人類文化遺產進行搶救保護。據了解,黎族文身2006年被列為「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名錄」。 五指山市只有十多萬人口,其中大部分為少數民族,以黎族居多,五指山市居民的飲食習慣深受黎族飲食習慣的影響。五指山市的居民一日三餐喜吃米飯或雜糧,喜食野味、野菜。
竹筒飯:竹筒飯又名香竹飯,用新鮮竹筒裝著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飯食,米飯被竹膜所包,香軟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飯之芬芳。
水滿茶:水滿茶是五指山野茶,長年生於雲霧之中,得天地之精華,醇郁甘甜,且有防感冒,止腹瀉,健胃醒神之效。
山蘭酒:山蘭酒是黎族採用所居山區一種旱糯稻 ---山蘭稻釀制而得名。並採用了當地山中特有的植物,運用傳統自然發酵的辦法製成。可以說山蘭酒是真正的綠色酒類。
椰子船:椰肉和糯米飯緊密結合,色澤白凈,鐵飯晶瑩半透明,狀如珍珠。硬軟相間,脆糕結合,慢品細嚼,椰香濃郁,清甜爽口。看起來色澤晶瑩,吃在嘴裡軟硬相間,椰香濃郁、清甜爽口。
清補涼:在夏季的五指山大街上,通常會看到一家連一家的清補涼攤,小攤前坐滿了喝清補涼的人。清補涼原料少則十幾種,多則二十幾種,其中綠豆有清涼解暑的功效,西瓜有美白的功效,菠蘿和椰肉是五指山的特色水果。 「三月三」是海南省黎族的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愛情節,黎語稱「孚念孚」。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行。黎族地區過三月三,目的是祭拜黎族的祖先,並祈祝農作、狩獵豐收。節日當天,黎族村寨的男女老少帶著粽子和糕點,從四面八方來到五指山一帶。白天,小夥子們打魚,姑娘們煮飯烤魚,然後將祭品放到有天妃和觀音化石的岩洞口,祭拜祖先。同時青年男子背槍荷箭到深山密林去找獵物,把獵物獻給心愛的姑娘。
當夜晚來臨,河岸邊燃起熊熊篝火,姑娘們和小夥子們開始歡慶活動。人們對歌、摔跤、拔河、射擊、有的還盪鞦韆。在節奏明快的樂曲聲中,黎族青年們翩翩起舞,跳起了打柴舞,打獵舞。男女青年各坐一邊,互相傾訴愛慕之情,如果雙方感情融洽,就相互贈送信物。姑娘們將親手編織的七彩腰帶系在小夥子腰間,小夥子則把耳鈴穿在姑娘的耳朵上,或把鹿骨做的發釵插在阿妹的發髻上,相約來年的三月三再相會。 五指山初保村是保留最完整、最美麗、最獨特的黎族民居群。地處五指山西麓的毛陽鎮牙合村委會,是中國唯一保存古老原貌特色的黎族村落,也成為黎族生活、文化變遷的一個縮影。初保村依山而建,村前有潺潺流水和層層梯田,全村58戶320人全部住在極富黎族特色的桿欄式樓房(俗稱「吊腳樓」)里,是區別於海南其他黎族船形屋的一個特例。初保村的黎族老人們大部分依舊保留著黎族人的生活傳統,而年輕的一代大多受到了教育,有些還走到了外面去尋求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