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潤生有哪些作品
主要著作有:《中國農村經濟改革》、《中國農村的選擇》、《中國農村制度變遷》、《杜潤生文集》等 。
2. 杜潤生的個人履歷
參加進步社團
杜潤生得舅父之助,1927年考入太原國民師范讀書,該校向有革命傳統。時值北伐戰爭結束,三民主義未能實現,各黨派都宣傳自己的主張。杜潤生曾寄希望於國民黨改組派,但其成員在野時講革命,一旦當了官就腐化,令青年們大失所望。蔣介石對內加緊鎮壓革命,九一八事變後卻對日採取不抵抗政策,反動面目大暴露。經過冷靜地觀察,他感到真正為中華民族實乾的只有共產黨。在抗日救亡運動中,杜潤生很想靠近共產黨,因苦於找不到組織,他與其他青年自動組織一個「九一八讀書會」,發動抵制日貨,開展抗日宣傳。後來學校成立學生會,他積極參加,並成為骨幹。
在共產黨的影響下,太原學生運動糾正了自流現象,把斗爭鋒芒對准國民黨反動分子。太原國民師范校長梁先達和教育所所長苗培成,是國民黨省黨部委員,壓制學生抗日運動,學生們發動驅逐梁、苗二人的斗爭,組織了包圍省黨部的請願活動,杜潤生是學生代表之一。軍警當場開槍,打死一人,傷十餘人,杜潤生也受了傷。慘案教育了民眾,也更加堅定了杜潤生參加共產黨的決心。他認為:「沒有共產黨這樣的組織,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就打不倒。」1932年10月,杜潤生先後加入了共產黨的外圍群眾組織抗日反帝同盟會和社會科學家聯盟。
參加革命
驅梁學潮發展到反對當時統治山西的軍閥閻錫山,即遭到鎮壓,杜潤生被通緝,他只好到鄉下躲避一段時間。1933年來到北平,考入北平師范大學文史系,一面學習,一面從事學生運動。1935年,因被同鄉告密遭到逮捕,關押數月後釋放出獄。在「一二九」運動中,他是學聯代表,後任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區隊長、總部宣傳部長。1936年夏季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杜潤生在太行山地區參加抗日游擊戰爭,投身根據地政權建設,歷任晉冀豫抗日義勇軍三支隊隊長,太行區黨委宣傳科科長,太行行署副主任。
神秘的九號院
這是1982年,九號院立起了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的牌子,取代了兩年前剛成立的國家農委。往後7年,九號院就成了農研室的代稱。1990年的一天,西黃城根南街九號的院子里,一個工作組走了進來。他們宣布,決定撤銷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土地改革運動
從學生時代起,杜潤生就非常重視理論學習和思考,在領導崗位上,他更重視用革命理論指導實踐。在1942年整風運動中,黨組織為杜潤生作的鑒定中,就有「領導能力強,思想敏銳突出,有理論素養」這樣的評語。
解放戰爭中,1947-1949中共豫皖蘇地區四地委書記。
新中國成立初期,他擔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南區軍政委員會土地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在領導中南新區的土地改革運動中,提出了分階段進行土改的主張,即普遍發動群眾、剿匪反霸、建好農會組織,再轉入分配土地。他還提倡下鄉參加土改的幹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以利於黨的基層組織建立在貧苦農民的階級基礎上。毛澤東主席肯定了杜潤生所提分階段進行土改的方法,1951年2月,毛澤東代中共中央起草的批語中指出:「這樣做是完全必要的」,「土地改革的正確秩序,本來應當如此」。
組織農業合作化
由於土地改革中的出色工作,杜潤生得到中央領導的賞識,於1953年初被調到北京,任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秘書長,兼國務院農林辦公室副主任,參與組織領導全國的農業合作化運動。
在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初期,按中央決議推進農民的互助合作,鄧子恢部長和杜潤生提出的一些意見,毛澤東開始也是接受和支持的。但後來農村建立合作社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他們跟不上毛主席決策的變化,彼此出現分歧。主要表現在:第一,毛澤東主張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速度要快,他們則主張慢一點,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要控制建社的一定數量;第二,在中南局土改結束以後,他們提過給農民經濟活動的自由,就是商品交換的自由、借貸自由、僱工自由和租佃關系的自由,叫做「四大自由」,毛澤東認為這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的主張,缺乏清算;第三,關於合作社的形式,他們主張搞多樣化,不要限於一個形式。所有這些,毛澤東都不接受,認為是右傾錯誤。
1955年10月中共中央召開了擴大的七屆六中全會。會上,毛澤東及中央主要領導人點名批評了鄧子恢和杜潤生,說他們「在社會主義高潮到來之前,像小足女人(在後來的會議和文章中則稱「小腳女人」)走路」。當時,大規模合作化運動,還處在發動階段,受實踐經驗的限制,還不可能取得進一步的理性認識,他倆都作了檢討。這檢討不是違心的,他們由衷地承認主席是正確的,他們錯了。當時黨內有個別人提議要嚴加追究鄧和杜的責任,毛澤東說,「杜某是一個好同志,土改是堅決的。對於合作化,社會主義革命缺乏經驗,到下邊實踐一段就好了。」毛澤東為了推進農業合作化運動,編了《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全書共收入176篇文章,他逐篇審校,寫出按語,表現了重視調查研究,嚴肅認真的工作精神,這也使杜潤生深受感動。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根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對鄧子恢和農村工作部的工作重新給予評價,認為他們的主張是對的,不實之辭,予以推倒,鄧、杜舊案得以平反。
3. 杜潤生的主要著作
《中國農村經濟改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9月
《現代科學領導大全》,農村讀物出版社(北京),1988年5月
《中國農村的選擇》,農村讀物出版社(北京),1989年1月
《思考與選擇:關於中國農村改革和發展問題研究》,合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年
《中國的土地改革》,主編,當代中國出版社,1996年8月
《杜潤生文集:1980~1998》,山西經濟出版社,1998年12月
《中國農村改革決策紀事》,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
《當代中國的農業合作制》,當代中國出版社,2002年
《中國農村制度變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杜潤生自述 : 中國農村體制變革重大決策紀實》,人民出版社,2005年
《杜潤生改革論集》,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年
《改革憶事》,人民出版社,2009年
4. 工程測試與信息處理(盧文祥杜潤生第二版)有課後習題的答案嗎或者配套的習題答案講解
有嗎有嗎?同求
5.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辦公室主任是誰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是全國性社會團體法人,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原名中國國土經濟學研究會,成立於1981年,2006年初經民政部批准更名為中國國土經濟學會。於光遠、杜潤生、王先進先後擔任理事長。現任理事長為第十屆全
6. 杜潤生1949年10月1日在哪裡
山西太谷縣陽邑村
7. 聽說中佳信集團的老總是中戰會的成員啊真的假的
中戰會名譽會長為開國上將蕭克,會長為前副總理谷牧,高級顧問包括袁寶華、杜潤生、澳洲前總理霍克、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義大利前總理德米凱利斯等。中戰會委員不但有大量權威、學術專家,還有中國各行業的優秀企業家,比如飲料行業的娃哈哈老總宗慶後、IT行業的阿里巴巴主席馬雲、電器行業的海爾CEO張瑞敏、化妝品行業的中佳信集團總裁良也、乳作品行業蒙牛主席牛根生、培訓界的新東方總裁俞敏洪等等,目前,中戰會課題組研究人員已發展到400餘人,重大課題130餘個,與海內外政治、經濟和文化高層精英建立了廣泛合作關系。
中戰會通過活躍的學術實踐、立法提案、民間外交推動社會的改革與進步,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現代化進程、司法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進步發揮過重要作用。成功舉辦過「未來十年東亞合作與發展」、「未來東亞合作與安全」等國際研討會,發起多次北京及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活動。2005年8月,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與美國大使館共同舉辦了「中美民間外交與戰略同盟關系回顧學術研討會」,積極增進中美互信。2006年2月,與人民日報海外版聯合主辦了「21世紀中國城鎮化發展戰略論壇」。產生的影響遍及海內外。
8. 杜潤生是誰啊
杜潤生,男,1913年7月18日生,原名杜德,山西省太谷縣陽邑村人。1932年10月參加共產黨的外圍群眾組織抗日反帝同盟會和社會科學家聯盟。1934年考入北平師范大學文史系。193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內最資深的農村問題專家之一,農村改革重大決策參與者和親歷者,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他一直認為「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最大的問題是土地問題」。他多次向中央諫言,主張農村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從1982年到1986年連續5年參與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對於家庭承包責任制在中國農村的推廣和鞏固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後任國家農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9. 杜潤生的人物時間表
杜潤生1913年7月18日出生於山西太古陽邑村。
1981年,時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潤生起草的「1982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確立了「包產到戶」的合法性,結束了對「包產到戶」長達30年的爭論。
1927年,考入太原國民師范。
1934年,考入北平師范大學文史系。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被中共山西省委派到太行山地區打游擊,建設抗日根據地。歷任晉冀豫抗日義勇軍三支隊隊長,太行區黨委宣傳科科長,太行區黨委城市部太原城委書記等。
1947年,在解放戰爭中隨劉鄧大軍南下,參加「挺進大別山」和淮海戰役,領導所在的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和農民運動,歷任中共中央原局秘書長等。
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南區軍政委員會土地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在領導中南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中,提出了分階段土改的主張,即先普遍發動群眾,剿匪反霸,建好農會,再轉入分配土地,得到毛澤東的充分肯定。
1952年,調入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任秘書長,兼國務院農林辦公室副主任。
在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爭論中,支持鄧子恢「穩步前進」的主張(即堅持經過新民主主義社會,多種經濟並存,並利用有益於生產力發展的私有經濟的思路),受到點名批評,被解除職務。
1956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歷任副秘書長、秘書長,兼院黨組副書記。
1966年「文革」開始後,被停職檢查,受到沖擊迫害。
1970年,到中國科學院在湖北潛江的五七幹校監督勞動。
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得到徹底平反。
1979年,任國家農業委員會副主任,負責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政策研究。
1980年,提出可在貧困地區全面推廣土地家庭承包,其他地區也可以因地制宜。
1981年,受中央委託支持起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肯定包產到戶的合法性,肯定了責任制長期不變,得到鄧小平和陳雲的高度肯定。
1982年元旦,由杜潤生起草的《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成為當年中央「一號文件」。此後,杜潤生多次接受中央委託,主持多個農村政策文件的起草,為關於農村工作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的出台作出重大貢獻。
1983年,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倡導和推行做了大量工作。
1989年後,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先後撤銷。杜潤生離職後,繼續從事農村經濟和政策研究。
杜潤生是中共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等。同時,還是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中國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農業經濟學會理事長、中國合作經濟學會會長、中國國土經濟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等。
杜潤生善於培養後進。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林毅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等,都曾師從杜潤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杜潤生先後任國家農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被公認為中共黨內最資深的三農(農村、農業、農民)問題專家,農村改革最重要的決策者和親歷者,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從1982年到1986年連續5年主持起草了著名的關於農村改革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對於家庭承包責任制在中國農村的推廣和完善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