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證券交易經手費
擴展閱讀
甄嬛傳21集 2025-07-27 21:23:33

證券交易經手費

發布時間: 2022-02-13 08:31:17

⑴ 上交所交易經手費指的是什麼

股票交易費用是指投資者在委託買賣證券時應支付的各種稅收和費用的總和,通常包括印花稅、傭金、過戶費、其他費用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最近降低了25%,利好我們的股市

⑵ 股票交易經手費是什麼意思

股票交易沒有什麼經手費,只有傭金、印花稅和過戶費。
印花稅:買入沒有,賣出收取成交金額的萬分之10。
過戶費:僅限於滬市股票,深市股票沒有,是成交金額的萬分之0.2。
傭金:買賣都要收取,是從萬分之2到萬分之30都有可能。

⑶ 股票中的一級經手費是什麼意思

就是證券交易費用,具體結實如下:

  1. 一級費用:包括印花稅、過戶費、經手費、證管費、結算費。

  2. 二級費用:傭金。

1)|印花稅是單邊收取費用,賣方繳納。

2)上交所: 印花稅=成交金額*印花稅率

過戶費=面值*成交數量*過戶稅率

經手費=成交金額*經手費率

證管費=成交金額*證管費率

結算費=成交金額*結算費率

3)深交所: 深交所股票不收過戶費

經手費=成交金額*(經受費率+證管費率)-證管費

證管費=匯總總成交金額*證管費率

⑷ a股交易,經手費是怎麼產生的

2015年7月1日,為進一步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滬、深證券交易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經研究,擬調低A股交易結算相關收費標准。滬、深證券交易所收取的A股交易經手費由按成交金額0.0696‰雙邊收取調整為按成交金額0.0487‰雙邊收取,降幅為30%。收取的B股交易經手費由按成交金額0.301‰雙邊收取調整為按成交金額0.0487‰雙邊收取。
在0.0487‰中,0.00974‰轉交投資者保護基金,0.03896‰為交易所收費。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收取的A股交易過戶費由目前滬市按照成交面值0.3‰雙向收取、深市按照成交金額0.0255‰雙向收取,一律調整為按照成交金額0.02‰雙向收取。按照近兩年市場數據測算,降幅約為33%。同時,滬股通交易過戶費收費標准由原「按成交股份面值的0.6‰元 人民幣 計收(雙向收取)」修改為「按成交金額0.02‰元人民幣計收(雙向收取)」,此收費標准2015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

⑸ 證券交易手續費

1.最高是:千分之三 ,但是目前 行情不好,幾乎沒有券商會收到千分之三的手續費 ,一般都在千分之一,最低給到 萬分之三了 ,這里說的手續費 ,都是全包的。

2. 如果在今年之前,單純按照交易成本來說,A股萬三還是有可能的。但是今年監管部門下發了傭金方面的文件,各地區的證監局規范了本區域內的最低傭金標准,很多地方現在開始傭金就只能是千分之一了,不管交易規費什麼的有多少,券商給投資者的最低傭金就只能是千分之一,目前江蘇省就是。所以具體要看你的券商所在哪個城市,當地的政策是如何的。目前尚未開展異地展業,所以想要跨省在異地開戶是不現實的。

⑹ 什麼叫A股證券交易經手費收費

A股證券交易經手費是證券交易成本之一,是由交易所收取的費用。顧名思義,所謂經手,就是因為交易所為股票交易提供了平台,所以每筆交易要按照交易金額的一定比例收取。
通俗一點就是:「你要從此過,留下買路錢」

⑺ 現在證券交易監管費以及證券交易經手費費率,包含在傭金中嗎

樓主,包括在內的。
即,如果你給客戶報萬分之5,則是凈傭金萬分之3加規費萬分之2.
如果你給客戶報的是萬分之8,而實際收取客戶萬分之10,則是違規行為!欺詐客戶。

⑻ 股票,買賣,經手費,證管費是怎麼回事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的。
股票交易是指股票投資者之間按照市場價格對已發行上市的股票所進行的買賣。股票公開轉讓的場所首先是證券交易所。中國大陸目前僅有兩家交易所,即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
交易經手費一般是指證券交易經手費,是證券公司在證券交易所的場內交易成交後,按實際成交金額計算的一定比例向證券交易所交納的交易費用。經手費和傭金在性質上均屬於交易費用,但也存在明顯的區別。經手費是券商交給交易所的費用,傭金則是投資者交給券商的費用,傭金中包括了券商的收入和券商須交給交易所的經手費和其他費用。
證管費:約為成交金額的0.002%收取

⑼ 股交易經手費什麼意思

會宣布下調A股交證監易經手費利好券商股,對大盤整體利好作用有限。
證券交易經手費是證券公司在交易所交易後,按成交金額的一定比例向交易所交納的交易費用,因此對投資者和大市的利好作用有限,只是對券商有較大支持作用,與下調印花稅的利好力度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