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經典佛語
擴展閱讀
股票可以剛買就賣嗎 2025-07-27 23:41:59
靈魂獸 2025-07-27 23:07:29
百得電動工具 2025-07-27 23:07:27

經典佛語

發布時間: 2022-02-13 12:42:45

① 五字經典佛語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這句出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對於愛情:美好的愛情,動人的愛情,原來都是虛幻的!可是虛幻的愛情卻也是最美的!如墜夢中,近在眼前,卻觸摸不到;遙遠的總是最美,因為遙不可及,充滿想像,卻難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於人心所營造的幻境。這種美,值得我們凡人一直去追尋,即使花去畢生的時間,得到心碎的結局,卻依然在憧憬。對於生活:如果人不執著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就不會被物質名利所控制;正由於人追求這些感官之物,才會變得不快樂……一切皆流,無物永駐。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覺、感受,因為才會身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記得佛家的句:一切皆為虛幻。人生如夢隨風散!聚散,喜憂皆是緣!

【經典二:不可說】

很多的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眾生要拋棄妄念執著,進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狀態!「說」這一行為本身需要一個妄念才能實行,所以不可說!佛陀有這么多經書,這么多語錄就是為了教化眾生不得已而為之,故禪宗講求不執著於文字就是這個道理。陳永濤有句話,很好的說明了這句佛家經典:有的事可說不可做,有的可做卻不可說,有的既不可說又不可做。最後送上里一段,讓大家最自己去體會。《涅盤經》雲:「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由唐代玄奘法師所譯,盡得禪宗精髓!全句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佛家講「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這句話基本要闡述的是萬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對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談空卻又戀空,其實戀取世事和戀空並無分別,同樣是執取而不放。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現象,而這些現象是人們虛妄產生的幻覺。色即是空,使人們認識到事物的現象,認識到諸多的苦和煩惱都是虛妄產生的。空即是色,則由事物的共性,因緣關系,讓人們知道因果報應,善惡循環。所謂: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勸人向善的基礎。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抵制誘惑。否則就會痛苦繞身。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佛語有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原文應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出自《華嚴經》。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這句話,並不出自佛經,而是出自一個故事。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憶。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註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大悲是無盡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淚來形容,大悟就是開大智慧,這個智慧不是言語能表達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興,內心的喜悅又怎麼是笑聲能表達的呢?年齡越長,對於這句的體會就越深刻。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是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語出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儒家把和諧導向社會理想,道家把和諧導向事物本源,佛家則把和諧導向內心世界。佛家認為,境由心生。內心平和,見事皆和。禪宗有雲:心險佛眾生,平等眾生佛。心中若無佛,向何處求佛?眾生皆有佛性。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禪之言。心非心,物非物,心高於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人在塵中,不是塵,塵在心中,化灰塵。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尋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源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當年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但他見地獄里有無數受苦的魂靈,不忍離去,於是留在了地府,並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於是有一這句話的由來,屬於佛教的大乘。

② 經典佛經有哪些

佛法學習入門
請聽凈空法師講的《認識佛教》《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地藏經》《無量壽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凈土大經解演義》
體方法師講的《解脫之道》《阿含經》《心經》《金剛經》
母音老人講的《拈花錄》
阿彌陀佛

③ 求一些經典佛語

樓上說的佛語,很多其實是世俗觀點,佛教經典原本沒有。如果您想從真正佛經中了解這些佛語,可多看看佛經,比如《佛說四十二章經》等等,既淺顯易懂,又蘊含哲理!阿彌陀佛!

④ 經典愛情佛語100條

1、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2、萬法唯心。
3、眾生皆平等。
4、禍往者福來。
5、寧靜而致遠。
6、一剎便是永恆。
7、善惡一念之間。
8、有其因,必有其果。
9、隨心、隨緣、隨性。
10、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11、厚德載物,有容乃大。
12、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13、九九歸一、終成正果。
14、無色無相,無嗔無狂。
15、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16、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17、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8、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19、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20、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
21、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22、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23、學佛就是在學做人而已。
24、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
25、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26、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27、即種因,則得果,一切命中註定。
28、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29、風亦不動,樹亦不動,乃汝心動也。
30、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31、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32、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33、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34、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於淡泊,樂於寂寞。
35、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36、寧可自己去原諒別人,莫讓別人來原諒你。
37、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38、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39、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40、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當然的。
41、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42、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43、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44、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45、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46、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47、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48、只要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49、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50、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51、能為別人設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52、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53、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54、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55、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56、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57、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
58、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59、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
60、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61、對人恭敬,就是在庄嚴你自己。
62、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63、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葯可救。
64、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65、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66、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67、內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68、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69、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70、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71、當你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7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五陰盛。
73、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74、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75、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76、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77、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麼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78、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79、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80、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81、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麼?
82、當你未學佛的時候,你看什麼都不順。當你學佛以後,你要看什麼都很順。
83、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84、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85、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86、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87、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88、其實愛美的人,只是與自己談戀愛罷了。
89、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贊嘆的人。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沈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不被批評的。
90、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91、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92、為了贊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
93、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94、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95、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96、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啊!
97、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捨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們至死都還在執著與追求。
98、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99、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恆的至理。
100、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於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⑤ 佛經的十大經典佛經

十大經典佛經

1.《長阿含經》

小乘佛教的核心經典,中國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經的,但還是將之結集編入大乘三藏經典。我大致看過一下,認為此經主要是講述禪定等實修的,相信對欲進行佛教實修的人會很有幫助。當然前面的佛經也都講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經中涉及的細節較多。

2.《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或《首楞嚴經》)

《楞嚴經》被稱為『開智慧的楞嚴』,這部經主要是釋佛 對弟子中『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講的。多聞,也就是見識很廣,相應的阿難在眾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樣抗拒不了女色誘惑,很像現代人,見識 很廣,修行很少,所以這部經非常適合現代人讀。《楞嚴經》雖然長,但佛陀在經中細致開示,佛理講得相當透徹和清晰易懂。而且這部經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 令人驚嘆,單就文字來看就堪稱古文學的極精品之作。此經與《妙法蓮華經》、《華嚴經》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門高僧並稱為『經中之王』。

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

這部經很短,數百字,但佛理講得很深,也較易讀。中國有些人專門念心經,就可能獲得很好的成就。

4.《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

長度適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經典之一,中國佛教很多人長持此經。需要注意的是:這部經主 要是佛對弟子中 『解空第一』的須菩提講的,或者說,是全知者釋迦牟尼佛對大修行人須菩提尊者講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所以這部經讀雖容易,要准確理解則得精進研習, 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實修。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不推薦你把此經作為了解佛理的首要經典。當然,在不了解其義理的情況下也可以專門念,亦是一種很好的修行。讀佛經,讀了一時不理解,是沒關系的。但若是讀了後作錯誤理解,或甚至謗經,可就反而糟糕了。

5.《阿彌陀經》、6.《無量壽經》、7.《觀無量壽經》

此三經均是講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其中『無量壽』即『阿彌陀』的一個本 意),欲修凈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應將此三經作為首選經典閱讀。有一種說法是『凈土五經』,即修凈土讀這五經就夠了,其他經完全不讀都沒關系,主要是強 調修行的專一。那這『凈土五經』就是此三經外加上《華嚴經》中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和《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薦中。

8.《妙法蓮華經》

此經被稱為『成佛的妙法』,經中有原文稱此經為『經中第一』,可見其重要性。此經也比較長,有28品,但也是比較容易讀 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經中佛理至深,讀此經前讀者一定要對佛陀有絕對的信心,否則如讀了又不信,乃至謗經,反而可能遭大惡報,不如不讀。佛講此經之前,就 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動離開,因為他們善根福德因緣不夠,業障所阻,得少為足,不願意聽。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緣足夠,對佛有絕對的信心,絕不會誹 謗此經,當然應盡快找來看,大有益處。

9.《地藏菩薩本願經》(簡稱《地藏經》)

前面經典多是講修行、開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當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經中之王 』,如果你要消災、免禍、求福、避免遭三惡道苦,那麼首選《地藏經》。現代人業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難以向上追求,那麼首先要避免向下墮落遭苦,這時就 最好多讀《地藏經》了。消除罪障、積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10.《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

此經是釋迦牟尼成佛後首先講的第一部經,最適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釋迦牟尼初成佛時,猶如太陽剛 升出來,光芒照耀高山,所講的《華嚴經》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聽不見,或者聽見了也等於沒聽見;到了最後講《妙法蓮華經》的時候,又似太陽快落山了,照的又 是山頂上的人;相對而言《楞嚴經》、《金剛經》、《心經》等則是如日當空,可照遍全人。《華嚴經》很長,比《妙法蓮華經》、《楞嚴經》都長,可看其中有名 的幾品,比如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凈行品等。

(5)經典佛語擴展閱讀

佛經有三個作用,一是誘你起信,二是據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傳說部分也許是為了展現佛教的神奇之處;哲學與修行部分是值得學習與深思的道理;其將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無論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釋一些科學中無法解釋的現象,達到導人向善的作用。有許多佛經表達的是佛之「心印」,故達摩把《楞伽》付與慧可(神光),說可以「印心」。至黃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剛經》印心。對照《楞伽》,則認為香嚴擊竹後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們看來,有許多對佛提持心印的經文的解讀文章,大多是從義理到義理的東西,可能會誤人子弟。怪不得聲聞乘的人要講,不提倡讀經書,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可。

的確如此,只要能「一念」代「萬念」,然後「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維摩詰所說經》中說:「菩提煩惱無異境界」一句,你不達到一定程度根本無法領會,只有當你能「轉」能「化」後才能深會其意。又如靈雲的禪詩:「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葯山的:「雲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樣的道理。

參考資料:網路-佛經

⑥ 最經典的佛語

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 縱然痛惜也)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 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⑦ 四字經典佛語

五蘊皆空,空有不二,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請看《心經》吧!
另:「色」大致是今日所說的「物質」的意思。

⑧ 佛語經典句子

佛語經典句子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這句出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對於愛情:美好的愛情,動人的愛情,原來都是虛幻的!可是虛幻的愛情卻也是最美的!如墜夢中,近在眼前,卻觸摸不到;遙遠的總是最美,因為遙不可及,充滿想像,卻難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於人心所營造的幻境這種美,值得我們凡人一直去追尋,即使花去畢生的時間,得到心碎的結局,卻依然在憧憬
對於生活:如果人不執著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就不會被物質名利所控制;正由於人追求這些感官之物,才會變得不快樂一切皆流,無物永駐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覺、感受,因為才會身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記得佛家的句:一切皆為虛幻
人生如夢隨風散!聚散,喜憂皆是緣!
經典二: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源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當年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但他見地獄里有無數受苦的魂靈,
不忍離去,於是留在了地府,並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於是有一這句話的由來,屬於佛教的大乘

⑨ 求經典佛語!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⑩ 簡單經典的佛語大全

推薦楊秀鶴居士編選的《三藏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