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堅持艱苦奮斗
擴展閱讀
股票賬號買公司債 2025-07-28 06:27:50
怎樣把股票價格炒高 2025-07-28 05:59:05

堅持艱苦奮斗

發布時間: 2022-02-13 19:39:02

⑴ 為什麼要堅持艱苦奮斗精神

、我們國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少,綜合國力還不強,在前進的道路上面臨不少困難和新的問題,而且還面臨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科技占優勢的壓力。我們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但是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必須艱苦奮斗幾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此就不多說了。2、中國共產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了我們艱苦奮斗的本色。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曾講過:「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他還說;「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3、中華民族歷來以勤勞節儉、不伯艱苦著稱於世。我們黨一直保持著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歷盡艱險,飽受磨難而不墜革命之志,這是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重要原因。4、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一個國家要強盛,必須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先進;一個國家在精神上挨餓,那末,遲早在物質上也要貧窮。日本一個教授寫的《清貧的思想》一書認為,被金錢欲、物慾、佔有欲所支配是很危險的,現在需要重新宣傳清貧思想,以消除人們在精神上的貧困。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⑵ 艱苦奮斗 什麼意思

艱苦奮斗的意思是:不怕艱難困苦,堅持英勇斗爭。

【出自】陶鑄《崇高的理想》:「我們要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還要經過長時期的艱苦奮斗。」

【示例】我們要提倡艱苦奮斗,反對鋪張浪費。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吃苦耐勞

【近義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奮發圖強

【反義詞】花天酒地、窮奢極欲、紙醉金迷

(2)堅持艱苦奮斗擴展閱讀

1、艱苦奮斗的近義詞

自力更生

【解釋】更生:再次獲得生命,比喻振興起來。指不依賴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來,把事情辦好。

【出自】聞一多《組織民眾與保衛大西南》:「我們人民能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強起來了。」

【例子】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2、艱苦奮斗的反義詞

窮奢極欲

【解釋】窮:極;奢:奢侈;欲:享樂的觀念。奢侈和貪欲到了極點。

【出自】東漢·班固《漢書·谷永傳》:「窮奢極侈,湛湎荒淫。」

奢侈和貪欲到了極點,沉溺酒色荒淫。

【示例】剝削階級整天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揮霍著勞動人民創造的財富。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⑶ 堅持艱苦奮斗,根本目的就是要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斷把什麼

堅持艱苦奮斗,根本目的就是要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斷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

⑷ 新時代還要不要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作文

7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將士完成了震驚世界的長征,開辟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這一偉大歷史事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驕傲,是人民軍隊的光榮,是中華民族的自豪.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最近全國各地開展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如電視台集中展播了一批有關長征的影視劇,舉辦紀念長征勝利的各種文藝演出和展覽,今天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又隆重舉行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這次盛會,胡錦濤同志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從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黨和國家對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是非常重視的.那麼我們應該從中領會些什麼呢?我看有這樣幾點是不是必須要了解的:長征有那些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長征的精神是什麼?如何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的光榮革命傳統?新長征對廣大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提出了那些要求?誰最需要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
長征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於:
一是翻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新篇章;
二是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三是培育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
四是形成了中國革命成熟的堅強領導核心.
長征的精神是:
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
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就是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
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如何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的光榮革命傳統:
一要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二要大力弘揚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崇高精神,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精神支柱.
三要大力加強全黨的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最廣泛地為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四要大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軍隊歷史使命.
五要大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更好地擔當起執政為民、執政興國的歷史重任.
新長征對廣大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提出了那些要求:
一要學習紅軍長征中共產黨員忠於革命理想、獻身革命事業的政治品格,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定信心;
二要學習紅軍長征中共產黨員熱愛人民、造福人民的思想境界,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扎扎實實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三要學習紅軍長征中共產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崇高風范,始終艱苦奮斗、艱苦創業,模範地實踐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已之心,自覺抵禦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四要學習紅軍長征中共產黨員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堅強意志,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始終埋頭苦幹、銳意進取,勇於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帶領群眾堅韌不拔地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辛勤的勞動和汗水共同創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當前最需要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的,正是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胡錦濤總書記在參觀長征紀念展覽的講話中強調,今天我們紀念紅軍長征,就是要緬懷革命先輩的不朽功勛,繼承光榮革命傳統,發揚偉大長征精神,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不斷創造新的業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八個字,高度概括了共產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主要目標.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如果不深入的學習領會其精神實質,不以長征精神付諸實踐,那就將是一句空話.

⑸ 堅持長期不驕不躁,艱苦奮斗如何去做

艱苦奮斗一詞雖然是我們黨及毛澤東同志提出來的,但它的含義古人早就說過。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歷來以勤勞勇敢、不畏艱苦著稱於世,古人早就說過:「艱

⑹ 新時期怎樣堅持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

新時期發揚艱苦奮斗作風的三個重點:
(一)破除驕滿情緒,解決如何堅持艱苦奮斗的問題。
驕滿情緒,是目前全黨發揚艱苦奮斗作風的一個大敵。它的表現,主要有二。一是驕傲自大,自我膨脹。一些黨員,特別是一些領導幹部,工作取得一定成績就飄飄然,「老子天下第一」,不關心人民的痛癢。二是自我滿足,不思進取。滿足於一得之功,喪失進取之心。
上述驕滿思想和情緒,嚴重地影響著把黨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我們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完成黨所肩負的歷史任務,就必須破除驕滿思想,這是堅持艱苦奮斗作風的內在要求。
(二)破除形式主義,解決好切實做到艱苦奮斗的問題。
形式主義,是目前全黨發揚艱苦奮斗作風的又一大敵。它是表現,同樣有二。一是只圖形式,不求實效。一些黨員,特別是一些領導幹部,做事不是為求實績,而是為了沽名釣譽。他們絞盡腦汁,刻意追求表面上的轟轟烈烈,全然不問實際效果。二是只出方案,不抓落實。上面有什麼號召,下面就有什麼方案,但從不在落實方案上下功夫,只做表現文章,應付上級。自然,黨的各項任務在他們那裡,也只能是停留於紙上,變不成現實。
形式主義與艱苦奮斗的作風格格不入,不破除它,同樣不可能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對黨的事業危害甚大。
(三)破除享樂主義,解決好自覺做到艱苦奮斗的問題。
享樂主義,是目前在全黨發揚艱苦奮斗作風的另一個大敵。它主要表現是:一是忘卻黨的宗旨,沉溺享樂。把黨的宗旨和目標置之腦後,以享樂為榮,有的甚至到了一心圖享樂、無心干工作的地步。二是道德淪喪,腐化變質。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變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大搞以權謀私,腐化墮落。
有以上享樂主義思想的人,雖然在我們黨內是少數,但對我們黨和群眾的影響甚大。這種思想不破除,不僅這些人談不上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而且也不可能在全黨堅持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

⑺ 為什麼要堅持艱苦奮斗和不屈不撓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今的生活水平之下,提倡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才能更好地促進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是艱難困苦條件下的權宜之計,而是貫穿我們為建設美好未來始終的精神支柱.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我們都需要它,離不開它,不能沒有它.歷史的經驗、時代的要求和我們黨的政治屬性決定了必須保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時代再發展,條件再優越,都離不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

⑻ 求一些形容努力工作,艱苦奮斗的成語

熬更守夜、披星戴月、焚膏繼晷、夜以繼日、通宵達旦

一、熬更守夜

白話釋義:指熬夜。

朝代:近代

作者:人民出版社

出處:《人民文學》1977年第1期:「總理經常熬更守夜,廢寢忘食地工作。」

二、披星戴月

白話釋義: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起早貪黑,辛勤勞動或晝夜趕路,旅途辛勞。

朝代:明

作者:凌濛初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三、焚膏繼晷

白話釋義:夜裡點了油燈,繼續白天的事。形容學習、工作勤奮

朝代:唐

作者:韓愈

出處:《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

翻譯:夜裡點了油燈繼續白天的事。

四、夜以繼日

白話釋義: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學習等

朝代:春秋

作者:莊周

出處:《莊子·至樂》:「夜以繼日,思慮善否。」

翻譯:日夜不停的思考。

五、通宵達旦

白話釋義:通宵:通夜,整夜;達:到;旦:天亮。整整一夜,從天黑到天亮。

朝代:明

作者:馮夢龍

出處:《醒世恆言》:「通宵達旦。」

翻譯:從天黑到天亮。

⑼ 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著力整治什麼等不良風氣

C、慵懶散奢。

黨的十八大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做到三個「堅持」——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實干富民、實干興邦,敢於開拓、勇於擔當,多干讓人民滿意的好事實事。

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著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

(9)堅持艱苦奮斗擴展閱讀: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思想:

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要務必保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深刻指出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麼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麼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國家整體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我們的人民特別是一些黨員領導幹部生活准則降低了。

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我們在如今思想開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樣化的時代,需要堅持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時刻保持一種生活准則,一種工作作風,一種精神狀態,乃至追求一種高尚的奮斗目標和人類共同的價值方向。


⑽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自力更生,堅持艱苦奮斗的道路自信沒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對這一基本路線的簡明概括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回答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體現了發展生產力的本質要求;「堅持改革開放」,回答了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和外部條件,體現了解放生產力的本質要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回答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政治保證,體現了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本質要求。「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統一,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體現了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
鄧小平同志一再強調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黨的基本路線的實質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的。所以,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就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
一、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內容.
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四項基本原則規定了我國的經濟政治制度、領導力量、指導思想,決定著國家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關系著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命運,是立國之本。
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包括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黨的17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中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改革開放是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以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二、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是我們始終要堅持的兩個基本點,這兩個基本點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首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的根本保證,實踐證明,如果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會泛濫,就會干擾和影響經濟建設。
其次,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也離不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賦予四項基本原則以新鮮的時代內容。
最後,我們應當用發展的眼光而不是用僵化的觀點看待四項基本原則,同樣,我們也不能用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觀點看待改革開放。
總之,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是相互貫通,相互依存的,它們內在地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是內在於黨的基本路線的兩個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基本點;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規定我國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前提,主要解決什麼是社會注意以及如何堅持社會主義的問題;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直接動力,主要解決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以及如何推動社會主義發展的問題。
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把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改革開放要在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統一的基礎,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它們都必須服從、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3、四項基本原則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就是通過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確保社會主義方向,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可動搖。鄧小平指出:我們「在四個現代化前面有『社會主義』四個字,叫『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我們通過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為了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而不是損害和背離社會主義;是為了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而不是削弱和否定黨的領導;是為了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而不是動搖這個政權。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立國的根本,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就是堅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
4、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是互相貫通、互相依存的。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黨歷來堅持的根本原則,但是,如果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新的時代內容相結合,還是堅持那種不能擺脫貧窮落後狀態的政策,那就無法正確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因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相結合的產物。我們所講的改革開放是四項基本原則為基礎的改革開放,是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而我們要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是同現階段新的時代內容相聯系的。所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是統一的,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於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我們的改革開放所以能夠健康發展,就在於它是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前提的改革開放。
三、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是各有側重的。
兩者互相區別、各有側重。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它規定我國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主要解決什麼是社會主義以及如何堅持社會主義的問題。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它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直接動力,主要解決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以及如何推動社會主義發展的問題。
1、是堅持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就是要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作為推進改革開放、謀劃發展穩定的根本依據,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緊密結合,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既不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脫離實際、急於求成;
既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旗幟鮮明地抵制那些搞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言行,又清醒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認真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尤其要研究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要更加自覺地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夯實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基礎;更加自覺地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使四項基本原則這一「立國之本」更富有時代特色,使改革開放這一「強國之路」更具有強大動力。只有一切從基本國情出發,才能更好地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2、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定不移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更好地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相結合。
一方面要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益和效率;
另一方面要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加強和完善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克服市場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保障社會的公平和公正。促進國民經濟充滿活力、富有效率、健康運行。
一方面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積極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另一方面又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一方面要鼓勵先進、促進發展;
另一方面又要注重社會公平。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旗幟鮮明地反對私有化;同時,必須積極探索能夠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充分發揮全社會發展積極性的體制機制,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是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鞏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作用。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必然要求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鞏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在世界范圍內發展模式和價值觀的競爭日益凸顯,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趨頻繁,國內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的環境中,不斷鞏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顯得更為重要、更為迫切。
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越鞏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統一的思想基礎就越雄厚。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既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題中應有之意,又是實現三者統一不可或缺的前提。要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凝聚共識、弘揚正氣,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形成有利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相統一的價值觀念、輿論力量、文化條件和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