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烏梅丸組成
擴展閱讀
win7看股票軟體迅雷下載 2025-07-28 09:07:07
騰訊蘋果股票行情查詢 2025-07-28 08:53:14
山西汾酒股票歷史價格 2025-07-28 08:14:25

烏梅丸組成

發布時間: 2022-02-14 04:29:45

『壹』 烏梅丸的配方

《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方的組成: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六兩(炮,去皮),蜀椒四兩(出汗),桂枝六兩(去皮),人參六兩,黃柏六兩。上葯各為末,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葯令相得。納臼中,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服,以飲送下,一日三次,稍加至二十丸。

『貳』 烏梅丸方是什麼方子管什麼的

病情分析
烏梅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處方,
指導意見:
可以治療寄生蟲導致的多種疾病,可能有一定療效,

『叄』 烏梅丸的配方怎麼有幾個不同的版本,誰知真正的配方究竟是哪幾味

什麼游戲?

『肆』 烏梅丸6克有多少粒

蜜丸是3g一丸。

『伍』 烏梅丸的問題

體現什麼思想?我想你說的應該是蛔蟲遇酸則靜吧,反正不會是上面那一大堆。

zhoucitian先生,不知道我回答問題的行為如何能夠得上刷分標准?但是如果你指的是喜歡復制粘貼並且答非所問的人,就請不要隨便使用第一這個稱謂,這會讓我誤會。另外,請想想自己這2分來得是不是非常容易,是不是遭到無意義回答的投訴就會被刪除,謝謝你這位鄙視刷分的人,擦乾凈自己的臀部再來指責別人。

『陸』 烏梅丸方歌有哪些

烏梅丸用細辛桂,黃連黃柏與當歸,人參椒姜加附子,清上溫下又安蛔。

『柒』 烏梅丸的介紹

烏梅丸,中成葯名。為驅蟲劑,具有緩肝調中,清上溫下之功效。用於治療蛔厥,久痢,厥陰頭痛,症見腹痛下痢、巔頂頭痛、時發時止、躁煩嘔吐、手足厥冷。

『捌』 烏梅丸的配方為什麼不相同

烏梅丸主要有三種配方。其一出自於傷寒論,主要有烏梅、細辛、乾薑、黃連、 當歸、附子、蜀椒、桂枝、 人參、 黃柏、苦酒、蜜等成分;其二出自於太平聖惠方卷十三,主要成分有烏梅肉、黃連、當歸、訶黎勒皮、阿膠、乾薑等;其三出自於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二,主要成分有烏梅3、鱉甲60克、川升麻、柴胡、甘草、麥門冬、虎頭骨、天靈蓋、川大黃、桃仁等。
配方不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古今流傳版本不同,一方面是因為不同葯方有相同的命名,還有一方面是在臨床中根據病人情況加減葯物的用量、種類等。
而在烏梅丸中,因為葯方名字的重復,大致有三種方葯。其中傷寒記載的烏梅丸比較常用。同時根據醫生的加減又可以組成以上述驗方為基礎的不同的葯方。

『玖』 烏梅丸

烏梅丸的適應症為瘧疾,久不愈者。烏梅丸的治療效果顯著,深得患者的信賴。那麼,? 烏梅丸的組方中,有酸斂益陰的烏梅、苦酒,苦寒清熱的黃連、黃柏,辛熱通陽的附子、乾薑、桂枝、細辛、蜀椒,補益氣血的當歸、人參,全方具有酸斂、清熱、溫通、滋補等作用。 烏梅丸在臨床中常加減應用,若是辨治蛔厥證,通常可用烏梅丸原方原量,用湯劑時可酌情減少方葯物用量;若是上熱下寒夾虛證或辨治肝熱陽郁證,必須重視因病變證機主次而酌情調整葯物用量,亦即確定葯物用量務必與主治病變證機和病證表現切切相應。 如熱重者可加大黃連、黃柏用量,亦可酌情減少辛熱葯用量;若寒重者可加大辛熱葯用量,或減少苦寒葯用量;若正氣虛弱甚者可加大人參、當歸用量;烏梅用量必須因病變證機輕重而增減,治病用方用葯貴在思路清晰,恰到好處,隨機應變。 烏梅丸主治蛔厥,久痢,厥陰頭痛。或脾胃虛引起之胃脘痛,肢體瘦弱。蛔厥證、厥陰頭痛、煩悶嘔吐、時發時止、得食則吐,甚至 吐蛔、手足厥冷、腹痛時作。用於治療膽道蛔蟲症、腸道蛔蟲、血吸蟲及鉤蟲病、腹瀉、腸炎、腸道易激綜合征、膽囊炎及膽石症、神經及精神系疾病、病態竇房綜合征、帶下、崩漏、痛經等。 烏梅丸的不良反應尚不明確。另外,烏梅丸含有馬兜鈴科植物細辛,在服用期間可能對腎功能有影響,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定期復查腎功能。另外,烏梅丸為處方葯,這種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潛在的影響,用葯方法和時間都有特殊要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因此,患者購葯、用葯需謹慎,若能在醫生或葯師的指導下科學合理的用葯,那將是對您的健康最大的保障。 康愛多葯店致力於幫助患者提高用葯水平、降低用葯費用,為病患朋友提供廠家直供、低價,絕對正品的優質葯品。價格相比其它一些葯店更劃算。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拾』 如何自製古法烏梅丸

原料:烏梅,山楂,陳皮,麥冬,甘草。我都是在同仁堂零稱的。注意,烏梅、山楂都比較沉,用量也相對大,所以買的時候這5樣東西不能買相同份量,我一般是烏梅、山楂各半斤,其餘幾樣各2兩,共計39元。 每次煮的時候用量隨意,我一般烏梅13、4顆,山楂20來顆,其餘3樣捏一撮就行,多了味道比較怪。 熬制:方法和煎葯一樣,我連鍋都選用了葯罐。先拿水泡半個小時左右(我常是上午泡下午才煮),上面那個用量我加了1500ml水。煮的時候先大火燒開再小火咕嘟,30分鍾後倒出湯來,底料再加半量的水煮15分鍾,完了兩次的湯混勻加冰糖即可。 熱著喝很酸,涼了就好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