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臨摹蘭亭序是用馮承素,虞世南還是褚遂良的摹本,哪個人的摹本是最好的
一、後世流傳的《蘭亭序》的摹本中最有名的有四個版本,分別是馮承素版本,虞世南版本,褚遂良版本,還有歐陽詢版本,這四個版本各有千秋,無所謂哪一家是最好的。關鍵是看臨摹者的關注點在哪裡。
二、具體介紹這四個版本的各自特點:
1、最能體現蘭亭意韻的摹本 :
《虞本》為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所臨,因卷中有元天歷內府藏印,亦稱「天歷本」。虞世南得智永真傳,直接魏晉風韻,與王羲之書法意韻極為接近,用筆渾厚,點畫沉遂。
2、最能體現蘭亭魂魄的摹本 :
《褚本》為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所臨,因卷後有米芾題詩,故亦稱「米芾詩題本」。此冊臨本筆力輕健,點畫溫潤,血脈流暢,風身灑落,深得蘭亭神韻。
3、最能體現蘭亭原貌的摹本 :
《馮本》為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因其卷引首處鈐有「神龍」二字的左半小印,後世又稱其為「神龍本」,因使用「雙鉤」摹法,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蘭亭真跡者。
4、最能體現蘭亭風骨的摹本 ;
《定武本》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臨本,於北宋宣和年間勾勒上石,因於北宋慶歷年間發現於河北定武而得名。定武原石久佚僅有拓本傳世,此本為原石拓本,是定武蘭亭刻本中最珍貴的版本。
㈡ 書法《神龍本蘭亭序》的作者是王羲之還是馮承素
是後者。因為神龍蘭亭還有一名字就是蘭亭馮承素本
㈢ 唐馮承素摹王羲之真跡蘭亭序如果拿出來拍賣,估價多少
一般唐朝比較有名的書法家真跡應該在千萬以上 例如武則天時期做到宰相的蘇味道有業內人士說他的真跡應該在千萬 而馮承素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就因李世民非常喜歡王羲之 被下令臨摹 後唐太宗賜予諸王 後在此真跡上有神龍印 神龍是武則天和唐中宗的時代 有皇帝的印等有40餘枚印章痕跡 應該還有乾隆的印章 所以更加不可估量 而王羲之的蘭亭序估計拍賣成交價應該能到80多億 那麼馮承素的應該也在1個多億左右
㈣ 唐 馮承素與馮懷素是不是一個人
首推馮承素的,
懷素(725-785)唐代人,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為僧。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1] 」,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2] 或「顛張醉素[3] 」。
馮承素(617-672),字萬壽,長安信都(今陝西西安)人。唐代書法家。貞觀(627-649)時任內府供奉挧書人,直弘文館。貞觀十三年,內出《樂毅論》真跡令承素模寫,賜長孫無忌、房玄齡、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楊師道等六人。並筆勢精妙,備諸楷則。」馮又與趙模、諸葛貞、韓道政、湯普澈等人奉旨勾摹王羲之《蘭亭序》數本,太宗以賜皇太子諸王,見於歷代記載。時評其書「筆勢精妙,蕭散樸拙。」
㈤ 馮承素有沒有自己的書法作品另外,如何評價馮承素的書法水平,和其他古代書家相比呢
除了他雙鉤臨摹的《蘭亭序》,未見到其他作品傳世。唐太宗命他臨摹《蘭亭序》,以賜皇太子諸王。時評其書「筆勢精妙,蕭散樸拙。」書法水平應該很好!
㈥ 馮承素版本的《蘭亭序》尺寸大小是多少
故宮館藏《馮摹蘭亭序》卷,唐,紙本,行書,縱24.5cm,橫69.9cm。絕對准確。
㈦ 馮承素臨摹的《蘭亭集序》現在被收藏在哪家博物館
《馮摹蘭亭序》(神龍本)卷,唐,馮承素摹,紙本,行書,縱24.5cm,橫69.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卷前紙13行,行距較松,後紙15行,行距趨緊,然前後左右映帶,攲斜疏密,錯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優於其它摹本。用筆俯仰反復,筆鋒尖端銳利,時出賊毫、叉筆,既保留了照原跡勾摹的痕跡,又顯露出自由臨寫的特點,摹臨結合,顯得自然生動,並具一定的「存真」的優點,在傳世摹本中最稱精美,體現了王羲之書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藝術風神,為接近原跡的唐摹本。
此本用楮紙兩幅拼接,紙質光潔精細。因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後紙明項元汴題記:「唐中宗朝馮承素奉勒摹晉右軍將軍王羲之蘭亭禊帖」,遂定為馮承素摹本。
前幾年曾有考證說,這種說法是假的,這個版本是明朝偽造的。
㈧ 馮承素臨摹蘭亭序那麼好,為什麼他的書法卻不出名
用現在的話講,馮承素是宮廷里專門從事臨摹的高級技工,他沒有自己成熟的藝術語言。成功的藝術家要有自己的藝術風格,他是不具備的。
㈨ 馮承素各是什麼朝代
簡介:馮承素(617-672),字萬壽,長安信都(今陝西西安)人。唐代書法家。貞觀(627-649)時任內府供奉挧書人,直弘文...
㈩ 馮承素的介紹
馮承素(617-672),字萬壽,長安信都(今陝西西安)人。唐代書法家。貞觀(627-649)時任內府供奉挧書人,直弘文館。貞觀十三年,內出《樂毅論》真跡令承素模寫,賜長孫無忌、房玄齡、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楊師道等六人。並筆勢精妙,備諸楷則。」馮又與趙模、諸葛貞、韓道政、湯普澈等人奉旨勾摹王羲之《蘭亭序》數本,太宗以賜皇太子諸王,見於歷代記載。時評其書「筆勢精妙,蕭散樸拙。」據近年出土的《馮承素墓誌》所載,他在唐高宗時官至中書主書,至咸亨三年(672)十月在長安通化里家中病逝,卒年五十六歲,與妻子朱氏合葬於乾封縣(今屬西安市)高陽原(在西安市長安區)。傳世王羲之《蘭亭序》摹本(神龍本)自元代郭天錫後,一般衍稱為馮承素手摹本。帖中破鋒、斷筆、結字、行墨, 均精徵入神。《馮摹蘭亭序》卷,唐,馮承素摹,紙本,行書,縱24.5cm,橫69.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卷前紙13行,行距較松,後紙15行,行距趨緊,然前後左右映帶,攲斜疏密,錯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優於其它摹本。用筆俯仰反復,筆鋒尖端銳利,時出賊毫、叉筆,既保留了照原跡勾摹的痕跡,又顯露出自由臨寫的特點,摹臨結合,顯得自然生動,並具一定的「存真」的優點,在傳世摹本中最稱精美,體現了王羲之書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藝術風神,為接近原跡的唐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