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氣荒
擴展閱讀
廈門航空股票價格 2025-07-29 03:20:28
人生就像一場戲 2025-07-29 02:33:30
買股票應該注意哪些 2025-07-29 02:26:30

氣荒

發布時間: 2022-02-14 14:58:33

㈠ 氣荒的揭秘

誰是「氣荒」元兇?
此前,曾有業內人士表示,天然氣價偏低,生產商不願意擴大生產是根本原因。目前,相比於油、電等,天然氣價格是最便宜的,以同等熱值計算,天然氣價格僅僅相當於電價的兩成左右。
針對外界質疑中石化、中石油不願意擴大產能,而導致天然氣供應緊張,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有關人士19日表示,「氣荒」主要原因是極端氣候導致的需求暴增,現已適當壓減其他地區和工業、發電用氣,以保證重點地區和居民用氣。中石化新聞發言人黃文生18日對媒體表示,目前中石化正在滿負荷運轉,不僅按照全年計劃量生產和供應,且略有超過。中石化一直按照保供的原則供應天然氣,目前供應緊張主因是需求的突然增加。
中石油提供的數據顯示,從11月以來,中石油的天然氣供應一直在大幅度增長。但是,需求的增長更快。比如陝京系統(華北地區),11月1日—16日累計銷售66595萬立方米,日均4162萬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長56%,是今年夏季的2.6倍,用氣量則達到夏季的3.6倍。
目前,中國石油天然氣市場供應量已經由月初的1.69億立方米/日提高到目前的1.89億立方米/日。中石油大部分管道日均輸量已經達到設計最大輸量,管網滿負荷運行。
中石油提醒,儲氣庫過早進行大規模采氣,將直接影響到12月和1月高峰日的調峰氣量,給整個冬季北京市和華北地區保供,以及管道安全平穩運行帶來隱患和風險。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董秀成昨日對媒體表示,目前國家沒有建立大的天然氣應急庫存,主要靠天然氣調峰來實現。在南方,由於季節區分不明顯,高峰低谷差距小,最初設計時沒有預見、考慮到大范圍雨雪低溫天氣的出現。此外,國內天然氣管道布局比較分散,而且天然氣生產和運輸基本上由一家石油公司獨自運營,各石油公司的管網之間沒有聯系,無法形成「溝通」和「聯網」,在資源調配方面很難做到靈活機動。
天然氣改革不會因「氣荒」提速
中石油、中石化內部人士稱,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徵求意見已經結束。這一改革方案的原則是,天然氣價格與替代能源價格掛鉤,適度調整,逐步到位,並抑制不合理的天然氣需求。一旦新價格機制運行,天然氣價格將上漲。
鑒於成品油價格新定價機制,正是在油荒問題嚴重後加速出台的。這內部人士還稱,此次氣荒的出現,或許會促使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的出台。
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對中新網等媒體透露,天然氣改革今年不會出台。
中國石油大學董秀成教授對媒體記者表示,新的價格機制會是一整套方案,不會只是漲價,但客觀講改革一定要漲價,但這個機制不會一步到位,需要不斷調整。從氣田的出廠價格、管輸價格,到進入各城市門站價格,最後到各戶的終端價格,這是個牽一發動全身的環節,所以很復雜。
董秀成說,價改是大勢所趨,但是需要漸進式地、溫和地、緩慢地進行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是需要形成天然氣價格聯動機制,穩步推行價格改革。

㈡ 全球面臨天然氣荒,A股哪些上市公司值得關注


富瑞深冷的LNG車用供氣系統覆蓋150L-1350L共計30多種氣瓶規格,是國內最為成熟的LNG車用技術產品之一。公司與重卡整車生產企業(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中國重汽、華菱星馬、山西大運、北奔重卡、徐工、上汽紅岩等)、客車整車企業(宇通、金龍、中通、安凱、福田等)建立了戰略性合作,並以強大的研發能力確立了公司在LNG車用瓶領域的領先優勢。隨著國際LNG市場發展,東南亞、俄羅斯、墨西哥和印度等國家或地區對LNG液化工廠裝置及終端應用裝備需求也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公司採取與當地有資質、有經驗的公司開展戰略合作,借鑒中國國內市場成功經驗,為當地清潔能源發展制定相應解決方案,扶持LNG在當地的應用和發展。公司正在積極跟蹤馬來西亞沙巴能源項目二期、烏茲別克60萬方、墨西哥20萬方、摩洛哥20萬方等海外液化工廠項目。

㈢ 如何應對「氣荒」問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景春梅認為,伴隨著氣荒來臨,競價交易出現爭議,上下游利益矛盾凸顯,「表面上是價格問題,背後實際上反映出的是體制問題,根源是體制改革滯後。」她強調,只有加快體制改革,把競爭性環節放給市場,鼓勵更多的社會主體參與天然氣開采、進口,加快管道、LNG接收站、儲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平開放,通過增加競爭來降低成本,只有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才能還原能源商品屬性,形成由市場決定的價格機制,這是促進天然氣普及利用的根本之道。

不過,苗瑩瑩表示,目前提出的加快儲氣庫建設、鋪設管道等,都非短時間內可以達成,因此隨著煤改氣的持續推進,當前國內液化天然氣市場供應短缺的情況,在未來兩三年內都難以改變,冬季短缺情況更為嚴峻。

㈣ 各地出現天然氣供需不足,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1月份以來,天然氣供需緊張,隨著冬季採暖季的到來,最近幾天天然氣的供給缺口尤為明顯,隨之而來的天然氣價格暴漲數據也頻頻刷新紀錄。這次的「氣荒」導致多地採取「限氣」措施,對多個行業的生產、經濟和居民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那麼到底是很么原因呢?


進入冬季後,北方居民用氣和燃氣發電出現了時間相對集中的大幅上漲,供應緊張的情況因此突然爆發。同時,我國天然氣儲備建設嚴重滯後,天然氣調峰設施嚴重不足,僅占天然氣全年消費量的2.3%。為保證北京的供應穩定,相應周邊如河南、山東等地,也需要做出一些「犧牲」,進行限氣,也推動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

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不僅現在才開始體現出來,其實已經持續多年,今年受「煤改氣」政策、經濟增長等因素影響,今年的供需不平衡矛盾格外突出。當下,既要全力保民生用氣,也要從長遠著眼,從供給端入手,加快能源市場結構改革,充分挖掘我國氣田生產運輸能力,拓寬天然氣進口源,打破行業壟斷格局,升級天然氣儲存技術和設備,讓天然氣生產運輸和儲備具有靈活性,從而保證天然氣為民、為經濟、為環境做強勁動力。

㈤ 天然氣緊缺的原因有哪些

繼「油荒」、「電荒」之後,一場天然氣短缺造成的「氣荒」,再次引發了中國人的關注。伴隨著大雪普降、氣溫下降,中國的天然氣供應在本月出現了緊張。重慶、日照、西安、宜昌、揚州等大中城市的天然氣消費受到限制,而武漢、杭州甚至部分中斷了天然氣供應。在中國的全部能源消費中,天然氣只佔三到四個百分點。即便到二0三0年,它占的比例也只有百分之六左右。但已有很多中國人的生活已與天然氣聯系在了一起。近年來,尤其是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城市,正積極推廣這種清潔能源。加之價格低廉,從百姓家庭到汽車、工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天然氣。隨著汽油價格的不斷攀高,越來越多的計程車司機改用天然氣;因為比電價更低,一些百姓、工廠也傾向於用它替代電力、煤炭,用於取暖或者當作燃料。此次天然氣短缺,已引發了他們的抱怨。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安撫」百姓對天然氣需求的迫切,不惜犧牲一部分工業產能,對工業企業暫時中斷了天然氣供應。

對此次天然氣短缺,中國的兩大天然氣供應商——中石油、中石化解釋說,它們的天然氣產量、管道輸送量已經發揮到最大,甚至已動用了部分儲氣庫的天然氣。造成供應緊張的原因是天氣變化導致的需求突增。其中,中石油每天的供應量近兩億立方米,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值。目前,中石油華北地下儲氣庫已提前嚴重超采。在華北、兩湖、西北和華東四大氣區聯網後,華北地區天然氣消耗猛增,也影響了其他地區的天然氣供應。

㈥ 西安靠近天然氣產地陝北,為何還鬧氣荒

是中石油故意製造的,忽悠著想漲價呢

㈦ 氣荒的影響

盡管2010年受價格提高影響,部分需求量有所下降,但總體上全國天然氣需求量保持較快增長。一方面,北京、廣東、川渝等現有市場仍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另一方面,中部、西南地區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儲備缺口之大,使得今年年底的氣荒仍令人擔憂。相對於北京、上海等調峰能力充足的地區而言,中部地區天然氣需求量近年直線上升,卻只能依靠常規管線供氣,沒有LNG及大型油田等調峰能力,因此被專家預測為年底氣荒的重災區。而西南地區盡管有川渝氣田作為氣源,並形成區域性管網,但該地區需求量日益上漲,而油田供氣量的最大上漲幅度僅有10%,也已明顯無法承擔調峰 。
因此,楊建紅通過對天然氣供應和需求進行平衡分析,預計2010~2011年天然氣仍然供不應求。西南、中南,尤其是兩湖地區將存在較大缺口,且有相當一部分內陸二線城市天然氣供應仍將受到限制。更令人關注的是,廣東、廣西、雲南等地部分地區至今仍未用上天然氣。

㈧ 華北等地區現「氣荒」如何解決

「最近家裡取暖沒事,但做飯的氣不夠用了」,12月7日,一位保定市民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大概是從10天前開始,聽說有關部門正在調氣過來,但好像要一個月後才會好點。

公開信息顯示,天然氣使用主要集中在城市燃氣、發電、化工和工況企業四個領域。據中石油提供的數據,城市燃氣行業同比增長13%,發電行業同比增長28%,化肥化工同比增長25%,工礦企業同比增長21%。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預計超過2300億方,增量超過330億方,同比增幅達到17%。這個增量和增幅,相當前5年年均增量的2倍以上,刷新了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量的歷史。

氣荒暴露出來了儲運設施設備(主要是管道和儲氣庫)建設的短板。目前,我國的地下儲氣庫有效工作氣量還不到60億方,僅占天然氣消費總量的3%左右,而在一些天然氣利用大國,這一比例普遍達到12%以上,如美國是16.8%,俄羅斯15.8%,德國27%,法國接近30%。

多家氣田進入滿負荷生產狀態

天然氣漲價潮此起彼伏,以至於被稱為氣荒,保利協鑫石油天然氣集團董事長於寶東認為,這主要是受宏觀經濟趨穩向好、氣價較低、大氣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北方清潔供暖以及政策集中配套等因素影響,天然氣消費顯著回暖,進入冬季以來增速更快,致使我國天然氣需求的增速大於天然氣供應的增速,導致了一定程度的供不應求的局面。

因此,要維持天然氣市場供需平衡和價格穩定,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增加供給。

卓創分析師馮海城也認為,「在天然氣消費需求保持旺盛的情況下,為了市場平衡穩定,增加供應就成了必須面對且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石油在發給新京報記者的一份材料中稱,目前其管存及LNG罐存已達警戒線,為保障管網安全運行,保障轄區內的居民用氣,中石油已經採取多項措施。

目前,不少氣田也步入了滿負荷生產狀態。12月3日,青海油田天然氣日產量攀升至1870萬立方米。澀北、東坪、馬仙三大氣田比去年同期提前10天進入滿負荷生產狀態。

LNG市場成為焦點

在加快產能釋放的同時,跨地區調配天然氣已經正在加速推進。

據記者從行業人士和油氣企業了解的情況,目前氣價大漲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南方省份由於在供暖需求上遠不如北方地區,其市場較為穩定。

擁有涪陵頁岩氣等大型氣源基地的中石化向新京報記者提供的材料顯示,其正在積極與其他企業協調,加快管道互聯互通,採取資源串換、代輸等多種手段解決地區供需矛盾。

金聯創分析師左晨表示,「目前南北方價差拉大,南氣北上已經可達河南、安徽、山東南部一帶,長遠來看對北方價格或造成牽制,後期價格或有回落。但考慮到整體供需依舊緊張,整體跌勢不會太大」。

海外LNG的獲取也進入公眾視野。

中石油方面表示,一方面正派出多個商貿團隊全球搜尋可靠的LNG現貨資源,一方面積極與資源國溝通,避免出現減供、停供、無需下載等不確定性風險。

「中國高度重視天然氣供應保障,積極支持企業在增加國內天然氣生產的同時,多元化進口海外天然氣資源」,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2月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表示。

由於當前國內油氣體制限制原因,目前民營企業也將海外作為擴張目標。

保利協鑫石油天然氣集團董事長於寶東表示,其在東非地區的埃塞-吉布地油氣項目的基礎設計已經全部完成,預計2018年具備全面開工建設的條件,「近期,受益於氣價大漲的因素,埃塞-吉布地項目的長約銷售協議談判進展順利,預計可於近期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

一場持續蔓延的嚴重「氣荒」,引起了有關部門及市場的廣泛關注。11月中旬以來,國內多個地區相繼公布限氣政策,華北地區LNG價格漲幅超過60%;12月1日,液化天然氣掛牌價創出9400元/噸的歷史新高。

「氣荒」及其帶來的價格上漲,也給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帶來了新的課題和任務。這次氣荒的成因是什麼?誰能從中受益,誰受到的負面沖擊最大?未來天然氣供給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避免諸如此類的氣荒?

氣荒源自供需結構不平衡

目前我國天然氣/LNG主要供給渠道有哪些?近幾年來的供需結構是怎麼樣的?

劉廣彬:國內天然氣的主要供應渠道有兩類:一是國內自產,二是國外進口。2017年1-10月份,我國天然氣產量121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2%;天然氣進口量722億立方米,增長27.5%;天然氣消費量1865億立方米,增長18.7%。在天然氣供應端,2017年整體漲勢明顯。

即使如此,面對快速增長的下游需求,特別是隨著冬季採暖季的來臨,國內天然氣市場出現明顯的供不應求。中石油預估,整個冬季採暖期,北方資源供應缺口約48億立方米。

於寶東:目前我國天然氣的主要供給渠道分為國產氣、進口氣兩種。國產氣已逐步形成常規、非常規的多元供氣局面,進口氣已形成管道氣和LNG多渠道供應格局,資源進口國超過10個。近年來,隨著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進口氣的佔比逐步上升。

供需結構方面,我國於2006年開始進口LNG,2009年底開始進口中亞管道氣,2013年中緬天然氣管道建成投產,標志著西北、西南進口天然氣管道和海上LNG進口通道初步形成。整體看,目前國內的天然氣供應以管道氣為主。

今年的氣荒,某種程度上說是不是這種供需結構下的必然結果?

劉廣彬:目前,國內並沒有新的進口管道投產,LNG接收站數量亦不多,天然氣資源開采短期內增長潛力有限,加之儲氣調峰設施建設不足,管網聯通程度以及建設規模較小,面臨較大的下游需求增速,天然氣市場出現供應缺口也是必然。

於寶東:隨著我國清潔能源政策的大力推行,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佔比不斷增長,國內天然氣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已經到來,我們預計天然氣將在2020年後逐步向供不應求轉變。

下游終端用戶受沖擊較大

當前「氣荒」在華北表現得特別嚴重,華北天然氣市場主要的供應商是哪些企業?

於寶東:華北地區的天然氣市場,主要的供應商以三桶油為主,在三桶油以外,還有不少第二梯隊企業,例如京能、北京燃氣、新奧等企業。當前,國家正在力促基礎設施(LNG接收站和長輸管網)向第三方准入,第二梯隊企業為彌補缺少上游資源的先天劣勢,積極參與三桶油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基礎設施領域搶灘布點。

劉廣彬:天然氣冬季供暖的主要地區是華北地區,主要氣源供應商為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等,其中以中石油西氣東輸以及陝京系統為主要氣源來源。

隨著氣價上漲,哪類企業受益於氣荒,哪類企業受到的負面沖擊較大?

劉廣彬:年內天然氣需求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刺激各供應商的上游生產增產增效,同時天然氣價格的上浮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這些企業的收益。而對於下游終端,首先,因價格上調導致成本上浮;另外,冬季供暖用氣高峰期,部分地區工商業領域限制用氣,天然氣供應不足。

於寶東:隨著氣價上漲,我們認為受供需形勢趨緊的影響,供應商將受益於氣荒,下游終端用戶將受到負面沖擊較大,如果氣價上漲過快,甚至可能會出現煤改氣逆替代或者電代氣的可能。

作為國內大型能源企業,協鑫受到的影響怎樣?

於寶東:近期,受益於氣價大漲的因素,協鑫的埃塞-吉布地項目的長約銷售協議談判進展順利,預計可於近期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HOA。但這是個雙刃劍,協鑫國內天然氣電廠的成本壓力會上升。

加快建設儲氣調峰設施

近期出現的氣荒問題,短期內如何解決?

劉廣彬:短期來看,應加快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建設進度,快速投產進氣;另外促進天然氣管網的互聯互通,使得南北東西天然氣資源的合理調配。再者,盡快解決中亞天然氣限供問題,保證這一主幹渠道的氣源供應。

於寶東:短期而言,政府可以利用綜合政策手段解決供應短缺問題。其一,進一步推進價格的市場化改革,設計合適的市場激勵機制,提高供給側的積極性;其二,從霧霾治理角度出發,加大對於「煤改氣」的補貼力度,在必要時候,可以犧牲一定程度的工業用氣來滿足居民需求。

中長期內如何解決氣荒這一問題?

於寶東:對於中長期而言,建議加大油氣行業改革力度,加大儲備設施建設和管道建設,加快推進第三方行業准入機制,共同參與國家的能源保障。關於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建議堅持「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的改革路線,這樣可以使得市場參與主體在充分競爭的環境下,公平計價,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有利於天然氣行業的健康發展。

劉廣彬:未來,應積極加快儲氣調峰設施建設,對儲氣庫,提別是戰略儲氣庫的建設應盡快提上日程,各主要天然氣消費地區,特別是季節峰谷差較大的北方供暖地區,應盡快完善天然氣儲備站建設。另外,積極推進天然氣市場化機制改革,完善定價機制、管輸制度等在內的天然氣市場機制。

還是南方好,暖和。

㈨ 氣荒的主要現象

專家指出,中國部分地區遭受冰雪災害導致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目前,浙江杭州有1/3的城區居民用氣受影響,因天然氣短缺截至周二已關停11家企業;湖北武漢所有計程車停止供氣,周一凌晨開始,武漢市26座加氣站全面停止供氣。
與此同時,西安、重慶等地紛紛啟動應急預案。應急預案主要是為確保居民生活用氣而減少非必須的商業用氣、工業用氣和車用氣需求。其中,重慶為了保證計程車加到氣,在工作時間限量給其他車輛加氣。記者了解到,也有不少地區出現管輸居民用氣管壓不足,氣量較小的現象。
在這樣的情況下,天然氣價暴漲,國內天然氣批發價平均每噸已暴漲500元以上,漲幅超過兩成。專家指出,氣荒、氣價暴漲的原因主要是突如其來的雨雪天氣導致國內天然氣需求急劇反彈,導致全國多處天然氣供應告急。記者從廣東省經貿委有關人士處了解到,廣東的天然氣供應暫無影響,不會出現「氣荒」。 繼沈陽、合肥、長沙等多個城市舉行天然氣漲價聽證會之後,2010年11月12日,中國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城市———北京舉行居民用氣價調整聽證會。這是5月3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提高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的通知》之後,城市居民用氣價格調整依法舉行的後續規定動作。
這一輪氣價調整,對我國天然氣市場供需將帶來哪些影響?幾乎每年冬春之季都會大面積暴發的「氣荒」現象,如果按照目前天然氣市場無序增長的勢頭,中國「氣荒」問題也許將不可避免。

㈩ 空氣能和天然氣到底哪個更省錢

天然氣和空氣能熱泵採暖應用最為廣泛,在煤改清潔能源的推動下,近年來改造的老百姓非常多。那麼,二者相比,哪一種更有優勢呢?
先說天然氣採暖
與電採暖相比,天然氣採暖的運行費用要低一些,而且清潔環保,所以選擇天然氣採暖的用戶非常多。不過,天然氣也有一定的缺陷,一是天然氣不足的問題,2017年,由於天然氣改造人群過多,引發了一場席捲全國的「氣荒」,導致出現居民半夜被凍醒、醫院大量缺氣、學生跑步取暖等後果;二是安全問題,農村安裝天然氣除了主管埋藏在地下,通往各戶的管道都是明管,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再來說空氣能熱泵採暖
空氣能熱泵只需少量電能驅動,主要吸收空氣中的熱量來制熱,耗電量比電採暖要節能三分之二左右,自然比天然氣採暖還要省錢。而且,空氣能熱泵沒有有害氣體排放,不會出現一氧化碳中毒的隱患,安全又環保。正因如此,空氣能熱泵就算是大范圍推廣也不會對環境產生任何影響,有電就能驅動,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都可以使用。
各地更傾向於「煤改電」,以節能環保的空氣能熱泵來代替燃煤鍋爐,經過電價補貼之後,使用空氣能熱泵採暖的運行費用並不會比燒煤高出多少,每個月也就是五六百元左右,舒適度提高了,也不用怕氣荒了,所以老百姓都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