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親力親為是什麼意思
親力親為,漢語成語,拼音是qīn lì qīn wéi,意思是指親自(直接)參與,不由別人來代替。
這個親指親自(如「事必躬親」),即自己直接參與,如「親自決策、親力推動」。不是「不依靠別人的幫忙」,沒有排除他人是否幫忙,而是「不由別人來代替」。
《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中有「親歷」,尚未收入「親歷親為」。
(1)親力親為擴展閱讀:
近義詞
身體力行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ēn tǐ lì xíng,一般多用來表示努力實踐,親身體驗。
成語出處
《淮南子·氾論訓》:「聖人以身體之。」
白話釋義
《淮南子·氾論教育》:「聖人一般都是親身體驗的。」
『貳』 親力親為下一句是什麼
下一句是事必躬親。
事必躬親,拼音是shì bì gōng qīn,意思是不論什麼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24章:「他習慣於事必躬親,自己不過問總覺得不能放心。」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反義詞
游手好閑 [ yóu shǒu hào xián ]
釋義:游手:閑空著手不做事。好:貪圖。閑:安逸。形容人懶散成性,好逸惡勞。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章帝紀·元和三年詔》:「今肥田尚多,未有墾辟。其悉與賦貧民,給與糧種,務盡地力,勿令游手。」
『叄』 「親力親為」的同義詞有哪些
身體力行事必躬親躬體力行事必躬親
身體力行(shēn tǐ lì xíng)身:親身;體:體驗。親自去做,努力實行。
事必躬親(shì bì gōng qīn)事:事情。躬親:親自。不論什麼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
躬體力行(gōng tǐ lì xíng)躬體:親身體驗;力行:努力實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事必躬親(shì bì gōng qīn),漢語成語,意思是不論什麼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形容辦事認真,毫不懈怠。
『肆』 「親力親為」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指親自(直接)參與,不由別人來代替。
這個親指親自(如「事必躬親」),即自己直接參與,如「親自決策、親力推動」。不是「不依靠別人的幫忙」,沒有排除他人是否幫忙,而是「不由別人來代替」。
親:在古漢語里是自己的意思,依靠自己的力量,親自動手做事情。
示例:錢倉頡同志在工作中做事一向親力親為,不去煩其他同志,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詞語辨析:親力,親歷,親力親為。
規范的寫法是只有「親歷」而沒有「親力」;只有「親力親為」,而沒有「親歷親為」。如果真的要加以區分的話,「力」是「做」的意思,而「歷」是「經歷」的意思。
例如:作家所描寫的事情,不一定都是親歷的。因此,「親歷」不能寫作「親力」。親力親為:親自動手做,不依靠別人的幫忙。
(4)親力親為擴展閱讀:
親力親為的近義詞是身體力行。
身體力行多用來表示努力實踐,親身體驗。一般作謂語、定語。
出自《淮南子·氾論訓》:「聖人以身體之。」 。意思就是古代的聖賢之人親自來體察它。
「身體力行」和「親力親為」都有「親身做」的意思。但「身體力行」偏重於「努力去實踐」;「親力親為」偏重於「凡事一定要親自做」,並有「不放心別人去做」的意思。
『伍』 親力親為什麼意思
反義詞:游手好閑、好吃懶做、好逸惡勞。近義詞:身體力行、事必躬親解釋:不依靠別人的幫忙。親:在古漢語里是自己的意思,依靠自己的力量,親自動手做事情。規范的寫法是只有「親歷」而沒有「親力」;只有「親力親為」,而沒有「親歷親為」。如果真的要加以區分的話,「力」是「做」的意思,而「歷」是「經歷」的意思。例如:作家所描寫的事情,不一定都是親歷的。因此,「親歷」不能寫作「親力」。親力親為:親自動手做,不依靠別人的幫忙。
『陸』 親力親為和親歷親為有什麼區別
親歷親為是錯誤的寫法,正確的是親力親為。
親力親為造句:
一、任何事都不能只做一個坐籌帷幄的人,而是要親力親為。
二、之後,赫夫納除了親力親為辦好雜志、款待家人以及影視圈好友和西洋雙陸棋棋友外,一直在籌劃這場婚禮。
三、這位燈光設計師的親力親為讓我非常震驚,燈光設計自己爬梯子對光在中國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四、薩倫伯格說,我們的目標是一切親力親為,學習我們所不知道的,然後掌握本領。
五、這位報料人還說:「埃里克對日常的經營管理親力親為,事必躬親的程度我認為一般人都會感到驚訝。」。
六、父親認為,唐縱過於謹慎,凡事親力親為,若以後在他手下工作,很難發展。
七、縣委要親力親為推動煤礦實現零死亡。
八、人為獨立個體,特別在最基本的個人行為方面,親力親為不僅是能力的證明,更是個人尊嚴的組成部分,且慢慢會形成為群體心理。
九、每一個動作她都親力親為地講解分析,指導學員動作要領,每節課下來依繁的嗓子都是干啞的。
『柒』 親力親為是什麼意思
親力親為指的是親自參與,不由別人來代替。
其中,這個「親」指親自(如「事必躬親」),即自己直接參與,在古漢語里是自己的意思,依靠自己的力量,親自動手做事情,如「親自決策、親力推動」。不是「不依靠別人的幫忙」,沒有排除他人是否幫忙,而是「不由別人來代替」。
(7)親力親為擴展閱讀
一、近義詞:
以身作則 [ yǐ shēn zuò zé ]
意思:用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白話釋義: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二、反義詞:
紙上談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意思:比喻只憑書本知識空發議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現有這樣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白話釋義:現今有這樣的一位詩人在這里,卻每天只憑書本知識空發議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捌』 「親力親為」什麼意思
親自動手做,不依靠別人的幫忙.親在古漢語里是自己的意思,親力親為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親自動手做事情
『玖』 有些人做事情總是喜歡親力親為,這是什麼原因
我想做事總是親力親為的人,心裡一定有懷疑別人的做事能力,不如自己的問題。讓別人做事,總質疑別人能力不如自己,久而久之,無論做什麼事,都是自己親自去做。
這種總是親力親為的人,有幾個令人擔憂的缺點。
一、對他的健康不利,他做什麼事總是親力親為,不需要別人的協作,長此以往,身體會吃不消的,難免損害身體健康;
二、他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他在懷疑別人能力的同時,別人也是在質疑他。時間長了,他就會漸漸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
三、他難當大任,只能碌碌無為。如果讓他當領導,總質疑別人的能力,事事都自己辦,統籌不了全局,工作不僅做不好,反而會很被動,因為沒有下屬的幫助和協作,他精力有限,很難把每項工作都做得圓滿。
所以說,做事並不一定要總是親力親為,應該有個度,把握好度,無論做什麼都是可以成功的。
『拾』 親力親為與親歷親為什麼區別
「親歷親為」是錯誤的寫法,正確的是「親力親為」。
親力親為
拼音:qīn lì qīn wéi。
釋義:指親自(直接)參與,不由別人來代替。親在古漢語里是自己的意思,依靠自己的力量,親自動手做事情。
例句:錢倉頡同志在工作中做事一向親力親為,不去煩其他同志,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近義詞
事必躬親
拼音:shì bì gōng qīn。
釋義:不論什麼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於舅太爺卻勤勤懇懇,事必躬親,於這位外甥的事格外當心。」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