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近東,中東,遠東分別包括哪些國家
1、近東
「近東」主要指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希臘、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亞洲的地中海沿岸國家和地區(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約旦等和東地中海島國塞普勒斯,還包括北非的埃及和利比亞。它們距離西歐較近,同西歐聯系密切。
2、中東
中東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在地理上,中東的范圍包括西亞地區(除阿富汗),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
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聯酋、阿曼、卡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葉門和塞普勒斯、蘇丹、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
3、遠東
「遠東」這一名稱,與東亞相關。在不列顛帝國時期這個詞作為不列顛印度以東的統稱而流行於英語中。是指環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
(1)遠東共和國擴展閱讀:
近東,中東,遠東,都是西方國家(主要是西歐各國)以他們所在地區通向亞洲的海上路徑——西地中海一帶為基點,對東方廣大地區的稱呼。
這幾個系列性詞語、大約出現於歐洲各殖民一帝國主義國家向外、特別是向東方擴張的早期,而開始盛行於19世紀,相沿使用以迄於今。
原來籠統地稱為「東方」,因地區過於遼闊,始進一步按照和它們距離的遐邇,分別稱為近東、中東和遠東。
至於就歐洲人稱呼的「東方」乃至亞洲本身而論,所謂「遠」、「近」和所謂「東」也者,應該正好顛倒過來才對,我國歷史上的說的「西域」,按廣義曾把後世的「中東」以及迤西的地區都包括在內,就是一個證明。
說穿了,「近東」、「中東」和「遠東」雲雲,不過是「歐洲中心論」的一種反映,徒因相當長時期以來,「西方」在世界上得勢,這些經不起推敲的地區名,方通行無阻而己。
就「創造」這些地區名的西歐而言,顧名思義,近東距離近些,遠東距離遠些(乃至最遠),中東是不近不遠。但不論近、中、遠,都是些相對字眼,本來就模模糊糊,僅有大致范圍,沒有明確界限。
各自的范圍還隨時代、隨稱說者的立腳點、隨使用者的意圖和目的等等,進退、盈縮不定。比如「近東」,最初指地中海東部地區,由於這個地區曾長期處於奧斯曼帝國統治下,與西歐不是一個世界。
在那個時期,有人就拿它當奧斯曼帝國的同義詞使用,「近東者,奧斯曼帝國之謂也」。
有的英國人把巴爾干半島視為近東的「實指」部分,也就是奧斯曼帝國核心部分,東南方的毗連地區,則是它的外延。按這種說法,東南歐印亞非兩洲的東地中海沿岸,都涵蓋在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近東
網路——中東
網路——遠東
⑵ 遠東共和國的貨幣
在蘇俄國內戰爭和日本武裝干涉的條件下,遠東的貨幣流通十分混亂。遠東共和國成立伊始,即著手恢復經濟、整頓貨幣流通秩序,從發行紙幣到允許金屬幣流通,其間經歷摸索和失敗,最後在蘇維埃俄國的幫助下使貨幣流通走上正軌。
⑶ 俄羅斯遠東地區都包括那些城市
伯力、海參崴、共青城、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雅庫茨克、烏蘇里斯克(雙城子)、海蘭泡、馬加丹等。
1、伯力
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始建於1858年,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內河航運通過阿穆爾河(黑龍江)可以直接出海,也可直達同江、富錦、佳木斯和哈爾濱。
2、海參崴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始建於1860年,遠東捕鯨業、捕魚業和冷凍船基地,屬季風氣候,1月份平均氣溫為-15℃,8月份平均氣溫在20℃左右,年降雨量約690毫米。海參崴曾屬中國(清)領土,海參崴滿語意為「海邊的小漁村」。
3、共青城
共青城: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中誕生城市,為在這里建造船廠和飛機製造廠,一批莫斯科、聖彼得堡、烏克蘭的共青團志願者來到這里,1932年設市。
4、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州首府,位於東經158°40',北緯53°00',建於1740年,25萬多人,是捕魚船隊的冷藏基地,海港兼漁港。因日本海暖流影響,可全年通航。該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卡的貨運中轉站,運入的是汽車、拖拉機、地質勘探設備、水泥、機床、日用品等,運出的主要是木材和魚等。
5、雅庫茨克
是雅庫特自治共和國的首府,也是遠東地區最古老的城市。這里歷來以毛皮皮革、家畜、象牙和木材的集散地而馳名。與外區聯系靠空運,有大型機場。烏斯季維柳伊的天然氣田向該市供應燃料。元朝勢力(遼陽省)一度到達該地。
(3)遠東共和國擴展閱讀
遠東北起北冰洋,南同中國、朝鮮相鄰,東臨太平洋。包括哈巴羅夫斯克(伯力)、濱海邊疆區、雅庫特自治共和國、阿穆爾、馬加丹、堪察加及薩哈林州。面積621.6萬平方公里。
有烏克蘭人、雅庫特人等。境內四分之三面積為山地。平原及低地主要分布在勒拿河及黑龍江中下游、北冰洋沿岸。從北到南有苔原帶、森林苔原帶和森林帶。有金、金剛石、煤、鐵、錫、鋅、鉛、鎢、汞、雲母、螢石、石油和天然氣等礦藏。
40%的地表被森林覆蓋。木材蓄積量和水力蘊藏量各約占原蘇聯的30%。工業以采礦為主,金、錫和金剛石產量居原蘇聯首位。其次是森林採伐和木材加工、魚類加工、艦船修造及農、畜產品加工等。農業主要集中在南部的結雅-布列亞平原和烏蘇里-興凱湖平原。
主要作物有麥類、水稻和大豆。畜牧業以乳、肉用為主,北部普遍飼養馴鹿。工農業、城市、人口、鐵路和海運主要集中在南部,大部分地區人煙稀少,交通不便。主要城市有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共青城、彼得羅巴甫浴夫斯克(堪察加)、雅庫茨克和馬加丹等。
⑷ 遠東指哪些國家
也就 包括沿西太平洋的一些國家 和地區吧。。主要有 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地區。朝鮮半島, 日本及附近群島, 也包括 中國在內的。。地區的統稱。。
⑸ 遠東共和國的性質是什麼
1920年4月,遠東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它不是工農蘇維埃國家,而是勞動人民的民主共和國,符拉迪沃斯托克接受俄國中央遠東局的領導。遠東共和國成立後,把紅軍和游擊隊改組為人民革命軍。10月25日,人民革命軍開進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參崴),把最後一支外國侵略軍趕出國境。
⑹ 什麼是遠東
遠東的第一種解釋
西方國家開始向東方擴張時對亞洲最東部地區的通稱。通常包括中國東部、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和俄羅斯太平洋沿岸地區。
遠東與東亞相關。在不列顛帝國時期這個詞作為不列顛印度以東的統稱而流行於英語中。
在一戰前,近東一般指奧斯曼帝國附近地區,中東指南亞和中亞的西北地區,而遠東則是指環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在許多歐洲語言包括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德語和荷蘭語中也有類似的稱呼。
在東方學者的用語中,遠東不僅僅是個地理概念同時也是個文化概念。比如它從來不會把從屬於西方文化圈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國家稱為遠東一部分,即使這些國家比很多東亞國家離歐洲更東。在這個意義上遠東是從屬於東方文化圈國家的統稱。
二戰後,西方國家對遠東一詞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限制,這是因為它體現了一種歐洲中心主義思想以及它與歐洲國家在亞洲的侵略殖民活動聯系在一起。現在在經濟研究中都用更精確的術語比如東亞和東南亞,或者更大范圍的泛太平洋地區代替。近東和中東則合稱中東,通常指以色列以及阿拉伯世界國家和地區。
遠東的第二種解釋
原蘇聯遠東經濟區 的簡稱。北起北冰洋,南同中國、朝鮮相鄰,東臨太平洋。包括哈巴羅夫斯克(伯力)、濱海邊疆區、雅庫特自治共和國、阿穆爾、馬加丹、堪察加及薩哈林州。面積621.6萬平方公里。人口753.2萬(1985),有烏克蘭人、雅庫特人等。境內四分之三面積為山地。平原及低地主要分布在勒拿河及黑龍江中下游、北冰洋沿岸。從北到南有苔原帶、森林苔原帶和森林帶。有金、金剛石、煤、鐵、錫、鋅、鉛、鎢、汞、雲母、螢石、石油和天然氣等礦藏。40%的地表覆蓋森林。木材蓄積量和水力蘊藏量各約占原蘇聯的30%。工業以采礦為主,金、錫和金剛石產量居原蘇聯首位。其次是森林採伐和木材加工、魚類加工、艦船修造及農、畜產品加工等。農業主要集中在南部的結雅-布列亞平原和烏蘇里-興凱湖平原。主要作物有麥類、水稻和大豆。畜牧業以乳、肉用為主,北部普遍飼養馴鹿。工農業、城市、人口、鐵路和海運主要集中在南部,大部地區人煙稀少,交通不便。主要城市有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共青城、彼得羅巴甫浴夫斯克(堪察加)、雅庫茨克和馬加丹等。
⑺ 遠東共和國為什麼沒能獨立
遠東共和國其實是蘇維埃政府設立的一個「緩沖國」,用以應對蘇俄在遠東前線面臨的壓力。內戰結束後,其使命已告完成,便重新並入了俄羅斯聯邦
⑻ 蘇聯的遠東共和國為什麼沒有獨立
遠東共和國雖在建立之初就對外聲明它是一個區別於蘇維埃政權的獨立的民主共和國,但實際上它接受蘇俄政府領導。遠東共和國的一些外交措施和原則都要經過俄共(布)中央或外交人民委員會的核准。
遠東共和國實際上是作為一個緩沖國的作用,這是為了對付日本而制定的一個戰略方案,但是,遠東共和國其大部分領土都是我們中國的(具體網路一下,這里不贅述),從建國當初前蘇聯根本就沒有將它真正當成一個獨立的國家來對待,純粹是一種戰略陰謀!
⑼ 位於西伯利亞的遠東共和國是怎麼回事為何最後並入了蘇聯
1917年,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爆發並取得勝利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但是,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遭到了列強們的極大恐懼和敵視。從蘇聯成立的那一刻起,就遭到了西方列強共同的反對和干涉,蘇聯內部也叛亂四起,新生的蘇聯政權處於內外交困之中。
遠東共和國國徽
值得一提的是,在蘇聯控制的遠東共和國,旅俄華工一直積極參與了遠東的武裝斗爭。僅僅在遠東共和國的外貝加爾省,就有3000多名中國人參加了遠東人民革命軍,甚至還成立了3300多人的中國旅。
⑽ 蘇聯成立後,列寧為何主動建個遠東共和國
蘇聯是國際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當它成立的那日起,就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強烈反對,為了能夠解除後顧之憂,全力對付西方國家,列寧主動建了個遠東共和國,分化了日本和蘇聯的矛盾,給蘇聯能夠存活下來起到了緩沖作用。
但是遠東共和國就是一個傀儡國家,根本沒有自己的主權,是蘇聯和日本干涉下建立一個臨時的緩沖國,列寧也不過借它推遲對日戰爭而已,當遠東共和國成為緩沖國後,列寧就開始集中精力對西線作戰,先是擊敗了白軍,然後又打敗了波蘭和弗蘭格爾,等西線的那些反對勢力都收拾完了後,列寧開始收拾東線的小日本了,最後又擊敗了日本,收復了原來的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