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陳松年有什麼樣的簡介
遵爺爺遺囑,父親陳松年於1947年5月,將先祖靈柩啟運至家鄉,也於同年6月1日下葬,與原配夫人高曉嵐合冢
『貳』 陳松年的苦難童年
當他1910年出生在安慶時,父親陳獨秀已離開安慶與他的小姨也是後來的繼母高君曼生活在一起,多年來很少回老家。幼時的松年一直和母親生活在安慶老家,與父親見面的機會很少。直到20世紀30年代初,父親被國民黨關進南京的監獄中,母親帶著他去探監,這是他生平第一次見到自己想念多年的父親。當他看到父親那一副樣子時,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表面上對子女嚴酷,內心卻十分疼愛兒子的父親卻叫他不要哭,並告訴兒子流淚是一種沒有出息的表現,男子漢就要經得起挫折啊!
『叄』 陳松年的介紹
陳松年(1910—1990),陳獨秀的第三子。與哥哥延年、喬年為一母所生。 他一生經歷太多太多的苦難和不幸。剛出生父母離異,17歲時哥哥延年被害。解放後又因父親的身份而受牽連,直到粉碎「四人幫」後才過上了平凡的安頓日子。
『肆』 陳松年的家庭變故
陳松年17歲那年,大哥延年在上海被害,噩耗傳來,真是晴天霹靂。祖母和母親都哭得暈了過去。這時,哥哥延年的後事,還是松年和姐姐玉瑩去處理的。當他們兄妹二人來到上海後,國民黨當局不但不讓他們收屍,連看都不讓看他哥一眼。兄妹二人,只好在哥哥就義的地方燒了幾炷香和一點紙,還痛哭了一場。
第二年,二哥喬年又在上海被迫害,他的後事又是松年和姐姐玉瑩去處理的。那時,國民政府仍然是不讓收屍,當他們兄妹二人看到倒在血泊中的喬年那種慘烈之狀,心中的痛苦確實難以用語言來形容,以至於姐姐玉瑩受了嚴重刺激,精神失常,一病不起,不久也隨二哥而去了。松年的姐姐死時年僅28歲。
『伍』 陳鶴年的介紹
陳鶴年(1913—2000)安徽懷寧人,是陳獨秀最小的一個兒子。陳鶴年與三個哥哥陳延年、陳喬年和陳松年是同父異母兄弟,與姐姐陳子美為一母所生,母親高君曼,妻子許桂馨。在北大讀書期間是當時北平的「三大學生領袖」之一。還加入了地下共產黨,成了一名預備黨員。後投奔北京西山游擊隊,負責電報的收發工作和人員培養。受陳獨秀黨內負面影響,1938年底,陳鶴年攜妻子和孩子去了香港,抗日戰爭期間又回內地。抗戰勝利後,再度帶全家定居香港,在《星島日報》工作。2000年,陳鶴年在香港默默離開人世,走完了他87年的暗淡人生。
『陸』 陳松年的子嗣
陳長琦,陳獨秀的長孫,也即陳松年的長子陳長琦,1947年出生,現任合肥工業大學機械學院院長,黨總支書記,教授,中國真空學會理事。在世人看來,陳長琦無論是外表和性格都酷似其祖父,是一位眼界開闊,專業基礎深厚的學者與行政領導幹部。
陳長瑋,陳松年的長女大學畢業後在一所鋼鐵設計院工作,曾任工程師。因工作努力,積勞成疾,1984年病故。
陳長玙,次女。大學畢業後在一家軍工廠工作,現為高級工程師。
陳長璞,陳松年幼女,因「文化大革命」沒有上大學,下放到農村勞動鍛煉,後招工回城,進安慶圖書館工作,經過自己的努力,安慶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也是研究祖父陳獨秀的一方權威。
(概述圖片 )
『柒』 陳獨秀的原配夫人高曉嵐,為什麼會被丈夫遺忘
陳獨秀的原配高大眾(高曉嵐)
陳獨秀是在兩年以後得到高大眾去世的消息的,當時,他正在監獄中服刑,是三兒子陳松年來探監時告訴他的。陳獨秀對高大眾雖然沒有感情,但內心一直十分歉疚,聞聽高大眾離世的消息,他一時沉默無語,過了一會兒,對陳松年說:“你母親是個老好人,為陳家辛苦了一生,未享過一天福。我對不起她。我感謝她,為我生了三個兒子。延年、喬年雖然犧牲,但他們死得英雄,人民不會忘記他們。你母親也算是英雄的母親啊!”陳松年感慨地說:“父親,母親彌留之際,還念著你……”陳獨秀聽罷,十分動情地說:“松年,你回去之後,替我買幾刀紙錢,在你母親墳前燒燒,聊表我對她的緬懷之意。每逢清明,不要忘了去掃墓。”
1942年5月27日,陳獨秀病逝於四川江津,6月2日下葬,葬於大西門外鼎山山麓。1947年6月,陳松年遵父親的遺囑,將棺木遷回家鄉安慶,與高大眾合葬。
『捌』 陳松年的後期
解放前,陳松年經歷了太多的不幸,解放後又因父親復雜的身份的和各種復雜的社會因素,也遭遇了不少困難。他當過會計,教過書,後又到窯場當工人,技師。陳松年與妻子竇珩光一生有一男三女,他們夫妻倆雖然互相盡力支持著這個家庭,但家境仍然很困難。面對這種困難的環境,大女兒陳長瑋和二女兒陳長玙讀完高中後提出不上大學,出來做工,幫助家庭擺脫困難。而陳松年夫妻倆卻堅決要求兒女們上大學,以保住陳家世代書香門第的家風。妻子竇珩光對兩個女兒說:「我就是勒緊褲帶,不吃不穿也要供你們上大學。」她說到做到,為了兒女們上大學,她自己曾走出家門去窯場抬土,修鐵路,糊火柴盒,同時還挑起家務重擔。後來,由於竇氏的去世,陳家生活更為困難。
1958年,毛澤東視察安慶時,從當時的安慶地委書記那裡得知陳松年的生活困難,看在陳獨秀為中國革命作過貢獻的份上,毛澤東叮囑當地政府對他給予每月30元的生活補貼,並安排他進窯場工作。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陳松年被選為安慶市政協常委,安慶市文史館館員,安徽省文史館館員。
自從父親陳獨秀去世後,陳松年的家中一直懸掛著父親陳獨秀40多歲時一張照片:照片上父親留了一撮胡須,目光炯炯,英氣襲人。旁邊是他的生母,父親的原配夫人高大眾的相片。就這樣,陳松年每天陪伴著雙親的照片。在他看來,父親的精神給他的人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慰藉。
1976年,剛剛粉碎「四人幫」後的清明節,已是年近7旬老人的陳松年,拄著拐杖,步行10餘里來到父親的墓前,祭掃他的亡靈。以後幾乎每年都要來一次,直到他1990年追隨父親而去。
『玖』 天堂不相信眼淚中陳松年為啥幫安然
天堂不相信眼淚中陳松年因為知道安然是他朋友的兒子而幫助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