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57工、家屬工
「五七工」、「家屬工」:指城鎮居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響應毛主席「五七」指示,走出家門參加生產勞動,組建「五七」連、組、廠,或進入國有、集體企業單位不同崗位工作的人員。
2. 家屬工的分析與建議
上述有關家屬工權益的解決方案,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思路。首先,家屬工權益問題從根本上說是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的歷史遺留問題,應該客觀對待,不宜做定性判斷。其次,解決家屬工權益保障問題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考慮其歷史特點和年齡偏大的自然因素。再次,應注意政府、單位(行業)和個人責任的協調。由於家屬工是全社會共有的現象,中央部門應當對地方政策進行指導和協調,避免地方差距過大,避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由於攀比等因素造成新的不穩定因素。解決方案既要尊重歷史,又要考慮現時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對象不應僅僅局限於家屬工,還要考慮與歷史時期其他用工形式如「臨時工」「農民輪換工」的保障平衡。在解決養老保障的同時,還要考慮其醫療保障。
3. 什麼是五七工家屬工
1、「五七工」是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在石油、煤炭、化工、建築、建材、交通、運輸、冶金、有色、制葯、紡織、機械、輕工、農、林、水、牧、電、軍工這19個行業的國有企業中從事生產自救或企業輔助性崗位工作的,具有城鎮常住戶口、未參加過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的人員。
這些人員多數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初響應毛主席「五七」指示,走出家門參加生產勞動,進入企業不同崗位的城鎮職工家屬,因此統稱為「五七工」;
個別行業企業結合他們的工作性質,在本行業內還有另外一些稱呼,比如石油行業企業曾把他們稱作「會戰家屬」,也有的行業企業在組織這些人員勞動時結合當時的政治形勢,提出了「行動軍事化、勞動集體化、思想革命化」的口號,因此又把他們稱為「三化工」。
2、正式職工的妻子或子女,在沒有勞動部門指標又未開據臨時工介紹信的情況下,經其工作單位同意接受並實際參加了工作的這部分人稱為家屬工,是文革後期的產物。
(3)家屬工擴展閱讀:
解決「五七工」、「家屬工」等人員養老保障問題既有歷史意義,又有現實意義。
第一,解決「五七工」、「家屬工」等人員的養老保障問題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也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項重要步驟。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因此,解決「五七工」、「家屬工」養老保障問題是完善各省社會保障體系的必然要求,不把這部分群體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范圍,起碼城鎮養老保險制度體系是不健全的。
第二,將「五七工」、「家屬工」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范圍是保障民生的需要。農村人口一般有土地作為養老保障,盡管土地保障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遇到了很多困難,但確能給廣大農民提供最起碼的基本生活保障。而「五七工」、「家屬工」作為城鎮人口,他們沒有土地作為養老保障,也沒有制度性的養老保障。
第三,將「五七工」、「家屬工」等人員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范圍是各省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清盤」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拉動內需、刺激各省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
第四,有利於全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實現全面小康!
4. 請問家屬工算工齡嗎
原勞動部工資局《關於臨時工被錄用為長期工後的工齡計算問題給甘肅省勞動局的復函》中勞薪(1964)344號規定「臨時工最後一次在本單位當臨時工的連續工作時間,可以與被錄用為長期工以後的工作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1984年的家屬工,也屬於臨時工,在1995年實行《勞動法》後應當為「勞動者」,故本人的工齡應當從1984年計算。
5. 五七工、家屬工的三個基本條件是什麼
「五七工」,「家屬工」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臨時工。首先,他們多數是在計劃經濟時期企業計劃用工不足時的一種特殊用工形式,一般都與企業形成了較長時間的勞動關系,並且都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才能被企業錄用。其次,這種用工形式的存在在計劃經濟時期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後期有的行業或部門出於政治需要有意識地創造或保留了這一群體。第三,改革開放以後全國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諸如「行動軍事化、勞動集體化、思想革命化」這樣的政治口號不再提倡,據統計這部分人員參加工作時間一般都在1980年以前。
6. 什麼是五七工和家屬工
五七工」指的是上世紀60、70年代在省內國有企業從事生產自救或企業輔助性崗位工作的人員。
「家屬工」是指上世紀七十年代,曾在石油、煤炭、化工、建築、建材、交通、運輸、冶金、有色、制葯、紡織、機械、輕工、農、林、水、牧、電、軍工這19個行業的國有企業中從事生產自救或企業輔助性崗位工作的,和城鎮街道居民委自行組建的從事生產自救工作的具有城鎮常住戶口、未被勞動部門錄用、沒有企業正式職工身份、未參加過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的人員
拓展資料:
多數是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初響應毛主席「五七」指示,走出家門參加生產勞動,進入企業不同崗位的城鎮職工家屬,因此統稱為「五七工」;個別行業企業結合他們的工作性質,在本行業內還有另外一些稱呼,比如石油行業企業曾把他們稱作「會戰家屬」,也有的行業企業在組織這些人員勞動時結合當時的政治形勢,提出了「行動軍事化、勞動集體化、思想革命化」的口號,因此又把他們稱為「三化工」。
7. 五七家屬工養老保險是什麼東西
針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在石油、煤炭、化工等行業的國有企業中從事生產自救或企業輔助性崗位工作的人員的養老保障需求,國家政府部門及時推出了五七家屬工養老保險政策。 五七家屬工養老保險是什麼東西
五七家屬工是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在石油、煤炭、化工等行業的國有企業中從事生產自救或企業輔助性崗位工作的,具有城鎮常住戶口、未被勞動部門錄用、沒有企業正式職工身份、未參加過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的人員。這部分人被納入養老保險統籌范圍中來。由於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的轉化率低而且領取條件十分苛刻,所以五七家屬要想完善養老保障,還需搭配商業養老保險。通過慧擇網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不僅操作便利,而且可選擇空間大。 太平守護一生終身年金保險保障內容:* 靈活交費,終身養老*年年領金,八十祝壽*身故返還,財富傳承,身故全額返還已交保險費最低每月花:164元 泰康e愛家養老無憂終身年金保險(分紅型)保障內容:* 終身養老, 領取一輩子*特有分紅保障,抵禦通貨膨脹*月領額等於月交額:交的多,得的多最低每月花:200元
8. 五七家屬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保險,有何區別
第一,五七工的屬於遺留問題,「五七工」是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在石油、煤炭、化工、建築、建材、交通、運輸、冶金、有色、制葯、紡織、機械、輕工、農、林、水、牧、電、軍工這19個行業的國有企業中從事生產自救或企業輔助性崗位工作的,具有城鎮常住戶口、未參加過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的人員。五七工養老保險就是專門針對這些行業的人而推出的基本養老保障。讓每一個人都擁有養老保險,讓養老保險覆蓋到每一個地方。
據政策規定,此次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疇的「五七工」必須還符合以下條件:
(一)2010年12月31日前,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
(二)2010年12月31日前具有城鎮戶籍;
(三)1995年年底之前工作滿三年;
(四)未參加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而且,符合以上條件的人員,如果已經參加了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或正在享受遺屬生活待遇的,可以按 照規定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但不得同時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等待遇。
凡符合城鎮未參保國有集體企業人員及「五七工、家屬工」的參保人員,在2011年6月30日前達 到或超過女55周歲、男60周歲的,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時,一次性補繳180個月(即15年)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後 ,即可申辦退休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靈活就業繳納養老保險,凡是沒有固定工作,從事靈活就業的人員都可以參保,按照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達到男60,女55周歲繳費滿十五年就可以領取養老金。
9. 什麼是集體工家屬工五七工
1.什麼是原「五七工」、「家屬工」?
--------------------------------------------
這是指城鎮居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響應毛主席「五七」指示,走出家門參加生產勞動,組建「五七」連、組、廠,或者進國有、集體企業單位不同崗位工作的人員,他們當中既有城鎮居民,也有職工家屬,因此統稱「五七工」、「家屬工」。這些人員的共同特點:
一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勞動者群體;
二是沒有辦理正式招工錄用手續;沒有勞保。
三是年齡偏大,不符合現行參保范圍及條件,成為歷史遺留問題。
2.未參保集體企業職工及退休人員、原「五七工」、「家屬工」參保的實施范圍及對象如何界定?
---------------------------------------------------------------------------------------------------------------------
(一)具有本市城鎮戶籍;
(二)截止2010年12月31日為止,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及以上;
(三)曾在本市國有、集體企業或者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有3年及以上工作經歷,且目前尚未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未享受定期養老保險待遇。
3.對有原始資料的未參保集體企業職工及退休人員、原「五七工」、「家屬工」如何進行身份認
------------------------------------------------------------------------------------------------------------------
定?
-----
凡具有原始職工檔案的,其身份認定由單位根據個人原始檔案作出確認;原始檔案資料不全的,可將以下資料作為身份認定的依據:
(1)在用人單位工作的相關證明材料,如《勞動合同書》、企業錄用時的審批表及名冊等。
(2)與用人單位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的相關證明材料,如《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等。
(3)用人單位工資發放花名冊,及其他能夠證明工資發放情況的相關資料等。
(4)其他能夠說明人員身份及工作經歷的證明材料,如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的各種證明書、獲獎證書等。
(5)當地派出所出具的能夠證明其曾在原「五七工」、「家屬工」工作經歷的戶籍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