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中印關系最新消息
擴展閱讀
東方聯星 2025-08-20 11:22:32
陳清泉 2025-08-20 11:22:23

中印關系最新消息

發布時間: 2022-02-28 21:39:15

1. 2017中印邊界對峙最新進展 印度為什麼敢挑戰中國

2017年(7月7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再次駁斥了印度將洞朗地區視為三國「交界點」的言論,指出此次印度越界地區與「交界點「沒有任何關系,印度是「別有用心」、「混淆視聽」。

此前發生的事兒,梳理一下是這樣:

6月26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證實,中國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時,遭到印軍越線阻攔。

隨後中印開始邊界對峙,雙方不斷增派人員。有印媒將其稱為「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邊界沖突。」這件事不同尋常,尤其是了解中印邊界問題的人,更知道問題有多嚴重。因為中印邊界長達2000多公里,有爭議的地段很多,但唯獨印度的錫金邦和中國交界的洞朗地區,從來沒有爭議。

印度同中國的錫金段,從來不屬於中印邊界爭議范圍。兩國過去對該段邊界劃分並無異議。

6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就援引了1890年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給出了證據,該條約第一款

就規定了中國與錫金的邊界,歷屆印度政府也都予以承認。尤其是1959年,印度開國總統尼赫魯兩次致信周恩來,表示對中錫邊界不持異議,承認1890年條約。

對印度上來說,洞朗地區位於中印不三國中間,從形狀上猶如一把刀子,直接抵在印度的胸口。該地區也確實有刀子一樣的威脅。如果中國有效利用該地區,那麼該地區往南八十公里、印度境內的西里古里走廊就面臨中國軍隊的威脅。

因為印方斷定,中國對該地區的控制力在升級。契機就是,開頭我們說國防部提到「中國近日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印方認為,一旦道路建成,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部隊輸送能力將極大提升。因此印度覺得,必須要採取行動,不顧一切代價阻止這段公路的建設。

(1)中印關系最新消息擴展閱讀

印度對我國頻頻挑釁的原因

1、1962年後,印度汲汲於雪恥——數度挑釁但心有忌憚

印度要報仇雪恨。1962年中印戰爭的結果完全出乎印度的意料,他們絲毫沒有料到到會敗的這么徹底。印度學者認為「中國獲得全勝,印度在短時間內蒙受了嚴重的損失和恥辱「。因此自尊心超強的印度一直想再搞點事情「一雪前恥」。但畢竟"天佑正義之師「,幾次沖突里印度都沒占著便宜。

2、印度認為中國有所顧忌

1962年戰爭結束後,中國收回了所有被印度非法佔領的領土。但是,戰後中方將軍隊撤退到戰前30公里以後。這個的主要原因就是那個時候中國軍隊的補給很困難,打下來的地盤,要想守住是比較困難的。於是乎,印度在兩年後又逐步佔領了這些地方。

3、印度的大國黃粱美夢未醒

其實,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印度一直都沒有拋棄它的大國夢。在政治上,他頻頻在聯合國提議,要麼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國,要麼提議取消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制,結果都被一票否決了。

軍事上,依舊是老傳統對外采購,誰的先進就買誰的,結果鬧了不少笑話。經濟上,比較多元化,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不過總喜歡與中國相比,有個笑話就是說他們印度再不努力要被中國追上了。

2. 中印邊境傳來信息,中國真要清場了嗎

這種沖突基本上不會真刀真槍干。再說中國在沖突地區占不到便宜,至少目前占不到。

中方在此僅由少量邊防部隊和53山地旅,但印度在此部署有一個第27山地師。
而且沖突地區中方一側都是山脈,一年有8個月大雪封山無法通行。機械化部隊無法進入。
印方一側則是平原,中印邊境上的9個山地師及內陸的機械化部隊可隨時增援。。
最重要的是,印度距離沖突地區500公里內有3個軍用機場,可24小時保持空域戰備巡邏。目前解放軍距離沖突地區最近的戰備機場都在幾千公里外,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空中支援。

3. 印度邊界中國出手了嗎

中印邊境對峙,中國用嘴炮就將印軍打走了,於2017年8月28日,印度撤軍。
近日,印媒聲稱:中國直升機在洞朗對峙後曾2次「越界」
海外網2018年1月12日電綜合《今日印度》、《印度快報》等印媒消息,來自印度政府的高級別人士聲稱,中國的直升機在2017年10月和11月兩次「越過」中印邊界的實際控制線,且兩次行為都發生在中印洞朗對峙之後。
該消息人士指出,10月11日,中國有2架直升機進入了其所謂的北阿坎德邦Barahoti地區「領空」。而在11月7日,則有多達4架中國直升機「進入」印度拉達克地區,其中一架直升機在所謂印度「領空」盤旋了近30分鍾。
《印度快報》也在早前援引「官方數據」稱,2017年,中國士兵「越過中印邊界實際控制線」,進入印方一側達415次,2016年則僅有271次。此外,中印雙方在實控線附近的對峙次數也從2016年的146次,增長到了2017年的216次。目前,中國和印度之間有爭議的地區為23個。
一名印度高級軍官認為,「實控線」本身就是有爭議的,中印雙方都有各自的理解。前印度駐華大使堪薩也稱:「『越界』次數本身並不重要,我們需要將數據分解來進行理解,像是類似事件是出現在通常有爭議的地區還是新的區域,以及中方的『越界』是否愈加深入。只有了解這些才能知道『越界』次數增長的意義。」
盡管仍存爭議,但就像中國駐印度總領事曾表示的「洞朗已經是翻過去的一頁」,當地時間10日,印度駐華大使班浩然也與多名有影響力的中國學者展開了坦率的討論,印媒稱,此次的討論會是為中印在洞朗對峙之後,重塑兩國間關系而做出的一部分努力。
2017年12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也曾表態稱,當前中印關系正處於重要關頭,圍繞兩國關系未來發展方向,雙方需要作出正確抉擇。中印都是具有世界影響的大國,應從長遠角度和全球視野看待雙邊關系。兩國尤其要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將歷史遺留問題和兩國關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放在中印關系的恰當位置加以妥善管控處理,避免政治化、復雜化,防止其影響中印關系發展大局。「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和國際合作平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旨在造福沿線國家和人民。中方願與印方加強在互聯互通方面的互利合作。
中國外交部1月也就中印問題回應稱,在雙方努力下,去年(2017年)發生的洞朗事件得到了和平解決。去年年底,兩國還舉行了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20次會晤,對外發出了積極信息。希望雙方能保持中印關系向前發展的積極勢頭並共同努力維護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4. 中印關系&中朝關系

這是個熱點話題。
中國和印度一樣,是新興的發展中國家,而且發展速度很快。有很多消息稱,印度一直以中國為假想敵,這是事實。都是國家利益的驅使。但是,其實印度的百姓對中國到沒什麼敵意。反而他們很高興看到中國的蓬勃發展,他們覺得印度也可以像中國一樣快速的發展,成為一個在世界上有話語權的大國。
印度和中國很像,都是人口大國,發展中國家。所以雙方有很多借鑒之處。印度的微電子產業很發達,發展很快。他們的人民很能吃苦。
其實在我看來,世界的是多元化的,尤其是在這次經濟危機過後,世界將更加的多元化。不管以後是龍象共舞,還是龍象之爭,他們都以一點為准——國家的利益。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決策。所以善與惡錯綜復雜,互相交錯著。本人認為以後應將是龍象共舞(個人觀點)。
做為中國,應當考慮好自己,以自己為主。
我在上黨課的時候聽我們老師給我們分析了一下,但不是很深的講解,中朝的關系不是那麼好,都只是表面的。老師給我們的比喻就是:朝鮮像一個瘋子,想一出就是一出,我們中國就拿它當個瘋子待,假設要是真的打起來,老朝鮮即不敢打俄羅斯,也不敢打日本,那它只能打我們中國,因為它的實力跟本不是那兩個國家的對手,當然我們中國的實力還是比它強的,能打得過它的,但是一旦戰爭打起來我們中國的經濟就又會倒退到八十年代的水平,又會變得穿不暖吃不飽,所以中國為了避免戰爭,避免經濟的倒退,在我國經濟實力允許的情況下,能有些多餘的糧食(包括陳米)給他們他們都要,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困難了,去過丹東的人都知道,到晚上看鴨綠江對過的朝鮮一片黑暗,根本看不到燈光,你就可想而知了。

5. 中印兩國實力差距有多大

作為一名對南亞歷史感興趣的創作者,其實越研究印度的歷史,你就會對這個國度越絕望。

許多人稱筆者為“印黑”,但事實上印度目前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想要和我們比較,印度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在沒有迎來從上至下的變局的前提下,不管大仙人如何變法,對於印度都不管用。

1,埋藏在骨子裡的種姓制度

印度廢除種姓制度少說也有幾十年了吧,表面上印度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現代國家。

但暗地裡,印度人的骨子裡依舊埋藏著卑微的種姓制度。

這個種姓制度不是法律上廢除就可以解決的,從某個角度上來說高種姓印度人以及低種姓印度人,從文化以及外貌膚色都完全不一樣。


說白一點,如果印度不能接近自家的教育問題,這超過4億的文盲人口都會成為人口負擔。

沒錯,文盲對於一個國家按理說不僅不是“紅利”,還是負擔!

3,印度到底該怎麼玩?

說實話,印度本來就是一個被英國殖民者強行拼湊出來的國家。

印度目前國內的矛盾太多了,地方矛盾、種姓矛盾……

在印度沒有解決掉上訴問題前, 筆者不認為印度會成為我們的麻煩。

6. 大國崛起---中印關系:

這是個熱點話題。
中國和印度一樣,是新興的發展中國家,而且發展速度很快。有很多消息稱,印度一直以中國為假想敵,這是事實。都是國家利益的驅使。但是,其實印度的百姓對中國到沒什麼敵意。反而他們很高興看到中國的蓬勃發展,他們覺得印度也可以像中國一樣快速的發展,成為一個在世界上有話語權的大國。
印度和中國很像,都是人口大國,發展中國家。所以雙方有很多借鑒之處。印度的微電子產業很發達,發展很快。他們的人民很能吃苦。
其實在我看來,世界的是多元化的,尤其是在這次經濟危機過後,世界將更加的多元化。不管以後是龍象共舞,還是龍象之爭,他們都以一點為准——國家的利益。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決策。所以善與惡錯綜復雜,互相交錯著。本人認為以後應將是龍象共舞(個人觀點)。
做為中國,應當考慮好自己,以自己為主。

7. 中印沖突最新消息印度怎麼說

印度對中國海軍的印度洋珍珠鏈表示惱火
更怕中國修建起成熟的邊境補給線
不需要動手了,中國讓他們滾,他們就滾了
因為他們毫無勝算

8. 如何看待新時期的中印關系

這么說吧,62年我們趕走了阿三,但是那時候藏南的冬天無法實施補給,無法駐軍,所以,阿三又佔了回去。
這次中國修路,不但能解決補給,還能讓不丹實現真正的獨立,這就讓阿三非常緊張。
所以阿三怕中國在藏南實現優勢,也怕不丹倒向中國,所以就鋌而走險。
兵法曰:上兵伐謀,次之伐交,再次伐兵,最下攻城。
中國現在已經開始伐兵了,10月前如果不能解決,就只能採取下下策:最下攻城。
10月前必須解決,你就等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