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故事會有半月刊嗎
現在的故事會就是半月刊啊。故事會1963年7月創刊,2004年改為半月刊。綠版為上半月刊每月8號出版,紅版為下半月刊每月22號出版。紅版和綠版的區別就是上下半月刊。
㈡ 當年紅遍全國的《故事會》書刊,為何沒人願意看了如今怎麼樣
時代在變化,很多東西都隨之改變,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其中也包括許多紙質的東西,例如書籍雜志。如今電子書的發展非常迅速,人們拿起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看,也不用擔心帶太重的東西,一個手機就可以搞定。但關於報紙雜志的最初記憶,相信很多人一定不會忘,那便是當面火爆全國的《故事會》和《讀者》書刊。仔細一想,確實是好久沒有看到他們的影子了,它們目前發展的怎麼樣了?為何沒人願意看了?
但目前這兩本書都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了,更大的原因還是由於電子書的興盛,人們寧願看電子書,不再熱衷於抱著一本書出門,讓這些紙質書無處可遁,只得越來越少。
㈢ 故事會停刊了嗎
截止2021年11月6日,《故事會》還沒有停刊。
《故事會》(Stories),曾用名《革命故事會》,是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主管,上海故事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中文版半月刊物。
《故事會》創刊於1963年7月為雙月刊,1974年3月《故事會》改刊名為《革命故事會》,1979年1月《革命故事會》恢復原刊名《故事會》,2004年1月《故事會》改為半月刊。
形象標識
《故事會》的標志為「說書俑」。《故事會》編輯部決定把說書俑作為本刊物的刊徽,並以「天回山」說書俑原型,作為《故事會》刊徽的基本形式,一方面,誠為保持中國綿延不絕的民間文化血脈,另一方面,又意在新的文化歷程中為故事文學樹碑立傳。
㈣ 故事會停刊了沒有
截止2021年11月12日,《故事會》沒有停刊。
1963年7月,《故事會》創刊,為雙月刊。
1964年6月~1974年2月,停刊。
1974年3月,《故事會》改刊名為《革命故事會》。
1979年1月,《革命故事會》恢復原刊名《故事會》,由著名書法家周慧珺題寫的「故事會」刊名正式使用。
欄目方向
《故事會》以發表反映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故事為主,同時兼收並蓄各類流傳的民間故事和經典的外國故事。在堅持故事文學特點的基礎上,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提高藝術美感,努力追求口頭性與文學性的結合,力求每一篇故事都好讀、易講、能傳。
《故事會》特色欄目有:法律知識故事、開卷故事、外國文學故事鑒賞、網文熱讀、幽默世界、新傳說。
㈤ 你當年除了《知音》《故事會》還看過哪些雜志
最記得的是巜聲屏花》丶巜意林》,聲屏花是寫娛樂八卦的,而意林是小說和故事吧,這兩種雜志當時老愛看了,但沒錢買,一般都是在書店偷看。真是滿滿的回憶和懷念啊!
㈥ 推薦類似《故事會》這樣的雜志
你去雪晴故事論壇,那裡就是專門的故事雜志約稿地,有很多類似的,比如還有上海故事,這家也有點怪的,反正你投過了就知道了。百花懸念和故事會的編輯都挺好的,回復快又禮貌,但懸疑類雜志最近不好做,停刊了一大批,所以你要及時了解雜志運行情況,免得等了半天也沒回復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實在不行,文筆潤一下,寫成小說,或者帶點言情,很多雜志就都要了。
㈦ 雜志《故事會》:90後的童年陰影,20年前的內容為何「不堪入目」
因為故事會中除了一些笑話外,有一些故事內容和知音很像,為了博眼球寫的都是一些比較超過的故事,比較不適合未成年人。我記得我小時候看的一篇故事會,至今印象深刻。大概內容是講有錢人家為了給自己孩子找奶媽給孩子餵奶,結果自己吃人奶的故事。對於幼小的我來說,真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㈧ 除了《故事會》,以故事開頭的雜志還有哪些
《故事林》《故事家》《今古傳奇故事版》這幾個故事雜志都也不錯
滿意回答請好評·~~O(∩_∩)O謝謝啦
㈨ 以前除了《故事會》大家還看過哪些雜志
記憶中文學類的我覺得最好的雜志應該是《故事會》和《知音》。在這里,你能讀懂當代中國的民生和普通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狀態。另外有一本叫《茶餘飯後》的,也挺不錯。
㈩ 20年前火遍中國的《故事會》雜志,為何突然銷聲匿跡如今怎麼樣了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東西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其中就包括紙質的書籍和雜志。電子書開始慢慢取代這些書本,甚至,很多資訊平台的崛起也讓報紙慢慢淡出了我們的生活。回想起以前那個年代,關於雜志報紙的最初記憶里,大家一定不會缺少《故事會》這一本雜志。如此爆紅的《故事會》為什麼突然銷聲匿跡了?如今怎麼樣了呢?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吧。
雖然說作為載體的這本雜志消失了,但其中的一些廣告依然存在,他們換了一種形式,根據現在網路信息的發達,以彈窗的形式出現在各種網頁當中,真的就像牛皮癬一樣,甩也甩不掉。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本雜志呢?通過剛才小編的講述,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