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子墨水屏與電子紙屏有什麼具體的區別
盛大bambook採用最先進的e
ink電子墨水屏:6英寸大小,16階灰度,解析度達到600×800,字體清晰銳利,提供您如紙張一般的閱讀體驗
⑵ 電子紙的工作原理
電子紙的工作原理如下:
當電子墨水被塗到紙、布或其他平面物體上後,人們只要適當地對它予以電擊,就能使數以億計的顆粒變幻顏色,從而根據人們的設定不斷地改變所顯現的圖案和文字。只要調整顆粒內的染料和微型粒子的顏色,便能夠使電子墨水展現色彩和圖案來。
該方式是利用在電壓下能夠改變黑白狀態的微膠囊來實現圖像顯示的。微膠囊中帶電的白色氧化鈦顆粒和黑色碳粉粒子在電壓下上下移動,從而繪制出黑白圖像。其特點是在反差、明亮度視覺等方面較理想,耗電低,重量輕而容易使其薄型化,形狀自由等。此外,有的產品是利用帶電色粉的電泳現象,通過加大色粉的密集度來提高黑白反差的。 電子紙雖被稱為「紙」,實際上是一種類似紙張的軟性顯示器,要使顯示器具備普通紙的柔軟、可卷、可折的特性,關鍵在於以塑料、薄化玻璃或金屬薄板等軟性基板取代現有顯示器的玻璃基板。此外,電子紙顯示器尚有一重要特性是顯示介質具有記憶特性,因此電子紙平常顯示畫面時不耗電,只有在畫面更新時才需要耗電。
目前各國開發中的電子紙顯示技術主要有以下四種:
首先是電泳顯示技術(EPD)。電泳顯示技術系將黑、白兩色的帶電顆粒封裝於微胞化液滴結構中,由外加電場控制不同電荷黑白顆粒的升降移動,以呈現出黑白單色的顯示效果,代表廠商是美國E-Ink公司與SiPix公司。由於EPD技術可呈現出高反射率、高對比的黑白顯示效果,因此十分適合做電子紙。目前韓國三星、LG Display,日本精工愛普生、凸版印刷以及中國台灣元太科技等公司均與E-Ink合作,採用其EPD面板「Vizplex」開發各種電子紙顯示器。
其次是電子粉流體顯示技術(QR-LPD)。電子粉流體顯示技術為日本普利司通(Bridgestone)公司所發布,顯示介質是將樹脂經過納米級粉碎處理後所產生的黑色與白色不同電荷的粉體。將粉體填充於空氣介質的微杯結構中,利用上下電極電場使黑白粉體在空氣中發生電泳動現象,其中控制粉體的操作電壓為實際應用時重要的課題。由於使用空氣作為電泳粉體的介質,所以QR-LPD具有高反應速度。不過,其缺點是需要高電壓來驅動電子粉流體,這使得在耐高電壓的TFT(薄膜場效應晶體管)組件尚未成功開發的情況下,目前只能以被動式的方式來驅動電子粉流體。目前普利司通公司正與日立公司共同合作,投入QR-LPD電子紙「Albirey」產品的研發。
再次是膽固醇液晶顯示技術(Ch-LCD)。該技術的研發機構包括美國Kent Display、日本富士通、日本富士施樂等公司以及中國台灣的工業技術研究院。膽固醇液晶為一種呈螺旋狀排列的特殊液晶模式,是通過在向列型液晶中加入旋光劑來達到特殊排列結構,並利用膽固醇液晶分子在不同電位下呈現的「反射」與「透過」兩種不同偏極光旋轉狀態來達到顯示效果。膽固醇液晶屬於反射式顯示器,利用外界環境光源來顯示影像,無需背光源,同時具有雙穩態特性,所以膽固醇液晶顯示技術同樣非常省電。同時,該技術可以通過添加不同旋轉螺距的旋光劑,調配出紅、綠、藍等顏色,以滿足彩色化顯示的需求。
最後是雙穩態向列液晶顯示技術(Bi TNLCD)。該技術由法國Nemoptic公司開發。該技術使用向列型液晶,顯示面板是兩種底板,其液晶分子保持力不一致,當長時間施加某一額定電壓時,液晶分子會相對於底板呈垂直豎立狀態,此時,若將電壓值急速降至零,強保持力底板周圍的液晶分子便會拉向倒下的方向,而弱保持力底板周圍的液晶分子則呈反方向倒下,而處於底板中間位置上的液晶分子則會產生扭曲角度。如果分兩步進行緩慢解除加電狀態操作,液晶分子便會因彈性能力減弱而倒向同一個方向,不會產生扭曲角度。在這兩種狀態下,一種顯示為黑,另一種則顯示為白,基本上形成了雙穩態顯示。通過在第二步改變解除電壓時的電壓幅度,黑色區域和白色區域的比率就會發生變化,即可調制出中間色調。
⑶ 為什麼電子紙有望取代液晶顯示器
摘要 長久以來,「電子紙」都被宣傳為報紙與書籍的未來形式,然而類似產品卻一直流傳不廣。不過,從事這項先鋒技術研發的企業家表示,這種情況也許很快會改變,「電子紙」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⑷ (E-Ink電子紙)跟(EPD電子紙)是一樣的嗎有什麼區別
E-Ink用的就是 EPD技術
E-Ink一般稱之為「電子墨水技術」(電泳式電子紙),它是一種屏幕技術,E-Ink的電子紙由電子墨水及兩片基板所組成
⑸ 電子紙也是紙嗎主要應用在哪方面
非電子屏用的材料不一樣。而且電子紙多顯示黑白色,而非電子紙可以顯示兩種以上或多種色彩,現在的非電子紙在技術上跟有市場,像漢王文閱8001等多是很好的非電子產品。
電子紙是算的上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書,而非電子用的材料比較特殊,什麼材料我也不知道,網上也沒怎麼說,大概商業保密之類吧。
如果就看文字和漫畫的話,個人推薦電子書,保護眼睛,無輻射,本人正在用,而且續航能力強,用到第四天才少一格電。如果追求圖片美感,那就跟平板電腦差不多了,不過效果是比黑白好,就是費電,這是網上的公認。
⑹ 索尼DPT-RP1電子紙的使用壽命
索尼電子紙DPT-RP1採用了電子墨水屏幕(E-ink)顯示技術,其視覺效果與真正紙質文檔無太大差別,在良好的環境光下,可讓閱讀者的眼睛十分放鬆,相比自發光源類顯示產品來說,這類電子紙產品可以延長用戶的閱讀時間
⑺ 水墨屏 墨水屏 電子紙 區別
政策者的意思就是對閱讀器的俗稱,它一般用的屏幕都是使用的墨水瓶,水墨瓶和墨水瓶都是一模一樣的,就是有的人他那樣叫,有的人要證,雖然有的人叫蕾絲,但他本質上都是一模一樣的,這個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⑻ 請寫一段話,比較電子紙和傳統紙的區別。
非電子屏用的材料不一樣。而且電子紙多顯示黑白色,而非電子紙可以顯示兩種以上或多種色彩。
電子紙是算的上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書,而非電子用的材料比較特殊。
⑼ 電子紙是什麼東西
電子紙,也叫數碼紙。它是一種超薄、超輕的顯示屏,即理解為"象紙一樣薄、柔軟、可擦寫的顯示器"。在談到電子紙時,必然會談到電子墨。形像地說,電子紙是一張薄膠片,而在膠片上"塗"上的一層帶電的物質,這便是電子墨。這也可看作是一個薄薄的內嵌式遙控顯示板。它具有以下的特徵:(1)內容的重寫。可以任意對文字或圖像進行重寫、更新,並可瀏覽到大量內容;(2)適合肉眼閱讀。由於對比度較高,所以文字、圖像清晰,並且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沒有變化,閱讀舒適;(3)便攜性。因薄膜重量輕,方便攜帶,可適度折疊、捲曲;(4)即使在斷電的情況下,也可以長時間地保持顯示,並且使用時非常省電。
書籍和雜志報紙等各種各樣的印刷品正在實現數字化,同時作為數字閱覽用的終端的開發也正在進行中。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如何使閱覽和讀書時的感覺與使用紙時的感覺相接近。僅僅是「電子紙」並不能構成顯示器,作為必要條件,還包括保證圖像部和非圖像部的反差即易讀性,能夠消除或者改寫原有圖文,圖像寫入以及保存的低能耗等。
這類產品被稱作「電子紙」、「數字紙」或者「類紙顯示器」,目標是製成一種形似於紙的產品。其研究從兩方面進行,一是把顯示器做得像紙一樣的東西即「液晶方式」或「電泳方式」的電子顯示屏,另一種是把紙做得像顯示器那樣可改換內容的東西即「可重寫紙」。
1.液晶方式
該方式是利用施加電壓後分子排列被改變的液晶的性質,通過調整透光率及改變光線的方向來表達反差,筆記本電腦等產品上的液晶顯示器已為我們所熟知。電子紙液晶顯示器的製作思路是,將液晶板與寫入圖像的裝置部分相分離以實現薄型化和輕量化,並能捲曲,做成像紙一樣的東西。寫入可利用施加光、熱、表面電荷等各種方法來實現。
2.電泳方式
該方式是利用在電壓下能夠改變黑白狀態的微膠囊來實現圖像顯示的。微膠囊中帶電的白色氧化鈦顆粒和黑色碳粉粒子在電壓下上下移動,從而繪制出黑白圖像。其特點是在反差、明亮度視覺等方面較理想,耗電低,重量輕而容易使其薄型化,形狀自由等。此外,有的產品是利用帶電色粉的電泳現象,通過加大色粉的密集度來提高黑白反差的。
3.可再寫紙
利用傳真紙等產品常用的感熱記錄技術製成,使用了在特定溫度下呈色或者消色的染料,從而實現圖文的改寫。無論從視覺還是從使用感來說,該產品幾乎與普通紙沒有什麼兩樣,這種改寫技術已經應用在電器超市的點卡以及電車的月票等方面。
4.閱讀終端
讀書專用終端已經進入了實用階段。各公司已經開始銷售作為閱讀數字化的圖書、雜志等資料的設備——讀書專用終端,其中有的就是採用了微膠囊型電泳顯示器的產品。例如SONY做的LIBRIE。由於不改寫畫面時不會耗電,使用四隻市場銷售的鹼性電池,即可翻閱10000頁的書,解析度達170ppi,厚度約13mm,重量首次降至200g。此外該機還能發揮數字技術的特點,實現聲音再現,有望用於語言學習等方面。現在展示的只有單色產品,價格高達4萬日元左右(摺合人民幣約3000元)。此外,利用像紙一樣能彎曲的顯示器或RGB濾色器來顯示色彩的裝置也正在研發之中。今後可以肯定地說,目前紙張印刷品的一部份將被這種電子顯示方法所替代。如果這樣的話,不僅現有的印刷品的製作可被替代,而且利用相同的數據來製作並提供電子信息內容等方面的服務也將成為必要。
⑽ 什麼是電子紙
電子紙,也叫數碼紙。它是一種超薄、超輕的顯示屏,即理解為"像紙一樣薄、柔軟、可擦寫的顯示器"。形像地說,電子紙是一張薄膠片,而在膠片上"塗"上的一層帶電的物質,則是電子墨。這也可看作是一個薄薄的內嵌式遙控顯示板。
功能用途
電子紙的用途相當廣泛,第一代產品用於代替常規顯示設備,第二代產品包括移動通訊和PDA等手持設備顯示屏,計劃開發的下一代產品定位在超薄型顯示器,形成與印刷業有關的應用領域,例如攜帶型電子書、電子報紙和IC卡等,能提供與傳統書刊類似的閱讀功能和使用屬性。